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和海军以及后来的空军不一样。建设强大的陆军比较依赖底层士兵的思想觉悟。
海军和空军作为高技术兵种,对士兵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在落后国家里,文化水平高的官兵往往来自相对富有的家庭,他们本身就是现有制度的获利者,是政府的天然支持者,爱国觉悟也比较高。即便从底层中选拔士兵,人数和比例也不如陆军,也容易受到身边长官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看见:甲午时清朝海军打得相对英勇,陆军动辄跑路;抗战时东北陆军名声不咋地,但东北籍飞行员很英勇,空军四大金刚中有三个是东北人。
外国也一样,马岛战争里阿根廷空军比陆军的表现更好一些;印巴战争里巴基斯坦空军也比陆军表现得好。
如果清朝也去培养陆军基层官兵的思想觉悟会怎么样呢?辛亥革命告诉了我们,对于德不配位的清廷,新式陆军就是自己的掘墓人。
另外海军和空军装备从单价上虽然比陆军装备贵,但是配套设施比较集中,可以一次性集中购买。陆军武器单价便宜,但是牵扯面太广,需要长期建设,实际上也要花许多钱和时间。比如国民党军有了美国重炮却没有拖车;印度造了50多吨的坦克却发现难以通过普通桥梁;清廷在甲午前买了不少军舰,但修个铁路扯皮好久。
所以对落后国家来说,靠短时间内的砸钱确实可以建设起具有可观战斗力的海空军,但是建设强大陆军就需要牵扯到基础建设、社会福利、教育普及、国家制度等众多方面。
新中国在海空劣势的情况下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是因为全国从上到下都进行了改造,我们的子弟兵是为了保护革命果实上战场的,当然打得英勇。
清廷如果从一开始就谋求建立近代化陆军,并及时建好铁路等配套设施,肯定会给予日本陆军更大的杀伤,签订比历史上更有利的停战协议。但是清廷能活多久就不一定了……
你不知道,整个清朝财政,都靠江南养活。英国军舰在长江一横,随时能让慈禧太后啃树皮度日。这不是说,你缩着脖子不下海,沿海坚壁清野,清出大炮的射程,就能混过去的。地理课从来不讲经济真相,只会给学生吹,偏远地区物产如何丰富。
满清搞海军1874-1894年,20年总花费不过5000万两不到,其中北洋水师大约占了3700万两。也就大清这各路狗屎陆军一年的平常支出。
左宗棠西征,从平陕甘到平新疆,总开支是15年1亿2200万两。
实际上打地面战恐怕花钱比海军大多了。清末编练新军,还不一定能做到能打胜仗呢,还没全部编练完成一年的开支接近1亿两,36镇编练计划全完成那就是一年2亿两。能顶好几条无畏舰了。
反过来要是满清能裁掉一点狗屎陆军,节约个十分之一的陆军开支,每年可以多买一条装甲舰,一年花三五百万两,其实不难。拥有二十几条装甲舰这样的规模。1894那种局面打个小鬼子真是难事吗?富士八岛也不见得能干掉同级舰,再干死二十几条定远吧。
清朝要想活的久,就千万不要想什么军事自强。
清朝的存活与中国的强大完全无法共存。
中国要想自强,首先要复兴军事,否则工业发展的再好,别人军队过来一把火烧了,你又无法反抗。
若想复兴军事,必然要军事西化,而西方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发现可以通过民族主义将国内矛盾转为对外矛盾,同时能够获取大量,廉价且士气高昂的炮灰。
中国军事西化的同时必然会沾染上民族主义。然后爱国的底层军官与士兵很容易把中国衰落的责任退给腐败无能且不与家奴的清政府。
事实上在更腐败无能的民国政府上台后,中国由于长期内战各种状况都不行,但军事实力上绝对是远超清朝。
实际上和你想象的相反,清朝陆军数量(就算不考虑质量)实际上相对于他巨大无比的国土面积(特别是有居民居住的有效国土面积)非常的稀少和孱弱,而很不巧的是大清又有漫长到吓人的海岸线,所以从鸦片战争以来海防就是清朝国防完全不可能忽略的问题。
自日本开始尝试侵台之后,海防就是所有清朝脑子还正常的洋务派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正是日本侵台逼出了李鸿章那句“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极力推销他那套以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海防部队为核心的全面改革的方案——当然以清政府的腐朽,这套方案注定只是痴人说梦。
但即使是左宗棠,也不敢认为清朝不需要海军,只是他更喜欢“低成本”的方法,坚持舰船自造、兵商两用、守口用地方部队这种“反正都要输花的少就算成功”的路线……
其核心关键就在于制海权的重要性,如果放弃海军等同放弃机动性,别人的军队可以用海运攻击你的任意一点,大清连铁路都没有靠两条腿去疲于奔命吗?
有海军辅助在那个时代对于纯陆军是降维打击,所以大清可以将海军一再降级,却绝不能没有海军,清末即使只有五艘巡洋舰,也可以吓住意大利远东舰队,不至于让意大利也骑到自己头上拉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