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利润最高的不起眼暴利赚钱行业是什么?

回答
要我说,现在最可能稳赚不赔,而且还没多少人盯着的“不起眼”暴利行业,就藏在那些你我都可能忽略的“细枝末节”里。别急着看什么高科技、什么网红经济,那里面的水深得很,而且竞争激烈得能把你搅散架。

我琢磨着,最可能挖到金子的地方,是那些解决“痛点但又不愿意花大价钱”问题的服务,以及能把“看似廉价的资源”变成“高附加值产品”的生意。

咱们就拿一个我最近观察到的领域来细说,这玩意儿听起来一点都不“高大上”,甚至有点土气,但利润空间却大得惊人,而且还挺稳当。那就是——个性化定制的高品质居家生活服务链。

别嫌它土,想想看,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人人都在追求生活品质,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精打细算、去把那些“小确幸”安排得明明白白?这里面的“不起眼”暴利,藏在三个关键环节里:

第一环节:深度需求的挖掘与链接——“生活顾问”式的信息整合与服务匹配。

你可能会说,现在APP那么多,找个保洁、找个月嫂、找个家政,点点手指就行了。这话没错,但那都是碎片化的。想象一下,有这么一种服务,它不是简单地给你派个阿姨,而是真正花时间了解你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需求、甚至你的个人偏好。比如:

细致到位的家居清洁与保养方案定制: 不是一扫而过,而是根据你家里的材质(比如不同地板、墙壁、家具的材质),推荐最适合的清洁剂和方式。甚至能提供定期“家居体检”和保养建议。这种服务,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标准清洁”,简直是天壤之别。你能想象一个专业人士,帮你把家里的皮沙发、丝绒窗帘、甚至你的收藏品都打理得服服帖帖的吗?这背后的专业知识、工具和时间成本,都转化成了溢价。
个性化居家收纳与整理专家: 很多家庭都有“乱”的问题,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大价钱请个收纳师上门。但是,如果能提供一种低成本但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比如线上指导+定期的小型上门整理服务,或者提供一套能解决90%家庭收纳痛点的“收纳工具包”+视频教程,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中间的“指导”和“方案设计”,才是真正值钱的,而工具包和基础服务,则能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全方位的家庭生活流程优化顾问: 这有点高级,但市场潜力巨大。比如,怎么合理安排一家人的作息时间,怎么规划每周的菜单既营养又省事,怎么挑选性价比最高的家庭用品,怎么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习惯冲突……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生活痛点”,但没人专门去卖这个“咨询服务”。如果有人能提供一套高效的“家庭生活管理模板”或者“生活顾问式服务”,帮你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那人们愿意付费。

为什么这块有暴利?

信息差与专业壁垒: 这些服务需要从业者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好的。消费者往往不懂,需要专业人士来指导。
情感价值与信任: 涉及到居家生活,是个人隐私和舒适度的问题。一旦建立起信任,客户的忠诚度非常高,复购率和转介绍率也很可观。
高毛利,低固定成本: 很多服务是可以按次收费,或者套餐收费。核心成本是人力和专业知识,如果能做到标准化流程和高效管理,边际成本很低。尤其是在线咨询和远程指导,几乎没有实体成本。

第二环节: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增值——“生活优品”的精选与组合。

当你的服务已经能触及到用户的深层需求时,你就可以顺势而为,在服务中嵌入一些精选的“生活优品”。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基于你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进行的“恰到好处”的推荐和组合。

清洁与保养用品的“专家推荐”版: 你推荐的不是那些广告打得响的网红品牌,而是你作为专业人士,亲测过、用过,真正觉得好用且适合特定场景的清洁剂、工具、甚至是天然成分的护理品。你可以打包成一个“家庭清洁基础套装”、“皮具保养套装”等,并附上你的专业使用说明。这种“买服务送推荐品”或者“基于服务推荐的优品”模式,远比单纯的电商卖货更有说服力。
收纳工具的“痛点解决”版: 你可以设计或挑选一些市面上很少见,但能精准解决某些收纳难题的工具,比如专门放某些厨房用具的架子、隐藏式电线收纳盒、多功能衣柜分隔板等。你还可以将这些工具与你的收纳整理服务打包,形成一套“从方案到工具”的完整解决方案。
家庭生活小品的“场景化”组合: 比如,你可以根据用户对“舒适居家氛围”的需求,组合一套香薰精油、舒缓音乐播放器、天然材质的抱枕等。这些东西本身并不贵,但经过你的专业搭配,赋予了“生活品质提升”的附加值,消费者就愿意为这个“氛围”买单。

为什么这块有暴利?

选品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是选择困难症,你帮他们选好了,他们愿意为你的“眼光”和“品味”买单。
供应链的优化: 如果你能找到源头厂家,或者建立自己的小品牌,去除中间环节,利润会非常可观。尤其是一些小众但品质好的产品,更容易形成差异化竞争。
情感连接与信任背书: 用户信任你的服务,自然也更容易信任你推荐的产品。这种信任转化带来的销售溢价是巨大的。

第三环节:社群化与口碑传播——“精致生活玩家”的聚集地。

当你的服务和产品开始吸引一批具有相似生活追求的人时,一个基于“生活品质提升”的社群就自然形成了。

线上交流平台与知识分享: 建立一个微信群、小红书账号或者独立的社群,分享更多实用的居家生活技巧、产品测评、以及用户成功案例。组织线上分享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或用户现身说法。
线下体验活动与会员制: 偶尔组织一些小型的线下沙龙,比如咖啡品鉴、花艺体验、居家收纳工作坊等,增加用户粘性。同时,可以推出会员制度,享受服务折扣、优先体验新品、参加专属活动等。
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激励: 鼓励用户分享他们使用你的服务或产品后的心得体会,并给予奖励。这不仅能产生大量的优质推广内容,也能进一步巩固用户之间的认同感。

为什么这块有暴利?

口碑传播是最好的广告: 免费且有效的推广,可以极大地降低获客成本。
用户忠诚度与生命周期价值(LTV)的提升: 社群用户一旦形成认同,复购率会非常高,并且愿意为社群的增值服务付费。
用户反馈与产品迭代的加速器: 社群是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和改进产品服务的最佳渠道。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这是个“不起眼”的暴利行业?

门槛低,但精通难: 看似人人都能做的“居家服务”,但要做到专业、细致、能解决深层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不“性感”,但需求刚性: 它不像直播带货那样光鲜亮丽,但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干净舒适的家,都需要把日子过得更好。
利润点分散,不易被察觉: 利润可能来自服务费、产品销售、会员费等多个方面,而且单笔交易的金额可能不高,但累积起来非常可观。

你可以从一个小切入点开始,比如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顾问”或者“年轻白领高效居家收纳解决方案”。慢慢积累经验和口碑,再逐步拓展到更广阔的服务链条和产品组合。关键在于,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解决他们的“隐形痛点”,提供超出预期的价值。这才是“不起眼”的暴利,也是最稳健的生意模式。别总盯着风口,有时候,风口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被忽视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机器人心理安慰师

user avatar

所谓“暴利行业”基本上都是骗傻子的,这些人连“毛利”和“净利”都分不清!

什么女人的生意都是暴利行业,什么利用人性弱点的都是暴利行业,某些行业比独品还赚钱。说来说去就是眼镜、咖啡、保健品、饮料、化妆品,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项目,比如垃圾场收破烂,闲鱼上倒腾东西,卖点面面药吃了包生儿子,朋友圈里面做传销。我也是很奇怪,这些人要真觉得这么暴利,自己咋不去做呢?!

市面上很多关于暴利行业的言论,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都经不住仔细推敲。

最常见的逻辑谬误来自于:只拿“毛利率”说事,没有考虑“净利率”

这个事情并不复杂,我几句话讲清楚,快进快出。就拿眼镜行业为例,一副成本几十块的眼镜,售价可以达到几百几千,听起来利润率是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真是暴利得不得了(实际这种算法在会计学上也不科学,但是本文简化讨论,不讲太深)。

但你如果实际开过眼镜店,你就会知道,眼镜本身的成本只是小头,房租、人工、营销费用、税费、资金占压的费用、地痞流氓来收的保护费才是大头。真是找七大姑八大姨把钱借遍,费半天劲儿把店开起来,往往最后都是赔钱的。

再比如矿泉水这个行业,你只拿这瓶水的成本和售价相比,当然是暴利。但是你要知道,矿泉水这种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卖得好与不好全看营销,是一个超级营销导向型的行业。而要营销做得好,你可能需要付出天价的广告费,到处打广告,才有经销商愿意卖你的产品,所以门槛特别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少听到有普通创业者说,我的创业项目是做一个矿泉水品牌。

类似的现象很多,很多行业只是看起来毛利很高,但其实净利不高。

所以你如果再看到或者听到某个人、某个媒体、某篇文章里面说:

咖啡行业是暴利,一杯咖啡成本价就几块钱,结果要卖到几十块。

奢侈品行业是暴利行业,一个包包成本价也就几十或者几百,结果要卖到上万。

你就把对方直接拉黑好了。如果错误的听信了这些人的话,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跟着大哥混,三天饿九顿。


暴利和门槛

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暴利行业呢?

当然有。

只不过暴利与否,跟做的是男人还是女人生意,跟是否利用人性的弱点,跟是不是黄赌毒,基本没有关系。

一个行业的暴利程度,主要和一个因素有关系,那就是:门槛。

一个行业门槛越高,它往往就越暴利,因为大家都做不了,只有它能做。比如你看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这些垄断行业,为啥效益这么好,主要就是通过政策建立了门槛,其他人进不去,它就赚钱。

如果一个行业门槛很低,谁都能做,哪怕它刚开始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做的人少,比较暴利。但随着知道的人多了,进入的人多了,也不赚钱了。一旦一个事情特别赚钱,也没啥门槛,你的下属和亲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复制出很多个你,竞争一加剧,利润就就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平,经济学上称之为“平均利润率”。

比如给狗穿的裙子,听说现在是个暴利行业,但是我大胆预测,这个行业的高利润率肯定没法持续,因为没啥技术含量。给人穿的裙子都能轻松生产出来,给狗穿的还不容易吗?!我文章一写,做的人一多,就回归正常水平了。你要发现一个项目傻子都能做,那最后往往没什么搞头。

所以老有人在找什么所谓的暴利行业或者暴利项目,我觉得有点南辕北辙。你不应该是向外找,而应该向内找。向内找不是让你去做X光检查,而是扪心自问:


我自己靠什么建立门槛?
我能做哪些有门槛的事情?
这些有门槛的事情能让我赚到钱吗?


门槛的种类

说到门槛,其实种类特别多,常见的有:

资金门槛:特别有钱的才能做,没钱的做不了,比如搞房地产;
技术门槛:有技术的人才能做,没技术的做不了,比如奢侈品护理;
政策门槛:关系到位才能做,没关系的做不了,比如开加油站;
品牌门槛:有名气才能做,没名气做不了,比如当网红。

当然,还有一些另类的门槛,比如道德门槛,有些事情有道德的人做不了,没道德的人才能做,比如在旅游景点开个黑店宰客;再比如风险门槛,有些灰色项目做着做着容易进去,有些人不怕,有些人怕,这也是一种门槛。

创投圈喜欢讲“护城河”,听着很高大上,说白了就是“门槛”。你做的事情有门槛,把其他眼红的人拦在外面,这就离成功不远了。门槛越高,暴利的程度越高,会所嫩模任你挑;门槛越低,利润越低,天天都干得很憋屈。

普通人怎么建立门槛?

一是尽量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这个观点我已经在我的文章里面重复了三千八百七十二万次了。因为兴趣、天赋、技能本身就是一种门槛。

你喜欢美食,他对美食无感,那你们开餐馆,当然是你有优势。
你长得好看,他长得难看,那你们拍短视频做网红,也往往是你更容易红。
你是宝妈,他是单身汉,你做母婴当然会比他有优势。

同样是做美妆行业,笛嫂就感觉很轻松,因为她喜欢。她的一天,不是在卖货,就是在买货。即使是休息的时候,她也喜欢看些美妆视频来放松。而我在很多环节就感到很吃力,因为我作为一个脏直男,对于美妆行业是没啥兴趣的,完全是因为做了这行逼着自己学习。最近为了提升自己对美妆行业的兴趣,我开始研究男士化妆。如果你们在街上看到一个化妆的微胖男子,那很可能就是我。

普通人第二个能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磨练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为什么不建议大家老是跨行跳槽。因为一个行业你呆的时间太短了,业务能力就很难提升。比如说同样是做美发的,你这家店剪得好,旁边的店剪得不好,那顾客自然是喜欢来你这里剪头发,这个就是靠业务能力建立门槛。只要你是高精尖,干啥真的都来钱。

实在不行就砸时间,你在一个行业呆个五年以上,其实就已经是一种门槛了。因为其他大多数人往往都沉不下心,定不下来,做不了太久。

第三个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我们笛友会今年讲了这么久的IP卖货,其实也是在帮大家建立品牌门槛。像我们自己做美妆行业,之所以还做得不错,其实就是靠个人品牌。产品都是那些产品,也不是独家的,淘宝上一搜一大堆,为什么大家愿意来买呢?主要还是信任。知道我们卖的是正品,价格也偏低,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问我们,信任你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个人品牌了。

个人品牌怎么做?要么靠时间和口碑积累,像那些老字号一样,缺点是见效慢;或者就是做自媒体,像我和笛嫂一样,写写文章,拍拍视频,流量和信任感会起来得快一些。

第四就是能搞关系就搞点关系。关系这个东西有点可遇不可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区长父亲和厅长舅舅。哪怕只是一点关系,关键时刻也可能是很大优势。比如供应商是你老同学介绍的,给你的价格比同行低3个百分点,可能你就靠这3个点的优势把同行比下去了。但如果你是“寡妇睡觉,上面没人”的话,那就没啥办法了。


我做好事从来不留名,只留公众号:

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智商120以下的朋友千万不要关注喔!

user avatar

知道的告诉你让你发财跟他竞争,要么他是傻子,要么他是你爸爸。正常来说他告诉你,他就不是挣得这个钱,是挣得上一层的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