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6 月 3 日阅文出的新合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6 月 3 日阅文集团公布了新的合同,这无疑是近期网络文学圈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份合同的调整,牵动着无数作者、读者以及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的神经。要评价这份新合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看看它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又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警惕或欣喜的信息。

新合同的核心变化与重点关注点:

首先,最直接也最牵动人心的,是围绕着“版权”的分配和作者的收益模式。

版权授权范围的调整: 这是新合同最关键也最可能引起争议的部分。以往的合同,阅文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版权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动漫、游戏、周边等改编权。新的合同,据我观察和普遍讨论,似乎在“独家授权”这一点上有所松动,或者说,赋予了作者更多的议价权和选择权。
解读: 过去,很多作者为了获得平台更好的推荐和签约机会,不得不接受阅文对所有衍生版权的独家授权。这意味着一旦作品火了,IP开发的收益大部分归平台所有,作者只能在固定分成比例下获得收益。
值得关注: 新合同是否真的给作者留下了更多的IP开发自主权?比如,作者是否可以自主选择合作方进行影视改编,或者在阅文未能有效开发的情况下,收回部分衍生版权?这对于像我这样有自己IP开发想法的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能有更灵活的合作模式,作者的潜在收益将大大提高。

收益分成模式的优化(可能): 传统网络文学平台的分成模式,作者往往只能拿到订阅收入的一小部分,剩余大部分归平台。新合同是否在这一点上有所改善,例如提高作者分成比例,或者引入新的收益增长点,值得深入研究。
解读: 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留住优秀作者,平台势必要在收益分成上做出让步。新合同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例如从“五五分成”提升到“六四分成”,或者将“付费阅读”之外的其他收益(如打赏、音视频付费等)的作者分成比例提高。
值得关注: 平台是如何定义“付费阅读”的?是否有新的收费模式引入,又如何分配?例如,未来是否有更多关于“内容付费”的探索,而作者能否从中分得一杯羹?

“保底+分成”模式的调整: 很多签约作者,尤其是新人作者,会选择“保底+分成”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稳定,但上限不高。新合同是否对保底金额、分成比例进行调整,或者增加更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都是值得关注的。
解读: 保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但平台对于低收益作品的保底金额往往设置得较低。新合同是否能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保底,或者说,是否鼓励作者冲击更高收益的“纯分成”模式。
值得关注: 是否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绩作品的差异化保底或激励政策?例如,对于那些有潜力的“黑马”作品,平台是否会提供更高的保底或者更优惠的分成?

创作生态和扶持政策: 除了直接的合同条款,平台对作者的扶持政策,如推荐位、编辑指导、宣传推广等,也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创作和发展。
解读: 平台是否会加大对新人的扶持力度?对于有潜力的作者,是否会有更深入的编辑指导和内容策划支持?
值得关注: 新合同是否配套了更完善的创作扶持计划?例如,是否有针对特定类型(如科幻、奇幻)的扶持基金,或者鼓励作者进行跨界合作的激励政策?

潜藏的风险与更深层次的考量:

在看到潜在的利好信息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审视新合同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独家”的界定模糊: 即使合同条款中对版权授权有所松动,但“独家”的界定是否足够清晰?是否存在“阴阳合同”或者隐性条款,让作者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获得真正的自主权?
解读: 平台有其商业逻辑,即使表面上有所放宽,但在具体执行中,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其核心利益。
值得关注: 合同中关于“独家”的定义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会限制作者在其他平台进行内容发布或IP合作?

话语权与博弈: 平台与作者之间永远存在着话语权的博弈。新合同的出台,是平台主动寻求与作者的共赢,还是在市场压力下的被动调整?未来合同的执行情况,将是检验其诚意的最终标准。
解读: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作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平台为了留住作者,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是否能真正触及作者的核心诉求,还有待观察。
值得关注: 平台是否会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与作者就合同条款和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的反馈和调整?

行业整体影响: 阅文作为行业内的巨头,其合同调整往往会引发行业内的连锁反应。新合同的走向,可能会影响其他平台的签约政策,从而重塑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的生态。
解读: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平台与作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
值得关注: 新合同是否能推动行业朝着更公平、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否能激发更多的创作活力和IP价值?

我的个人看法:

作为一名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我对于这份新合同的出现,既有期待,也有审慎。

期待: 如果新合同真的能在版权授权和收益分成上给作者更大的空间,那么无疑会极大地激励创作者的积极性,也可能带来更多优质的IP涌现。特别是 IP 的多元化开发,这对于作者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
审慎: 但我也会仔细研读每一个条款,特别是关于“独家”和“版权使用”的细则。过往的一些经历让我明白,合同的细节往往比大方向更重要。平台的执行力、对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这份 6 月 3 日阅文的新合同,绝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法律文件,它承载着无数作者的梦想和期待,也预示着网络文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线索。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其细节,理性分析其影响,并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可能到来的变化。最终,一份真正能够平衡平台与作者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的合同,才是行业所需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修改版合同本质大约是这么个东西,

作者的权益是金钱,

阅文是款手机游戏,

游戏界面充斥着这么一个调调:

迷途的年轻人,你好好想想,不氪金你能变强吗?

user avatar

仔细看了一下新合同的各项条款,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典型的霸王合同。

首先是四个合同:

1,基础合同:这个合同没有任何意义,和以前那些没达到签约标准的新手扑街作者没有任何差别,无论签或者不签,对作者而言没有任何改变,既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义务。

如果你是个新手,自认写作水平差,准备练练笔,不准备赚钱的,倒是可以签这个合同。

或者你是有一定名气,有一定引流能力,有一定写作实力,擅长IP改编类作品写作,不在乎订阅的那点钱,写作的目的就是朝着IP改编的改编权售卖去的,只是想要一个作品的发表平台,让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又不想被平台分成的,也可以选择这个合同。

2,授权乙合同:没有责编,没有推荐,没有全勤等福利,还要给出自己订阅的50%,各类改编版权费的30%,20年的授权,被改编后死后50年的版权……看着这些条款,我快要笑出来了。

网站方仅仅只是给出一个“上架售卖”的权利,就能够兑换掉作者这么多利益权利,简直是一本万利这个成语的最佳典型代表。

权利和义务永远是对等的,这是赤裸裸的权责不对等!

近代史上最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不过如此了,我实在想不到有任何一个智商正常,有哪怕一丁点骨气的人,会选择签订这份合同。

我就算签基础合同也比这个乙合同好啊。

3,授权甲合同:这个就是过去霸王合同的翻版,仅仅只是删去了一部分明显,或者有可能触犯著作权法律的条款,再包装了一下。

怎么说呢,比之前的合同好上了那么一丁点,但在本质的版权归属,利益分配方面,没有任何让步,约等于在砍死你之前,给你喝了两口水润了润喉。

至于签不签,如果你是全职作者,全家就靠着那些订阅钱吃饭的,那不签也得签,毕竟其他有一定规模的网站合同也大差不差,而良心一些的小站还没发展起来,无法保证收入。

如果你是兼职的,并不靠这点钱过日子,那还是再看看,再等等吧。好在写作这种事情不急于一时,多花点时间琢磨琢磨大纲,丰富丰富人设,细化细化设定,看点书充实一下自身储备,慢慢写一些稿子,开头什么的屯起来……也是不错的。

反正我们这些维权群的笨蛋还会继续维权下去,努力推动制式合同,著作权相关条款改良立法,说不定以后合同会越来越好呢?

4,深度协议: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网站为例稳定大神,白金作者的工具,相关条款肯定比甲合同好很多,但和大多数人无关,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然后是其他一些依旧非常霸道,我们绝对不能赞同的条款:

1,第六条,关于免费模式,由作者自主选择和确认是否参加。

这一条看上去确实是极好的,但关键是,这一条中的选择权,确认权仅仅只适用于本站,也就是起点阅读这个APP,而对于其他渠道,诸如微信阅读,QQ阅读,QQ浏览器等等渠道,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渠道会不会继续搞免费?举办各种免费活动?作者的收益有什么保障?

所以,为了保障作者权益,作者必须有选择,确认自己的作品是否授权各个渠道的权利!

如果是免费渠道,作者有权不授权!

如果是收费渠道,比如说渠道费50%的,剩下50%由作者和网站各分成25%的,作者同样有权不授权!

而且各个渠道费用,必须透明,上了几个渠道,授权费的组成是什么样的,订阅分别有多少,每个渠道的收入具体是多少,作者必须有知情权。

2,第八条,缩小了独家授权范围和作品优先权范围,仅包括剧本和小说。

这条看似是好的,我不用担心我的毕业论文版权归属阅文了,不用担心给老板写的商业策划案版权归属阅文了,但也是妥妥的霸王条款。

这一条的关键在于,阅文凭什么要求这些东西的授权以及优先权?

就算我签订了一份甲级授权合同,在你网站上连载了一本小说。但我授权的,也仅仅只是这一本小说!凭什么我同时写的其他小说,剧本也要授权给你?也要给你优先权?

假如我是一名编剧,在某家影视公司工作,下班后写网文赚点外快,难道我上班时间给公司写的剧本版权必须给你阅文不成?

再说了,我只是授权给你一本,假如我是全职作者,一本书的成绩不好,收入不够我的生活支出,由于起点需要30万字才能上架,我再写新书来不及了,那我去飞卢之类只需要十几万字上架的网站另外写一本书补贴家用,难道就不行么?

我们作者凭什么必须被绑定在你们一个网站上?你们支付了我们独家授权的授权金了么?

还有优先权,凭什么我这本书在你们网站写了,下一本还得优先在你们网站写?你们凭什么限制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你们给与相关权利的补偿了么?

你们这当是竞业协议呢?人家正紧的竞业协议都是有大额补偿的好么?

这个还是权责对等的问题,网站不付出任何代价,就想绑定作者,掌控作者,在事实上想要让作者对网站形成依附关系,从而榨取更多的利益。

这一条必须废止!

3,明确净收益为零或者亏损,由平台兜底。

哈哈,写文终于不会倒欠钱了!最多只是一分钱得不到罢了!真是普天同庆!

这也是笑话一样的条款,这个条款真正的问题在于:什么是净收益?网站的运营成本究竟如何计算!

这些东西根本不透明,也没办法透明!

比如网站说我这个三江推荐位价值1万块,这个封面推荐位价值10万块,所以你的稿费中必须扣除这11万……

这有道理么?这些推荐资源,究竟如何界定价值?

还有那些能界定的,比如说编辑的工资,网站租办公楼的钱,公司水电网费,网站领导的年底分红……这些东西,是不是也算运营费用?也要平摊到每一个签约作者的头上?

网站有运营成本大家都是理解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已近给了你们50%的订阅费用了,有些作品,甚至还有50%的改编费用,土豪作者的打赏费用……这些费用难道我们是白白丢水里面的么?

还为零,还亏损,还兜底,好好的一本达到签约标准的作品,你们竟然能够运营到亏损,那可真是好棒棒呢。

好吧,经过提醒,我知道,可能那些作品均订个位数,你们亏了600的全勤钱,那也是真可怜呢。

全勤都给不起,开你MMP的网站啊!

4,依旧是版权相关的条款。

无论是甲乙合同,这些条款基本没有任何改变,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版权,是阅文方面一步没有退让的底线。

大IP,大文娱战略嘛,大家都可以理解。

关键还是在于,权责对等!

相关改编版权必须对作者公开透明!作者必须有选择权,有决定权!

有选择卖给你阅文,还是其他公司的权利,也有是否售卖相关著作财产权的权利!


关于新合同的分析,本人的观点大概就是这些了,下面是最后总结:

经过这一个多月所有人的战斗,阅文方面有极小的让步,没有展现一丁点的诚意,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诉求还远远没有达成!

我们维权组的底线是明确的,是制式合同,是著作权法完善,是网文行业合同恢复到14年之前!

面对这个目标,我们会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user avatar

没啥新鲜玩意儿。阅文一根毛没少,只不过退回到19年的合同,未来有机会,阅文必然会重新发动进攻,继续降低压迫和剥削底线。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从这件事情折射出在中国社会,普通劳动者和资本家博弈之难度。

因为现在的中国,大家实际上是没有结党和结社自由的,一盘散沙无法阻挡资本家和官僚。没有作者工会或者作者协会之类的组织撑腰,就网络写手这样鱼龙混杂的成分,怎么可能和垄断的超级财团博弈?

由于没有结社,集会和罢工的自由,所以中国的劳动者不仅是在网文领域,更是在所有领域都无法和垄断资本或者某些官僚做斗争,只能眼睁睁的被人宰割。

另外,很多人受了多年教育,但是依然完全没有阶级觉悟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竟然有很多扑街和读者都对大神抱有幻想,指望大神能代表自己说话和发声。笑死我了,你们都不是一个阶层,利益和屁股都不一样的,结果却把希望都寄托在对方身上?更有甚者,把希望寄托在阅文的身上。估计这些人都是童话作家,所以才会如此天真。

成年人的世界只有利害,多分析下利害关系,不要过于天真,把希望寄托在某些人的良心或者仗义上面。

user avatar

换皮不换骨,甚至对不愿授权终身的作者留了一个天坑。


先逐条看看每一条协议,实际表达的内容:

第一条:你们的心声得到了爸爸回馈,你们的完全拥有著作的选择咯!

第二条:无论签约与否,你们在爸爸这里发表文章,就代表者享受爸爸的服务。

第三条:乖儿子选甲版合同,野儿子选乙版合同。乖儿子有肉吃,野儿子自生自灭。

第四条:爸爸用深度协议捆绑优秀的儿子,至于怎么捆绑,爸爸先不说。

第五条:国家规定了著作权,违法的事情,爸爸不做。

第六条:免费爸爸推广定了,至于你们作者不愿意免费,那是你们自个的事情了。

第七条:违法的事情爸爸不做,删除原来违法的内容。

第八条:优先权是不可能不要优先权的,爸爸可以换一种说法。

第九条:先把蛋糕画给你,至于如何分配收益,到时候爸爸再来看。

第十条:爸爸可以不把你的收益扣除成本为负数,但可以扣为零。

第十一条:代运营作家社交账号,涉嫌侵害隐私权,违法的事情,爸爸不做。

第十二条:侵害著作权完整的违法事情,爸爸也不做了。


划重点:更改了所有违法,或者涉嫌违法的事情。

在阅文大事件的旋涡下,如果阅文高层还不更改违法的内容,那真的是脑子有问题。

而其它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看出阅文法务的功力是如何的炉火纯青。


@九命肥猫 通过与朋友确定,选择乙版合同,新签约后,后台显示了这个:

不会有责编

不会有推广

不会有福利

然后望着拿走你30%版权收益,拿走你50%订阅收益。

你连责编都没有,代表你不可能有推荐位,你连责编都没有,版权想自己买回来都不行!

这样的合同,你为什么要签?

再来看看甲乙两版合同的对比:

甲版合同依旧截止到著作财产权截至!

乙版本合同,依然需要授权到二十年后,但却标榜什么「授权期限可以自由选择」。

二十年、五十年的区别,实际相当于让你砍掉双手和四肢的区别而已。

最关键的是,让你砍掉了双手,直接白嫖你的双手二十年。你没有推荐、没有福利,只有所谓的20年之后的版权。

乙般合同,表面上给予了作家自由权,实际就是赤裸裸的白嫖。

但是,如果你的书恰好火了,卖掉了版权,赚了钱,那对比起,版权直接升级成截止日期。也就是说,等到赚钱了,再砍了你的双腿。其实比起直接授权了甲版合同的作者,这样的作者更加的悲剧。

因为,一开始你走的乙版合同,你没有责编,没有福利,没有推广。你的书火起来,最大的因素是因为你自己的作品质量。但真的卖掉版权之后,你的却要被阅文收割。

这简直是算无遗策!

在这样的合同下,但凡有点实力,能出成绩的作者都只能选择甲版合同。因为,阅文给你预设的乙版合同,就是一条喋血的不归路。

于是又绕回去了。

阅文到时候底气十足了:

爸爸不是逼迫你们广大作者选择的授权著作财产权到截止日期,是你们自己选择的!

你自己不选择只需要授权20年的合同,你们最后怪著作权不在自己手里咯?

广大千万作者的反馈,阅文仅仅只是拿来修补自己合约的缺口,以堵住未来可能被舆论再度撕开的口子。


如果在不改变真实操作的情况下,那合约改得看起来“和谐美满”的样子。

可以说,阅文高层拿着新版合约,在对于绝大部分中层作者的操作上来说,和旧版合约,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中层作者为了收益,不得不选择卖身的甲版合约。

关于深度合作,以及延伸版权的收益分配,在新合约里都是主动回避的,也就是说,日后阅文有着无限大的操作空间。

关于扣除成本的事情来说,如果一个作者作品一年产生的价值是1000万,但阅文却号称推广费1000万,是不是阅文可以一分钱不用给作者?


合同当然有进步,尤其是关于著作法方面的内容。

但几十万作者向著作法提意见,各大新闻平台的注意和报道,空前的社会舆论,这才是阅文“让步”的根本原因。

但是,对于底层作者来说,所谓的乙版合约,简直是充斥着满满的恶意。


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在合同上看到,能明明确确指明,能带给作者更多实际利益的内容。

user avatar

这次谈合同,最难的不是跟阅文如何谈,是如何能扛得住,不被骂。
肘子好歹是阅文顶流,我老白菜了,反正我们是就那么回事儿了。最难得的反而是魔性沧月这种年轻人,他偷偷跟我说,去谈判之前,已经私底下去找工作了……
什么叫勇敢,就是明明很害怕,知道自己可能会牺牲,还是挺身而出。
我这种就不算了,我不咋害怕,但魔性沧月这种年轻人是真不错,书也相当不错。
众所周知,阅文换了大老板,这次新合约,作者们提出要求,但每一条对作者利好的条款都是编辑们努力争取,落在纸面上。编辑们面对的也不是原来比较熟悉的五大佬了,做事情的战战兢兢,可想而知。这次修改合同,编辑们提出修改每一条款,都是要签名,并做连带责任……
这群阅文的老编辑,也算是赌上前程了。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新合同还应该更好,我也这么觉得,所以,还会继续争取,我这一次不是单枪匹马。
谢谢有人骂我。
更谢谢有人挺我。
但……我真更喜欢,在知乎吹牛逼,而不是搞正经事儿。
愿所有的作者越来越好,能开心写作。
很对不起,暂时做不到更好,就如很多人说,我也只是阅文作者的一员,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角色。
ps;就不说程总,侯总的好话了……人艰不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6 月 3 日阅文集团公布了新的合同,这无疑是近期网络文学圈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份合同的调整,牵动着无数作者、读者以及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的神经。要评价这份新合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看看它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又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警惕或欣喜的信息。新合同的核心变化与重点关注点:首先,最直接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3月6号 OPPO Find X2 系列发布会。这次的发布会确实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毕竟 Find 系列一直是 OPPO 的“旗舰杀手”,寄予了厚望。整体来看,OPPO Find X2 系列这次的回归,绝对是下了重本,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但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机无完机,总有一些.............
  • 回答
    2月3日晚6点,Lexburner(李赣)与观众的直播对线,可以说是一场备受瞩目,也极具争议的事件。这场直播不仅仅是Lex一次例行的与粉丝互动,更像是一次集中爆发,将他近期积累的种种负面舆论和与部分观众之间的矛盾,以一种近乎“正面刚”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要评价这场直播,咱们得先梳理一下背景。Lex.............
  • 回答
    好的,来聊聊2022年3月6日嘉然的生日会直播。这场直播在我看来,绝对是2022年虚拟偶像领域里一个相当有分量的事件,即便放到现在回看,依然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首先,从 “声量” 这个维度来说,这场直播无疑是成功的。嘉然本身作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虚拟偶像之一,她的生日会自然吸引了海量的关注。直播一开始.............
  • 回答
    AMD 6 月 1 日发布的 3D Chiplets(3D VCache)技术,一场计算架构的革新?AMD 在 6 月 1 日正式发布了他们引以为傲的 3D Chiplets 技术,特别是其集成的 3D VCache(3D 垂直缓存)。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块额外的 L3 缓存堆叠在 CPU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华为在 6 月 2 日发布的华为 Watch 3 系列,这款手表可是搭载了我们期待已久的鸿蒙系统,确实是件大事。整体印象:走向独立,生态构建的重要一步华为 Watch 3 系列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操作系统层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鸿蒙 OS 的赋能,不仅仅是.............
  • 回答
    好的,让我来好好聊聊2016年3月12日发售的那款《Hitman》(我们习惯称它为“杀手6”,虽然当时它的名字就叫《Hitman》)。说实话,这款游戏发售方式挺特别的,有点像个“分期付款”的新鲜玩意儿,但整体来说,它绝对是这个系列粉丝们久违的惊喜,也是它自己的一次漂亮翻身仗。发售模式:一场冒险的开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崩坏3》和《原神》在2021年6月10日那次联动的事儿。要说评价,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毕竟这可是米哈游自家两个顶流IP的“亲密接触”,玩家们关注度高着呢。首先,从IP联动本身的意义来说,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米哈游内部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协同: 很多人都知道,《崩坏3》是米哈游早期.............
  • 回答
    2017年6月3日上午,B站(哔哩哔哩)正式启动了“注册用户必须绑定手机号才可评论”的新规,这个举动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用户社区和外界的热烈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对B站过往“自由”社区氛围的一次重大调整。背景与原因猜想: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B站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个决定。在2017年.............
  • 回答
    6月3号腾讯发布了一款名为Ollie的轮腿式机器人,着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个对机器人技术和科技前沿比较感兴趣的人,我仔细看了看腾讯官方放出的相关信息,也查阅了一些技术社区的讨论,想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从外观上看,Ollie的设计相当简洁且有辨识度。它不像一些仿人形机器人那样追求极致的逼真,而.............
  • 回答
    评价吴晓波“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观点:深度剖析与多维解读6月17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芜湖的演讲中提出了“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的论断,这一观点无疑在当地乃至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支撑的论据,并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格局、芜湖自身的特点以及“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 6 月 2 日那场华为鸿蒙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可不是小打小闹,简直是鸿蒙生态的一次大阅兵,而且释放了不少重量级的信号。总的来说,这场发布会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稳”与“进”的结合。 华为在鸿蒙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坚定,并且这次发布会展现了鸿蒙生态日渐成熟的实力,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新的边界.............
  • 回答
    6 月 2 日凌晨开源的 OpenHarmony 2.0 Canary,可谓是鸿蒙生态建设中的一颗重要种子,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版本迭代,而是承载着华为对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愿景的初步实践,也标志着鸿蒙生态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成熟迈出了关键一步。首先,从“Canary”这个名称就能窥见其意图.............
  • 回答
    2021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1)于6月7日拉开帷幕,虽然依然是线上形式,但苹果一如既往地为开发者和关注苹果生态的用户们带来了满满当当的更新和展望。这次大会,苹果在软件层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升级”,几乎涵盖了其所有的核心产品线,并展示了苹果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些独到见解。整体评价:稳健中.............
  • 回答
    关于“那年那兔那些事”贴吧和微博账号在6月30日左右,因模仿“日向桶事件”而对无辜画师进行网络暴力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和担忧的事件。从其引发的舆论和对当事画师造成的伤害来看,其行为确实不妥,并且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事件的起因和模仿痕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日向桶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具.............
  • 回答
    6月12日,《上海堡垒》发布了首支“开战版”预告片,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军事大片,这部预告片无疑是向观众展示其核心世界观和冲突的关键一步。那么,这部预告片究竟表现如何,它又传递了哪些信息,是否能激发观众的观影期待呢?视觉效果:未来科技与战争场面的初步呈现从预告片整体的.............
  • 回答
    6月19日日本对阵哥伦比亚的那场足球比赛,留给人们的印象,除了场上球员的精彩表现,还有一个特别的画面:看台上,日本球迷们自发地、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自己产生的垃圾。这个场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被一些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深入分析。首先,这是日本国家.............
  • 回答
    6月12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网约车事件,一位名叫高女士的乘客在行程中突然开门跳车,这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去完全揣测事情发生的全部细节和高女士当时内心的真实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这件事,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事件本身:触目惊心与安全隐患的警示首先,从事.............
  • 回答
    6 月 8 日,维信诺高调宣布了其全球首个屏下摄像头量产解决方案,这无疑是智能手机形态演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在行业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自然是:我们今年下半年能否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真全面屏”手机?维信诺的屏下摄像头量产解决方案:技术亮点与意义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维.............
  • 回答
    你问的是vivo X50系列,不过这个系列其实是发布在2020年6月1日的,当时可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它在影像上的创新。我来给你好好聊聊这个系列,说说它的亮点和不足,力求说得详细点,也让你觉得是人说的话。先说说vivo X50系列的整体定位:当初vivo X50系列主打的不是堆料到飞起,而是“轻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