问题

为什么花剌子模要在蒙古气焰正盛的时候惹成吉思汗杀了人家的使团?

回答
花剌子模沙王朝在成吉思汗崛起势头正盛之时,却悍然下令屠杀蒙古使团,这无疑是自掘坟墓的愚蠢之举。回想起来,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王朝内部的短视和傲慢,也有对蒙古力量的低估,更夹杂着一些地区性的政治考量。

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花剌子模沙王朝当时的掌权者——花剌子模沙穆罕默德二世身上。这哥们儿,怎么说呢,是个典型的“少年得志”但缺乏政治智慧的君主。他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横跨中亚,财力雄厚,军队也不少。在突厥人为主的游牧民族崛起的时代,花剌子模算是中亚地区一个相对稳定且强大的农耕文明国家。穆罕默德二世上台后,野心勃勃,想要扩张地盘,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部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横扫草原,势如破竹。这股力量对于花剌子模统治者来说,最初可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甚至可能觉得是草原上又一轮的部族冲突,不值一提。他们习惯了和周围的游牧民族打交道,认为自己有坚固的城池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足以应对任何威胁。

转折点发生在1218年,成吉思汗看到了中亚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位置,他并非一开始就想征服花剌子模,而是更倾向于通过贸易来发展自己的帝国。于是,他派遣了一支由使节和商人组成的庞大商贸代表团前往花剌子模,希望建立贸易关系,了解当地的物产和地理情况,为日后可能的交往铺路。这支使团,名义上是商人,但其中必然也夹杂着斥候和外交官的角色,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很常见的。

然而,这批蒙古使团抵达花剌子模边境重镇——讹剌(Otrar)时,却遭遇了悲剧。訛剌的总督,名叫亦难勒赤(Inalchuq),是花剌子模沙穆罕默德二世的岳父。这位亦难勒赤,可能也是被花剌子模沙日益膨胀的野心和对外来者的不信任所影响,认为这支蒙古使团是来探查虚实、伺机入侵的。更重要的是,这哥们儿本身就心狠手辣,贪婪成性。他抓住这些蒙古人,以“间谍”和“非法入境”的罪名,将他们全部处死,并且抢夺了他们的全部财物。

这消息传到成吉思汗那里,简直是火上浇油。对于成吉思汗这样一位刚刚统一蒙古高原,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并且极度重视部落荣誉和尊严的领袖来说,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和侮辱。他派出的使团,是代表他个人的脸面,是展示蒙古实力和友好姿态的窗口。现在,这个窗口被粗暴地砸碎了,他的使者被无辜杀害,财产被掠夺。这不仅仅是人命的损失,更是对成吉思汗威严的挑战。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亦难勒赤屠杀蒙古使团后,花剌子模沙穆罕默德二世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悔意或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当成吉思汗派出第二个使团,要求交出真凶,为被杀害的使团成员复仇时,穆罕默德二世的回应更是让人难以置信。他不仅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残忍地杀害了第二个使团中的部分成员,并将剩下的耳朵和鼻子割掉,送回蒙古,作为对成吉思汗的“回应”。

这种做法,无异于将一块小小的燃油,直接泼进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穆罕默德二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正在招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敌人。他可能还在用传统的眼光看待蒙古人,认为他们只是又一股游牧民族的武装力量,而忽略了成吉思汗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不可阻挡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思维。

花剌子模沙的傲慢和短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蒙古实力的低估: 穆罕默德二世可能对蒙古军队的作战能力、纪律性和成吉思汗卓越的战略眼光缺乏真实的了解。他或许认为花剌子模的重装骑兵和坚固的城防能够抵挡住蒙古人的进攻,而忽略了蒙古人灵活的战术、强大的骑射能力以及惊人的动员和后勤能力。
内部政治的分裂和矛盾: 花剌子模王朝内部并不稳固,穆罕默德二世的统治并非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他与他的母亲特尔肯哈屯(Terken Khatun)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各地封建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削弱了王朝的整体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更愿意树立一个强硬的形象,而不是向外界示弱。
对地区性政治的误判: 穆罕默德二世可能认为,他可以利用与蒙古人的冲突来巩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甚至借此机会扩张势力。他或许也指望其他地区势力会介入,形成对蒙古人的牵制,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外交能力,也低估了蒙古人的决心。
强烈的民族和宗教优越感: 作为当时中亚地区一个强大的农耕文明国家,花剌子模统治者可能对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他们轻视蒙古人,认为自己文明程度更高,力量更强,不必对“野蛮人”的威胁过于在意。

总而言之,花剌子模沙在蒙古气焰正盛的时候,惹怒成吉思汗,并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而更像是一系列因短视、傲慢、内部矛盾和对敌人力量的严重误判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穆罕默德二世的决定,直接点燃了成吉思汗的怒火,也为花剌子模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这之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成吉思汗倾举国之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对花剌子模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将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一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在面对一个正在崛起、充满野心且不可低估的强大力量时,任何形式的挑衅和侮辱,最终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关于这次战争起因的几乎所有说法,全都照抄了蒙古人的战争借口和宣传文字

(9.13晚上在篇尾增加了从攻克中都到蒙花战争爆发的完整时间线,蒙古人入侵西辽确定西进路线在1216年,灭亡蔑儿乞余部在1217年,进一步灭亡西辽在1218年,可以说是步步逼近)

目前关于这次战争起因的几乎所有说法,全都照抄了蒙古人的战争借口和宣传文字,本质上和“波兰1939年9月1日入侵德国,德军奋勇反抗,一个月内攻占了华沙”一样荒诞。这次战争是蒙古人“趁你病,要你命”,趁着花剌子模内讧,先吞并双方的缓冲国西辽,然后在外交文书中挑衅,步步紧逼之下爆发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据说是挑起战争方的花剌子模,自始至终都在被动挨打。

另一方面,花剌子模的崛起时间比蒙古更晚。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已经统一蒙古时,花剌子模还只是西辽王朝的附属,在中亚的军阀混战中还得依靠西辽派兵助阵。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已经占领高昌等地,正在痛打西夏,而花剌子模的君主摩诃末还没摆脱西辽控制,面对西辽人的讨伐,他不得不逃出首都,并且乖乖向西辽人补足了多年拖欠的贡金。直到入赘西辽王室的乃蛮流亡王子屈出律掀起大规模叛乱,摩诃末才趁乱实现独立,并控制了中亚的一部分地区。蒙古人和花剌子模开战时,后者的首都撒马尔罕城是摩诃末在公元1212年拿下后迁都过去的,之前属于西辽的另一个附属国,破城时花剌子模还进行了屠城。此时,蒙古人早在野狐岭战役中歼灭金军野战力量,横行华北。随后几年,花剌子模在伊朗高原和中亚各地迅速扩张,蒙古人同样在飞速扩张。

从账面上看,花剌子模的领土和资源不下于蒙古,摩诃末也是一代枭雄,从一个西辽的附庸成为中亚和伊朗高原大部的霸主。但他当时正好进入瓶颈期:一方面,其内部整合远不如蒙古,太后和札兰丁这样的皇子都有自己的基本盘,有足够权力基础和他分庭抗礼,甚至公开闹分裂;反观成吉思汗,在蒙古有绝对权威。另一方面,花剌子模崛起比蒙古更晚,对新占地区的控制很不牢靠,如果摩诃末有足够时间整合手中资源,或是被札兰丁火并后,这些资源被整合,那么花剌子模就会变得难对付许多。

于是,成吉思汗果断决定先发制人。

具体可见国家人文历史这篇文章

有三千字的篇幅都在讨论战争的爆发原因。

对关毛老师的单独回应:

补充一下时间线:蒙古人1215年破中都后,1216年基本把大部队从对金前线撤出。

1217年,成吉思汗已经任命木华黎负责华北战事,准备进一步西征了。蒙古史书的一部分宣传混淆时间线,把这个任命和后来和花剌子模的事情混淆起来,说成类似于摩诃末挑衅后成吉思汗愤怒西征时临时的任命,是典型颠倒黑白。

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古人灭亡西辽在1218年,但是蒙古人入侵西辽这个缓冲区是在元太祖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216年,原因是屈出律篡夺耶律直鲁古王位后,不但在西边失去了对花剌子模等国控制,东边我国今日新疆为主的许多地方也因为其宗教政策极度不满,最终选择向宗教宽容政策的蒙古人求助。西辽边境部分领土在1216年就被蒙古人夺走了。蒙古人在1217年还消灭了逃亡到西边的蔑儿乞余部忽都。要注意的是,蔑儿乞部从被蒙古打败余部逃亡乃蛮部落开始,就是其附属,并跟随乃蛮王子屈出律一起出亡,此时也是西辽蕃属,这是蒙古对西辽战争的一部分。此时的蒙古帝国早就明确的把主要方向放在西边。

在成吉思汗如此明确的西进政策下,摩诃末强硬还是认怂都难以避免和蒙古的战争。但是蒙古人却选择了等待两年,到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才西进吞并西辽剩余领土并进一步向花剌子模寻衅,大概率是在等待秃儿罕太后和摩诃末的矛盾进一步爆发,然后一击致命。

user avatar

所谓蒙古战前是个小游牧部落或者被花剌子模认为是小部落的,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事实上也很难有波斯或者中国的政权荒谬到能把统一蒙古高原乃至于西域并且已经打残金朝(摩诃末知道这事,因为他也想征服金朝,所以特别对中国的情报加以关注)的存在看作游牧部落的。

花剌子模沙摩诃末曾经在哲别郭宝玉灭西辽时与蒙古打过一仗,结果以绝对优势兵力和蒙古人打了一整天除了逼退哲别以外什么结果都没有。此役之后摩诃末就对蒙古人的军事实力有数了,所以你去看有关蒙古灭花剌子模之役的史料,你会惊奇地发现花剌子模军队均匀的分布在东波斯各处而不是集中兵力与蒙古人野战,蒙古人攻下几个城摩诃末就到处说我们打不过蒙古人你们自己逃命云云(见《多桑蒙古史》等),尽管说史料对摩诃末的恐惧可能有夸张化描写,但摩诃末从一开始就怕蒙古人也是真的。哲别和摩诃末交火,成吉思汗真要打波斯其实就有理由进攻波斯了,但成吉思汗一直把精力放在进攻中国上,因此反而放低姿态向摩诃末请求通商,摩诃末也是同意的,否则也就没有蒙古商队两次被辱之事了。

至于说摩诃末为什么要干这种明显是作死的事呢?那是因为他压根对海尔汗没有办法,仅此而已。首先,伊斯兰世界的君主并不如秦制帝王一样可以随意诛杀臣子,他们在中央政府内部和对地方势力权力的集中都是有限的。而且,摩诃末并不能真正控制以其母为首的康里势力(其母甚至曾另立中央),就是他的统治征伐受益于其母及其所代表之康里势力甚多。在这种情况下,摩诃末并不敢真正动手诛杀作为当地势力和康里人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海尔汗,相反,为了维护他的统治、讨好康里人和地方势力,他还必须强硬地支持海尔汗,由此也就有了这么一档子乌糟事。毕竟成吉思汗在那么远的地方,按道理真打过来也兵疲师老了,游牧民一般还不大会攻城,摩诃末坚壁清野一波也就撑过去了,谁曾想蒙古人就是这么奇葩厉害呢?

user avatar

因为花剌子模不是一个类似于汉人王朝或者汉化王朝那样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是无数个小邦国和小部落的集合体。因此虽然摩诃末苏丹不想惹事生非,而他名义上的臣子们目光短浅贪图财货,劫杀了蒙古使团。

先说一下突厥或者突厥化国家一般的组织结构。大概都是由这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一,君主(汗苏丹帕迪沙埃米尔等等)直属的武装

二,君主通过联姻和亲戚关系招抚过来,为我所用的武装力量,在突厥国家,这种力量往往是外族。而且非常不靠谱,非常容易被外敌利用。

三,君主册封的地方诸侯,突厥化国家基本都是类似于汉人西周水平的分封制国家。能否控制全国全看君主本事。因此突厥或者突厥化国家经常有事没事自己因为地方诸侯内斗分成两半甚至三个四个。比如东西突厥,东西喀喇汗,东西塞尔柱以及多个末期帖木儿帝国皇帝和埃米尔。

因此突厥化国家经常会出现这种类似于“摩诃末苏丹不想惹事,但他的臣子不听苏丹的杀了使者”的两只手左右互搏的故事。

具体例子——-满清末年汉人将领左宗棠攻打阿古柏,阿古柏兵败后暴亡。这个时候阿古柏军还有一半残余主力可以一战。但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阿古柏次子海答尔率领阿古柏“近卫军”离开战场,去喀什攻打他的哥哥喀什城主萨木伯克去了。在海答尔眼里,这个被分封到喀什的地方诸侯哥哥是比左宗棠还要紧的敌人。

等到萨木伯克与海答尔一战杀了海答尔,然而左宗棠军打到喀什,以前和阿古柏有联姻关系,女儿是萨木伯克后妈,一直率领一支汉人旧绿营军队为阿古柏服务的何步云,突然率领汉人军队配合左宗棠里应外合占据了喀什。萨木伯克反攻喀什失败被迫流亡中亚。阿古柏洪福汗国政权至此灭亡。

为什么阿古柏政权这么快灭亡呢?因为这个政权和所有突厥化国家一样,都是靠君主个人威信和亲戚关系撑着。阿古柏如果还在,他的两个儿子就未必会内讧,何步云那群汉人兵碍于亲戚关系至少会愿意帮阿古柏向左宗棠乞求体面投降谋个伯克职位。但他不在了,这个伪政权就冰消瓦解了。

而花剌子模的灭亡几乎完全复盘了阿古柏政权被左宗棠所灭的故事。花剌子模政权也是由君主直属军队,外戚军队和地方诸侯三个部分组成。也因为这三个部分不能合作的弊端而灭亡。

花剌子模的外戚武力是突厥钦察部落(今哈萨克),这个部落之所以肯为花剌子模服务,就是因为摩诃末的妈秃太后是钦察贵族女。这群人团结在秃太后的身边,自己组成了一个小朝廷。还拥有自己的领地。自己开会决定事情,完全不把摩诃末放在眼里。摩诃末为政宽容,征服一个王国往往只要求该王国派人质到花剌子模。这些跋扈的钦察部落外戚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就把人质杀死,说是为了保证花剌子模的安全。他们通过故意违背摩诃末的旨意,打摩诃末的脸,以显示自己是花剌子模政权真正的决策者。

《世界征服者史》波斯志费尼

而蒙古使者商队被杀事件就是这群钦察人的杰作,这群西突厥部落贵族平常跋扈惯了。喜欢和摩诃末对着干。摩诃末只要人质他们就杀人质。摩诃末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和蒙古开战,正常接纳了蒙古使团,他们就自己杀了使者劫了财物。自己决定对蒙古开战,然后摩诃末没办法只好承认这种行为。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以前就上演过。只是这一次惹的不是中亚的突厥小国,是成吉思汗。这一下就踢在了钢板上。

而这群钦察二五仔真正和蒙古人接触,打了几场硬仗后就一次击溃,不少人投降了蒙古。反过来成为攻打花剌子模的先锋。最后把秃太后和花剌子模王室都俘虏了。成吉思汗杀了花剌子模王室男性成员。饶女性王室成员不死。秃太后最后作为俘虏在蒙古生活了很久,屈辱病死。

而花剌子模也和其他突厥化国家一样,实行的是分封制。摩诃末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但除了他的长子扎兰丁算是英武有为外,其他儿子都比较废物,不能在伊朗伊拉克各地站稳脚跟。这种分封制度反而使得花剌子模力量分散,无力抵抗蒙古军汉人钦察人签军的疯狂攻击。摩诃末自己又不肯负责任,一个人躲在里海小岛上暴饮暴食而死,因此花剌子模的力量再也无法通过这个长辈团结起来,只能被蒙古人一一消灭。甚至摩诃末的一个儿子该牙思丁逃到伊朗克尔曼,还因为兵少势力小被拥有三千多汉人契丹人军队的汉儿人将领,以前被花剌子模俘虏,投降花剌子模的旧西辽贵族耶律巴拉黑欺凌。耶律巴拉黑强迫该牙思丁把他的母亲也就是摩诃末的遗孀嫁给自己,兼并了他为数不多的五百军队。后来蒙古兵一到,耶律巴拉黑就杀死该牙思丁和他的母亲,把人头献给蒙古人。就这样耶律巴拉黑便被蒙古人承认为克尔曼统治者,伊朗历史上唯一一个汉语民族建立的王朝起尔曼王朝正式成立。该王朝存在了六十年,威名甚至传到了元朝。元朝汉人汪大渊都听到了西域有汉人自立为王的传言,在《岛夷志略》里面说西洋有甘肃汉人陈氏,拥有数万铁骑,割据西洋一国。

《世界征服者史》

因此花剌子模杀死蒙古使者,得罪蒙古。而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自己却不愿意惹事。这根本不奇怪,突厥化国家和汉化国家不同。君主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有时候看起来脑残作死的行为。比如钦察人海答尔杀死蒙古使者。安集延人海答尔坟头蹦迪不去和左宗棠打仗,去和自己哥哥争王位。这都是突厥化国家本身组织结构有严重问题造成的。

user avatar

昨天看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就推了一篇垃圾文,今天早上起来,就发现受害者了:

其实国家人文历史昨天推的这篇垃圾文,就是强行碰瓷“阿富汗帝国坟场”热点而已,而且理由非常牵强。

改篇文章作者自称引用了一些史料,然后我一看其叙述就很熟悉,很明显他引用的史料大概是包括我在内的其他无聊人士在网上写的其他垃圾文,因为有的转述语气都差不多。

这作者明显不知道蒙金战场的惨烈,把八鲁湾之战直接说成蒙元的帝国坟场了,照这么看,原来成吉思汗居然是招惹帝国坟场导致蒙古衰落的糊涂蛋啊!!!

然后呢,这作者虽然自称引述了一堆波斯文史料,但却离奇地说,花剌子模招惹蒙古人,是蒙古人自己的说法。以及讹答剌城主是不是个贪财的货,这家伙说这是“根据蒙古人描述”,意思是抹黑伟大的海尔汗了……

其实,描述海尔汗是如何贪财如何胡来、如何把他蒙古大爷招惹来的,蒙古人记载很简略,反倒波斯人自己记载非常详细。

user avatar

花剌子模当时的手甚至能伸到两河流域,国势非常强盛,而蒙古人只是刚崛起,不要以后推前,觉得所有人都知道蒙古人能征服世界。

在花剌子模眼里蒙古人不过是一股新崛起的游牧部落,没有任何理由要对他们特别尊重。花剌子模大军横扫中东,波斯各军阀俯首称臣,为啥要对一个远方崛起的游牧部落特别尊重?

研究历史人物视角要切忌上帝视角,连铁木真自己估计都没想到自己能完虐花剌子模,后人给铁木真臆想什么没有史料证明的大计划并没有什么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花剌子模沙王朝在成吉思汗崛起势头正盛之时,却悍然下令屠杀蒙古使团,这无疑是自掘坟墓的愚蠢之举。回想起来,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王朝内部的短视和傲慢,也有对蒙古力量的低估,更夹杂着一些地区性的政治考量。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花剌子模沙王朝当时的掌权者——花剌子模沙穆罕默德二世身上。这哥们儿,怎么.............
  • 回答
    要说成吉思汗“轻松”打败花剌子模,这四个字可能有些过于轻描淡写了。虽然蒙古人最终赢得了胜利,并且战果辉煌,但整个过程绝不是“轻松”二字可以概括的。花剌子模帝国,在他征服之前,是一个庞大且富庶的强国,横跨中亚,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然而,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成功,背后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精湛的战术,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对历史时期划分、帝国定义以及文化传承的理解。之所以萨法维帝国被冠以“波斯第三帝国”的美誉,而萨法尔、塔希尔、花剌子模等王朝虽然在历史上也曾显赫一时,但未能获得同样的称号,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且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的罗列,更像是一种基于历史影响力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 回答
    花剌子模王朝的统治者,追根溯源,可以认为是由突厥化的波斯人建立的。这个答案初听上去可能有些复杂,但仔细梳理一下历史脉络,就能明白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花剌子模王朝并不是一个有着单一明确民族标签的政权。在中亚这片古老而多元的土地上,民族的界限从来都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随着历史的洪流不断融合、.............
  • 回答
    山岸由花子这个名字,如果你是《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的粉丝,特别是第五部《黄金之风》的爱好者,听到这个绰号“柱之女”,脑海里大概率会瞬间浮现出一个有点危险又充满魅力的女性身影。不过,说实话,这个绰号的来源,或者说大家为什么会这么戏称她,其实并不是直接来自她本人,而是有点“借用”了系列中另一个非常经.............
  • 回答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她多年隐瞒女儿身,最终平安退役。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壮举,那么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而且多年不被发现的呢?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有木兰自身的过人之处,也有当时社会的背景和军队管理的特点。一、 木兰自身的卓越素质和准备: 极高的伪装能力与模仿.............
  • 回答
    《花束般的恋爱》里,麦和絹两人选择了分手,这确实是影片最让人唏嘘,也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它不像很多爱情片那样,有个明显的外部矛盾,比如婆媳不合或者一方出轨,而是深入到了一种非常现实、也非常普遍的、关于个人成长和爱情变质的困境。说到底,他们的分手,源于一种“不合时宜”的相遇,以及后来因为个人发展轨迹的差.............
  • 回答
    花木兰替父从军,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她以男儿之身纵横沙场,浴血奋战,凯旋而归,却无人识破她的女儿身,这的确是许多人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究其原因,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花木兰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那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的地位普遍较.............
  • 回答
    花粥,这个名字对于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都不陌生。她的歌,就像她本人一样,带着点儿“不正经”的劲儿,但又莫名其妙地触动人心。为什么一个看起来“不走寻常路”的歌手,能有这么多忠实的粉丝呢?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唱的是我们的“小确丧”和“小确幸”花粥的歌词,绝对是她最杀手锏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国家战略选择和地缘政治考量的核心。要理解中国为何如此重视发展与非洲的关系,而不同时将欧洲置于同等优先地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与欧洲的关系确实非常重要,而且中国也一直在努力维护和发展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是科技创新的前沿.............
  • 回答
    .......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发现,路边的野花野草,还有我们家门口花园里那些漂亮的花朵,它们在外面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特别有精神,而且能开很久很久?可是,当我们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带回屋里,是不是没过多久,它们就开始耷拉着脑袋,叶子也变得软软的,甚至很快就枯萎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这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每个人都.............
  • 回答
    .......
  • 回答
    美国为阿富汗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其成果却饱受争议。超过2万亿美元的巨额开支,远超最初的预期,也未能换来阿富汗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为什么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从战略目标模糊到地方现实的挑战,再到国际合作的困境。最初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美国在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
  • 回答
    家长愿意花几百块请大学生做家教,背后原因多种多样,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花钱买知识”。这其中涉及到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对未来发展的考量、对自身精力的权衡,以及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定认知和期望。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投资意愿:1.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随着.............
  • 回答
    《沉睡花园》和《女心理师》这两部剧,都被观众拿来做比较,尤其是《沉睡花园》,更是被不少人直言是“男版《女心理师》”。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仔细扒一扒两部剧的内核和人物设定,确实能找到不少有趣的相似之处。核心设定相似:以心理咨询为载体,探讨成长与治愈两部剧最根本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选择了心理咨询这样.............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普通消费者和发烧友在影音设备上的消费心理和认知盲点。说起来,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信息不对称、价值观差异、以及对“价值”的理解等等。咱们就从头说起。为什么发烧友宁愿花大价钱买电视,却对校色不屑一顾?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1. “看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时。我们常常会想:“我学这么多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平时买菜、坐公交、看电视,好像也用不上微积分、概率论啊。” 这种想法非常真实,也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费时费力、甚至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数学看作是.............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人愿意在游戏上豪掷几百,但在书本上却显得“抠门”不少。仔细想想,这背后大概是这么几层原因在起作用:首先,得说游戏提供的那种“沉浸式体验”是独一份的。一本好书,当然能带你进入另一个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但这种体验往往需要读者自己主动去构建、去想象。而现代单机游戏,特别是那些大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不是一句“为了学好英语”就能概括的。我身边就有朋友,咬牙掏了几万块钱报了个培训班,这可不是小数目啊。我当时也觉得挺纳闷,为什么不能自己在家学呢?现在想想,这几万块钱,他们买的可不只是英语单词和语法。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就是“效果看得见,速度有保障”。你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