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TVB还有希望崛起吗?

回答
TVB,这个曾经辉煌的香港电视王国,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它诞生之日起,TVB就几乎是香港流行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剧集、综艺节目、甚至新闻报道,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甚至辐射到整个华人世界。然而,近些年来的“观众流失”、“收视率下滑”、“人才外流”等声音,让不少关心它的观众和业内人士发出了“TVB还能行吗?”的疑问。

要探讨TVB是否还有希望崛起,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它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它自身可能拥有的潜力和正在进行的转型。

困境:多重因素叠加下的挑战

1. 竞争环境的剧变: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因素。
新兴媒体的冲击: 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YouTube、ViuTV、Now TV等)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看习惯。观众不再局限于电视机前的固定时间,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多样,从全球顶级制作到小众独立作品应有尽有。TVB这种传统单一的Broadcast模式,在内容选择和互动性上,已经被新兴平台远远甩在后面。
本地对手的崛起: ViuTV的出现,可以说是对TVB最直接的挑战。ViuTV以更年轻化、更贴近时下社会议题、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如《 đập 》、《MIRROR GO》等)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其“反TVB”的姿态也成为了它的一大卖点。Now TV凭借其在体育赛事直播上的优势,也分流了一部分观众。
内地平台的竞争: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腾飞,其影视制作能力和投入也越来越大。许多香港艺人也纷纷北上发展,内地平台也引进或制作了不少高水准的港剧,与TVB形成了直接竞争。

2. 内容上的瓶颈:
题材老套,模式固化: 长期以来,TVB剧集在题材上容易陷入“师奶剧”、“时装警匪”、“宫斗”等固定模式,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虽然也有一些尝试创新,但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
剧情节奏缓慢,制作成本限制: 相较于全球一流的制作水准,TVB的剧集在制作规模、特效、场景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一些剧集为了追求“TVB味”,反而牺牲了剧情的紧凑感和现代感。
创新力不足,对社会变化的反应迟缓: 很多剧集未能及时捕捉到香港社会思潮和文化的新变化,未能有效回应年轻一代的关切,自然难以产生共鸣。

3. 人才流失:
艺人流失: 随着内地市场和新兴平台的崛起,TVB许多有号召力的艺人纷纷离巢,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报酬。虽然TVB拥有庞大的艺员库,但核心的、能挑大梁的艺人数量和吸引力正在下降。
幕后人才流失: 不仅仅是艺人,许多优秀的编剧、监制、导演等幕后人才也因为工作压力、薪资待遇、创作空间等原因选择离开,这对TVB的制作质量和创新能力造成了长期影响。

4. 公司体制和管理问题:
保守的经营理念: 一些评论认为,TVB在应对外部变化时,其内部体制显得有些保守和僵化,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和拥抱新技术、新模式。
盈利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TVB的盈利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和部分节目版权销售。在广告市场被互联网巨头瓜分,以及海外市场开拓受阻的情况下,其盈利模式的单一性也显得十分脆弱。

潜力与转型:TVB的“希望”在哪里?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也必须看到,TVB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它依旧拥有一些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和正在进行的转型努力。

1. 深厚的品牌底蕴和观众基础:
“国民电视”的记忆: 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TVB承载着太多童年和青春的回忆,它的剧集、节目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这种情感连接是其他新媒体难以短时间内替代的。
庞大的忠实观众群体: 尽管收视率有所下滑,但TVB依然拥有为数可观的忠实观众,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他们依然习惯于通过TVB获取信息和娱乐。

2. 强大的制作能力和经验:
“工业化”的流水线: TVB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剧集制作“工业化”体系,从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到宣传,都有标准化的流程和经验。这使得它在保证一定产量和质量上,依然具有优势。
“台庆剧”的号召力: 尽管口碑有起伏,但TVB的台庆剧在香港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是其品牌影响力的体现。

3. 转型与创新尝试:
进军流媒体: TVB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myTV SUPER”,并积极将内容放到其他平台(如YouTube、内地平台)上。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一步,虽然目前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但方向是正确的。
内容多元化探索: 近年来,TVB在题材上也有所突破,例如《 đập 》系列就大胆触及了社会议题,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一些综艺节目也在尝试新的形式和风格。
与内地合作: TVB也积极与内地平台和公司合作,例如合拍剧,这有助于其拓展市场、引进资源,并学习新的制作理念。
发掘新人才: 尽管有人才流失,TVB也在积极培养新一代的演员和幕后团队,通过选秀节目(如《训练班》)等方式,为公司输送新鲜血液。

希望是否渺茫?关键在于“怎么做”

TVB能否崛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适应时代变化,并有效解决自身的问题。

能否真正拥抱互联网和新媒体? 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转移,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需要理解新媒体用户的需求,学会与观众互动,提供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内容体验。
能否打破内容上的“舒适区”? 需要更大胆、更深入地触碰社会议题,创作更贴近当下香港年轻人生活和思考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怀旧和经典。
能否留住和吸引顶尖人才? 这需要改革薪酬制度、提供更多创作空间、营造更有活力的工作环境,让幕后和台前的人才看到发展的希望。
能否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除了广告,是否可以探索会员订阅、内容IP授权、衍生品开发等更多元的商业模式?
能否在“港味”和“普适性”之间找到平衡? 在保持香港本地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包括内地和海外的观众。

结论:黎明前的黑暗,还是回天乏术?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TVB正处于一个极其关键的转型期,说是“黎明前的黑暗”或许有些乐观,但“回天乏术”也为时过早。它的基因里依旧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香港本地市场,它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情感价值和品牌影响力。

TVB有希望崛起,但这种崛起不会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回巅峰”。它更可能是一种“浴火重生”,一种在新的媒体生态和观众需求下,找到新的定位和生存方式。它需要放下过去的辉煌包袱,以一种更开放、更灵活、更创新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最终,TVB能否重拾往日的光彩,甚至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机,取决于它能否在这场艰难的转型中,找准方向,勇于变革,并且最重要的是,重新赢得观众的心。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

TVB现在的情形经常让我想起当年诺基亚卖掉总部大楼时,诺基亚老总说过的话:“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是我们却输了。”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注定被时代抛弃了。TVB没落不是因为内地同行(湖南卫视、浙江卫视都开始没钱了),香港同行viutv干的多好(收视率为个位数,靠买韩剧续命的电视台,你竟然洗脑说这电视台有前途),不是TVB做错了什么,不是因为广电,而是这个时代变了,而TVB还是那个TVB。

有人说TVB的没落是自己的问题,确实TVB自己的体制有问题,但你仔细看看TVB的财报,关注过港股就知道:TVB真正开始没落是2014年之后。

证据:2014年邵逸夫去世之时,市值还有220亿,如今2021年了,35亿不到。2018年时隔30年TVB历史性出现亏损。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财务数据就是广告收入,自2014年开始直线下滑。作为对比,2020年湖南卫视的芒果超媒市值突破1000亿。

互联网时代下的降维打击。TVB的对手早就不只是湖南卫视、浙江卫视,而是腾爱优芒、抖音、YY直播、B站、电竞、头条新闻等各种娱乐方式。

香港年轻人不看,人家看Netflix,YouTube,上网看欧美日韩国产剧

大陆年轻人不看,腾爱优芒每年300部电视剧,200部综艺节目;还有抖音、快手、直播平台、B站、电竞游戏等各种娱乐方式。

只剩下一群香港和广东地区的大叔大妈可能会去看TVB。

很多人不理解,网剧到底和传统的电视有什么不同?答案:传统的电视台是B2B商业模式,靠广告费赚钱;视频网站是B2C,靠会员付费赚钱。

传统电视台的商业逻辑:靠广告费赚钱,专业说法B2B。因为看电视是免费的,电视台会在电视剧间隙插播大量的广告。缺点:1、用户的粘性很低,他们都是跟着“热剧”“明星”走。2、电视台的利润都被明星赚走了。

所以,TVB的商业逻辑就是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内容制作——营销宣传)都是同一个公司,能极大压低员工的成本。这也是TVB称霸香港,战胜亚视的真正原因。TVB从艺人训练班的培训、电视剧的道具、摄影、灯光、演员、导演、编剧、宣传营销的文宣、记者、新闻频道都是同一个公司,不存在撕番位、抢分量的行为,很少见明星耍大牌的情况,同时,能压低明星的片酬。

题外话,大约20几年前,湖南卫视的学习对象就是TVB。湖南卫视从选秀节目(快男超女)——自制的综艺、电视剧(流星雨、各种翻拍)——热点宣传营销,全产业链的模式,各种卖身契,谁不听话,冷藏到合约到期。

互联网时代,B2B不行了,因为电视剧插播广告的收益越来越低。我看非诚勿扰的时候,要播广告了,我可以玩手机;我看爱奇艺,碰到120秒的广告,我只需要静音,然后,网页放一边,我压根不会看爱奇艺的广告。广告商发现,我投了钱给电视台,广告效果还不如直接投钱给明星、网红带货。这也是2020年各大卫视都说自己日子苦,明星们的片酬死活降不下来的原因。

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剧市场的未来是B2C。模板就是网飞。接近99%的收入来自会员付费,卖的是网飞这个品牌,观众心里面认同“网飞出品,必属精品”,所以,网飞的用户粘性高。

腾爱优芒的目标都是网飞这样的,只是,过去几年腾讯、爱奇艺、优酷陷入一个囚徒困境。比如:我喜欢的悬疑剧,同一个季度我想看的有两到三部悬疑剧,结果A被腾讯买了,B被爱奇艺买了,C被优酷买了,三个平台都搞独播、还插播各种广告、超前点播。这就意味着我要交三份会员费(腾爱优),才能看到我想要看的内容。

这时候,有一部分用户选择了找盗版资源。剩下的用户,例如我,采取观望态度,腾讯、爱奇艺、优酷,出了什么新的悬疑剧,我都会去看几集,除非真的好看我才会冲会员,剧播完了,会员也退订了。

但互联企业,有钱好办事。视频网站一直在烧钱,但架不住人家有钱。腾讯、爱奇艺的付费用户已经突破1亿大关。收入一半来源于会员收入。

问题来了,互联网时代下,电视台怎么转型?

TVB最好的模板应该是湖南卫视。香港和湖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了多少,大家可以查一下。如今芒果超媒和TVB的市值差了多少,我开头给你列了。

1、弱化地域、阶级、年龄差异——扩大受众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内地的电视剧市场被地方电视台人为分割。

很简单的道理,东北人看辽宁卫视;江浙人看江苏台、浙江台;北京人看北京卫视、中央电视台;广东人看珠江台、深圳卫视、TVB.....《乡村爱情》做得再好,硬塞给一群两广地区的人看,也是没戏。广东人过年不看春晚!不看东北二人转!

大部分地方电视台(非湖南、浙江这些知名电视台)现在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不是电视剧,而是新闻类节目,这就是我说的电视台的地域优势,所谓的电视台基本盘。假设我是广东人,我肯定会看珠江台或TVB的天气预报,而不会看浙江台的天气预报。

互联网的普及之后,原本的地方电视市场被拉到了同一平台(互联网)上进行角力。面对性别、年龄、地域、收入、生活习惯都不同的一群用户时,就想要打造爆款,必然要尽可能的满足全部用户,至少是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只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就算制作再精良,剧情再用心,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叫好不叫座”。过去几年,TVB有很多精品剧,《香港爱情故事》《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等豆瓣评分很高,观众惊呼“港剧未死”,但没有用,他们最终的下场是“叫好不叫座”。13亿中国人不了解香港的房屋土地政策,他们自然理解不了《香港爱情故事》里面的很多梗。这一点还延伸到警匪片、医疗剧、律师剧等。内地的观众没有义务、没有时间去了解香港警察/律师/医生/政府等制度。TVB的取景90%都是在室内或者是香港本土的景,还有10%去台湾、澳洲、日本。

作为对比,湖南卫视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很少在湖南省内(湖南省内也没有多少网红点),都是选择最适合节目的外景,经常发掘一两个中国内地不是很有名的场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就是差异!

我不相信TVB没钱出外景,他们经常有钱去台湾、澳洲、日本等出外景,只是TVB不愿意去和内地谈合作。

2、垂直化,量变引起质变。数量先要上去,腾爱优芒给你选,而港剧没得选。

以腾讯视频为例,2020年腾讯视频上线电视剧数量131部,综艺节目184档,动漫频道76部。

2019年TVB仅仅能推出13部重点剧和15套综艺。算上爱奇艺、优酷、芒果TV,国产剧一年300+部电视剧,校园、甜宠、言情、历史、悬疑都有。2020年一年时间,豆瓣评分8.0+的就超过了20部。你可以骂国产剧不行。但人家的数量摆在那里,一年下来,豆瓣评分高的剧就是比TVB多,而且类型更多。

TVB的八点半,这个曾经的黄金档,一直在播内地剧,还是内地早就上市了几个月的剧。

2020年豆瓣评分较高的国产剧举例,截止到2020年12月底

《怪你过分美丽》豆瓣8.0 言情

《沉默的真相》豆瓣9.2 悬疑

《说的就是你3》豆瓣9.0 喜剧

《龙岭迷窟》豆瓣8.3 盗墓

《风犬少年的天空》豆瓣8.2 青春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豆瓣8.2 武侠

.......

过去几年国产剧真正全民火起来,引发全民讨论,叫好又叫座的,只有三类。

1、青春校园剧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每一个人都经历过18岁的青春。

校园、初恋、高考、同桌......那些事永远有固定的市场,以及在特定时刻引发全民的共鸣。讲高考的《小欢喜》13亿中国人同一个爹妈,参加同一场高考,考同一个清华北大。

香港没有高考,只有DSE,回到我前面说的那个问题:内地的观众没有义务、没有时间去了解香港的教育制度。同时,香港地方太小,没有这么多青春靓丽的帅哥美女演青春校园剧。

2、关注社会热点

离婚冷静期吵得热火朝天,所以讲30岁后婚姻情况的《三十而已》来了。

重男轻女梗随处可见,所以《都挺好》来了

3、强剧情

《白夜追凶》《龙岭迷窟》《隐秘的角落》讲的是破案侦探。男主都在破案的路上,没有正当职业。

湖南卫视的目标市场是14亿中国人,TVB的目标市场只是700万香港人(潜在的粤语区人群7000万),TVB干得再好,也仅仅是吃下7000万人的市场;而湖南卫视干得好,那可是好几亿人的市场。

这纯粹是TVB自己作出来的,邵逸夫1997年回归之前就提出要搞华南训练营(跑去广东省、上海面向全国招聘演员、导演、编剧等人才),提出普通话训练班。然而,随着邵逸夫先生退圈,子女不愿意接手,计划胎死腹中。

14年之后,大家都知道视频网站、互联网+重要,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TVB,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视频APP,但没有发展起来。

道理很简单:没有足够多的节目数量(资本和人才)。

为什么没办法推出足够多的节目数量?答案:香港本土市场太小了,支撑不起那个体量。

腾讯视频一年新上线的电视剧130部这个水平,一部剧的平均制作成本(算上后期宣发成本)2亿人民币,总成本至少260亿。要知道TVB一年的总收入才36亿。单靠香港本土的市场规模(算上潜在的粤语区),也不架不住腾讯有钱啊。

爱奇艺、腾讯,都是烧了几百亿才有今天的用户人数,芒果TV当年放弃十几亿版权费都要搞独播、自制剧。2014年开始,湖南卫视走上了资本扩张的道路,开各种各样的工作室,给节目组的制作人股份和高额报酬。以2020年为例,芒果TV有29部自制综艺,29部自制剧。

3、承担一个省级电视台应该有的正面传播能力。

湖南卫视十几年前开始,搞世界的汉语桥,推广汉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

这就是格局!!!

这就是格局!!!

这就是格局!!!

TVB却经常在自己的电视剧、综艺,甚至新闻里面夹带私货。举一个例子《东张西望》。这个节目如果在内地,早就收到广电的公开批评了。

那个节目黑科兴疫苗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

科兴疫苗出了什么坏事,例如在巴西暂停实验,一定会报导。

科兴疫苗出了什么好事,例如在土耳其有效率多高,一定不会报导。

.......

如此偏颇的综艺、电视剧节目,竟然还没有被整治。

最后想说,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其他竞争对手。美剧、日剧、韩剧、英剧、泰剧等通过互联网纷纷进入我们的视野中

这些国外电视剧,能够通过字幕组选取,翻译进入国内,一般是当地的精品,TVB再厉害,一年也只能生产20-30部电视剧,一季度出一个爆款。美剧、日剧、韩剧甚至泰剧,那可是好上百部剧,精挑细选后,翻译,再进入国内。幸存者偏差,大家自然会觉得这些海外剧的质量比TVB好。一个地区TVB的全部产品,必然敌不过全球的精品。

当然,这背后一部分原因是粤语区岭南文化的上限

韩剧/日剧/美剧的背后有韩国/日本/美国政府,推广相关的语言、文化、教育、历史。日本内务省每年都会拨经费鼓励文娱工作者对外输出日本文化,推广日本文化,维护日本形象。

港剧背后什么都没有。粤语的地位不如日语、韩语、英语等,这是大环境。你见过雅思托福TOPIK等补习班,你什么时候见过粤语补习班?


互联网时代。国产剧在极力减弱地域特征,而TVB的电视剧立身靠的是“港味”——取景在香港、香港的风土人情。这在互联网时代是原罪。

曾经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国产剧喜欢拍古装剧?古装剧的成本相对现代剧高,而且特别难过审。

根据公开财报的现实,某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公布的制作成本。古装剧的总制作成本平均比现代剧高1亿人民币,而且古装剧广告植入也不方便。你看几年前,京东的广告植入,只要是现代剧,就有京东快递。这就是白花花的钱。

答案:古装剧不需要考虑地域、文化差异以及现代剧很强调时效性。古装剧可以拖很久,现代剧拖几年,基本完蛋。

1、要拍现代剧,自然离不开衣食住行、职业、收入这些东西。

而我国国土面积、城乡发展水平差异大,很多一线城市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却寥寥无几。

豆瓣上的大神,多半住在北上广深(尤其是帝都、魔都)。如果加上二线城市,可以囊括豆瓣高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换句话说,我国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几乎无人可以写出优质的书评、影评。天涯、知乎都是如此,踊跃发言的高手多在大城市。

所以,才有那个段子,知乎人均985、清华北大、年薪百万。然而,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本科率不足10%。

在北上广深,上下班坐地铁是打工人的日常,而中国目前至少有10亿人所在的城市没有地铁,他们上班不坐地铁。所以,你看到国产现代剧的男主女主上下班是不做地铁的,都开车上班,或者,直接没有交代。

以律师这个职业为例。

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分别对应着200亿、200多亿、100亿、100亿营业额。能接触到各种高端业务,例如IPO。

二线城市营业额不超过20亿。人情的世界,分为老律师和新律师。很多小城市的人不认可小地方的律师,案值小的案子就会放到本地律师手里,案值大的案子就会拿给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律师做。

这些人都是律师,谁又能代表律师这个行业?2019年上海市律师协会公布,他们执业满10年以上的律师,工资中位数67万人民币。其他小城市的律师没有这个数字啊。

2、时代在高速发展

科技:网约车从出现到普及,仅用了3年的时间。同样的事情会发展在社区团购上。写现代剧剧本的时候,就要加入这些东西,否则,观众看得尴尬。

摄像头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但是,摄像头的普及,意味着现代悬疑剧、侦探剧的剧本基本要重新写。

观众会问:“反派杀人了,就没有摄像头拍到?”

你不能随便来一句:“摄像头坏了。”

这样的解释很苍白无力。

为什么《隐秘的角落》爆了?

还记得男主是怎么杀他的岳父岳母的吗?——爬山梗的爆红就是这个原因。

爬山过程中推人下山,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很合理。比起“摄像头坏了”来得有逻辑。

制度:离婚冷静期的出现。社会对于“离婚”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很高。大家突然意识到离婚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写剧本的时候,就要加入这些东西。


自己没本事就说没本事,不要怪地球啊。

一边怪广电,不让TVB进来,另一边普通话比韩国人、泰国人还差;

一边怪经济不好,大环境不好,另一边湖南和香港经济水平差了多少,自己百度去;

......

韩流为什么在中国火?韩国人想的很明白。中国人听不懂韩语歌,不懂韩国文化,广电也有限韩令。

怎么办?

偶像剧路线。女的肤白貌美大长腿,男的185八块腹肌。文化语言不同,但东亚的审美是一致的。但韩国这个地方人口只有5000万,天然帅哥美女少,所以韩国明星很多是整容的,一定时间要返厂重修。


珍爱生命,远离杠精(因为很可能是机器人水军开的三无小号)

水军套路:我有一个朋友,我自己,我身边的xxxx,我认识的xxx......

师从知名作家“方方”:“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我认识谁谁谁,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你罗列官方公布的数据,财报,公开的数据文件,他们不信、不听、不看。

他们只信:他们的那个朋友。反正你就是错的,证据: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说的。

拜托2021年了,水军能不能进步一点,换一下关键词啊。虽然我知道,你说的话都是机器人自动排列组合生成的,能不能换一下套路!!!

user avatar

TVB当然有希望崛起,只是输出的方式会跟以前不一样。

大陆因为种种原因,某些题材不能碰,但是香港不一样。比如韩剧大火的《鱿鱼游戏》,这类大逃杀剧集,TVB明显能制作;还比如最近的《僵尸校园》,丧尸题材,TVB也能制作。。。

灵异,鬼怪,恐怖,,,这些一直都有市场。除了广东省外,大部分地区都不能直接看TVB,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有看网飞的渠道。

所以,TVB可以学某些韩剧的输出模式,做转型,走网飞的输出渠道。只要TVB能制作得好,自然就有市场,目前的问题在于TVB只有传统渠道,不如新崛起的互联网渠道,没有跟上时代。

合作:

某些人说TVB同大陆合作,这只会加剧TVB的没落。因为香港的市场有限,所以,TVB的投入肯定也有限,而大陆的明星,片酬实在太高了,即便是美国好莱坞的演员,跟大陆一对比,都得跪。

比如郑爽,演技不说差,是直接没有,但是片酬呢?一天208万,其他地方能有这么多?

知乎的女神杨超越,这属于什么都没有,但是片酬呢?

还有一个案例,叫毛晓彤,不知道演过什么戏,这个肯定不算一线,甚至只是三线以下的小演员,根据某案件的公开资料,片酬居然达到1250万人民币,这有多夸张?

。。。

某报道称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十年烧光1000多亿,仍看不到盈利预期。

TVB即便再有钱,也拿不出1000多亿来烧。哪怕拿出1000亿来,爱、优、腾这三家的影响力,哪怕一起算也达不到TVB在90年代的影响力,而且还不能盈利。

这说明即便TVB能拿出1000多亿来烧掉,也回不到90年代的辉煌。基本证明了大陆的模式没有未来,TVB跟着大陆混,只是一条死路,而且死得更难看。理由就是大陆艺人的片酬过于畸形,哪怕只是个三线小演员,也能拿到好莱坞一线的钱。

所以,TVB跟大陆合作,必然会加剧TVB的没落。核心原因就是汉语的问题,大陆的影视明星收入实在太高,无论TVB怎样培养人才,只要收入不能齐平,艺人都会跳槽,毕竟钱就摆在面前,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即便提高艺人的收入,也可能像爱、优、腾这三家一样,钱花了,还不如把钱拿去打水漂。

TVB要想保住基本盘,所用的艺人,大部分最好只会粤语,至少普通话水平不高。否则,培养的人才越多,跳槽的也就越多,到最后只是为竞争对手提供人才罢了。

网飞:

TVB的出路在于改变自己的输出渠道,也就是走网飞这样的互联网新渠道,这样才能扩大输出市场。

多制作灵异,丧尸,僵尸,暴力,贫富差距这些剧,拍大陆不能拍的,才是正道。

这个展开来说就太复杂了,可以参考某些韩剧的模式,虽然禁韩,但是《鱿鱼游戏》影响力还是很大。哪怕是《僵尸校园》这种小众题材的丧尸剧,也很火。

这些TVB都能制作,也可以走网飞的输出渠道。

在香港的新界一带,有很多空地,可以实景拍摄,制作成本并不是太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TVB,这个曾经辉煌的香港电视王国,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它诞生之日起,TVB就几乎是香港流行文化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剧集、综艺节目、甚至新闻报道,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甚至辐射到整个华人世界。然而,近些年来的“观众流失”、“收视率下滑”、“人才外流”等声音,让不少关心它的观众.............
  • 回答
    说起TVB,对于很多经历过那个黄金年代的观众来说,一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从《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冯程程,到《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蓉,再到《大时代》里丁蟹的疯癫,那些鲜活的角色,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那个时候的TVB,不仅是香港电视的巨擘,更是华语世界里一股不可忽视的文.............
  • 回答
    您观察得非常仔细!香港寸土寸金是事实,而TVB剧中警察的居住面积确实常常超出我们对现实的普遍认知。这背后,确实是 剧情需要 和 观众期待 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包含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考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 剧情需要是核心驱动力: 推动情节发展: 警察的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它.............
  • 回答
    廖启智(智叔)的离世,对于香港演艺圈,特别是TVB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也让无数喜爱他的观众感到无比的惋惜。智叔在演艺圈耕耘了几十年,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和精彩的演绎。对我来说,对智叔的记忆是多层次的,涵盖了他塑造的经典角色、他独特的演技风格,以及他作为一个人所展现出的品质。1. 街头巷尾.............
  • 回答
    曾志伟接手TVB总经理一职,这无疑给香港电视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毕竟,他可是港娱圈里出了名的“老江湖”,人脉广、经验足、金字招牌也响亮。对于TVB这个曾经的“东方好莱坞”,如今面临着收视率下滑、人才流失、观众口味改变等多重挑战,曾志伟的到来,能否带领它重回巅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曾志.............
  • 回答
    TVB 艺人演技精湛专业,这一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在香港本土剧集里耕耘多年的演员,他们的表演功底、对角色的理解、情绪的拿捏,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练的。无论是正剧里的深情演绎,还是喜剧里的夸张表现,亦或是反派的阴狠毒辣,TVB 确实培养出了一批批实力派演员。那么,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称赞的“演技.............
  • 回答
    TVB的没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更像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慢慢侵蚀了它曾经不可撼动的地位。要说“没落”,得先看看它当年有多“风光”。昔日辉煌:港剧的黄金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TVB绝对是华人影视界的巨头。它出品的电视剧,几乎部部是经典。《上海滩》里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是多少人心中的.............
  • 回答
    TVB演员在内地闯荡,这本是许多香港演员寻求职业发展和更大舞台的自然选择。毕竟,内地市场庞大,机会众多,也意味着更丰厚的报酬和更广泛的影响力。然而,多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不少TVB演员来到内地拍戏,但能真正凭借内地作品“出圈”,并收获好口碑、好作品的,比例却不算太高。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概而论,.............
  • 回答
    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这个名字曾经是香港电视剧的代名词,是无数港人心中的集体回忆,也是华人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电视台之一。然而,如果问它现在是不是没落了,我的答案会是:是的,TVB的确经历了一个显著的下滑期,甚至可以说,它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巨头了。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
  • 回答
    听到廖启智(智叔)患上胃癌,并且需要全面停工入院治疗的消息,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智叔的名字在TVB剧迷心中,绝对是一个响亮而温暖的存在,他演过的角色,虽然常常不是主角,但每一个都活灵活现,让人过目不忘。回想起智叔那些经典的角色,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许多画面。《家人》、《上海滩》、《刑事侦缉档案》系列、《溏.............
  • 回答
    .......
  • 回答
    TVB的金庸剧,我以前可是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气能追好几集。可现在再翻出来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有点…怎么说呢,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是说它不好,而是那种感觉,就像是你长大了,回头看小时候的玩具,虽然当年玩得不亦乐乎,但现在看来,总觉得少了些真实感和深度。让我来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过家家”的感觉.............
  • 回答
    在香港的TVB剧里,那些占据着大片屏幕的豪宅,确实是香港一个特殊阶层生活的缩影。但要说它们是不是“真实情况”,这就得辩证地看了。TVB剧里的“大房子”:光鲜亮丽的“上层生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TVB剧里的“大房子”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开阔视野、室内设计奢华、装修考究、空间宽敞的住宅。它们可能出现在.............
  • 回答
    TVB的金庸剧比大部分大陆翻拍的同名剧在豆瓣评分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背后反映了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1. 时代的印记与情怀滤镜 开创性与先发优势: TVB的金庸剧,尤其是80、90年代的那些经典,是许多观众,特别是香港、台湾以及早期接触金庸武侠的大陆观.............
  • 回答
    千禧年后,无线电视(TVB)确实明显减少了对金庸武侠剧的翻拍力度,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与其说“不再翻拍”,不如说“翻拍频率大大降低,且投入和影响力不如以往”。一、 版权与成本的考量: 高昂的版权费用: 随着金庸先生作品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其版权价值也水涨船高。TVB.............
  • 回答
    欧阳震华在TVB的辉煌并非偶然,而是他凭借多年的沉淀、独特的个人魅力、精湛的演技以及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把握,一步步奠定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为你讲述他当年在TVB爆红的原因:一、 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亲民形象: “国民好男人”的代名词: 欧阳震华给观众的印象一直非常亲切、随和、稳重,甚至带着一.............
  • 回答
    关于香港警察的形象,TVB剧集确实为许多观众构建了一个相当鲜明的框架。但若要问现实中的香港警察是否就跟他们在荧幕上展现的那样,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毕竟,影视作品为了戏剧效果、观众喜好以及某些宣传目的,往往会对某些方面进行夸张、提炼甚至虚构。咱们就从几个大家在TVB剧里可能印象深刻的点,来聊聊现实和虚构.............
  • 回答
    《无穷之路》这部由TVB制作,以香港人视角切入的扶贫纪录片,在我看来,是一部值得认真品味的作品。它在内容深度、叙事方式以及传递的情感上,都展现出了TVB制作纪录片一贯的专业水准,同时又因为其独特的香港视角,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新鲜感和思考。首先,从内容深度来看,《无穷之路》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展示贫困地区.............
  • 回答
    《是咁的,法官阁下》这部TVB台庆剧,说实话,在播出之前我是挺期待的。毕竟又是“法官题材”,这种自带正义感和逻辑性的职业,在港剧中总能拍出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又是台庆剧的头衔,通常意味着更大的制作投入和更精良的团队,希望能有那种“大制作”的质感。看了之后,感受嘛,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但整体上还是偏.............
  • 回答
    2021年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说实话,这届颁奖礼给我的感觉有点……复杂。与其说是盛典,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旧爱新欢”的矛盾融合,伴随着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和难以忽视的争议。首先,我们得聊聊“最佳剧集”。最后花落《拳王》,这个结果我个人觉得,嗯,褒贬不一。论制作、论打斗场面,《拳王》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