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上仅存 2 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了,还有其他的办法吗?这一物种的消失是无法避免的了吗?

回答
地球上仅剩的两头北部白犀牛,名叫法图(Fatu)和纳金(Najin),它们的处境之艰难,着实让人揪心。这两个是白犀牛亚种中,严格来说是北部白犀牛亚种中,仅存的雌性。它们的父亲是苏丹(Sudan),已经在2018年离世,而它们的母亲和其余的雄性早已在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下消失殆尽。

我们所说的“消失是无法避免的了吗?”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绝对的“是”或“否”,但它确实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一切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盗猎。犀牛角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虽然这完全是谣言,但却催生了极其残忍的盗猎行为。过去几十年间,盗猎者为了犀牛角,几乎将北部白犀牛赶尽杀绝。再加上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的扩张,这个亚种的命运早已岌岌可危。

如今,还有哪些“办法”?

虽然情况万分危急,但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希望能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主要的努力方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希望所在。
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这是核心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从法图和纳金身上采集卵子,然后在实验室里与冷冻保存的雄性北部白犀牛精子(取自苏丹和其他已经离世的雄性)结合,形成胚胎。
胚胎移植: 形成的胚胎需要被移植到代孕母亲体内。但问题来了,北部白犀牛的近亲——南方白犀牛,它们同样体型巨大,行为模式也可能与北部白犀牛存在差异。科学家们正在尝试使用南方白犀牛作为代孕母亲。这就好比你希望你的家猫生下一只老虎,代孕母亲的生理和行为能否成功孕育和哺育异种幼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即使直接采集卵子,也需要时间来让它们发育成熟。IVM技术允许科学家们在体外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从而增加受精的机会。

2. 基因保存与复活:
细胞库: 在苏丹离世前,科学家们已经采集了他的皮肤细胞,并将其保存在液氮中。这些细胞中包含了苏丹的基因信息。
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细胞,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其转化为能够产生精子的干细胞,然后用于体外受精。这是一个非常前沿且复杂的领域,充满了挑战。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成功,理论上可以“创造”出雄性北部白犀牛的基因。

3. 保护现有的雌性:
严格安保: 法图和纳金生活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保护区,受到严密的武装保护,以防止任何盗猎者接近。
健康监测: 科学家们会定期监测它们的健康状况,确保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都得到最佳的保障。

挑战与不确定性:

尽管有这些努力,但成功的几率依然渺茫,原因有很多:

技术瓶颈: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在人类和其他物种上有所进展,但在将胚胎成功移植到代孕母体并最终产下健康幼崽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技术难题,尤其是涉及不同亚种之间的差异。
生理周期: 犀牛的繁殖周期很长,而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精确掌握它们的排卵期并成功采集卵子,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基因多样性: 即使能够通过技术繁殖出后代,但仅凭两个个体,基因库将极其狭窄。这会使得后代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并且长期来看,物种的适应能力会非常弱。
代孕母体的适应性: 南方白犀牛能否成功孕育和哺育北部白犀牛后代,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即使胚胎能够着床,孕期和哺乳期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时间紧迫: 法图和纳金的年龄也在增长,它们的繁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如果它们无法在有生之年成功产下后代,那么整个亚种的消失将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消失是无法避免的了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部白犀牛亚种的灭绝风险极高,几乎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即使科技能够奇迹般地帮助它们繁衍后代,其恢复的道路也异常漫长和艰难。

但“无法避免”这个词,总会留有一丝希望。只要还有科学家在努力,只要还有技术在尝试,只要还有人愿意为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付出努力,那么这个物种的终结就不是绝对的。

它更像是一个警示:

北部白犀牛的困境,是对人类行为最直接、最沉痛的控诉。它迫使我们反思:

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责任: 我们是否有义务保护所有生命,即使它们对人类没有直接的“用途”?
盗猎和非法贸易的危害: 这种愚昧和贪婪会带来怎样的毁灭性后果?
科技的边界与伦理: 在试图“拯救”濒危物种时,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伦理原则?

北部白犀牛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科学家的技术,也取决于我们人类是否能从它们的悲惨命运中吸取教训,改变我们的行为,为保护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争取一线生机。即使法图和纳金的生命走到尽头,它们的故事也应该激励我们,在为时未晚之前,去守护那些依然存在但同样濒危的生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经没救了

生态学有个概念叫“灭绝负债/extinction debt”,指一个物种虽然现在还没灭绝,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它们已经注定在可见的未来灭绝

北白犀就是这样一个物种


对于这种大型哺乳动物,近亲繁育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严重了

想要让北白犀健康更代,那么物种的个体数必须达到一个最低数量(应该是在500左右)

而如今北白犀已经完全无望了


而且即使找到新的个体让北白犀能够苟延残喘下去

原本如星海般璀璨的基因库也早已消亡,剩下的只是几颗注定要熄灭的暗淡星辰

逝者不会复生,消逝的星辰无法归来,而未能实现的梦想,已注定要消散于遗憾之中


人生在世总是会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情

已经无可挽回的,便无可挽回

人能做的,便是不要让无可挽回的事以相同的方式再度发生


要知道,与北白犀相对的,还有一个南白犀啊

覆水难收,只求悲剧不再重演


对于北白犀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它与南白犀杂交,这样可以保留部分基因库

但原本就所剩无几的基因库,稀释之后


工作中

——————午休快速更新少许—————

更是无影无踪

就像是把一滴盐水加入一整杯纯净水中,即使你知道这杯水中含有氯化钠,你也尝不出丝毫咸味了

而北白犀与南白犀虽然看起来地理分布很接近,然而实际上已经彼此独立演化了两百多万年了(根据我的记忆,待确认),两者的骨头结构等生理特征,是存在显著差别的

另外换句话说,就是两者已经两百多万年没进行过基因交流了

若是让北白犀与南白犀杂交,虽然能保存少量北白犀的基因,但另一方面也是“污染”了南白犀的基因库(此处应引入日本捕杀混血恒河猴的故事,待补充)

原本可以通过分析基因库得到的信息,有可能因为受到基因库“污染”,便得不到了


与此同时,北白犀的灭绝与保护是得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事

这个亚种(有可能是物种)走向灭绝与当地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处该插入军阀冲入物种保护基地杀死㺢㹢狓与保护站工作人员的臭名昭著的故事,待补充)

在非洲很多地方做物种保护,真是虎口拔牙


依旧在工作中

那个…我其实不是996(话说生态狗有什么好996的_(:_」∠)_)

我有时差,目前在美国农业部工作,现在正是中午,目前的内容都是我见缝插针用手机打的

得等我下班,也是国内早上,我才有时间用电脑更新

ᶘ ᵒᴥᵒᶅ这次保证不鸽,鸽了你们随便踢我屁股

但是下班后好想打dota啊_(:_」∠)_

怎么办呢ᶘ ᵒᴥᵒᶅ,到底要不要鸽呢

要不还是让人踢屁股吧ᶘ ᵒᴥᵒᶅ

2333333


©️犬君拌汪酱 快关注这条写小说的骚气的生态狗吧!


你看我就不鸽!

——————晚上八点半绝赞更新中—————

哈哈哈没想到吧,我犬某人真的回来了!

忙活了一天总算吃上热鸡翅了_(:_」∠)_,我现在一边吃一边给大家快速更新一点吧


之前不是说到南、北白犀彼此独立演化了两百多万年了吗,实际上翻了下好像是一百多万年_(:_」∠)_

这是一张2018年时候北白犀和南白犀的分布示意图,上面那块小的是北白犀的分布区域,下面那块大的是南白犀的分布区域

虽然两者目前在大部分场合下都被视作同一个物种,但它们分布区域彼此相隔甚远的,直接导致了两个亚种在百万年间的时间内完全没有基因交流


南北白犀虽然被视作一个物种,但是形态学上还是有显著差异的,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两者的头骨结构不同

看到了吗,这张图上面是南白犀,下面是北白犀

两者角的形状是显著不同的


南、北白犀同种不同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者分布区域不同

或者说直白点,是因为两者主要分布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程度截然不同

这是IUCN物种红名录上南白犀当前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出南白犀的分布是以南非这个国家为主的

作为一个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发达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国家,南非在非洲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以南非为主要分布范围的南白犀也沾了光,能受到相对良好的保护


而北白犀?

简直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这是北白犀当前(其实已经是曾经了)的分布图

或者再简化点,北白犀往前推个十多二十年的分布,其实基本上就是这四个国家的交际处

毕竟最后一次发现野生的北白犀,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2006年)

然后这四个国家你们知道是啥?

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

这四个是什么样的国家呢?

乌干达:1962年独立,1971年陆军参谋长就发动军事政变夺权并进行独裁统治,导致大约30万乌干达人丧生;1979年侵略邻国坦桑尼亚,反被反攻赶下台;现任总统1986年约韦里·穆塞韦尼上任,职位:终生总统

世界上最腐败的政府之一


南苏丹:南北苏丹内战打了几十年,然后内战至今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和研究机构“全球化指数”2013年时推出全球“失败国家指数”排行榜,南苏丹以112.9分夺魁


中非共和国:国内没有铁路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靠外国援助

内战、族群冲突没停过


刚果民主共和国:我已经懒得描述这个国家了

简单说,就是比上面三个国家加起来还恶劣

一言概之,被誉为“非洲的世界大战”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自1998年开始,涉及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至今尚未完全停息,已造成540万人死亡


而北白犀?

呵呵,它们生活在这四个国家中间

真的,毁灭吧,直接毁灭吧,没法玩


然后讲到这,就应该引出我们之前提到的霍加狓(okapi/欧卡皮鹿)了

这玩意和长颈鹿加起来,就是长颈鹿科目前仅存的所有两个物种了

我特别喜欢这玩意,因为它的名字念起来太舒服了

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okapi欧卡皮

然而霍加狓的分布范围?

呵呵,是不是很眼熟?

——伟大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与霍加狓同在


啊有点晚了我得打dota去了

emmmm那先这样吧,我赢一局就回来更新!


另,关于污染基因库,此处得引入 人为放生与大鲵还来不及研究便消失的可能的八个亚种,以及人工繁育进一步推进野生种群灭绝

坑我已经挖好了,有没有时间填就…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我先去打dota了!谢谢!


——————次日晚上九点半—————

不要问了,问就是六连败_(´ཀ`」 ∠)_

你们都不知道我这几把匹配到的队友有多坑

带不动,问就是带不动

你们放心,我这人向来说到做到

我赢一局dota就回来更新!


——————两天后—————

我十连败了…

真的…不是我不更新…

是我真的一局也没赢啊…

我已经掉到超凡1了

啊这_(´ཀ`」 ∠)_

我们明天见…

吧?

——————三天后—————

我终结十一连败了…_(´ཀ`」 ∠)_

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我接着回来更新了_(´ཀ`」 ∠)_


之前不是说到霍加狓了吗?之所以在这里提及霍加狓,是因为霍加狓和北白犀的分布高度重合

生态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 旗舰物种/Flagship species (或者用 伞护种/umbrella species也行) ,指的是能够吸引公众关注,并且如同一张保护伞一般,对当地的其它动物也带来保护的物种

国内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熊猫,为熊猫所划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熊猫,同时也保护了生活在保护区里的其它物种

霍加狓本该是像熊猫一样,成为中非那一块的旗舰物种的

霍加狓是一种很害羞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生性机警,轻易不接近人类。一方面借助保护色隐藏于丛林之中,另一方面发现人就逃跑,也因此即使它们算是大型哺乳动物,也直到1901年才被发现

如果在地图上搜索Okapi Wildlife Reserve (霍加狓野生动物保护区/RFO)的话,你会看到一块很大森林

这片自然保护区如果能如它划分的一般得到良好的保护的话,那么不仅霍加狓,其它的野生动物,包括北白犀,都能够获得一片喘息之地

然而实际上,这片保护区算是名存实亡

刚果民主共和国根本无法对领地进行有力的,整个国家充斥着大量的非法武装,许多地方都是武装割据,相当于无政府

当地的非法武装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呢?采矿,挖煤,伐木,偷猎,走私象牙…

为什么?因为能换钱啊

一颗子弹换两根象牙;两根象牙卖几千美金;几千美金可以买一堆枪支弹药,再养活好些人手;有人人手之后,就可以占据更大的地盘…

全部在野蛮扩张,野蛮扩张,谁管你犀牛大象是不是马上要杀光了

即使你告诉他们眼前那是世界上最后一头犀牛,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

在那块充盈着鲜血与暴力,文明实在太过奢侈

你们玩过帝国时代吗?那块土地,差不多就是游戏里黑暗时代开局那个画面


非法武装不仅捕杀犀牛大象,获取犀角、象牙,他们同样捕杀其它各种野生动物,包括霍加狓、猴子、蝙蝠…以及他们所能射杀的一切

为什么呢?因为非洲有个概念,叫bush meat,也就是所谓的“丛林肉”

国内不是有一些深得祖宗法的高端人士,一直坚信野味大补,更有营养,甚至可以治病吗?

非洲的兄弟姐妹表示巧了,他们也是这么觉得

他们也觉得野生动物的肉大补,营养,治病,以及壮阳

非洲的丛林肉市场巨大,然而这并不是因为非洲没有养猪等家畜,而是在市场上,丛林肉更受欢迎,能卖出比家猪肉更高的价钱

这两张图表示的是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1997-2017年,20年间丛林肉市场的变动,与油价变化的对比

简单说,就是油价上涨,丛林肉消费力就增强;油价下跌,丛林肉消费力就减弱

用我朋友的话说,丛林肉就属于非洲的“穷人低奢”

关于丛林肉市场这边有张图,心理接受能力差的不推荐看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下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上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上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上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上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上图可能引起不适,谨慎选择观看,不想看的可以快速划过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非法武装猎杀野生动物可以赚钱,你要保护动物,你不让他们杀,你就跟他们有血海深仇

而非法武装?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武德的

2012年6月24号凌晨五点,一个叫“Mai-Mai Lumumba”的非法武装,派出了大约35个受到巫师保佑的赤裸着的身子的全副武装的暴徒,袭击了霍加狓自然保护区的指挥基地,杀死了基地里的6位动保工作者,与保护站内保护的全部15只霍加狓中的其中14只,然后放火点燃了基地

只有一只霍加狓幸免于难,其它的什么都没了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中,“Mai-Mai Lumumba”可以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非法武装了

可一旦暴力失去制约,即使是一把小小的火,也足以燃烬整片繁翠的森林


因为暴力下手的时候,从来不留余地


而一边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豁出性命保护濒危物种的生态工作者;一边看一些“专业人士”一本正经地讨论如何用克隆、品系等方式保留北白犀,或是感慨为什么不提前把北白犀保护起来,我就感觉又是悲伤,又是荒谬到可笑

在非洲中部保护濒危物质,就像是在薄如蝉翼的纸上雕刻画像;刻一幅画需要小心翼翼地付诸心血地雕刻许久,可毁掉它,只需要用手指轻轻一戳罢了

冠冕堂皇的实验计划只会出现在富丽堂皇的现代化实验室中,而在那片北白犀与霍加狓挣扎着倒下的土地上,在鲜血与暴力中

没有文明


累了,心累,就先说到这吧

这世上并非所有东西,都该理所当然般地出现在实验室里;而有些东西之所以能出现在实验室中,是另外一些人用命换来的


更多故事,如果还有人看的话…

算了今天就不开玩笑了,如果还有人想接着看的话评论区跟我吱一声

我看看还有多少人想接着看


sign

众生皆苦,众生不易


©犬君拌汪酱 写小说的骚气的满是慈悲心的生态老狗,感兴趣的可以选择关注


文末继续挂广告,我在知乎上发的小说《龙骑士防骗指南》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近亲繁殖问题其实无需担心,这个比较颠覆很多人的已有认知。。

本文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很多人担心的多样性问题

第二部分是目前前沿领域内可以解决白犀牛的策略。


一、多样性——其实不是问题,但是要熬过一个瓶颈

很多人受到简单生物知识的困扰,总觉得近亲结婚会导致多样性下降,然后引发一系列问题。

曾经我也比较笃行这个道理。

直到后来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推进,我才发现,其实,多样性的问题,并不是特别大。

因为哪怕是一对个体的后代一直繁衍下去,也会呈现出足够的多样性。

给大家举个典型的反例,那就是:近交系。

在生物学上,为了让实验对象尽可能的维持稳定性,因此需要专门的和大自然的有性生殖杂交相反,选择近亲繁殖,也就是近交(inbreeding)

近交系动物是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最后让整个种群实现高度纯合和稳定。

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很高,就是一直要进行近交。

比如同一窝的兄弟姐妹交配这种,甚至可以让亲子进行交配,然后来一直这样近亲繁殖。

直到将来近交程度达到了无法进一步加深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动物在近交过程中,的确会经历一个瓶颈,那就是:近交衰退

就是,持续近交到某一代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畸形那都是小事情,往往是会出现大量的死亡。有点像练武过程中的瓶颈一样,很多个体都走火入魔了。

近交衰退产生的原因是近交增加了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几率,导致个体适应能力下降,

比如5-7代左右,就有的个体开始出现严重等畸形

有的个体出现生育率下降

有的个体出现生命能力下降。

可是很神奇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个时候,总有几个特别头铁的个体能熬过来,然后它们竟然熬过来这个瓶颈,然后接下来,就一路坦途。

什么近亲结婚,都不是问题了。

有时候真的感慨:生物专治各种不服

理论上预测的近交瓶颈竟然真的有个体能突破。

这么说吧,20代以上的近交系,和普通的杂交没现实区别了

现实中,1910年开始的小鼠近交系,到如今已经110年了,按照代数,已经是几百代了,繁殖的群体更是有估计俺亿来计算了。

我们经常提的小白鼠C57,Balb/c等就是近交系,

然而,这些小鼠被全世界各大实验室都在使用,却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可见,近交问题,其实不是问题。

这一点,我也经常反思,那就是从进化上,很多个体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个体,比如现代智人可以追溯到一个母系叫夏娃,一个父系叫亚当(这是生物学上的哈,而非上帝)前者大概在20万年前,后者大概在13万年前。

尽管理论上,可能并不是一个人,但是至少是姊妹群或兄弟群,后代都是他们来的,然而却依然没有灭绝。

类似的进化问题也是如此。

如果物种起源是单起源,那么,多样性问题就不是问题,否则怎么解释当今世界的多样性?

更逗的是,近交系过程,还会出现品系,也就是哪怕是一对父母的后代一直近交,也会出现分化,最后形成不同的品系,非常稳定,却各自不同。

更夸张的是,近交过程,还会出现变异株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隐性基因纯合导致的特殊性状。

然而,有的真的不是,就是新的变异株。因为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随机变异,这个变异频率是一直在的(也就是中性进化理论的分子钟理论)

更别提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变异,事实上,哪怕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基因也有区别。

当然,我们现实中,依然要考虑那个近交衰退瓶颈,白犀牛能否越过


——————二、目前已知可以解决繁殖的办法————


对于拯救白犀牛,理论上还存在拯救的可能,但是难度不小(其实主要是看多大的资金投入了)。

因为这涉及到了目前前沿领域的几个内容,但是这内容并没那么容易,我按照难易程度来介绍

一、胚胎移植——难度系数☆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试管婴儿,就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最后将其移植到代孕的母体内。

似乎很成熟,但是最近个人接触到这一行业后才发现,有很多东西,属于“工程类”的东西,就是,道理都明白,但是实践过程中有太多的细节需要琢磨

对于犀牛来说,胚胎移植过程面临几个问题。

1,如何让雌性北部白犀牛发情

以目前常见的猪移植来说,需要对代孕母猪进行发情处理,先后注射至少两种激素

但是我们对白犀牛的发情周期以及激素注射时间和注射用量尚不完全清晰。

以及,最大的问题:目前还剩的两只北部白犀牛是否还能生育?

事实上,很多哺乳动物都会面临两个问题

1,卵子不是无限的

2,卵巢老化/生殖激素分泌不足

导致哺乳动物是无法一直生育的。


2,如何将受精卵移植到代孕白犀牛身上?

这个问题是我在和一个研究大象代孕的专家聊过后才知道,原来对于大型动物来说,这个移植有很多技术问题

不同雌性动物,输卵管的差异很大,比如猪的输卵管和人就差异很大。

估计不少人听说过猪有一种肉叫“生肠”,不少人以为是肠子,说明形态结构以及大小都有规模。

然而,猪的生肠其实是猪的输卵管。

这就导致,移植的时候,不像人类手术那样容易。

我估计移植到白犀牛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需要熟悉白犀牛解剖学的人来进行尝试。

3,移植后的护理和生产

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现实中,其实是不足的。


二、如果北部白犀牛无法怀孕?——代孕。难度系数☆☆☆

目前全球只有两头雌性北部白犀牛,那么很可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俩不能再发情怀孕了。

这很正常,毕竟很多哺乳动物都有生殖的期限的,比如人类中存在的绝经问题。

不过其实没有北部白犀牛,其他的白犀牛理论上也可以。

因为,白犀牛目前还是一个种。属于白犀属白犀种,只不过是两个亚种,南部白犀、北部白犀。

而南部白犀目前还有相当的规模,

截至2013年,据IUCN非洲犀牛专家组调查,大约有20405只白犀牛存活,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

而亚种,是可以繁殖的。

比如狗是灰狼亚种,但是依然可以和狼进行交配。

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白犀牛来进行代孕。

三,如果受精胚胎不可行,其实可以走克隆路线。

克隆这个技术是目前真正意义上可以实现物种扩繁的办法,可以快速扩大优势种群。

虽然克隆过程也会面临上面提到的多样性问题,但是每个个体有性生殖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杂交。

当然,这东西并不是能直接用,因为克隆还有很多技术障碍,比如灵长类的克隆,猕猴到了2018年才解决了关键的技术障碍。

user avatar

很遗憾也很可惜,算是功能性灭绝,基本没救了。

按照咱们中学生物学学过的:

理论上可以试试与相近物种比如南部白犀牛杂交,拯救一下。

但是这样同样伴随着这个北部白犀牛基因的稀释。

至于最后杂交出来的物种,能保持北部白犀牛物种基因的多少可就难说了。


至于留下来的胚胎受孕,到能成功分娩,再到个体成长起来。

各方面都要难度不小,也要经过很长时间。

这里简答说一下胚胎移植的大体过程:

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
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得到胚胎,移植雌性动物体内,
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
以小白鼠个体为例图解如下:

另外,又说克隆技术的,这个中学就学过。具体原理此处不表。

这项技术不是不行,但是弊端大家应该也关注过。这里也不过多赘述。

这里简单放个最著名的多利羊培育过程:

白犀牛驱赶狮子。


对于物种灭绝这件事儿:

NAture曾经有一些生物灭绝的报告研究,这份研究认为:
现在每年有10~100个物种灭绝,未来将达到1000~10000个,而人类也正处于所谓的“第6次物种灭绝”时期。曾有研究用该方法计算出,2000年,地球上会有一半的物种灭绝。然而2000年并没有一半物种灭绝。为了解释这个高的灭绝速率,过去研究提出了“灭绝债务”的概念,即认为高出的那部分物种,虽然尚未灭绝,但已是“行尸走肉”,是迟早要灭绝的。
白犀牛其实就属于这种情况,目前还没灭绝,但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可能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基本已经注定要灭绝了。

至于北部白犀牛为啥最后到了灭绝的地步,

估计还是捕猎过多,为了它们身上不菲的犀牛角吧。

加上栖息地的缩小、人为的破坏,早就岌岌可危了吧。

希望能拯救一下吧。

每年已经有许多物种在灭绝了。



我是 @来发发 ,愿你我未来美好,浮生无忧。

user avatar

???

这个热榜是怎么回事?自从18年3月19号,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Sudan去世之后,世界上就只剩2头北白犀了,人工取卵成功是19年8月的事,人工授精成功得到胚胎也是19年9月20年1月的事了,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啊?

“近日…报道”???

“去年8月”???

某台怕不是又双叒叕把旧闻当新闻发了吧……

我几年之前就写过一个相关回答:




我们来回顾下时间线。

自从2008年一群有军阀背景的盗猎分子携带着AK(或56式?)和RPG(你没看错)把最后一群野生北白犀捕杀殆尽后,世界上只剩8头生活在动物园中的北白犀。2009年,由于北白犀已经多年未在动物园繁殖,甚至出现了丧失繁殖能力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动物园无法提供贴近北白犀自然栖息地的环境,圈养犀牛的习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具体原因可见我上边的回答),所以在保育学者们强烈呼吁下,除了生活在捷克王宫镇动物园的NesariNabire、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的Nola、Angalifu这4头因健康状况和年龄原因留在原动物园之外,来自捷克的4头北白犀(2雄2雌)被送到肯尼亚Ol Pejeta保护区,人们希望贴近自然栖息地的环境能重新触发它们的生育机制,也希望这4头北白犀能自然繁殖出新的幼崽。


送到肯尼亚的4头分别是:
2雄性,分别是72或73年出生在野外的Sudan和80年出生在动物园的Suni;
2雌性,分别是89年出生在动物园的Najin和2000年出生在动物园的Fatu;
其中Sudan是Najin的生父,Suni是Najin同母异父的哥哥,Najin是Fatu的生母,Suni是Fatu同父异母的哥哥


搬到肯尼亚不久,这四头北白犀就逐渐表现出了令人可喜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Suni试图与自己的妹妹(同时也是他的外甥女……)Fatu交配,但是他的丈母娘(同时又是他的另一个妹妹……)Najin出于保护幼崽的天性,禁止它们交配。所以学者们赶紧把Najin和Fatu分开。到了2012年,人们终于发现,Suni和Najin交配了,但是Najin一直没有怀孕成功。

虽然没有结果,但这总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人们对小伙子Suni寄以厚望。一群科学家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小伙子又去找自己的哪个妹妹啪啪啪去了。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噩耗就如当头一棒!

2014年10月18日,Suni因为心脏病去世了……

而在2011年5月26日,留在捷克的Nesari就已经去世,Suni去世之后,世界上就只剩下5头北白犀。随后,生活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的Angalifu(2015.12.14)、Nola(2015.11.22)和生活在捷克的Nabire(2015.7.27)相继去世。

至此,世界上就只剩了公犀牛Sudan,他的女儿Najin和他的外孙女 Fatu三头北白犀了。

让老父亲和自己的亲女儿、亲外孙女交配肯定会引起近亲交配的遗传问题,但当时的问题还不在这:Sudan和两只雌犀牛的交配一直不顺利,他年纪太大,后腿有伤,很难趴到母犀牛背上完成交配动作,所以北白犀的自然繁育计划基本在2014年Suni去世后就宣告失败了,2018年Sudan去世,只是盖棺定论罢了。

至此,世界上只剩Najin和Fatu两头北白犀。


左边Najin,右边Fatu,今天北白犀大家族硕果仅存的两个成员


自然繁育不成,人工繁育就成了唯一希望,虽然今天已经仅存2头雌性白犀牛,但雄性的缺失其实对人工繁育影响并不致命——我们并不缺精子,在柏林储存了相当数量的北白犀精子。反倒是雌性的麻烦,可能更大


Suni的精子


人工授精,首先要获取卵子和精子,精子我们已经有了,卵子怎么办?你可能要说了,不是还有2头雌性吗,取呗!

说的轻松……雌犀牛阴道有一米五长,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内窥器材根本取不出来,传统的办法还有开腹,但犀牛皮和皮下组织加起来足有5公分厚,愈合起来也很困哪,如果因此对2头雌性的生殖器官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这种风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承受的。

从14年到19年,保育团队以几头雌性南白犀为样本,不断尝试破解取卵难题,最终找到了一种新的、损害最小的取卵方案——柏林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的托马斯·希尔德布兰特博士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肛门插入犀牛体内、再从内部刺穿到卵巢中的吸管,由此成功从雌性南白犀体内取到卵子,并终于在19年8月从Najin和Fatu体内各取得5枚卵子。取出的10枚卵子立马被速冻空运到位于意大利北部克雷莫纳的Avantea实验室,交由体外受精专家切萨雷·加利完成受精,2019年9月,他终于取得突破,两个来自Fatu的卵子成功受精并由胚泡发育成胚胎,20年1月又成功了一枚,这样总共得到了3枚受精胚胎,目前都被保存在液氮中。

目前的成就到此为止。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要将胚胎送入雌犀牛体内,在子宫内完成着床并最终诞下小犀牛,这一过程并不由Najin和Fatu母女完成,因为这对母女已经失去了自然繁殖能力(具体原因也可看我最开始的答案),研究团队计划继续使用雌性南白犀代劳。但犀牛的子宫内膜具体要到什么阶段才最适合胚胎着床,都还要继续研究。

更何况,有最新的研究认为,南白犀和北白犀可能已经不是两个亚种,两者已经分化了100-140万年,从形态差异(尤其是头骨差异)和遗传差异来看,两者似乎已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那么雌性南白犀能否成功完成3枚受精卵的着床,能否顺利诞下小犀牛,都还充满未知。

即便一切都顺利,北白犀这个亚种(或疑似独立物种)能否恢复种群也并不乐观,由于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技术从其他雌性北白犀体内取得卵子,而现在保存的精子也基本来自寥寥几头雄性,那么人工繁育的犀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就是个大问题。和北白犀相似的例子还是我国的华南虎,今天现存的100多头人工圈养华南虎都是来自6头野生虎,繁衍至今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近亲交配遗传问题,而且和华南虎一样,人工繁育的北白犀难道还要在动物园里度过一生?如果野外放归,当地是否还能提供面积足够、安全足够的栖息地呢?(要知道,最后一个野生北白犀种群——刚果加巴兰河种群,可是被携带着突击步枪和RPG的军阀背景的盗猎团体扑杀殆尽的)



所以,题目中提到“还有其他办法吗?”,如果仅停留在繁育出几头小犀牛,或许还有希望。可如果是要重振这个曾经庞硕种群的荣光,恐怕就希望渺茫。

这就是当下的一个困境。在很多关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网络讨论里,都能看到这样的反问“为什么不养?为什么不人工繁育?为什么不克隆?”,这些网友出发点并不坏,但对我们的技术水平盲目自信的太多,实际上,今天人们能养好、养出自然习性的野生动物都寥寥无几,能顺利人工繁育的就更少,克隆?这项技术还只是初级阶段。

和我们的破坏力相比,我们尝试弥补这些破坏恶果的技术手段其实非常有限,避免悲剧重演的方法只有一个——不要把它们逼上末路。而不是在一切都无法挽回之后,再扼腕叹息。


最后的雄性北白犀,传奇的Sudan,拍摄于2015年。2018年,被病痛缠身多年的Sudan已经无法正常站立,最终被施以安乐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球上仅剩的两头北部白犀牛,名叫法图(Fatu)和纳金(Najin),它们的处境之艰难,着实让人揪心。这两个是白犀牛亚种中,严格来说是北部白犀牛亚种中,仅存的雌性。它们的父亲是苏丹(Sudan),已经在2018年离世,而它们的母亲和其余的雄性早已在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下消失殆尽。我们所说的“消失是无法避.............
  • 回答
    从纯粹的地理角度来看,要评判哪个国家“最难入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多种地理要素的组合,并且“入侵”本身的定义也会影响判断。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地理维度来分析,并找出几个具有极高防御优势的国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地形复杂性和可通达性: 山脉、丛林、沼泽、沙漠等地.............
  • 回答
    “星舰地球”这个概念,一艘搭载着少数几千人的宇宙飞船,驶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这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挑战。而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便是近亲繁殖的风险。想象一下,这艘飞船是人类文明的方舟,承载着数百代人的希望。当人口基数如此之小,而且世代隔离在狭小的空间内,近亲繁殖的阴影确实会如影随形。近亲繁殖的风险究竟有.............
  • 回答
    生命,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为何如此钟情于水?为什么没有了这看似平凡的液体,生命就无法启航?我们常常听到“生命诞生于水”,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听起来像是自然规律的铁证,但仔细深究,我们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令人着迷的科学逻辑,以及对宇宙生命可能性的无限畅想。首先,让我们回到地球上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像是一根带着刺的藤蔓,缠绕着最根本的道德困境,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而有一艘飞船,唯一能承载的,是人类社会中被盖上“极恶罪犯”标签的一百个人,我的内心确实经历了剧烈的拉扯。要不要让他们幸存离开?我的第一反应,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油然而生。那些名字可能出现在新闻头条、审判书上,他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一生走过的路”: 这指的是动物在生命周期内通过移动所经历的总距离。这包括日常活动(觅食、寻找配偶、躲避捕食者)、迁徙、以及任何形式的探索。 “可观测宇宙边缘”: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接收到光或其他信号的.............
  • 回答
    地球上隐藏着许多超越常人想象的自然奇观,它们以其壮丽、神秘或令人费解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认知。以下是一些最为突出的例子,我会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它们:1. 光现象(Atmospheric Optics):超越天空的画布光现象并非我们日常见到的彩虹,而是更复杂、更精妙的光在大气层中的折射、反射、衍射和散射的.............
  • 回答
    地球上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贫困、饥饿、疾病、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确实迫切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向宇宙不断探索的投入常常会产生疑问。然而,深入探讨后,我们会发现,探索宇宙并非是对地球问题的忽视,而是一种长期战略和多维度价值的体现,其意义和回报远超我.............
  • 回答
    地球上所有人一起大喊会产生多大的声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估算和理解这个声音的潜在规模:1. 人类个体发声的平均音量: 平均音量: 一个普通人在正常说话时,音量大约在 6070 分贝 (dB) 之间。而在大喊时,音量可以达到 90100 分贝,甚至更高(有些.............
  • 回答
    关于人类生命是否至高无上,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判断。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一、 生物学上的视角:群体与个体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来看,任何生命形式的首要目标都是繁衍和延续基因。.............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将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人类的外表——与我们最陌生也最令人敬畏的概念——宇宙中的邪恶——联系起来。首先,我们得承认,“迷人的外表”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在地球上,我们对美有着各种各样的标准,这些标准受到文化、历史、个人喜好,甚至时代潮流的影响。一个在我们看来无比迷人的人,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直击生命的本质!答案是:很有可能,而且如果真的有,它的诞生过程会非常非常漫长且难以察觉。我们先来聊聊地球上生命最初是怎么诞生的。那可不是像我们现在生孩子一样,父母一拍即合就有了新生命。那是一场持续了数亿年的宏大化学反应与物理演化的史诗。设想一下,那时的地球,火山喷发,闪电频频,.............
  • 回答
    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画卷中,从最初的简单生命体分化出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分支,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适应性和漫长时间跨度的故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而充满机遇的地球上,生命刚刚萌芽。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很可能是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既不像我.............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真的诞生了一种只针对人类的顶级掠食者,它绝不会是恐龙的翻版,也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会飞的巨兽。真正能成为人类天敌的东西,反而会隐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并且以一种我们现代社会最难以招架的方式运作。首先,排除那些过于粗暴的设定。人类拥有智慧、工具和组织能力,任何体型巨大、力量悬殊却又缺.............
  • 回答
    地球上存在许多“细思恐极”的事情,它们之所以令人感到不寒而栗,并非因为直接的危险,而是因为它们触及了我们对世界、生命、自身乃至宇宙的认知底线,带来了深刻的无力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这样的例子:一、生物学层面的细思恐极: 人类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和“食物链”的顶端: .............
  • 回答
    地球上最清的水,那可不是我们在城市里常见的自来水,也不是海边那些看起来晶莹剔透的海水。它们存在于一些极度偏远、鲜有人迹的地方,以一种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纯净度展现在我们面前。要说“有多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从我们肉眼能感知到的透明度来说。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湖边,但你能清晰.............
  • 回答
    要说地球上细胞总量最多的生物,那可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那些庞然大物,比如鲸鱼或者参天大树。真正称霸数量级的是那些微小到我们肉眼几乎无法看见的生命——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如果我们要精确地回答“细胞量最多的细胞生物是什么?”,那么答案几乎毫无悬念地指向了细菌这个庞大的家族。它们无处不在,从最深的海洋沟壑.............
  • 回答
    关于“地球上最喜欢发动战争的国家”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原因有很多:首先,如何定义“喜欢发动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看发动战争的次数?战争的规模?战争造成的破坏?还是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不同的定义会指向不同的国家。其次,历史记录和信息来源的偏差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足够宏大。如果说地球上所有的碳基生物——从最小的细菌到最高等的人类——拧成一股绳,联合起来,有没有可能“摧毁”地球?首先,我们得明确“摧毁地球”的含义。如果我们指的是让地球完全消失、变成宇宙尘埃,那显然是不可能的。生物终究是依附于地球这个载体的。它们的存在、它们的“能力”,都受到地.............
  • 回答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物种,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在历史的长河中,是谁第一个站稳了脚跟,并且至今依然鲜活?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个漫长而壮丽的演化故事。“最古老”的定义:一个模糊的界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最古老”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我们通常谈论的是现存的物种。这意味着,我们寻找的是那些在漫长时间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