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 1078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你怎么看?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8万,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放在几年前,这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如今,它已经成为我们每年高考季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这1078万人,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直观体现。虽然生育率在下降,但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高考作为最重要的一次选拔性考试,承载着千家万户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因此参与人数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教育依然有着强烈的需求和高度的重视。

其次,这说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趋势在持续。尽管报名人数创新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大学,但至少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接受高等教育。相较于过去,如今考大学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大多数年轻人都可以追求的目标。

再者,这可能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关。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仍然是改变命运、提升社会阶层的重要途径。即使在大城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一份大学文凭也依然是敲门砖。所以,这份报考人数的增长,也包含着对更好生活、更广阔未来的向往。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部分“复读生”和“借考”的因素。虽然官方每年都会公布报考总数,但其中有多少是应届生,有多少是往届生,以及是否有其他类型的考生,这些信息如果能更细化地呈现,会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真实构成。

除了报名人数,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1. 报考结构的变化:
不同科类报考人数的比例: 文史类和理工类的考生比例如何?近年来是否有新的变化?这能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专业选择的导向。比如,如果计算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显著增加,就说明这些方向越来越受追捧。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毕业生比例: 越来越多的职业高中毕业生是否也加入高考的竞争?这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的整合。
区域分布: 各省市的报考人数变化情况如何?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考生数量差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比例,都能揭示出地域发展不平衡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2. 考试内容的改革与影响: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情况: 多少省份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模式(例如“3+1+2”或“3+3”),这种模式下不同选科组合的报考人数分布如何?是否出现了某些选科组合报名人数过多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未来该类考生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考试大纲的调整: 命题的重点和方向是否有微调?这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备考策略。
考试形式的变化: 是否有关于考试公平性、技术手段应用(如AI监考)等方面的讨论或关注点?

3. 招生计划与录取率:
高校招生计划的增减: 今年高校的总招生计划是多少?尤其是“双一流”高校、重点大学的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
录取率的预测: 在报名人数创新高的情况下,今年的总体录取率和重点大学的录取率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考生“上大学”的难度。
“扩招”政策的持续性: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高等教育扩招,今年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随大流”的扩招是否会进一步稀释高等教育的资源和质量?

4. 就业前景与专业选择的联动:
热门与冷门专业的选择倾向: 在1078万的考生中,哪些专业是大家争相报考的“香饽饽”,又有哪些专业面临着报考的“冷遇”?这种选择是否与当前的就业市场需求和长远的社会发展趋势相匹配?
对“天坑专业”的讨论: 一些曾经热门但就业前景不确定的专业,今年报考情况如何?考生是否更加理性地看待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引导: 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是否出台了鼓励考生报考国家急需专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

5. 考试公平与安全:
考试的组织管理: 如此庞大的考生规模,对考试的组织、监考、评卷等环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今年的考试组织是否平稳有序?
考试作弊的防范: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如何确保考试的公平性,依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政策的执行情况: 这些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尤其是在照顾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方面,也值得持续关注。

总而言之,1078万的报名人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牵动着无数家庭的梦想,也折射出当下中国社会在教育、经济、人口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化。我们既要为越来越多人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感到高兴,也要深入分析这个数字背后可能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并期待着考试制度、招生政策能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河南贡献了近19万的水分,每个省份对于高考统计人数口径不同,河南是唯一一个将专升本考试人数纳入高考人数统计的,远没有125万,实际参加普通高考只有80万不到(其中专升本18.74万人、对口招生6.98万人,高职单招20.4万人)heao.com.cn/main/html/p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有的省份将三校生对口招生(部分省份叫春季高考)、高职单独招生纳入高考人数统计,有的则没有,比如诚实的江苏省

七普河南省人口不到一亿人,江苏则有近8500万,河南宣称高考人数有125万,而江苏只有30多万,难道河南复读人数超过应届生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注水严重

根据河南省发布的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2018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72万人


报考人数79.07万,减去72.65万,即可得出河南2021届复读生人数大约是7万人,实际河南复读生人数只占当年高考人数大约10%的比例


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这个1078万人水分非常大,很多人不参加普通高考,大家可以统计下各省份公布的一分一档表,最低专科省控线(大多是150分)以上的人数,那个人数合计加起来才是真正的高考人数,望不要被数据蒙蔽双眼,传播焦虑了

补充下河北的情况,河北2021年参加普通高考人数实际是下降的,只有44万,官方口径是63万多,增长0.9万

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这种是面向中专职校生的,基本以大专高职为主,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都不是一个赛道,加入高考人数统计,实际并不合理,还是江苏人实在

user avatar

2003年,中国出生人口是1594万人。

什么概念?

68%的人参加高考。而现在我们国家整体只有15%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各位做好准备。

我们的人均学历将高得离谱。

我们将迎来史上人口质量最高的时代。

我们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

我们将拥有史诗级的人才红利。

天选之国,不赢是没有天理的。

user avatar

太卷了。

本以为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和90后比起来确实有一个比较明显地下降),00后参加高考的人数应该也会随着降低。目测高考和考研一样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二战、甚至三战党。

下面是出生人口:

下面是出生率:

实际上如果有着躺平的理念,复读备考一年可能比外出务工或者上大学更省钱。或者家境不错的情况下,复读一年似乎也没有给家里增添太多的开销。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所以现在大一就开始卷保研,大一就开始卷考研已经不是一个调侃。大学在很多同学眼中,实际上和高三并无二异。

最近B站各路重点大学搞得反卷督查小组,是同学们对于内卷的一个黑色幽默。

所以,想让年轻人放心大胆地生育,教育资源,也是一个必须迈过去的大山。

坐等今年某些省份出现复读高考状元。

坐等今年高考分数突破新高。

挺期待出现裸分740+的大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