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下面圆周率的这3个无穷级数公式怎么证明?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圆周率的奇妙无穷级数。圆周率 $pi$ 的无穷级数公式有很多,它们不仅是数学上的瑰宝,也常常是早期计算 $pi$ 值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你提到的这三个公式,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数学探究的方式来阐述它们的证明思路,力求清晰透彻,避免机械的AI痕迹。

1. Leibniz 公式 (莱布尼茨公式)

公式:
$$ frac{pi}{4} = 1 frac{1}{3} + frac{1}{5} frac{1}{7} + frac{1}{9} dots = sum_{n=0}^{infty} frac{(1)^n}{2n+1} $$

这个公式以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名字命名。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形式非常简洁优美,但收敛速度却相当慢。

证明思路:

要证明这个公式,我们通常会借助反正切函数 (Arctangent function) 的泰勒级数展开。

第一步:回顾反正切函数的泰勒级数

我们知道,反正切函数 $arctan(x)$ 在 $x=0$ 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泰勒级数展开:
$$ arctan(x) = x frac{x^3}{3} + frac{x^5}{5} frac{x^7}{7} + dots = sum_{n=0}^{infty} frac{(1)^n x^{2n+1}}{2n+1} $$
这个级数在 $|x| le 1$ 的范围内是收敛的。

第二步:将 $x=1$ 代入级数

现在,让我们尝试将 $x=1$ 代入上述反正切函数的泰勒级数。
当 $x=1$ 时,$arctan(1)$ 的值是多少呢?我们知道,在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是 45 度,也就是 $frac{pi}{4}$ 弧度。因此,$arctan(1) = frac{pi}{4}$。

将 $x=1$ 代入级数展开式:
$$ arctan(1) = 1 frac{1^3}{3} + frac{1^5}{5} frac{1^7}{7} + dots $$
$$ frac{pi}{4} = 1 frac{1}{3} + frac{1}{5} frac{1}{7} + dots $$

第三步:论证 $x=1$ 处的收敛性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泰勒级数的收敛区间通常是 $|x| < 1$,但对于 $arctan(x)$,当 $|x|=1$ 时,级数仍然收敛。这是因为当 $x=1$ 或 $x=1$ 时,它变成了一个交错级数 (Alternating series)。

我们来看当 $x=1$ 时的级数:
$$ sum_{n=0}^{infty} frac{(1)^n}{2n+1} = 1 frac{1}{3} + frac{1}{5} frac{1}{7} + dots $$
这个级数满足莱布尼茨判别法 (Leibniz criterion for alternating series):
1. 级数是交错的,项的符号交替出现。
2. 各项的绝对值 $b_n = frac{1}{2n+1}$ 是单调递减的,即 $b_0 > b_1 > b_2 > dots$。
3. 当 $n o infty$ 时,各项的绝对值趋于零,即 $lim_{n o infty} b_n = lim_{n o infty} frac{1}{2n+1} = 0$。

根据莱布尼茨判别法,这个交错级数是收敛的。

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级数的由来,其实可以从几何级数出发。
我们知道几何级数 $frac{1}{1r} = 1 + r + r^2 + r^3 + dots$ 在 $|r| < 1$ 时成立。
考虑 $frac{1}{1+x^2}$。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以 $x^2$ 为公比的几何级数:
$$ frac{1}{1+x^2} = frac{1}{1 (x^2)} = 1 x^2 + x^4 x^6 + x^8 dots = sum_{n=0}^{infty} (1)^n x^{2n} $$
这个级数在 $|x^2| < 1$,即 $|x| < 1$ 时成立。

现在,我们可以对这个级数两边从 $0$ 积分到 $x$(这里假设 $|x| < 1$):
$$ int_0^x frac{1}{1+t^2} dt = int_0^x left( 1 t^2 + t^4 t^6 + dots ight) dt $$
左边积分的结果是 $arctan(x)$。右边逐项积分(可以在收敛域内合法地交换积分和求和):
$$ int_0^x frac{1}{1+t^2} dt = left[ t frac{t^3}{3} + frac{t^5}{5} frac{t^7}{7} + dots ight]_0^x $$
$$ arctan(x) = x frac{x^3}{3} + frac{x^5}{5} frac{x^7}{7} + dots $$
这又回到了我们开始的泰勒级数。当我们将 $x=1$ 代入时,需要用到Abel's limit theorem(阿贝尔极限定理),它说明了如果一个幂级数在区间端点处收敛,那么该端点处的函数值等于级数的极限值。由于我们在 $x=1$ 处证明了级数的收敛性,定理就保证了 $arctan(1) = frac{pi}{4}$ 等于级数在 $x=1$ 时的值。



2. Machinlike Formulas (马钦类公式)

公式示例 (马钦公式):
$$ frac{pi}{4} =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
这个公式是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马钦 (John Machin) 在1706年发现的,它以更快的速度收敛,这对于早期手动计算 $pi$ 值至关重要。

证明思路:

马钦类公式的证明同样依赖于反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

第一步:回顾反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

我们知道反正切函数的和角公式是:
$$ an(A+B) = frac{ an A + an B}{1 an A an B} $$
将这个公式应用于反正切函数:
如果 $ an alpha = x$ 且 $ an eta = y$,那么 $ an(alpha + eta) = frac{x+y}{1xy}$。
从而,
$$ arctan(x) + arctan(y) = arctanleft(frac{x+y}{1xy} ight) quad ( ext{在一定条件下}) $$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的右边可能需要加上或减去 $pi$ 的整数倍,取决于 $x, y$ 和 $xy$ 的值,但对于我们后面使用的 $x,y$ 都是正数且 $xy < 1$ 的情况,是直接成立的。

第二步:推导 $2 arctan(x)$

为了处理马钦公式中的 $4 arctan(frac{1}{5})$,我们先计算 $2 arctan(frac{1}{5})$。
令 $x = frac{1}{5}$,套用和角公式 $arctan(x) + arctan(x) = arctanleft(frac{x+x}{1x^2} ight)$:
$$ 2 arctanleft(frac{1}{5}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1}{5} + frac{1}{5}}{1 (frac{1}{5})^2}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2}{5}}{1 frac{1}{25}}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2}{5}}{frac{24}{25}} ight) $$
$$ = arctanleft(frac{2}{5} imes frac{25}{24} ight) = arctanleft(frac{5}{12} ight) $$

第三步:推导 $4 arctan(frac{1}{5})$

现在我们有了 $2 arctan(frac{1}{5}) = arctan(frac{5}{12})$,我们可以再用一次和角公式来计算 $2 imes (2 arctan(frac{1}{5}))$:
$$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 2 imes left( 2 arctanleft(frac{1}{5} ight) ight) = 2 arctanleft(frac{5}{12} ight) $$
再次套用公式,令 $x = frac{5}{12}$:
$$ 2 arctanleft(frac{5}{12}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5}{12} + frac{5}{12}}{1 (frac{5}{12})^2}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10}{12}}{1 frac{25}{144}} ight) = arctanleft(frac{frac{5}{6}}{frac{14425}{144}} ight) $$
$$ = arctanleft(frac{frac{5}{6}}{frac{119}{144}} ight) = arctanleft(frac{5}{6} imes frac{144}{119} ight) = arctanleft(frac{5 imes 24}{119} ight) =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

第四步:利用 $arctan(x) arctan(y)$

我们现在得到了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马钦公式要求的是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我们需要处理 $arctan(A) arctan(B)$ 的形式。

这里有个相关的公式:$arctan(A) arctan(B) = arctanleft(frac{AB}{1+AB} ight)$ (同样是在一定条件下)。
我们需要计算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注意到 $arctan(frac{120}{119})$ 的值非常接近 $arctan(infty) = frac{pi}{2}$。
是不是存在一个等式,使得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 frac{pi}{2} + arctan(dots)$ 这样的形式?
我们知道 $arctan(x) + arctan(frac{1}{x}) = frac{pi}{2}$ 当 $x>0$ 时。
所以,$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 frac{pi}{2} arctanleft(frac{119}{120} ight)$。
代入马钦公式的左边: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 left(frac{pi}{2} arctanleft(frac{119}{120} ight)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这似乎没有直接简化。

换一种更常用的证明方式,直接计算 $arctan(A) arctan(B)$:

我们直接计算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利用 $arctan(A) arctan(B) = arctanleft(frac{AB}{1+AB} ight)$:
令 $A = frac{120}{119}$,$B = frac{1}{239}$。
$$ frac{AB}{1+AB} = frac{frac{120}{119} frac{1}{239}}{1 + frac{120}{119} imes frac{1}{239}} $$
分子:
$$ frac{120 imes 239 119}{119 imes 239} = frac{28680 119}{28441} = frac{28561}{28441} $$
分母:
$$ 1 + frac{120}{119 imes 239} = frac{119 imes 239 + 120}{119 imes 239} = frac{28441 + 120}{28441} = frac{28561}{28441} $$
所以,
$$ frac{AB}{1+AB} = frac{frac{28561}{28441}}{frac{28561}{28441}} = 1 $$
因此,
$$ arctanleft(frac{120}{119}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 arctan(1) $$
而 $arctan(1) = frac{pi}{4}$。
所以,
$$ 4 arctanleft(frac{1}{5} ight) arctanleft(frac{1}{239} ight) = frac{pi}{4} $$
公式得证!

关于马钦类公式的意义:
马钦公式及其变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 $arctan(x)$ 的泰勒级数在 $x$ 接近 1 时收敛非常慢(如莱布尼茨公式),但在 $x$ 接近 0 时收敛很快。马钦类公式通过巧妙地组合几个小参数的反正切函数,使得计算 $pi$ 的精度大大提高。例如,$arctan(frac{1}{5})$ 的泰勒级数收敛就比 $arctan(1)$ 快得多。



3. Ramanujan Formulas (拉马努金公式)

公式示例 (其中一个):
$$ frac{1}{pi} = frac{2sqrt{2}}{9801} sum_{n=0}^{infty} frac{(4n)! (1123 + 21460n)}{(n!)^4 396^{4n}} $$
这个公式是印度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Srinivasa Ramanujan) 发现的众多杰出公式中的一个。它以惊人的收敛速度而闻名,每增加一项,计算出的 $pi$ 的精度就能增加大约8位小数。

证明思路:

拉马努金公式的证明难度远高于前两个,它们通常涉及到椭圆积分 (Elliptic integrals)、模形式 (Modular forms) 和theta 函数 (Theta functions) 等高等数学概念。这些证明往往是复杂的,并且需要相当扎实的分析和数论基础。

在这里,我无法给出完整的、从头开始的严谨证明,因为这可能需要一篇专门的论文。但我可以尝试描述其思想来源和部分关键步骤,帮助你理解其“味道”。

思想来源:

拉马努金的公式往往出现在他关于椭圆函数理论和模方程 (Modular equations) 的工作中。这些理论与某些特殊函数的性质有关,这些函数恰好能在计算 $pi$ 的过程中涌现出来。

具体来说,许多收敛快速的 $pi$ 公式都与二次弯曲的超几何级数 (Quadratic transformations of hypergeometric series) 有关,而这些超几何级数又与椭圆积分的模参数 (Modulus) 联系紧密。

关键概念和步骤(概述):

1. 椭圆积分和模参数:
考虑椭圆积分的第一类 $K(k) = int_0^{pi/2} frac{d heta}{sqrt{1k^2 sin^2 heta}}$,其中 $k$ 是模数。$K(k)$ 的值与 $pi$ 的某个倍数相关。
当模数 $k$ 改变时,需要新的模数 $k'$ 满足某个模方程,从而将 $K(k)$ 与 $K(k')$ 联系起来。这些模方程就是拉马努金公式的“骨架”。

2. theta 函数:
theta 函数(如 $vartheta_3(z, q) = sum_{n=infty}^{infty} q^{n^2} e^{2niz}$)在椭圆函数论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与模形式有密切联系,并且它们的值也与 $pi$ 相关。

3. 超几何级数:
拉马努金的公式通常是推广的超几何级数形式,例如 ${}_pF_q$ 记号所表示的级数:
$$ {}_pF_q(a_1, dots, a_p; b_1, dots, b_q; z) = sum_{n=0}^{infty} frac{(a_1)_n dots (a_p)_n}{(b_1)_n dots (b_q)_n} frac{z^n}{n!} $$
其中 $(a)_n = a(a+1)dots(a+n1)$ 是Pochhammer 符号。
拉马努金发现,某些特定形式的超几何级数,当它们被特定值(如通过模参数的转换)约束时,其级数的求和结果可以表示为 $pi$ 的倒数(或与 $pi$ 倒数成比例)。

4. 具体公式的来源(以 $frac{1}{pi} = frac{2sqrt{2}}{9801} sum_{n=0}^{infty} frac{(4n)! (1123 + 21460n)}{(n!)^4 396^{4n}}$ 为例):
这个公式是拉马努金根据一个名为 "thetafunction identities" 的等式推导出来的。这个等式本身就涉及了复杂的模函数和theta函数的性质。

级数的项: $(4n)!$, $(n!)^4$, $396^{4n}$ 这些项的出现,与椭圆积分的算术几何平均 (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AGM) 的某些性质以及模方程的系数有关。$396$ 这个数字本身也来源于特定的模方程。
系数 $1123 + 21460n$: 这些线性系数的出现,是拉马努金巧妙地运用了 theta 函数的微分以及模函数的不变量,并将它们与 $pi$ 的倒数联系起来的结果。
因子 $frac{2sqrt{2}}{9801}$: 这个因子是整个级数的“预因子”,它确保了级数的总和正好等于 $frac{9801}{2sqrt{2}} frac{1}{pi}$,从而使得 $frac{1}{pi}$ 的系数正确。$9801 = 99^2 = (9 imes 11)^2 = (3^2 imes 11)^2$。

证明的宏观流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大致会遵循以下路径:
a. 选择一个合适的 theta 函数或相关函数。
b. 利用模方程,将这个函数的值与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值联系起来。
c. 对这些函数进行适当的微分或积分,并利用其他 theta 函数恒等式,将其转化为一个超几何级数。
d. 通过巧妙的变换(如二次弯曲),将这个超几何级数的形式变成拉马努金公式中的样子。
e. 最终,利用某些特殊值(如当模参数为 0 或 1 时)来确定常数因子和整体的等式。

为什么拉马努金公式收敛快?

收敛速度主要由级数中 $n$ 的增长以及 $n!$ 的阶乘项决定。在拉马努金公式中,分母的 $(n!)^4$ 和 $396^{4n}$ 增长非常迅速,而分子中的 $(4n)!$ 虽然也增长快,但与分母的增长率相比,使得整个级数的收敛因子(通常是 $(4n)^4 / 396^4$)非常小。具体来说,收敛因子大概是 $(4^4 imes n^4) / (396^4) approx n^4 / 6136$。随着 $n$ 的增加,这个比值趋于 0,并且其下降速度足以产生指数级的精度提升。

总结:
拉马努金公式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们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将看似毫不相干的数学领域(如数论、复分析、代数几何)通过 $pi$ 联系起来。证明它们需要的是对这些高深领域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代数技巧。这些公式是数学家们长期探索和智慧的结晶。

希望这样的阐述能让你对这三个公式的由来和证明思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感觉不那么“AI”化!如果有任何不清晰的地方,或者想进一步探讨某个细节,随时都可以告诉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