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州番禺交警试行“人脸识别+LED屏播放”治理行人闯红灯,是否侵犯行人权利?

回答
广州番禺“人脸识别+LED屏”治理闯红灯:技术治堵还是隐私侵犯?

近日,广州番禺交警在部分路口试点推行一种新的交通违法治理方式——“人脸识别+LED屏播放”。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抓拍闯红灯的行人,随后将闯红灯者的面部照片和车牌信息(若涉及)同步显示在路口的LED大屏幕上。此举旨在通过公开曝光和警示,来约束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这一创新举措在有效提升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行人权利是否被侵犯的讨论。

技术赋能下的交通治理新尝试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脸识别+LED屏播放”确实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人脸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已日趋广泛,从安防监控到身份验证,其精准度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交通违规行为的治理,能够实现对闯红灯行为的实时捕捉和记录,大大提高了执法的效率和覆盖面。同时,LED大屏幕的公开播放,也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警示作用,能够让更多潜在的违规者看到违规行为的后果,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支持者认为,这种做法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行人闯红灯难以根治的问题。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口,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干扰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给其他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带来了安全隐患。LED屏的曝光,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性惩罚”,通过让违规者在公共场合接受一定的“教育”,来引导其改正行为。毕竟,闯红灯作为一种交通违法行为,接受相应的警示和约束是合理的。

潜在的权利边界模糊与担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做法可能触及的法律和伦理边界。核心问题在于,这种大规模的、公开的身份信息展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肖像权?

1. 隐私权: व्यक्ती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其个人信息可以被随意收集、存储和公开。人脸信息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其收集和使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合理的边界。尽管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但将其违法行为与个人面部信息直接捆绑并公开展示,是否超出了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则?是否存在数据滥用的风险?一旦人脸信息被非法获取、泄露或用于其他未经授权的目的,将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

2. 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以自己的肖像作特定表现,并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虽然法律允许在某些情况下拍摄和使用公民的肖像(例如,在公共场所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但将个体因闯红灯这一交通违法行为的肖像,未经本人同意,直接公之于众,是否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犯?尤其是在没有事先告知和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虽然交通法规对闯红灯有处罚规定,但通常的处罚方式是罚款或警告,而非公开展示个人形象。

3. “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风险: LED屏幕的公开播放,意味着闯红灯者的面孔可能会被周围的人认出,甚至被拍照、录像并上传至网络。这可能导致所谓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对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声誉造成二次伤害。一个无心之失或一时冲动,却可能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种“数字游民”的惩罚方式,其社会成本和对个人的影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

4. 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 交通管理应遵循程序正义。在进行处罚或警示时,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告知义务和救济途径。目前的“人脸识别+LED屏播放”是否充分履行了告知义务?闯红灯行为的性质是否足以支持如此公开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惩罚?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即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适应?相比于传统的罚款或警告,公开曝光的警示效果是否显著更优,足以弥补其可能带来的隐私和肖像权侵犯?

法律与实践的平衡点在哪?

在法律框架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平衡技术进步带来的管理便利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律依据是否充分? 当前的交通管理法规是否对这种公开曝光式的警示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授权?如果现有法规无法支持,那么在推广前是否需要进行立法或修法?
告知与同意的必要性? 在进行人脸识别和信息公开播放之前,是否应该对公众进行充分的告知,说明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于在公共场合安装的摄像头,是否应该有明确的标识?对于直接曝光个人面部的行为,是否应考虑征得当事人同意,或者至少提供明确的退出机制或申诉渠道?
信息处理的规范性? 如果要继续推行此类措施,必须建立严格的信息处理规范,包括数据存储期限、访问权限、销毁机制等,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替代性方案的考量? 除了公开曝光,是否还有其他同样有效但对个人权利侵犯更小的治理方式?例如,加强现场执勤、电子罚单提示、以及更有效的安全教育宣传等。

结语

广州番禺交警试行“人脸识别+LED屏播放”治理行人闯红灯,无疑是技术驱动下交通治理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在提升交通安全、规范行人行为方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必须警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可能对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隐私权和肖像权造成的潜在侵犯。

在推广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治理手段时,都应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本,审慎考量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如何找到法律、技术、效率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每一个现代社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推进此类措施时,能够更加透明地回应公众关切,并采取更周全的措施,确保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也切实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行政处罚法》

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广东省行政执法公示办法(试 行)》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决定书全文公开时,应当隐去下列信息
(一)法定代表人以外的自然人名字;
(二)自然人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通讯方式、银行账号、动产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财产状况等;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动产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财产状况等;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隐去的其他信息。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公开
(一)当事人是未成年人的;
(二)案件主要事实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
(四)公开后可能危及系列案件调查处理的;
(五)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不得公开的其他情形。
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行政执法案件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执法主体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公开。

依据上述三个规定,行政处罚结果以公开为原则,如果涉及未成年人或隐私,就不能公开。

问题来了:

1、“人脸识别+LED屏播放”是否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

2、播放行为是否侵犯个人隐私或未成年人权益?

《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所以第1个问题,应该没问题。虽然没有详细检索,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应该是确定将违法画面公开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方式。

第二个问题,未成年人首先pass,因为人脸识别可以识别身份证号,广州警方应该不会傻了吧唧把识别出来的未成年人摆上网。

现在争议焦点就只有一个了,违法画面的公开是否侵犯个人隐私?

只能说这个还有争议,隐私权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其边界模糊不清。

个人认为并不侵犯隐私权,权利义务需要对等,没有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扰乱道路交通秩序,甚至给自身以外附近的不特定多数人创设了危险,相应的权利也就不能享有。

再另一个,就是公开信息对社会的作用最终是大有裨益,表示强烈资瓷!

user avatar

更新:


哇,没想到有不止一位律师前辈认为这个行为是行政处罚。

那我就很疑惑了。从原理上看,行政处罚必然伴随着利用公权力对公民的某种权利的剥夺或者减损。问题是,这个行为,他剥夺或者减损了什么?

隐私权?OK,那请先论证光天化日之下闯红灯属于一种隐私?

有人说,警察抓嫖还打马赛克呢。那我想问问两个问题,第一,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十字路口嫖娼的么?第二,马赛克很可能只是新闻伦理,即使不打马赛克是不是就必然违法?

我们总不能认为行政机关凡是和公民发生某种交互,一定是一种行政处罚吧?这不滑稽么?

行政机关和公民有那么多种交互方式,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协议,行政公开,难道非得在行政处罚一棵树上吊死?


不侵犯隐私权:这是公共场所作出的行为,一经作出,大家都有权看到并且获知,本身不是隐私

不侵犯人身自由:没有约束闯红灯者的任何后续行动

不侵犯名誉权:单纯陈述事实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不侵犯肖像权:侵犯肖像权须以牟利为要件

好的,那么请题主告诉我,你认为这侵犯了闯红灯者的什么权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广州番禺“人脸识别+LED屏”治理闯红灯:技术治堵还是隐私侵犯?近日,广州番禺交警在部分路口试点推行一种新的交通违法治理方式——“人脸识别+LED屏播放”。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抓拍闯红灯的行人,随后将闯红灯者的面部照片和车牌信息(若涉及)同步显示在路口的LED大屏幕上。此举旨在通过公开曝光和警示,.............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州番禺小区、令人痛心的女婴尸体发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早已不是孤立的个体悲剧,而是深深根植于社会肌体中的多重困境。首先,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我国在生育支持体系和母婴健康保障方面的巨大不足。早产儿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和更复杂的照护需求,而当孩子还被诊断出先天性疾病时,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
  • 回答
    在广东人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一道清爽可口的菜肴——清炒番薯叶。很多人会好奇,这个“番薯叶”到底指的是哪种植物的叶子呢? 其实,它说的就是红薯的叶子。“番薯”是广东人对红薯(也叫地瓜、甘薯)的俗称。所以,番薯叶自然就是红薯的叶子了。这可不是什么土豆叶子哦,土豆的叶子在植物学上和红薯是完全不同的科属,而.............
  • 回答
    这句招行广告语,初听之下,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乍一听,好像跟银行、金融、财富这些词八竿子打不着,甚至还有点朴实得过分? 但正是这种出其不意,以及背后那份深藏的情感力量,让这句广告语在众多“高大上”的银行宣传中脱颖而出,甚至让人过目难忘。一、 跳出“高冷”围墙,直.............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说我们没广告在B站免费看番,算不算欠B站“人情”?这事儿得分好几头看,得细嚼慢咽,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B站现在这“免费看番”是啥情况。它不是那种完全免费、没任何附加条件的。你想啊,B站作为一个平台,它养着服务器,买版权,请翻译,请压制,请审核,请维护……这些可都是.............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新番动画未来将先送审广电再播出,这无疑是平台内容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整个二次元行业正在经历的一个深刻变化。对于这个新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新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简单来说,这个新规意味着在B站上线新番动画之前,这些作品需要经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内容审查。审核.............
  • 回答
    关于 B 站将在 2018 年 1 月份对部分番剧引入不可跳过广告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微妙的,尤其是考虑到 B 站一直以来给人的那种“二次元用户自家后花园”的感觉。这件事一出来,评论区瞬间就炸开了,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我也是其中之一。首先得说,从 B 站自身运营的角度来看,加广告这事儿似乎也不是不能.............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广州的事件,涉及一名 6 岁女孩因遭受班主任体罚而哮喘发作并留下严重后遗症,以及其母亲在与班主任沟通时被抓伤并受到威胁,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和愤怒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严重性与令人担忧之处: 体罚的非法性与危害性: 法律层面:.............
  • 回答
    广州本轮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背后凝聚了多方面的力量,是系统性、协同作战的结果。以下是对关键作用力量的详细阐述:一、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策略:底气与方向 早期发现与快速反应: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广州在疫情出现早期,就凭借其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和敏锐的风险意.............
  • 回答
    广州长隆水上乐园推出女士票是否构成性别歧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答案。我们可以从法律、社会观念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法律层面: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法律都禁止基于性别的歧视。这种歧视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歧视: 对招.............
  • 回答
    关于广州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的律师或台湾律所代表处,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信息和建议:一、 广州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广州作为中国的经济重镇,拥有众多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和经验丰富的律师,其中不乏在处理涉台经济案件方面有专长的。以下是一些您可以重点关注的类型和建议:1. 具有涉台业务经验的综合.............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酒店对女性,尤其是单身女性的歧视性入住规定。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酒店的这一行为,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一、 酒店行为的性质分析: 歧视性规定: 酒店“单身女性不能独住”的规定,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它基于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女性的居住权.............
  • 回答
    “广州是否是中国内地最接近公民社会的城市?”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公民社会”的定义,并以此为标准来审视广州的现状。什么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通常指的是在国家权力之外、市场经济之外,由社会成员自愿组成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各.............
  • 回答
    广州和北京都是中国的一线城市,都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便捷的生活设施。然而,它们在生活节奏、文化氛围、气候、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哪个城市更适合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职业发展方向以及生活需求。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广州和北京,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一、 职业发展.............
  • 回答
    最近在广州越秀区发生的一件事,确实触及了我们心中一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学校里,普通话唱主角,方言是否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一位老师因为在校使用粤语,结果被家长投诉,这让许多人开始担忧,我们的校园教育是不是真的要与方言“绝缘”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国家在推广普通话这件事情上,立场是很明确的,也是有法.............
  • 回答
    广州蛋壳18楼租客跳楼事件,确实令人心痛,也折射出当下不少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除了这名刚毕业、为租房背负贷款的年轻生命令人惋惜外,这件事还牵扯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仔细审视:1. 蛋壳公寓的商业模式及其风险: “租金贷”的风险转移与转嫁: 蛋壳公寓作为一种“租金贷”模式的代表,其核心在于“.............
  • 回答
    广州增城朱村能否入手,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确实是不少关注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朋友们在打听的。说实话,这地方值不值得买,得拆开了细细看,不能一概而论。我给你掰开了讲讲,你就心里有数了。首先,朱村这几年发展的思路,你得清楚。增城这块地,本来就是广州的东部门户,而朱村呢,可以说是增城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区域,.............
  • 回答
    近日,广州街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位顾客因听不懂粤语,被店主要求改说普通话,结果引发了当街的激烈争执,甚至演变成了对店主的怒骂。这起事件不仅让围观群众侧目,也引发了人们对语言沟通、地域文化以及服务态度的广泛讨论。事情发生在广州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据目击者描述,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这位顾.............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广州南沙这个地方。这几年,一提到南沙,大家好像都有点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在买房这件事上。有人削尖了脑袋想往南沙挤,也有人觉得南沙这地方有点摸不透,不敢轻易下手。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到底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在南沙买房,又是什么让一些人望而却步。为什么有人会买广州南沙的房.............
  • 回答
    广州地铁不停站通过,即我们常说的“跳站”或者“不停靠”,在日常的地铁运营中并不常见,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特殊活动、故障应急或特殊线路设计时,可能会发生。它的缘由非常多样,而且不同情况下原因和具体操作也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可能导致广州地铁不停站通过的缘由:一、 线路设计与运营策略在部分线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