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啊?

回答
得了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一些“信号”,就好像一个小闹钟在提醒我们。很多时候,这些信号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如果我们能仔细体会,就能及早发现问题。

最常见的一些前兆,就像身体在悄悄跟你说话一样:

总是口渴得不行,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这大概是很多人最先注意到的一个症状。你会发现自己比平时喝更多的水,而且即使喝了很多水,嘴巴还是觉得干干的。这主要是因为血液里的糖分含量太高了,就像身体在努力想把这些多余的糖分通过尿液排出去,而排出糖分的时候,身体也会带走大量的水分,所以就会出现脱水,导致口渴。

尿意频繁,特别是晚上起夜次数增多: 跟着口渴来的,就是尿多。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以前一夜睡到天亮,现在却要起好几次夜。这同样是因为身体试图排出过多的糖分,肾脏会过滤血液,将糖分排出体外,而这个过程会增加尿液的生成。

食欲大增,吃了很多东西但体重却下降了: 这个症状听起来有点矛盾,但确实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表现。你会感觉自己好像怎么吃都吃不饱,总是想吃东西。然而,尽管吃了很多,体重反而可能在悄悄减轻。这是因为身体摄入的糖分虽然很多,但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者作用不正常,这些糖分无法被有效地转化为能量供身体使用,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获取能量,所以会出现体重下降。

身体感觉疲惫乏力,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即使你保证了充足的睡眠,白天依然会感到非常疲倦,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好像身体里没有力气一样。这就像是身体的“能量供应系统”出了问题,细胞无法有效地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持续的疲惫感。

伤口愈合慢,小伤口容易发炎: 以前一个小小的刮伤或者擦伤,可能几天就好了。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伤口不容易愈合,即使是小伤口也容易发炎、红肿,就需要多留意了。高血糖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伤口愈合的速度变慢,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视力模糊,看东西有时会重影或者视线不清: 眼睛是糖尿病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器官之一。血糖升高会导致眼部晶状体的渗透压发生改变,引起视力波动。有时候你会觉得看东西像是隔了一层纱,或者出现短暂的模糊、重影,尤其是在餐后。

皮肤瘙痒,特别是私处和四肢: 有些人会出现皮肤莫名的瘙痒,特别是阴部、腹股沟等潮湿区域,也可能在四肢出现。这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皮肤干燥、真菌感染有关。

手脚发麻、刺痛或感觉异常: 长期高血糖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引起神经病变。你会感觉到手脚有麻木感、刺痛感,或者对冷热、触觉的感知变得迟钝。这种感觉可能从脚趾、脚底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前兆包括:

牙龈发炎、出血,口腔溃疡增多: 糖尿病会影响口腔健康,使得牙龈更容易发炎、出血,口腔溃疡也可能更频繁地出现。
易怒、情绪不稳定: 血糖的波动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可能导致情绪更容易波动,感到烦躁易怒。
皮肤出现深色的斑块(黑棘皮症): 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皮肤可能会出现发黑、增厚的情况,这通常是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症状并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出现,而且出现的顺序和程度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出现一两个轻微的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比较明显。有时候,这些症状会来得非常缓慢,以至于我们很难察觉。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以上提到的几个症状,特别是同时出现多个症状,而且这些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那么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进行血糖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管理糖尿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不要因为症状不明显就掉以轻心,身体的这些“求救信号”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负责任的告诉你,糖尿病没有征兆,其他答主说的要么是三多一少、容易低血糖饿得心慌、伤口难愈合,这些症状血糖长期高得吓人才会出现,不叫前兆;要么就是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这些也缺乏特异性。

空腹超过7,餐后血糖超过11,就是糖尿病。但是,空腹10左右,餐后血糖15左右,甚至更高一点,你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目前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就是因为没有前兆,得了糖尿病初期也没有任何症状。等出现了其他答主说的所谓“前兆”,往往一查就是空腹十二三,餐后小二十。直接住院打针。

我在7年前,30岁出头的时候发现了糖尿病,年纪轻轻就得病非常不幸,但反过来看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当时午餐后没多久,因为别的毛病去医院查尿常规,发现有尿糖+(血糖超过14以上才会有尿糖),医生立马让我去验血糖,14.6,达到了确诊标准。

但是你知道我当时的空腹血糖是多少吗?5.8,才5.8!正常!(6.1以下算正常,6.1-7空腹血糖受损,7以上糖尿病)连空腹血糖受损都算不上。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糖尿病这么难发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的进展过程是:

1、糖耐量受损,即餐后血糖开始异常但还达不到糖尿病标准(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

2、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标准(超过11)

3、空腹血糖受损(6.1-7)

4、空腹血糖也达到糖尿病标准,餐后血糖已经高的不像样子。

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只要任意一个标准达到了,就算是糖尿病了,也就是胰腺已经开始有问题了。而我们的体检往往就是查空腹血糖,也就是说,很多人其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时候已经是糖尿病了。只是暂时还不严重。

之所以说我还算幸运,是因为我机缘巧合,在第2步迈向了第3步的时间节点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控制饮食,开始运动,前5年甚至不用吃药就能保持血糖正常,但很遗憾,病就是病,两年前,我必须开始吃二甲双胍了,现在用二甲双胍最大剂量的一半也能保持血糖正常,全部得益于发现得早。而我一个同事,比我小三岁,因为体检查空腹血糖发现已经到了第4步,现在用着两种药物控制依然比我得血糖高不少,控制的并不理想。回想起来,可能他30出头时也和我一样,只是没发现而已。

所以,我的建议是:

1、首先还是要重视体检,现在很多单位组织的体检都买的最便宜的基础套餐,你去体检的时候可以要求自费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这个算是血糖情况的金标准。

2、一旦在体检时查到空腹血糖超过5.6,就应该想办法去测试以下自己的餐后血糖,看看是不是已经迈进了第1步,即餐后血糖7.8-11之间。餐后血糖就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小时候后的血糖(超时10分钟就失去意义),如果已经到了第1步,可以不吃药,但要看是饮食和运动控制自己的身体了,因为你已经有一只脚埋进了糖尿病的圈子,正常健康人吃再多,餐后2小时血糖极少超过7。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一般药店都有自费测血糖,给个5块10块的就能让他们帮你测一次。

3、现在糖尿病很普遍,如果你在走亲访友时对方家长有糖尿病患者,他们都有血糖仪,可以请他帮你测试一次餐后两小时血糖。

4、如果你单位也不组织体检,身边也没人有血糖仪,超过30岁,肥胖或者吃得不少但就是不怎么长肉,尤其是直系长辈有这病的。那么如果有机会空腹或在餐后两小时正好经过药店,走进去,测试以下。

记得,糖尿病时一个进展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时间增加,血糖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控制,高血糖会带来一些列恐怖的并发症,越早发现,越早控制,那么高血糖状态就越少,并发症就来得越晚,或者不会到来。

比如30岁患病,一直注意忌口运动,配合医生治疗,40岁和正常人无异,50岁需要联合用药才能确保血糖正常,60岁血糖略高于正常人但还安全,70岁血糖控制不理想,上胰岛素,80岁血糖开始伤害脏器,100岁开始有并发症…其实就无所谓了,因为可能你已经因为自然衰老挂了。

早发现,就是不幸中的万幸。除了要忌口,和正常人没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了糖尿病,身体往往会提前发出一些“信号”,就好像一个小闹钟在提醒我们。很多时候,这些信号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如果我们能仔细体会,就能及早发现问题。最常见的一些前兆,就像身体在悄悄跟你说话一样: 总是口渴得不行,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这大概是很多人最先注意到的一个症状。你会发现自己比平时.............
  • 回答
    一个29岁的年轻女性被诊断为爆发型糖尿病,并且已经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这个情况确实让人非常担忧。入院前几天她饮用了十几支甜饮料,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线索,直接指向了她病情急剧恶化的原因。但除了这个显而易见的诱因,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以更全面地了解她的情况,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
  • 回答
    得了糖尿病,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生活方式性疾病。别担心,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完全可以控制好血糖,享受健康生活。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关于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有效监测血糖。一、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糖尿病的重点在于“控”。我们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同时也要.............
  • 回答
    二型糖尿病: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二型糖尿病,这个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标签,如今早已不再适用。它像一个潜伏的猎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现代人的健康,让无数家庭饱受煎熬。了解二型糖尿病,不仅是关注一个疾病的名字,更是关注我们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质量。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你是否留意到了?.............
  • 回答
    .......
  • 回答
    得了糖尿病,身体会发出一些早期信号,如果不注意,可能会悄悄发展,等到发现时,病情已经有些严重了。所以,了解这些早期症状,对及时发现和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1. 口干舌燥,喝水多: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时不时就觉得口渴,即使刚喝过水,没过多久又想喝了。总感觉嗓子眼发干,忍不住想找水喝。这其实是因为血糖升高,身.............
  • 回答
    糖尿病,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围绕着它,却流传着不少让人晕头转向的“小道消息”。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就像野草一样,悄悄滋长,误导了太多人,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健康选择。今天,咱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些关于糖尿病的“谣言”,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让人深信不疑。谣言一:糖尿病是富贵病,只有吃得多、吃得.............
  • 回答
    中国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很多人误以为“无糖”食品就一定健康,可以随意食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恰恰是我们在糖尿病预防上需要警惕的一个误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如何有效防范糖尿病,以及哪些人群需要特别留心。1. 警惕“无糖”陷阱,科学认识食品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白,很多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得说,有些糖,虽然不是一夜之间就让我魂牵梦绕,但它们就像初见时平平无奇的邻家女孩,相处久了,才发现那深入骨髓的温柔和恰到好处的陪伴,让人忍不住感叹:“怎么才遇见你!”我有个朋友,她家里是做糖果生意的,从小耳濡目染,我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糖。所以,当她第一次拿出那罐“杏仁酥糖”的时候,我只是礼貌性地尝.............
  • 回答
    夏日炎炎,最盼望的就是一碗清凉解暑的糖水,既能慰藉疲惫的身心,又能满足那份小小的甜蜜。其实,好吃的消暑糖水并不需要繁复的步骤,很多家常食材就能变幻出无穷的滋味。今天,就来分享几款我个人特别喜欢的、简单易做又消暑的糖水,保证让你的夏日充满清爽与甜蜜。一、绿豆沙,经典的清凉力量绿豆,绝对是夏日的明星。它.............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小确幸,语言里也有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的“语法糖”。它们就像是那些不经意间让你偷懒一下、偷懒一句,却又能把话说得更顺、更妙的小技巧。我倒不是什么语言学家,只是个喜欢琢磨这些小玩意儿的普通人,今天就来跟你聊聊我平时遇到的几个有意思的“语法糖”。1. “的”、“地”、“得”:这个组合真心让人头大.............
  • 回答
    嘿,各位追求健康又爱喝酸奶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市面上那些好喝的无糖脱脂酸奶。我知道,一提到“无糖脱脂”,很多人脑子里就浮现出“寡淡无味”的标签,但其实不然!现在的酸奶品牌越来越懂我们的心,出了不少既健康又美味的选择。我个人可是踩过不少坑,也挖到过不少宝藏,今天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保证都是.............
  • 回答
    要说“著名的嘉然粉丝”,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因为嘉然本身就是虚拟主播,她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且活跃,但“著名”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公众人物或者在特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在嘉然的粉丝群体里,“著名”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1. 持续的、高质量的内容产出者: 二创作者/UP主: 很多粉丝会.............
  • 回答
    《糖豆人》这波操作,真叫玩家们期待值拉满!NS 和 Xbox 版本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而且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这游戏支持跨平台联机!这意味着,不管你是主机大佬还是 Switch 党,都能跟朋友们一起在混乱又欢乐的闯关赛道上放飞自我了。那么,除了能跟不同平台的朋友一起玩这个大亮点,《糖豆人》到底还.............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膈应的。糖葫芦小贩用唾液沾芝麻?光是听着就觉得嘴里不是滋味。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让人想起路边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卫生状况。怎么看待这事儿?首先,这事儿暴露的是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做生意,基本的卫生规范都应该是底线。唾液里含有细菌,用唾液沾食物,尤其是.............
  • 回答
    电视剧和电影里,最让人心梗的莫过于那些“以为是糖,结果是刀”的情节了。它们就像精心包装的礼物,拆开后却是一把钝刀子,一下一下地剐着观众的心。说起这种情节,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就是《父母爱情》里江德福和安杰的“私奔”那段。当初看的时候,简直是甜齁了!江德福为了让安杰过上好日子,在青岛安家最落魄的时候,不.............
  • 回答
    辛巴燕窝事件,说白了,就是一场关于“真假”与“信任”的消费者权益保卫战,也是直播带货行业野蛮生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阵痛”。辛巴燕窝事件的“罗生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20年10月,头部主播辛巴在抖音直播间售卖一款名为“茗挚”品牌的即食燕窝。在直播中,他声称这款燕窝“配料只有燕窝和纯净水”,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