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非常高。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关内自发的移民在沙俄势力入侵东北前就占领填充外东北的适宜耕种区。
问题里的这个假设,在历史上就是真实发生了的。
英国陆军部地形测绘局的一位军官,在19世纪中期,组织过对黑龙江流域的考察勘测。他的考察结果显示:
即使是清廷进行了柳条边封禁,此时的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也已经定居了相当多的汉人移民。
==========
随着大量汉人的移入,当地的满语都已经基本消亡了。
汉人已经在当地建立村庄,发展了人参产业。
当地已经有汉人村庄四处分布,汉人和当地的土著女真混居。
汉人的宗教文化,也已经传到了该地区。
有些汉人村庄,都具有相当的规模了。
当地的土著女真,仍然保留着渔猎的生产方式,汉人倒是农耕生产了。
汉人非常喜欢人参,其他土著女真,倒是不看重人参。
============
对比清廷对当地的经营,完全是负分:
1854年,沙俄远征军抵达瑷珲时,当地的驻军基本全部是冷兵器。还被人开了一通嘲讽:很明显,中国人在此地200年,都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另外就是抓壮丁的问题。
清廷特喜欢抓索伦兵去补充兵力,直接把当地的土著女真给抓得濒临绝种了。
=============
沙俄对外东北的控制力,其实并不强。
1851年,沙俄经过人口普查,在整个东西伯利亚都只有91万人,在黑龙江流域则只有4万人。这么点人,分布在3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那块土地基本就是无人区。
如果清廷不进行封禁,当时移居到那里的汉人能再多一点,大概率能保住很多土地。
要知道,哪怕是1860年割光外东北的《中俄北京条约》,也是只要有中国人居住,就承认那些居住地属于中国。
全靠开拓,但是大清让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