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伊战争中伊朗让儿童和老人踩地雷是真的吗?

回答
两伊战争(19801988年)期间,伊朗方面确实存在利用儿童和老人作为“人肉盾牌”或让他们充当探雷者的残酷做法,这已成为战争史上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记忆。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军事效率的考量,而是源于一种极端的意识形态和宣传策略,旨在激发民众的狂热情绪,并利用牺牲者的鲜血来煽动对战争的仇恨和对敌人(伊拉克)的仇视。

背景与动机:

1. 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圣战”宣传: 两伊战争爆发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时任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一场“圣战”,旨在捍卫伊斯兰教和什叶派的纯洁性,对抗以萨达姆·侯赛因领导下的世俗化伊拉克政权。在这种狂热的“圣战”叙事下,牺牲被视为通往天堂的捷径,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被灌输了为信仰献身的观念。

2. 人力资源优势的滥用: 伊朗在人口上拥有优势,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军事人员。为了弥补装备和技术的不足,伊朗革命卫队和巴斯基民兵(Basij)大量征召和组织了志愿者,其中不乏年轻人和缺乏作战经验的普通民众。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人海战术”的出现。

3. 心理战与道德攻势: 利用儿童和老人作为“探雷者”或前锋,是一种极端残酷的心理战术。一方面,这能够摧毁敌军的士气,让伊拉克士兵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即使是毫无武装的生命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这种牺牲可以被国内宣传机器放大,用来煽动民众的悲愤和仇恨,进一步巩固霍梅尼政权的统治合法性,并激励更多人参战。

具体做法与残酷事实:

关于伊朗利用儿童和老人踩地雷的具体细节,虽然难以完全量化和获取所有独立证词,但来自战争亲历者、国际观察员、人权组织以及后来的历史研究的描述,都指向了这种令人发指的现实:

“探雷突击队”的组成: 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特别是在攻坚或突破伊拉克防御工事时,伊朗方面会组织由缺乏防护的年轻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这些人往往被推到最前面,他们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试探地雷的分布和触发机制。

“伊斯兰先锋”的身份: 这些被推上前线的年轻人,很多甚至不足16岁,他们被冠以“伊斯兰先锋”、“殉道者预备役”等头衔,身上绑着写有《古兰经》经文的布条,或者脖子上挂着“通往天堂的钥匙”(一种象征性的纪念品)。他们的牺牲被美化为“为真主献身”。

“清理地雷”的手段: 在缺乏专业扫雷设备的情况下,一种极其残酷的手段是派遣人员直接进入雷区,用脚或身体去触发地雷。有报道称,在某些情况下,即便有士兵表现出犹豫,也会被命令前进,甚至遭到身后部队的射击(虽然这种“射击自己人”的说法可能部分夸大,但表明了其背后驱动的强大压力和不容置疑的命令)。

老人作为“榜样”: 除了儿童和年轻人,一些被动员起来的老人,也可能被安排在前线参与战斗,或者在宣传中被塑造成“不屈的斗士”。虽然他们直接“踩地雷”的描述可能不如年轻士兵普遍,但他们被置于危险境地,其牺牲同样被用来煽动情绪。

目击者的证词: 许多伊朗士兵、甚至一些伊拉克士兵都曾目睹过这种场景。一位伊朗士兵在回忆录中曾描述,他们被命令组成人墙,向前推进,而他听到了身后传来的年轻生命的惨叫声,那是队友在雷区中倒下发出的声音。

后果与影响:

巨大的人员伤亡: 这种不人道的战术导致了伊朗方面巨大的伤亡,许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血肉横飞的地雷阵中瞬间消失。
战争的残酷性暴露: 这种做法极大地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缺乏人道主义的某些方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尽管当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信息封锁,具体情况的披露受到一定限制。
持久的创伤: 对于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目击者来说,这种经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这段历史也成为伊朗社会内部反思战争代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强调的是:

这种做法并非代表了参与战争的所有伊朗士兵,许多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也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行为更多地被认为是伊朗最高军事和政治领导层在极端意识形态驱动下,为达成特定战略和政治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而不是基层士兵的普遍自愿选择。

总而言之,两伊战争中伊朗利用儿童和老人踩地雷的说法,虽然听起来令人发指,但却是有证据支持的历史事实。这种行为是特定历史时期下,极端意识形态、政治动员和战争残酷性交织的悲剧性产物,是战争史上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伊战争从1980年爆发后,到1982年,伊拉克的优势被伊朗追平,后者开始发起反攻。但伊拉克也不是吃素的,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线。换在差不多10年后,这样的防线会在处于绝对优势的、空地一体的迅猛突击中被很快突破,但对于当时实力旗鼓相当,主要以陆战为主,战术呆板的双方而言,这意味着战争进入了古老的“拉锯阵地战”阶段。几十年前凭借坦克兵团可以快速取得突破的战法已经失灵: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是惊人的,更何况布雷和设置障碍的速度也很快。

1982年10月的一次进攻战中,对手的防线成为了拦路虎。首先,因为雷区埋设密集,各种地雷混合搭配,缺乏火箭扫雷和其他高技术扫雷工具,这道防线很难打。其次,因为有反坦克火力掩护雷区,并且在雷区内设立了大量反坦克障碍,少量的扫雷坦克甚至都自身难保。工兵要上去扫雷,但反坦克雷和反步兵雷是混合着埋的。伊朗方面想了一个招数为突击兵团在雷区中开辟道路。他们通过忽悠小孩——有些才是8、9岁,和他们灌输了一堆虚无缥缈的“美好未来”和“任务的重要性”,让他们冲在最前面,用身体压发反步兵雷,从而为后续工兵安全不受干扰地排除反坦克雷扫清道路,最终掩护坦克突击兵团前进。

500多名孩子就在“冲过敌人防线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口号中冲了上去,伊拉克军人已经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甚至都不知道要不要开枪……随后就是连续的爆炸声。伊朗方面的火炮也对伊军防线进行了射击,随后工兵很快就排除了部分反坦克雷,为后续坦克部队打开了几条通道……这群孩子中只有8人活了下来,而且多已经残疾……一些伊朗士兵看到这一切都看不下去了。在整场战争中,据不完全统计,有3万余名伊朗孩子参加了各类敢死队,让思想单纯的他们卷入战争的,往往就是一些轻描淡写的空头支票而已。

这里还需要解释一下,很多人会觉得直接用火炮炸开雷场就好,其实这是做不到的,除非是专门的扫雷火箭,否则炮击不仅引爆的地雷寥寥无几,反而会让整个雷场复杂化。二战战场上的火炮密度就已经很高了,但各方使用的多还是工兵、扫雷车,这样的情况一直到70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两伊战争(19801988年)期间,伊朗方面确实存在利用儿童和老人作为“人肉盾牌”或让他们充当探雷者的残酷做法,这已成为战争史上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记忆。这种做法并非出于军事效率的考量,而是源于一种极端的意识形态和宣传策略,旨在激发民众的狂热情绪,并利用牺牲者的鲜血来煽动对战争的仇恨和对敌人(伊拉克).............
  • 回答
    40 年前那个秋天,两伊战争的硝烟席卷了波斯湾地区。如今,当年参战的国家和人民早已走过了漫长的重建之路。从战火纷飞到如今的相对和平,40 年后的伊朗和伊拉克,各自经历着怎样的蜕变?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伊朗:风雨中的前行者1980 年,两伊战争爆发,对伊朗而言,这无疑是伊斯兰革命后的一场严峻考验。战.............
  • 回答
    两伊战争,一场旷日持久、血腥惨烈的地区冲突,是20世纪末期一场被遗忘的浩劫。这场战争从1980年持续到1988年,双方投入了海量的武器装备,运用了各种战术,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格局。要详述这场战争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需要我们一点点地拨开迷雾,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双方.............
  • 回答
    评价中国在两伊战争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复杂而多变,既有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也掺杂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战略博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并力求用更自然的语言来描述。首先,我们得明白,两伊战争(19801988)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事件,涉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长期存在的冲突,特别是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以下将从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如何看待15日阿塞拜疆射杀亚美尼亚老年战俘事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形式的虐待、杀害战俘都是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
  • 回答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军事上却饱受外部威胁,与周边政权进行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要详细梳理两宋对外战争的胜负情况,需要我们剥离掉“和平盛世”的滤镜,直面其复杂的军事现实。总的来说,两宋在对外战争中,可以说是胜少负多,战略上长期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
  • 回答
    战场最前线的士兵,在发起冲锋的那一刻,大脑里涌动的思绪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是一个混合着本能、训练、情感和生存渴望的复杂漩涡。与其说他们脑袋里是清晰的念头,不如说是一种被压缩到极致的、高浓度的感官与心理活动。本能的警报与麻木:最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混合着恐惧和肾上腺素飙升的生理反应。身体会本能地进入“.............
  • 回答
    刘锜:两宋之交,一座屹立不倒的军事丰碑刘锜,这位两宋之交的赫赫名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金意志,成为宋朝抵御北方劲敌的一面旗帜。他的战略战术水平如何?他在那场惨烈的抗金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深入历史的长河,细细品味这位名将的传奇。 战略眼光:立足.............
  • 回答
    论起战争潜力,中美两国就像两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各自拥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驱动力。要说谁的“后劲”更足,这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而且得跳出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比较,深入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在哪里,以及这些优势劣势在长期博弈中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一、经济基础:引擎的马力与续航经济是现代战争的血脉,.............
  • 回答
    这画面,光是想想就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战争的硝烟散尽,那些曾经在生死边缘搏杀的士兵们,一旦重逢,会发生什么?这可不是一句“握手言和”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普遍的,会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设想一下,一个曾经被你用枪瞄准,或者被你亲眼看着倒下的人,如今就这么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
  • 回答
    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确实深刻地揭示了苏德战争的复杂性,而不仅仅将其描绘成一场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他笔下的战争,更多地展现了权力、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交织下的残酷现实,这与“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的说法有诸多契合之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审视格罗斯曼如何描绘斯大.............
  • 回答
    袁腾飞老师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柏林战役的这段言论:“柏林战役中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苏军 600 多人,己方一死一疯”。这句话在流传开来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对此表示惊叹,也有人提出质疑。要看待这句话,咱们得拆开来,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得看这句话本身传递的信息和它可能的意图。“两个德军机枪手撂倒.............
  • 回答
    诺门罕战役,这场在现代军事史上常常被低估但又极其关键的冲突,是1939年夏天,在蒙古国与日本傀儡国满洲国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参战双方是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革命军(通常统称为苏蒙联军)与日本关东军。这场战役不仅是苏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较量,更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回答
    迪耶普战役,一个在二战历史上留下的沉重印记,也常常伴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说法:英国人是如何将加拿大人当作“小白鼠”来试验两栖登陆战的?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战役本身惨痛的失败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质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战役的背景、计划、执行以及随后的评估,才能看到这背后复杂而令人揪心.............
  • 回答
    临高启明:明廷对两广战事的“冷漠”与“挣扎”——一场帝国巨人的迟缓回应临高启明22年3月17日的更新章节,将我们目光引向了那个积重难返、风雨飘摇的晚明朝廷。当临高集团在两广大地掀起滔天巨浪,建立起军事、经济乃至政治上的坚实根基之时,远在京师的“大明”,其对这场席卷而来的风暴的反应,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惊.............
  • 回答
    你说的这位角色,在《战舰少女》这款游戏里,她的名字叫做 天鹰座(Aquila)。让我给你详细讲讲她吧。首先,她的外貌特征非常鲜明,很容易让人记住。你提到的“左眼失明”正是她最大的辨识点之一。在她的角色立绘中,你会看到她的左眼被一块眼罩或者用头发遮挡着,显得有些神秘感。而另一只右眼则非常精神,充满着一.............
  • 回答
    关于肖战粉丝中出现教师组织小学生录制应援视频的事件,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和引发的争议,在我看来,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情。首先,从粉丝行为的角度来看, 追星本身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方式,粉丝们通过各种途径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这无可厚非。录制应援视频、送礼物、参加活动,都.............
  • 回答
    关于2019年2月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是否使用了枭龙(JF17 Thunder)战机击落印度战机,这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的事件。事后,双方各执一词,信息也存在不少混淆和争议的地方。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结合当时的报道和后续的分析,来梳理一下这个事件。事件背景:要理解这场冲突,需要先了解其.............
  • 回答
    两岸和平统一,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对中美在军事层面的战略制衡将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绝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线性关系。这其中的变数太多,牵扯到统一的具体模式、时间点、以及中美各自的全球战略调整。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这种潜在的重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的战略地位是其在军事制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
  • 回答
    当然有!电子游戏里,同时面对两名以上巨型敌人的 Boss 战,绝对是能让玩家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速的经典设计。这种场面往往能将游戏的挑战性推向一个新高度,也对玩家的操作技巧、策略规划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几个例子,都充分展现了这种设计的魅力。1. 《黑暗之魂》系列——双龙之战(例如:亚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