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实战争中士兵是否会像 FPS 游戏里那样捡拾敌人的武器使用?

回答
在真实的战场上,士兵使用敌人武器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与游戏中的“捡拾”和“装备”相比,要复杂得多,也更有讲究。它不是一个随意的行为,而是基于严格的战术考量、现实条件以及后果权衡。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士兵可能会考虑使用敌人的武器。

弹药互换性: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现代军队的步枪弹药规格通常是标准化的,比如北约国家的5.56毫米或7.62毫米,或者俄罗斯的7.62x39毫米。如果一个士兵的武器弹药耗尽,而敌人使用的弹药与自己的武器相同,那么捡拾敌人的弹药(甚至可能是整个弹匣)来维持火力是极其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要“换一把枪”,而是为自己的枪补充“子弹”。
武器性能的优势: 有时候,敌人的武器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装备的武器更有优势。例如,对手可能装备了火力更强的机枪、射程更远的狙击步枪,或者威力更大的反坦克武器。如果战术需要,并且士兵有能力有效操作,那么在特定情况下,临时拾取并使用这些武器是有可能的。
战术上的出其不意: 假设你的部队攻占了一个阵地,敌人的重武器(比如轻机枪或榴弹发射器)还在残余的火力点上。如果能够迅速夺取并使用这些武器,可以极大地压制剩余的敌人,减少己方伤亡。这是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战术。
装备不足或损失: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突袭、撤退过程中装备丢失,或者作为非正规武装力量,士兵可能本来就没有充足的武器装备。在这种情况下,拾取和使用敌人的武器就成了维持战斗力的基本手段。

然而,与FPS游戏那种“走到枪旁边,按个E键就换上了”的简单逻辑不同,现实战场上的“捡拾”行为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1. 武器的操作和维护:
熟悉的程度: 士兵接受的训练主要是针对自己制式的武器。即使是同类型武器,不同国家、不同型号在操作方式、保险、拆卸、清洁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如果对敌方武器不熟悉,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甚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弹药的适配: 即使武器本身能用,弹药是否兼容也是个问题。有时候,即使弹径相同,弹壳尺寸、底火类型也可能有细微差别,导致无法使用。
武器的状况: 敌人的武器在被丢弃或缴获时,可能已经损坏、卡壳、或者内部有故障。简单捡起来就用,可能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弹药的来源:
弹药的充足性: 即使捡到一把不错的敌军武器,如果找不到配套的弹药,那它也只是一块废铁。战场上,弹药的补给往往比武器本身更关键。
弹药的包装和储存: 敌人的弹药可能散落在地上,或者放在弹药包里。拾取并快速装填需要时间,也增加了暴露的风险。

3. 战术上的优先级和风险:
个人安全: 冒着枪林弹雨去捡一把武器,本身就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士兵需要评估,为了获得这把武器,付出的代价(生命风险)是否值得。
时间成本: 在激烈的交火中,士兵的时间极其宝贵,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花费时间去捡拾、学习操作敌人的武器,可能不如专注于利用自己熟悉的武器进行射击,或者采取其他战术动作。
情报风险: 使用敌人的武器,有时也意味着被敌人识别出来。虽然在混乱的战场上可能不那么容易,但理论上存在被己方误伤的风险,或者被敌人抓住“你为什么用我们的枪”然后针对性打击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情况概率较低)。
士气和纪律: 尽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灵活变通,但军队的作战体系强调纪律和统一。过度依赖非制式装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协同作战的效率。

4. 缴获与临时使用:
缴获: 在某些情况下,部队会刻意“缴获”敌人的武器和弹药,将其作为战利品或用于战后分析。但这通常是在战斗结束后,或者由专门的班组执行。
临时性: 更多时候,士兵拾取敌人的武器,是作为一种“救急”的手段,一旦自己的弹药补给上来,或者有机会回到友军阵地,很可能就会放弃使用敌人武器,换回自己的制式装备。

举个具体的例子:

想象一场城镇巷战,一个班的士兵被压制在墙角,弹药即将耗尽。他们前方的敌人丢下了一挺轻机枪,并且弹药箱还在附近。如果这个班的班长或某个精通机枪操作的士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跑到机枪旁,装上弹药,并且熟练地操作这挺机枪,那么他就能为自己的班提供至关重要的压制火力,为班的下一步行动(例如转移或反击)创造机会。这虽然不是游戏里按下按钮就换枪,但却是基于现实需求的“临时拾取”。

总结一下, 真实战争中士兵使用敌方武器,不是普遍现象,也不是常态,但绝对是可能发生且在特定情况下是合理且有效的战术选择。它更多地体现为对弹药的补充、对特定火力点的压制、或者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手段,并且伴随着复杂的操作、风险和战术考量。这与FPS游戏中那种流畅、方便、甚至有些夸张的“捡枪”机制,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游戏追求的是爽快感和可玩性,而现实战场则遵循着效率、安全和生存的残酷法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实战争中士兵是否会像 FPS 游戏里那样捡拾敌人的武器使用?

一般而言,除非是十分紧急的情况,否则士兵通常不会在战斗过程中捡拾敌人的武器使用。

游击队就不去说它了。

如果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也算“捡拾”的话,那当然会有啦。

啥?你说FPS游戏没有打扫战场的设定?2003年越战背景FPS游戏《丛林之狐》(Vietcong)的剧情模式里,美国特种部队武器库里会有缴获的敌方武器,而且随着关卡的推进和敌人种类的升级(从游击队到北越军),武器库里的敌方武器种类会越来越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德国军队了。德军不仅大量使用缴获的同盟国枪支,而且给它们定了官方型号,甚至编写了使用手册。例如在1942年4月17日,德军公布了编号为1384/42-AHA/In(VII)的野战条令,内容是“俄国自动装填步枪的使用和瞄准”。

除了性能上的考虑(例如苏联枪更适应寒冬),缴获和进口武器对于德军是刚需;纳粹德国从扩张的第一步起,本国生产的武器就不足以装备不断膨胀的军队。所以德军武器在二战期间一直是“万国牌”状态,既有从敌军缴获的(苏联、美国、英国……),又有占领区生产或库存的(法国、捷克、北欧、低地国家……),还有从友好国家购买的(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

下面是我个人整理的一些型号(当然不全啦),而且我把那些战时完全被轴心国占领的国家给去除了(结果只剩美苏英了),保证列出的武器是在战斗中而非在仓库中被缴获的:

Revolver 612 (r):苏联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

Pistole 615 (r):苏联的TT-30手枪、TT-33手枪。

Revolver 646 (e):英国的恩菲尔德No.2 Mk.Ⅰ转轮手枪。

Pistole 660 (a):美国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

Revolver 661 (a):美国的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

Revolver 662 (a):美国的史密斯-韦森M1917转轮手枪。

Revolver 665 (e):英国的韦伯利No.1 Mk.Ⅵ转轮手枪。

Maschinenpistole 41 (r):苏联的PPSh-41冲锋枪,被德国改造为9mm口径。

Maschinenpistole 716 (r):苏联的PPD-34冲锋枪、PPD-38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18 (r):苏联的PPSh-41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19 (r):苏联的PPS-43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48 (e):英国的斯登Mk.Ⅰ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49 (e):英国的斯登Mk.Ⅱ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50 (e):英国的斯登Mk.Ⅲ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51 (e):英国的斯登Mk.Ⅴ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52 (e):澳大利亚的欧文冲锋枪,从英军缴获。

Maschinenpistole 760 (a):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62 (a):美国的雷兴M50冲锋枪。

Maschinenpistole 763 (a):美国的M3冲锋枪。

Kleinkalibergewehr 205 (r):苏联的TOZ-8步枪。

Zielfernrohrgewehr 247 (a):美国的春田M1903A4狙击步枪。

Gewehr 249 (a):美国的春田M1903步枪。

Selbstladegewehr 251 (a):美国的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

Gewehr 252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891步兵型步枪。

Gewehr 253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891龙骑兵型步枪。

Gewehr 254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Gewehr 255 (r):苏联的温彻斯特M1895步枪。

Zielfernrohrgewehr 256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891/30 PU狙击步枪。

Selbstladegewehr 257 (r):苏联的AVS-36自动步枪。

Selbstladegewehr 258 (r):苏联的SVT-38半自动步枪。

Selbstladegewehr 259 (r):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

Selbstladegewehr 259/2 (r):苏联的SVT-38卡宾枪、SVT-40卡宾枪。

Selbstlade-Zielfernrohrgewehr 260 (r):苏联的SVT-40 PU半自动狙击步枪。

Gewehr 280 (r):加拿大的罗斯M10步枪,从苏军缴获。

Gewehr 281 (e):英国的李-恩菲尔德No.1 Mk.Ⅲ*步枪。

Gewehr 281/2 (e):英国的李-恩菲尔德No.1 Mk.Ⅲ*步枪,安装了枪榴弹发射器。

Gewehr 282 (e):英国的恩菲尔德No.3 Mk.Ⅰ步枪。

Zielfernrohrgewehr 282/2 (e):英国的恩菲尔德No.3 Mk.Ⅰ*W(T)狙击步枪。

Gewehr 282/3 (e):英国的恩菲尔德No.3 Mk.Ⅰ*W(F)步枪。

Gewehr 283/1 (e):英国的李-恩菲尔德No.4 Mk.Ⅰ步枪。

Zielfernrohrgewehr 283/2 (e):英国的李-恩菲尔德No.4 Mk.Ⅰ(T)狙击步枪。

Gewehr 291/1 (r):各国的毛瑟M1924步枪,从苏军缴获。

Gewehr 298 (r):波兰的毛瑟wz.29步枪,从苏军缴获。

Gewehr 299 (r):波兰的毛瑟M1898步枪,从苏军缴获。

Karabiner 453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910卡宾枪。

Karabiner 454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938卡宾枪。

Selbstladekarabiner 455 (a):美国的M1卡宾枪。

Selbstladekarabiner 456 (a):美国的M1A1卡宾枪。

Karabiner 457 (r):苏联的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

Karabiner 493 (r):波兰的毛瑟wz.98卡宾枪,从苏军缴获。

Panzerabwehrbüchse 775 (r):苏联的沙罗霍夫反坦克步枪,一种没有弹仓的型号。

Panzerabwehrbüchse 776 (r):苏联的沙罗霍夫反坦克步枪,一种有弹仓的型号。

Panzerabwehrbüchse 782 (e):英国的博伊斯Mk.Ⅰ反坦克步枪。

Panzerabwehrbüchse 783 (r):苏联的捷格加廖夫反坦克步枪。

Panzerabwehrbüchse 784 (r):苏联的西蒙诺夫反坦克步枪。

Raketenpanzerbüchse 788 (a):美国的巴祖卡M1火箭筒。

Panzerabwehrwaffe 789 (e):英国的PIAT反坦克发射器。

Schießbecher 791 (r):苏联的代尔可诺夫枪榴弹发射器,用于莫辛-纳甘步枪。

Gewehrgranatgerät 792 (e):英国的Discharger枪榴弹发射器,用于李-恩菲尔德No.1步枪。

Gewehrgranatgerät 795 (a):美国的M7枪榴弹发射器,用于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

遗憾的是,我暂时没找到二战德军使用缴获美国、苏联、英国的机枪的官方型号。

二战德军从美军缴获的M2HB重机枪。

user avatar

月 亮 总 是 外 国 的 圆

二战:

42年我在亚美尼亚高中毕业,同一年应征入伍。
当时我们一批入伍的有13个人,只有2个人,也就是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多少懂点俄语。所以后来我们俩人就被送到了克拉斯诺达尔机枪和迫击炮学校,当时这座学习已经被疏散到了斯捷潘纳克特。
我们去了以后学习马克西姆机枪的射击。在军校上学的时候我们吃的挺不错、9个月之后,我们完成排长训练课程,被授予少尉军衔后派往前线。
你问我怎么评价马克西姆机枪?很漂亮的机枪,就是......有“一点”沉。
除了马克西姆之外,我们排还有1挺德制MG-34机枪。也是很好的武器,但是跟马克西姆可没法比。马克西姆机枪的射击很准确,夜间射击也不在话下。总的来说,性能非常出色。

有人说“使用缴获外国武器会因为枪声不同,产生误判误击”——还是那个问题,前线官兵不在乎你那一套啊。

这里讲到的战例更是日军夜袭美军期间,缴获美军机枪后立即为己所用:

恩尼斯·怀特黑德少将正坐在桌子旁边,就有一发子弹穿墙打了进来。怀特黑德马上让自己的参谋军官告诉帕尔·克斯纳(Pal kaessner)中校居然有“冷枪”,克斯纳的回复是日军士兵缴获了几挺美军机枪,并且正在进攻,“告诉将军让他趴在地上”克斯纳简单的说“顺便再说一句,你刚才听到有人喊万岁(BANZAI)那是日本人在袭击我们的食堂”。


由于MP40的一系列缺陷,一些前线德军官兵也的确是优先选择波波沙而非MP40作为主武器。

不仅小件,大件也能拿过来用

这辆苏军使用的黑豹坦克比较怕死,因此一反苏军惯例,在显眼位置涂上了大五星。

怕误击?小意思,德国人用缴获谢尔曼的时候连美国的白星都懒得抹掉。

德国人使用的缴获美国M8灰狗装甲车,同样没有任何识别标志。

苏军在诺门罕缴获的日本94式超轻型坦克——虽然日本的坦克总是被人讥笑,但在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被逼无奈的苏军甚至将4辆缴获日本坦克投入作战……

冷战开始之后的缴获:

在朝鲜战场上,侵朝美军利用缴获自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苏制反坦克步枪改装成的狙击步枪……

到了越南战争,虽说“美军士兵纷纷扔掉M16捡AK-47用”过于夸张,但对这个段子的“辟谣”反而不幸走向了“以辟谣之名,行造谣之实”的尴尬境地——毕竟越南战争中美军正规军在战场上也有不少使用AK系列的照片作为直接证据。

此外,大批美军及南越伪军吐槽AR15系列的20发供弹弹匣过于弱智,所以很多人自己动手把AK-47的30发弹匣接了上去。

就是拿美国AR系列的上接口拼接了AK的弹匣,美国AR系列所用的5.56无论是长度还是口径都能塞进苏联AK的7.62弹匣,虽然可靠性并不好,但由于此时美军标配20发弹匣火力持续性堪忧,这也算是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至于各类有自主选择武器权力的美军特种部队基于武器性能等原因选用AK等苏式枪械更是基本操作,犯不着大惊小怪。

而到了新世纪的时候,贵为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军却有不少一线步兵捡拾一款二战冲锋枪用,其缘由也十分黑色幽默。

众所周知,随着纳粹德国stg44和苏联AK-47的问世,发射小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突击步枪能够全自动射击,其后坐力也完全可以接受,在苏东华约国家的带领下,以全自动单兵突击步枪部分替代机枪进行“泼水”压制成为主流。

反观美国,M16憋到1960年代才出来,而这时美国的办公室将军们又开始昭和大日本皇军附体,觉得步枪射速太快,士兵会浪费子弹、加重后勤负担,“还是一发一个敌人来的实在”——于是美国人又把在越南战争中证明了其巨大价值的M16全自动模式(A1)砍掉,换成3连发和单发半自动……

据称美军的M16/M4“解放思想”全系列还给士兵全自动模式已经是2012年了……

所以在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大兵为了给自己手里增添点能“泼水”的火力,甚至连PPSH-41都拿出来了……

没错,就是这个苏联大弹鼓冲锋枪,二战的。

格里戈利·斯帕金怕不是在天堂做梦都能笑醒

到目前为止,由于在数次战争和无数武装冲突中美军官兵要频繁的面对乃至使用苏联AK系列步枪,越战结束后美军开始对正规军进行使用和保养AK枪族的针对性训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真实的战场上,士兵使用敌人武器的情况,确实存在,但与游戏中的“捡拾”和“装备”相比,要复杂得多,也更有讲究。它不是一个随意的行为,而是基于严格的战术考量、现实条件以及后果权衡。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士兵可能会考虑使用敌人的武器。 弹药互换性: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现代军队的步枪弹药规格通常是标.............
  • 回答
    电影里士兵打光子弹后,似乎总是习惯性地掏出一把新枪或者祈祷着补给到来,很少见他们弯腰从倒下的战友或敌人尸体上拾取武器。这在很多观众看来,可能是为了表现某种“荣誉感”或者仅仅是剧情需要。但如果深入了解真实的战争环境,你会发现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士兵们确实会捡地上的武器,只是这背后涉及的考量和实际操作远.............
  • 回答
    在真实的战争场景中,防空高炮对航空兵的威胁,绝对不容小觑,而且它的存在和作用,往往比一些人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和重要。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大”或者“不大”来概括,而应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防空高炮的定位与射程。虽然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先进的空对空导弹成为了打击空中目标的主力,.............
  • 回答
    在那个讲究个人勇武的时代,确实有不少像项羽、吕布那样,能够以一当百、纵横沙场的猛将。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百看不厌,也让人不禁好奇,在真实的战场上,是否真的有人能达到如此夸张的境界。我们得承认,史书中对这些猛将的描写,很多时候带有文学渲染的成分。毕竟,一个人赤.............
  • 回答
    狙击手在真实战争中的伤亡率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就像战场上的其他兵种一样,情况会非常复杂。如果非要说,我会说,狙击手并非天生就处于伤亡率最高的那个位置,但他们所处的战场环境和执行的任务特性,确实使得他们面临着独特的、有时是致命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白狙击.............
  • 回答
    坦克两项赛中的坦克故障频发,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将这个问题放到真实战争的语境下之前,咱们得先搞明白,坦克两项赛和真实的战场,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坦克两项赛:一场“极限跑跑”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坦克两项赛本质上是一场高度舞台化、规则化的竞赛。它就像是把赛马、赛车这些运动的模式套到了坦.............
  • 回答
    战争雷霆里那些坦克“漂移”的场景,尤其是那些战车原地转圈,或者高速过弯时轮胎冒烟的画面,说实话,看着是挺炫酷的。但要说它有多“真实”,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战争雷霆里的坦克,它不是现实里的赛车。现实里的坦克,你想让它高速漂移?这难度系数,比登天还难。坦克那身板,动辄几十吨,甚至上百.............
  • 回答
    《三国演义》和《权力的游戏》描绘的西方战争,虽然都涉及兵戈交锋,但其深层次的差异,绝非简单的史实与虚构的界限,而是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和创作意图。首先,《三国演义》所呈现的战争,虽然是小说,却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历史现实。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战争更强调“兵者,诡道也”的谋略运用。诸葛.............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这背后是人物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环境设定的多重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许三多在仿真演习中“向敌人开枪射击”,以及在真实战斗中“做不到”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许三多在两个情境下的表现,.............
  • 回答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关于瞄准头部开枪的说法,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和战场现实。首先得明白,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电影场景,而是充斥着混乱、恐惧和极端压力的环境。战士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致命的决定,而这些.............
  • 回答
    在真实的谍战世界里,“信任”这个词,对于间谍来说,是一种极其奢侈且微妙的存在。它不是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建立在长期相处、共同经历基础上的“信任”,而是一种掺杂着怀疑、利用、戒备,甚至可能是对对方某种程度“价值”的认可。信任?更像是“可以被利用”的评估我们首先要明白,谍战的本质是获取情报,是隐藏身份,.............
  • 回答
    古代战争中的“单挑”,在咱们老百姓的印象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每次战前,两军对阵,对方主将如果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就喊话挑战,我方将军也毫不示弱,立刻出马迎战,一番厮杀,胜负立判,然后就是影响战局的走向。这画面太有冲击力了,也太有戏剧性了。但是,如果咱们仔细想想,这事儿在真实.............
  • 回答
    两伊战争(19801988年)期间,伊朗方面确实存在利用儿童和老人作为“人肉盾牌”或让他们充当探雷者的残酷做法,这已成为战争史上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记忆。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军事效率的考量,而是源于一种极端的意识形态和宣传策略,旨在激发民众的狂热情绪,并利用牺牲者的鲜血来煽动对战争的仇恨和对敌人(伊拉克).............
  • 回答
    古代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生存往往是压倒一切的本能,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死攸关的年代,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关于女性头发能否作为弓弦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特定极端情况下,一种令人心酸的应急之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弓弦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把能发挥杀伤力的弓,必须有结实.............
  • 回答
    在战场上,甄别投降人员的真伪,是战场生存和战术决策的关键一环。诈降往往是敌人为了制造混乱、伺机反扑或达成其他目的而设下的陷阱。识别真假投降,需要高度的警惕、细致的观察和周密的判断。首先,投降的时机和地点至关重要。 反常的时机和地点: 如果敌人在我方攻势正盛、几乎要被完全压制时突然选择投降,或者选.............
  • 回答
    关于“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之间。很多时候,这个说法会被认为是一种“经验之谈”,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朴素的逻辑。不过,如果我们要深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背后的原因,以及寻找出处,那会牵扯到很多细节,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绝对如此。这个说法为什么.............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神魔小说中,吕岳作为瘟癀大阵的执掌者,其真实战力、法力以及整体实力,绝非寻常可比,尤其是在他与阐教众仙对决的那些片段中,更是展现出了其不容小觑的深厚底蕴。首先,从法力根基来看,吕岳虽然不及那些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般名门正派,但作为截教门下,尤其又是与瘟神相关的神祗,他的法力.............
  • 回答
    说实话,电影《战马》里英国骑兵仅凭马刀就对德军阵地发起冲锋,这场景虽然在银幕上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让人热血沸腾,但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太符合一战时期的实际情况。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电影《战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1914年到1916年这个阶段。一战,尤其是西线战场,最显著的.............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关于德军的失败,尤其是“糟糕的苏联基建导致德军溃败”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掺杂了事实、夸大和某种程度的“幸存者偏差”的复杂论断。要说它是“真相”还是“谎言”,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糟糕的苏联基建”在德军进攻中的确切影响。德军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对欧洲而言无疑是一场深远的冲击,其影响之广、程度之重,用“损失巨大”来形容毫不为过。然而,当我们审视欧洲的政治家和智库们,似乎总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真的看不出这些潜在的巨大损失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清楚,欧洲在俄乌战争中究竟承受了哪些方面的“最大损失”。这其中包含的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