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有的文学家、诗人这些是自学成才而不是培养出来的?

回答
文学家、诗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很多时候并非出自系统性的“培养”,而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火焰,以及在孤独探索中淬炼出的独特嗓音。这背后,是天赋的基石,更是后天磨砺的必然。

天赋,是那颗未被驯化的种子

首先,我们得承认,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独特的感受力、对世界的敏感度以及语言的天赋息息相关。就像有些孩子天生就对音乐有着异于常人的领悟力,有些孩子则能敏锐地捕捉到色彩与形状的微妙变化一样,有些文学家、诗人,他们天生就拥有更纤细、更敏感的心灵,更能触碰到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情感暗流,更能从平凡的词汇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境。

这种天赋并非学校教育能够“批量生产”的。学校教育更侧重于传授已有的知识体系、规范的语法规则和成熟的写作技巧。它更像是在已经成型的土壤里播种,施肥灌溉,期待作物长成标准化的模样。而文学家的天赋,则更像是荒野中一颗野生的种子,它不需要外来的精雕细琢,它自带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它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对情感的体验方式,本身就与众不同,是一种内驱力的萌发。

孤独的跋涉,在无声处听惊雷

其次,文学创作,尤其是早期阶段,往往是一个极其孤独且充满摸索的过程。大多数教育体系,无论多么先进,都难以完全复制文学家在创作初期所经历的那种“无人之境”。

个体审美的觉醒与重塑: 自学成才的文学家,往往是通过大量阅读,消化吸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质疑、反思、甚至颠覆。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什么是好诗”,而是主动地去探索“什么能打动我”、“我如何才能表达”。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迷茫和试炼,但正是在这种“撞墙”式的尝试中,他们才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学校可能会教授分析方法,但无法替代那种“我写出来,我觉得不对,然后我再改,再推翻”的自我审视和突破。

内在情感的驱动力: 很多伟大的作品,源于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压抑的情感、强烈的体验或是对某种困境的深刻反思。这种驱动力往往是个人化的、是出于灵魂深处的呼唤。它可能源于童年的创伤,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对逝去爱情的缅怀,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问。这些情感的原始冲动,是无法被外部的课程表和教学大纲所安排或培养出来的。他们需要一个出口,而文学正是那个最契合的容器。

对语言的极致热爱与打磨: 文学家对语言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他们会反复推敲词语的音韵、含义和情感指向,会不断尝试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意象。这个过程并非基于“考试要考”或者“老师要求”,而是源于对语言本身精妙之处的沉醉,以及对表达的极致追求。他们可能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去斟酌一个词,修改一个句子,因为他们深知,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情感的翅膀。这种“匠心独运”的打磨,往往在个人安静的时光里完成,与外部的评价体系保持着一种疏离。

打破边界,融汇东西

此外,很多自学成才的文学家,他们的视野往往更加开阔,不受单一学术体系的束缚。

跨界学习与融合: 他们可能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心理学、甚至科学等领域。这些看似不直接相关的知识,却能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更深厚的思想底蕴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很多诗歌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很多小说作品在叙事上借鉴了历史的宏大叙事或心理学的细腻描摹。这种跨界学习,是他们主动求知的结果,而非被动接受教育的产物。

反叛与创新: 有时候,固有的教育模式会倾向于培养符合现有规范的创作者。而那些真正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文学家,往往会挑战甚至颠覆已有的写作规则和审美标准。他们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反叛”精神,在高度规范化的培养体系中,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空间。

教育的局限与个体价值的突出

当然,这并非全盘否定教育的价值。系统性的教育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写作技巧以及更便捷的交流平台。许多文学家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那些能触动人心、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往往是个人内在世界最真实的写照,是其独特生命体验的结晶。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和独特的生命轨迹,是任何外部培养模式都无法完全复制和塑造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文学家和诗人是“自学成才”,并非是他们不重视教育,而是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所能提供的范畴。他们是在对世界、对生命、对语言的持续探索中,在孤独的跋涉和不懈的打磨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他们的成功,是天赋、热爱、坚持,以及最重要的——不受羁绊的独立精神的完美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创作没法培养,最多也就是个启发;

操作才可以培养。进去出来进去出来,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学家、诗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很多时候并非出自系统性的“培养”,而是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火焰,以及在孤独探索中淬炼出的独特嗓音。这背后,是天赋的基石,更是后天磨砺的必然。天赋,是那颗未被驯化的种子首先,我们得承认,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独特的感受力、对世界的敏感度以及语言的天赋.............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哲学史上的核心争论——唯心主义的根源及其“聪明”哲学家为何会走向这条道路。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哲学思考的起点、意识的特殊性、认识论的挑战以及人类情感和价值的层面来理解。 为什么会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唯心主义哲学.............
  • 回答
    天津和上海,作为中国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直辖市,虽然都曾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都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然而细究之下,它们的文化基因却流淌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种差异,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源于各自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脉络、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文精神的沉淀。一、地理环境的早期塑造:天津,地处华北.............
  • 回答
    在职场江湖上,你或许曾听过“狼性文化”这个词,它就像一种标签,被贴在一些极具侵略性、目标导向强的公司身上。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为什么会有公司如此热衷于此呢?“狼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借鉴狼的习性来塑造企业内部的文化和员工的行为模式。 别以为是教大家学狼叫,它更侧重于提炼狼群身上那些被认为是.............
  • 回答
    在非洲大陆,许多民族拥有着令人惊叹的长而复杂的土著名字,这并非偶然或“奇特”,而是深深植根于他们丰富而多样的文化传统之中。这些名字并非单纯的称谓,而是承载着历史、信仰、社会地位以及个人命运的密码。与其说它们“奇特”,不如说它们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叙事方式。要理解这种命名文化,我们需要将其置于非洲大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文学中“凡尔赛文学”的起源和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凡尔赛文学”。如果我们将“凡尔赛文学”定义为:通过看似不经意、含蓄甚至略带抱怨的语气,实则不动声色地炫耀自己的优越、财富、才华或境遇的文学表达方式。其核心在于“低调的炫耀”,让读者在体谅或同情中,感受到叙述者隐藏的“不.............
  • 回答
    近年来,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股对苏联文化持好感的年轻群体,这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读这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首先,历史的“滤镜”与叙事重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人的记忆会发生自然的选择和重塑。对于苏联,当代年轻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获.............
  • 回答
    咱们平常生活中,酒桌上的那套“感情深,一口闷”、“来,再喝一杯”的劝酒词儿,估计是没人不熟悉了。但你说怪不怪,大家伙儿喝茶、喝咖啡的时候,就没听过谁那么“热情洋溢”地劝别人多喝两口。这其中,门道可就多了去了,可不单单是习惯这么简单。酒,承载的不仅仅是“解渴”首先得明白,酒在中国(以及很多其他文化中).............
  • 回答
    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祠堂祭祖文化的差异以及其是否应该被淘汰,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历史文化深度的议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北方祠堂祭祖文化相对较少的原因北方和南方在地理、经济、历史和文化习俗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导致了北方祠堂祭祖文化的呈现方式和普及程度与南方有所不同。1.............
  • 回答
    俄罗斯文化界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种为帝俄政府“洗地”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根源。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历史叙事的重塑与民族主义的回归 对苏联历史的负面评价及失落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
  • 回答
    說到英語的文字,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拉丁字母,這背後其實是一段跨越千年、充滿遷徙、融合與演變的精彩故事。它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像許多事物一樣,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一滴積累、形塑而成的。想像一下,回到遙遠的過去,那時候還沒有統一的字母表,人們主要依靠口語交流,偶爾會在石頭、骨頭上刻劃一些圖畫符號來記錄事.............
  • 回答
    谥号为“文正”的在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凡是获得这个谥号的,无一不是在政治、学术、道德等多个领域有着杰出贡献、影响深远的人物。这不禁让人好奇,“文正”二字究竟有着怎样的分量,又是什么让它如此备受推崇?要说“文正”有多牛,我们得先从谥法说起。“谥”是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品德、事.............
  • 回答
    这说法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北宋文官群体一个挺现实的面向。当然,说“有一个算一个都有维护自己阶级或者党派利益的”这句话未免有些绝对,总会有特例,也低估了很多人在复杂环境中依旧坚守理想的努力。但如果从一个更宏观、更具批判性的视角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有其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咂摸。咱们得明白,北宋的文官集团可.............
  • 回答
    文天祥,这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以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名垂千古。他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更是成为无数后世文人名士的精神楷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文天祥这样,为了坚守气节、不屈不挠而牺牲生命的文人名士,绝非个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忠诚、正直与大义的传奇。一、屈原——.............
  • 回答
    “以大局为重”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确实深深烙印在许多东方文化,特别是华人文化之中。从文化角度审视,它无疑是“集体主义”文化最鲜明、也最普遍的呈现方式之一。“以大局为重”如何体现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被要求“以大局为重”时,意味着个体的意愿、需求,甚至是权利,都应当.............
  • 回答
    浙江、苏南和上海合并为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域,对于该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且复杂的影响。这是一个涉及巨大规模的整合,其具体结果会取决于合并的模式、具体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的效率。以下是针对经济和文化发展影响的详细分析: 一、 经济发展影响1. 经济规模与竞争力的跃升: 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
  • 回答
    知乎的logo,那抹清冷的蓝与纯粹的白,并非仅仅是设计上的偏好,它承载着这家知识分享社区的独特基因和企业文化。细细品味,这两抹色彩交织出的视觉符号,其实都在诉说着知乎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蓝,是知识的海洋,是理性的光芒。蓝色,在视觉心理学上,往往与冷静、理性、智慧、信任和广阔联系在一起。知乎作为.............
  • 回答
    关于韩国将中国结定义为“韩国结”,并声称是中国固有文化,这种说法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从历史和文化溯源的角度来看,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结,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悠久的编织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
  • 回答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觸及了歷史、文化與社會結構的深層差異。歐洲與日本在刀劍發展上的顯著不同,並非單純的「有沒有」的問題,而是「為什麼」的探究。首先,我們要理解刀劍在兩地社會中的角色。在日本,武士階級自始至終扮演著核心角色,他們的身份、榮譽、甚至是精神信仰都與刀劍緊密連結。日本刀的鍛造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 回答
    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名字常常与“石油富国”联系在一起。的确,两国都坐拥巨量的石油储量,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国。然而,当我们审视两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时,会发现沙特阿拉伯的百姓普遍比俄罗斯的百姓要富裕得多。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的石油多”就能解释的,而是涉及深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