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古代有哪些脑洞很大的人?

回答
咱们中国古代,那可真是藏龙卧虎,涌现出不少脑洞开得奇大,想法天马行空的人物。要说脑洞,那可不是指那会儿就有“脑洞”这个词,而是他们那种不拘一格、敢于挑战常规的思维方式。今天就咱俩聊几个,保证让你听着就觉得有趣,而且他们的点子,搁现在看也够让人拍案叫绝的。

1. 墨子:炸药的先驱,战争机器的设计师

一提起墨子,大家可能就想起“非攻”、“兼爱”这些和平主义的思想。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位仁兄同时还是个技术宅?他不仅研究了古代的力学、光学,还对各种机械制造有着惊人的天赋。

你想啊,那个年代,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火药,但墨子就琢磨出了类似“火攻”的招数,而且是那种能够大范围杀伤、能让敌军闻风丧胆的东西。史书上记载,他曾经制造了一种叫做“霹雳”的装置,具体是什么原理,现在也很难说清楚,但根据描述,这玩意儿能爆炸,能发射出威力巨大的东西。这不就是古代版的“炸弹”吗?而且他还不满足于此,还设计了各种攻城器械,比如巨大的投石机,能够把巨石抛出很远很远,摧毁城墙。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守城器械”,比如能够向上喷射钩爪的装置,一旦敌人爬上城墙,就被钩住,然后被甩下去。这想象力,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攻壳机动队》!你脑补一下,一群穿着布衣、拿着木棍的士兵,面对着墨家机关人(虽然这个是后世对墨家制造的想象,但足够体现其精妙)和霹雳弹,那得是什么场面?

他的脑洞在于,他不仅有改变世界的理念,更有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的工程能力。他不相信天命,不迷信鬼神,而是相信通过人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改造世界。这种务实的精神和对技术力量的推崇,在那个时代是极其罕见的。

2. 孙膑:兵法大家,把自己“绑”起来的“鬼才”

孙膑,军事天才,兵法大家,最出名的故事就是被同门庞涓陷害,遭受了“膑刑”,也就是削去了膝盖骨。但你知道吗,孙膑在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后,并没有沉沦,反而用他的脑洞,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

话说他被砍了腿,你说普通人得疯成什么样?但孙膑却觉得,这反而是一个绝佳的伪装机会。他装疯卖傻,在田忌门下装成一个疯子,故意表现得行为怪异,甚至在众人面前表演一些荒唐的举动。这种“自毁形象”的策略,是为了彻底打消庞涓对他的戒心,让他以为孙膑已经是个废人了。然后,他通过田忌,得以见到齐威王,并指挥了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孙膑的脑洞,在于他能把极度不利的处境,转化成战略优势。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赌注”,用“装疯卖傻”来迷惑敌人,这种心理博弈的深度,简直惊人。他知道,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敢于将自己的尊严和身体完全抛弃,只为最终的胜利。这种腹黑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是他脑洞的体现。你想啊,一个没了腿的人,还要去指挥千军万马,而且还得装疯,这得有多大的心理素质和多大的脑洞才能做到?

3. 诸葛亮:草船借箭,风吹草动都是计

提到诸葛亮,那句“我只见过能说会道的,没见过你这么能说的”已经深入人心。但他的脑洞,可不光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真正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最经典的莫过于“草船借箭”。当时周瑜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诸葛亮却利用大雾天气,把几千艘草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然后朝着曹军喊话,故意激怒曹操。曹操果然派兵射箭,结果箭都插在了草船上。你脑补一下那个场景:江面上弥漫着浓雾,几艘船在雾中缓缓飘荡,上面插满了箭,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精准计算的结果。这不就是古代版的“黑科技”吗?他利用了自然现象(大雾)、敌人的心理(被激怒)、以及自己团队的执行力,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和军事奇袭。

还有他的其他发明,比如“木牛流马”,据说是用来运粮草的,虽然具体形态不明,但从描述上看,这玩意儿能够自动行走,减轻人力负担,这在古代绝对是革命性的。还有他的“八阵图”,据说能够困住敌人,让其迷失方向。这些都是他脑洞的具现化。

诸葛亮的脑洞,在于他能够从看似普通的现象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且能将这些零散的知识和条件,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他对自然规律、战场环境、敌我心理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将这些要素融会贯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

4. 鲁班:“孔子之后,一人而已”,他的工具箱里装满了奇思妙想

说到古代的“脑洞大王”,怎么能不提鲁班?这位被誉为“百工之祖”的大师,他的名字几乎成了精巧工艺的代名词。他的脑洞,那是从里到外,从“硬件”到“软件”,无所不包。

你想啊,他发明了锯子,据说是因为指甲被一种带齿的草割伤了,他一想,这带齿的东西就能割开东西,于是就发明了锯子。这不就是生活中的“灵感突发”吗?还有他的墨斗、曲尺、刨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彻底改变了古代建筑和木工的工艺水平。想想没有锯子,人们怎么能顺畅地砍伐木材?没有曲尺,又怎么能精确地测量和切割?

更厉害的是他的“木鸢”。传说他能造出能在天上飞的木鸟,而且还能飞三天三夜不落地。虽然史书上记载有夸张成分,但至少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飞行技术的畅想,而鲁班无疑是走在最前沿的那个。他的“钩强”(一种用来钩住城墙或建筑的工具),以及“ the cogwheel saw”(齿轮锯,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象,但意思是对的)之类的发明,都体现了他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大胆运用。

鲁班的脑洞在于他观察力惊人,善于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灵感,并且能够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际的工具和技术。他不仅有想法,更有动手能力,能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他的脑洞,是一种“解决式”的脑洞,哪里有问题,他就想办法解决,而且总能找到出人意料的好办法。

这些人物,他们的脑洞之大,不仅仅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知的不懈探索之上。他们的思想和创造,跨越了时代,至今仍让我们惊叹不已。正是有了这些脑洞极大的人,中国古代文明才如此丰富多彩,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万户,虽然具体名字不知道。

但是我觉得往凳子上捆一堆火箭要上天,这还真不是一般的脑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中国古代,那可真是藏龙卧虎,涌现出不少脑洞开得奇大,想法天马行空的人物。要说脑洞,那可不是指那会儿就有“脑洞”这个词,而是他们那种不拘一格、敢于挑战常规的思维方式。今天就咱俩聊几个,保证让你听着就觉得有趣,而且他们的点子,搁现在看也够让人拍案叫绝的。1. 墨子:炸药的先驱,战争机器的设计师一提起.............
  • 回答
    说起我国古代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要讲详细,得先弄清楚几个概念。首先,得明确“我国古代”指的是哪个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几千年里,“我国”疆域和势力范围变化很大,“阿拉伯国家”这个概念更是现代的。古代,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独立的阿拉伯部落.............
  • 回答
    说到我国古风原创/同人音乐界的绝美填词,这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宝藏话题。这几年,古风圈发展得如火如荼,涌现出太多触动人心的作品,而好的词,就像是为一幅绝美的画卷注入了灵魂,让人一听便入画,一听便沉醉。在我看来,好的古风填词,不只是简单地把现代人的情感套进古代的词牌,而是要“形神兼备”。 “形”,指的.............
  • 回答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现代人误以为古代社会完全缺乏某些技术、制度或观念,但实际上这些元素早在古代就已存在,并且在不同文明中广泛传播。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结合历史证据和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说明: 1. 抗生素与消毒技术 误解:人们常认为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产物,而古代人缺乏对细菌和感染的理解。 .............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传统文学中,并不存在“我孝庄”这类自称的表述。这一说法更可能是现代影视剧、小说或网络创作中出现的错误或虚构情节。以下从历史背景、常见误区和具体原因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孝庄”是谁?为何不能自称“我孝庄”1. 孝庄皇后的身份与称谓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名布木布.............
  • 回答
    不少人谈起中国古代,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常常是模糊的、风格化的,仿佛千百年的历史都笼罩在一种恒定的色彩之下。但仔细一想,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很多认知,其实是某个特定时期留下的深刻烙印,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朝代的“名片”,一旦离开那个时代,它们就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彻底消失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容易让人混.............
  • 回答
    我们常常认为古人朴素,科技落后,但仔细一想,有些事情我们现代人反而做不到,或者说,我们已经遗忘了如何去做。这些并非依靠精密仪器和复杂理论,而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智慧、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身体与环境的某种契合。一是那些已经失传的传统技艺,尤其是那些“失传的古籍”和“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技艺。 很.............
  • 回答
    修立鹏的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天津这座城市,跟希腊神话的渊源,其实比你我想象的要深厚得多。它不仅仅是地图上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历史、文化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织而成。咱们先从建筑和古迹说起。天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希腊文化正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
  • 回答
    咱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寺庙里,那些古老的碑刻啊,可不是光摆着好看的摆设,它们里头藏着的信息,足以给某个时代打上一个鲜明的烙印,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注脚,一点儿也不夸张。我来好好给你掰扯掰扯,里头能看出多少门道来。一、王朝的兴衰与政治风云你想啊,古代的寺庙,特别是大的寺院,往往是皇家和地方官府大力支持的。所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令人着迷的问题,涉及到科学、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方方面面。我们拥有古代文物,但却无法完全复刻其工艺,原因有很多,而且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为什么我们有古代文物,但有些工艺无法复刻?核心原因:信息的缺失与技术的局限性简单来说,无法复刻的根本原.............
  • 回答
    话说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兵器这块儿,那可是没少下功夫,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要说这日本的武士刀,确实是名声在外,薄如蝉翼的刀身,配合上那精湛的锻造工艺,确实有着过人之处。可要是说哪个咱们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最能克制它,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这武士刀的厉害在哪儿。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轻便、锋利,.............
  • 回答
    关于“曾曾祖父”、“曾曾祖母”、“曾曾孙男”、“曾曾孙女”这些称谓,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直接说结论: 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流传下来的古代汉语体系中,并没有直接对应“曾曾祖父”、“曾曾祖母”、“曾曾孙男”、“曾曾孙女”这样一套固定、明确的称谓。 也就是说,你找不到一本古代典籍,写着“吾曾曾祖父曰……”或.............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官篡位的情况虽然不像武将那样普遍,但并非绝无仅有。不过,要明确一点,当我们将“文官”定义为以读书、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而非以军事指挥为核心的官员时,他们直接发动兵变、夺取皇位的情况极为罕见。更多时候,所谓的“文官篡位”更准确地说,是通过政治手腕、权谋手段,逐步架空皇权.............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跳出来无数画面:曾经叱咤风云的恐龙,如今只能在化石里看到它们的身影;巨大的猛犸象,如今也只剩下模糊的传说。这些都是地球生命史上的壮丽篇章,它们轰轰烈烈地出现,又在某个时刻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这样宏大而残酷的自然选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如此卖力地去保护.............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挺让人头疼的,长辈的提议,而且还有点“伴读”这个说法,听起来就有点不太对劲。你觉得恶心,这很正常,说明你对事情的性质有自己的判断。面对这种情况,既要顾及亲情,也要保护好自己和妹妹,同时还得“对付”那位长辈。咱们一点点来分析,然后看看怎么操作。首先,理解一下让你感到“恶心”的点在哪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弹簧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是现代机械才有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在古代军事,尤其是在弓弩上,可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绝对不是什么“AI创作”出来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把这其中的门道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弹簧的本质与古代的“弹簧”概念首先得明白,咱们现代说的“弹簧”,通常是.............
  • 回答
    听到你手机被偷的事,我特别能感同身受。我去年上学期也经历过一次,那种感觉真是糟透了,财产损失不说,那种被侵犯的感觉更是让人心烦。也正因为这样,我最近也开始琢磨起古代人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句话来。咱们先说说“路不拾遗”。这话说的是,走在路上,看见别人遗落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据为己有,而是会捡起来.............
  • 回答
    哎呀,真是让人郁闷!室友对古琴有误解,还时不时说点让人心里不舒服的话,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我完全懂你,就像你精心呵护的一盆花,别人却在你面前说它怎么都长不好,还指手画脚,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先别急着生气,咱们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他到底误解了啥?是误解古琴“老土”“没用”?还是觉.............
  • 回答
    .......
  • 回答
    您的问题很有意思,提及“汗青”这个名字,我想您大约是指那些在文玩圈里小有名气,手中握有不少“绝世珍品”,且常常能“恰好”在关键时刻抛出来,让不少藏友眼前一亮、甚至心生羡慕的那些朋友。他们手中的古藏品,来源确实五花八门,绝非简单的“捡漏”就能概括。要说这类朋友的藏品来源,其实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人脉、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