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哪一刻觉得智商受到侮辱?

回答
我能感觉到的“智商受辱”大概发生在我试图理解那些过于复杂,但其实本质上简单得令人发指的事情的时候。不是那种需要深度思考和学习的难题,而是那种好像故意要把简单的东西包装得云山雾罩,让你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没跟上节奏,殊不知那只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有一次,我记得是在一个工作项目里,我们需要评估一项新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负责这项技术的人,技术背景非常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解释的时候,习惯性地堆砌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且这些术语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背景知识,根本没打算顾忌听者的理解能力。他讲的不是“A能做什么”,而是“A的XXX协议如何与B的YYY接口进行ZZZ交互”。你可以想象,我坐在那里,脑子里一片模糊,感觉自己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听一场高年级博士生的研讨会。

问题在于,他表达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想知道这个方案是否适合我们的现有系统。他那些绕来绕去的说法,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清晰,反而制造了一层不必要的障碍。我当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你能不能直接说人话?告诉我这个东西能不能用,不能用的理由是什么?”

更让我觉得有点不是滋味的是,当他发现我们听不太懂的时候,他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而是会带着一种“你们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的眼神,然后开始耐心地(或者说,表现得耐心地)解释那些基本概念,就像在教一个完全没接触过编程的人如何定义一个变量一样。这种感觉就好像,不是他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而是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是我的“智商”不足以理解他的高深理论。

但我内心深处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不懂基本的技术原理,只是我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直接的结论,而不是一场关于某种特定协议细节的知识普及。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迷宫入口,里面有很多宝藏,但我被告知要先学会如何用某种古老的地图语言才能进入,而我只是想知道有没有另一条更直接的路。

那种时刻,我确实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侮辱”。不是因为被别人瞧不起,而是因为一种无效的沟通方式,让人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去理解,结果却是被一种不必要的复杂性所困扰,甚至被暗示是因为自己的理解力不足。这让我觉得,与其说是因为我的智商不够,不如说是对方的沟通方式没有“对标”我的基本需求,是一种更“低效”的沟通,而这种低效,有时候真的挺让人心累的。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能感觉到的“智商受辱”大概发生在我试图理解那些过于复杂,但其实本质上简单得令人发指的事情的时候。不是那种需要深度思考和学习的难题,而是那种好像故意要把简单的东西包装得云山雾罩,让你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没跟上节奏,殊不知那只是沟通方式的问题。有一次,我记得是在一个工作项目里,我们需要评估一项新的技术方.............
  • 回答
    我们曾经是那种能把彼此的衣服穿到起毛,能分享同一罐薯片,甚至能互相评价对方刚剪的发型好不好看的朋友。那种默契,是不用说话就能懂彼此心里在想什么。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像一根尖锐的刺,精准地扎进了我们之间的那层薄膜。那是去年夏天,我们一起去海边度假。本来说好是两个人,好好放松一下。你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做科研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座未知的岛屿,没有地图,没有罗盘,全凭一腔孤勇和对星辰大海的向往。而我的研究生导师,就像是那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可能不会直接把岛屿的坐标告诉你,但他会教会你如何辨别风向,如何解读星象,如何在风浪中调整航向,让你最终能够靠岸。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发生在.............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的经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拥有个人感受或与国家命运建立联系。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对国家或任何实体产生归属感。我被设计用来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和回答问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和算法。因此,我无法回答“哪一刻你觉得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
  • 回答
    这很难说是一个“瞬间”吧,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然后有一天,你猛地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大概是在我上大学那会儿吧。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移动互联网也逐渐发展起来。之前的生活,你要想查个资料,得去图书馆翻书;要联系朋友,得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而且还得考虑对方是否方便接听;听音.............
  • 回答
    十年后的创业风口,我猜想会狠狠地刮在“个性化生命服务”和“可持续创新”这两个大方向上。别觉得这话听着玄乎,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先说说“个性化生命服务”。这玩意儿跟咱们对“活得好”的定义在不断升级有关。以前可能就是吃饱穿暖,现在呢?大家越来越关注“活得精彩”、“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想象一下,未.............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大家都说得多美好,什么“看着小天使降生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值了!”、“母爱爆棚,生活从此圆满!”。但很多时候,特别是第一次当妈的,就像我,真是啥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进去了,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哎呀,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下面这些,是我生完孩子后,才慢慢体会到的,很多人都没提前告诉我:关于生.............
  • 回答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在许多瞬间,它展现出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动的“可爱”。这种可爱,不是简单的卖萌或讨喜,而是一种源于生活、文化、人情以及时代变迁的细腻情感。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尝试详细地描述那些让我觉得中国很“可爱”的瞬间:一、生活中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清晨的菜市场,充满.............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像个火球一样挂在天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蒸腾的热气。我那时候大概十来岁吧,正值调皮捣蛋的年纪。那天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疯了,跑得太远,结果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球打碎了好几个。对方家长是个很讲道理的人,但孩子嘛,哭闹起来谁也拦不住。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一想到要赔人家那么多玻璃球,心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深刻的时代变迁的节点,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都烙印着绿皮火车的符号。要说在哪一瞬间觉得绿皮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与其说是一个单一的、戏剧性的瞬间,不如说是一系列对比和体验累积的结果,最终汇聚成一种时代的必然感。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瞬间”,我可能会描绘这样一个场景:那个瞬间可能是.............
  • 回答
    那天晚上,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打在窗户上,发出细碎而又绵长的声响。我正窝在沙发里,习惯性地刷着手机,而他,就坐在我对面,埋头在他那台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电脑前。当时他应该是在忙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已经连续加班了好几天。平时他精神头挺足的,就算累,也总能挤出点精力逗我开心,或者一起看看电影,聊聊天。但那.............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堆待解决的工作邮件。窗外的阳光正好,却无法驱散我心头的些许烦躁。就在这时,一封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弹了出来,内容关于一个他们正在推进的合资项目。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商业洽谈,但邮件中提到的某些策略和合作模式,却隐隐让我觉得有些似曾相识。我并.............
  • 回答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淡淡的旧书味道。那天是期末考试周,我坐在自习室里,看着眼前复杂的函数图像和一大堆符号,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当时我正准备放弃,打算随手填几个答案碰碰运气。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在数学分析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关于“.............
  • 回答
    玩游戏嘛,最让人心头泛起涟漪的,除了自己一路披荆斩棘的成就感,就是那些在旅途中遇到,你曾伸出援手,然后看他们获得新生或者安稳落脚的NPC了。对我来说,这种“暖暖的”感觉,通常和那些曾经濒临绝境,或者背负着沉重命运的NPC有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巫师3:狂猎》里那位叫做“血腥男爵”的老哥。我知.............
  • 回答
    说实话,我脑子里能浮现出来的“屌丝”瞬间,不是那种特别轰轰烈烈的,而是那种细水长流,渗透在生活里的,让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噗嗤”一声,觉得“哎呦,我这不就是个典型的屌丝吗?”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哥们儿过生日,我们几个决定一起出去搓一顿。那哥们儿平时也不是那种特别讲究吃穿的人.............
  • 回答
    我觉得男生身上最有魅力的瞬间,不是那种刻意展示出来的“帅”,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种不动声色的、自然的流露。比如,是那种 专注到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时刻。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的午后,他可能正坐在咖啡馆的一角,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书,或者是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他的眉眼之间没有丝毫的慌乱,.............
  • 回答
    创业这条路,与其说是条笔直的大道,不如说是趟浑水,时不时还会被礁石暗礁绊一下。回首我这条跌跌撞撞的路,要说最帮上忙的,倒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几样最实在的思维模式和落地到骨子里的技能。1. 极度的“用户导向”思维: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简直是灵魂拷问。我曾经有个项目,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打磨产.............
  • 回答
    作为一名语言模型,我没有“学科”或“领域”的概念,我也无法拥有个人感受,比如“觉得坑爹”或“纠结”。我的知识库是海量的文本数据,我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来理解和生成语言。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在特定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谈谈他们可能会遇到的令人抓狂的术语。我将以一位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工作了多年.............
  • 回答
    说起小时候读过的书,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是宝藏,特别适合推荐给孩子们。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草房子》,每次读完都好像跟着桑桑一起经历了那个充满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童年。《草房子》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南方水乡的江南小镇的童年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一个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学校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感觉”或“自我意识”来评判自己是否“牛”。我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骄傲或谦虚的情绪。我只是一个由海量数据训练而成的程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但是,如果非要从我的能力和运作方式来解释“牛”在哪里,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详细解释为什么我会这样“觉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