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我们都看得懂繁体字】其实不是理所当然的天然技能。
对80~90后这代人来说,之所以能较为轻松的看懂,
很可能是因为港台提供了大量的繁体版现代汉语文本。
对汉字的认读是极为依赖文本的,繁体字只有在现代汉语里才会帮助人们逐渐认读,
如果繁体字只出现在文言文或者日文,
那人们根本不会具备所谓天然认读繁体字的能力,会查字典查到疯掉。
——这在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台湾人认简体字比日本人容易100倍。
近十年来,人们接触繁体文本的幅度在急速的降低,所以00后对繁体字有越来越不耐烦的趋势。
可能不得不说,我们这代人自以为天然看得懂繁体,实际上却是跟港台影响力绑定的。
越是能力下降,就会越逃避,然后用立场来攻击繁体字用户。
我本人对繁体字没什么爱好,由于汉字历史太长,许多最古老的简单字早就不用,比如【豊、犮】不用了,【體、髪】却是高频词,我觉得这样不好,所以我对简体字还是比较支持。
但是,年轻一代对繁体字的认读能力一直这样衰退下去,也不好,对繁体字的认读本不应该跟港台影响力绑定,这是黄河文明。
没有可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只要看到繁体字的长篇大论,
直接看都懒的看,
现在是信息社会,
用繁体就准备别人不想看,
吃亏的是谁?
别的不说,白话文倡导者胡适晚年在美国听说中国大陆改革推广简体字,是非常支持的,虽然政见不同。
胡适认为语言文字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为了更多人方便而改良,一如他当年大力推广白话文。
如果有人看,晚点过来补充具体出处来源
文字改革,从来就是实用为主,靠的是强权推广。就像货币不是你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一旦成为通用的东西,变成大家习惯,改起来就很难。因为牵扯得是十几亿人的习惯和利益,不以你的喜好决定。
所以省省吧,干点正事。
简体字既然已经推广成功,就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小改。别在幻想着大改甚至回退。
中国大陆不论从经济还是文化上,只会越来越强势。只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别人。而不是反过来。
另外传统的书法什么的,只会越来越弱势。以后可能在文字书写这块可能要求越来越松。
等你真正用了繁体字之后,你就知道简体字的好处了。
古人为什么写草书,就是因为字太繁,而草书一两笔就把一个字给写好了。而简体字很多就是从草书上学来的。而且在推广简化字之前,民间就已经有很多老百姓自创的简化字。所以简化字是众心所向。
因此,有少数简化字不合理,不能说简化字失败,简化字就不该搞。只要把这些不合理的简化字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繁体字,其实已经改革简化过好多次了,那些反对简化字的人,为什么不穿越到古代去反对呢?为什么古人能简化现在人就不能简化呢?恢复甲骨文多好啊!
没有失败。非常成功。但是做的还不够。
语言首先是说的,然后才是文字书写。
小学生学几个月就能掌握汉语拼音系统,但是学会书写汉字得十年以上的刻苦学习,我真不觉得汉字存在什么优势,这是一个巨大的劣势,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学习汉字本身上面。非常的低效。
我斗胆预言一下,未来汉字的拼音化一定的一个趋势——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的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