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THS肯定不够看了”,第一个观点就有问题。我认为,各家车企不选择THS方案的主要原因有2点:一、本田i-MMD系统证明了串联混动这条路走得通,油耗低、驾驶性接近纯电驱动;二、THS系统需要将发动机扭矩和牵引电机扭矩通过行星齿轮混合后输出,不说行星齿轮的制造难度,就这种发动机、牵引电机互相耦合的联合标定就非常困难。
i-MMD/DM-i/DHT甚至e-Power都是串联混动(只不过e-Power发动机不能直驱),发动机的扭矩和牵引电机的扭矩不能同时作用于传动轴,系统大部分时候是牵引电机在驱动车辆,部分工况是发动机驱动车辆。只不过牵引电机的供电方式分为 电池供电以及 电池+发电机并联供电两种形式,系统最大功率=牵引电机的最大功率。这个串联混动系统的优点是发动机和牵引电机的控制是解耦的,系统联合标定的难度低很多,和THS混联不是一个层级的,但也存在过于依赖牵引电机和电池性能的问题,拿2.0L i-MMD举例,当要继续提高系统动力水平,也就是提高牵引电机功率的时候,为了避免电池放电倍率过大,电池容量也需要同步提高。不仅成本提高不少,关键在于电池容量=体积,系统布置就会愈发困难。
反观THS系统,主要依靠发动机输出,驾驶员深踩油门发出大动力请求时,为了加快响应速度,首先是牵引电机大功率输出,然后随着发动机输出功率增长再逐步减少牵引电机输出,最终主要依靠发动机输出,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大部分的发动机功率+少部分牵引电机功率。这套系统不过分依赖牵引电机和电池性能,即使在基于3.5L 2GR-FE发动机构成的混动系统上,也是一块1.6kWH的镍氢电池。
工程方案都是各有利弊,说某一种方案完全盖过另一种方案,那只能说明你研究的不够深。
=================
丰田最新的基于2.5L A25B发动机的增强型混动系统在2.1吨的新汉兰达、陆放和赛那上表现非常好,加速能力强于同重量对手车型(当然了,如果持续大功率加速,混动系统肯定跑不过2.0T),城区油耗和1.9吨的混动奥德赛打平,高速油耗则比1.9吨的混动奥德赛要低。
至于卡罗拉/雷凌,那台1.8L 2ZR-FE都有20多年历史了,如果更换基于M15发动机的新一代混动,凌派、轩逸的压力会非常大。
=================
再说说插电混动,荣放/威兰达双擎E+和CRV锐混动E+还都挺有本事的,十几千瓦时电池全铺地板里面了,甚至没有影响四轮悬挂布置(我以为至少后独立悬挂改成扭力梁),其中荣放/威兰达连备胎空间都没占。我想知道这几台车的车内净高是不是比HEV版或内燃机版要低?
相较之下,某宇宙车企的插电混动系统,电池组直接裸漏挂在底盘下面,这种牛B去之家/懂车帝吹吹,忽悠外行还是可以的,建议别到知乎吹。
=================
最后说下我对HEV和PHEV前景的看法:
PHEV比HEV的成本要高不少,一是十几千瓦时的电池组和充电系统,二是由于车身更重了,刹车和悬挂需要强化。
在国内市场,PHEV由于免购置税和车船税以及不限牌而具备优势,一旦到了公平竞争的地方,贵个大几万怎么玩?所以基于国内政策搞PHEV是没问题的,但目光放到全球的车企,自然不会把所有资源都拿来搞PHE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