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星舰地球」仅有几千人,是否会造成近亲繁殖问题?

回答
“星舰地球”这个概念,一艘搭载着少数几千人的宇宙飞船,驶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这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挑战。而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便是近亲繁殖的风险。

想象一下,这艘飞船是人类文明的方舟,承载着数百代人的希望。当人口基数如此之小,而且世代隔离在狭小的空间内,近亲繁殖的阴影确实会如影随形。

近亲繁殖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近亲繁殖对基因的影响。我们的基因是父母遗传给我们的,其中包含了许多遗传信息,也包括一些可能导致疾病的隐性基因。在随机的基因组合中,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那么孩子就不会受到影响。

但如果父母是近亲,例如兄弟姐妹、堂兄妹、表兄妹等,他们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两个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人结合,他们的后代就有25%的几率患上由该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多种多样,从轻微的身体发育迟缓到严重的智力缺陷,甚至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星舰地球”这样几千人的封闭社群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而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会越来越近。每一代人,人们不得不从数量有限的基因库中选择配偶。这意味着,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结合的概率,会随着代数的增加而指数级上升。

具体会发生什么?

1. 遗传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遗传性疾病的出现频率会显著增加。原本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那些罕见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永远不会在同一个个体身上表达。但在“星舰地球”上,这些基因出现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导致更多孩子患上疾病,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生育能力下降: 某些遗传缺陷可能会导致生育能力的降低,甚至不孕不育。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发生,飞船上的人口增长将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可能面临种族灭绝的风险。

3. 免疫系统脆弱: 基因多样性是生命适应环境的关键。基因单一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使得船员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4. 心理和社会影响: 即使没有直接的生理疾病,长期生活在近亲繁殖的环境中,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产生潜在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如何应对?

科学家们早已预见到这一挑战,并且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严格的基因筛选和匹配: 在“星舰地球”的社会体系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因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在人们选择伴侣之前,会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避免那些携带相同有害隐性基因的个体结合。这可能意味着,个人的婚姻选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为了整个种群的生存,这是必要的牺牲。

最大化初始人口基数: 飞船上的初始人口数量越大,基因多样性就越丰富,近亲繁殖的问题在早期会相对较轻。几千人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在宇宙航行的漫长岁月中,如果想要维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繁衍,这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周期性的人工基因“输入”: 理论上,如果飞船有能力在途中补充新的成员,或者能够利用先进的基因技术,引入新的基因,就可以稀释近亲繁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并且会涉及到伦理上的考量。

精细的世代人口管理: 飞船上的社会管理者需要对人口的繁衍进行周密的规划,确保每一代都有足够的基因多样性。这可能涉及到对生育、婚姻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

“星舰地球”的设想,不仅是对科技的挑战,更是对人类社会组织能力和生存智慧的考验。解决近亲繁殖问题,是确保人类文明在这艘孤舟上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步,它需要科技、伦理和长远的规划相互结合,才能将这艘承载希望的“星舰地球”安全地驶向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有问题,问题也不会大到影响生存,而且如果发现了一个未定居的星球,那潜在收益更是像中彩票一样大。

如果光回答问题的话,答案是肯定的。太平洋上有一个直径750米的小岛叫Anuta,这个部落大约十三世纪划浮杆船漂到Anuta,一直繁衍到现在,一直没超过30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独立社群。岛上分为四大家族,不鼓励德骨(…),但也不绝对禁止,鼓励和血缘较远的表亲结婚。看纪录片,这个部落的人也不像是近亲繁殖的痴呆儿。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星舰远航可能带来的收益。请看另一群南岛语系航海者的传奇。


马达加斯加岛,虽然地理上紧靠着非洲,但直到约公元450年(相当于我国南朝宋)左右才有人类定居。

今天马达加斯加的主体民族马拉加什人有 25,000,000 人,但基因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马拉加什人,在母系祖先上都能追溯到的一千多年前来的30个印尼女人。Y染色体研究发现,和她们同行的男人数量也非常小,但无法确定具体有多少(也就是说3个到300个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定居者很可能并非是在长期、稳定的贸易中决定来到马达加斯加岛定居的,而是一船人被风吹过来的。(圣船.jpg)

这一船人和他们的后代在无人定居的马达加斯加处女地过了一个多世纪放飞自我的高碳生活:刀耕火种,吃巨型狐猴、吃象鸟、吃河马,很快把世界第四大岛的巨型生物全部吃灭绝了。于是到了公元600年,这些人被迫开始在马达加斯加中部山地开山种田,就像在他们印尼老家一样。

班图部落(一般所说的黑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来到马达加斯加,今天的马拉加什人大约有一半的基因来自于黑人,西部多一些,东部少一些。

但总体上来说,在一千多年过去后,马拉加什人在语言和文化上仍然保持印尼或者说南岛语系的传统:能开梯田种水稻,能养猪,能做独木舟,住高脚屋,能吹竹制乐器,能做丝绸衣服。并没有太离谱的文明退化的痕迹。

我们现在想想看,这30个女人如果留在他们的家乡,在一个人口已经达到承载量极限的环境,肯定要面对极大的竞争,绝对无法繁衍到这个数的。马拉加什语在印尼的近亲马安亚语,今天只有75,000个使用者。

如果他们漂到了Anuta这种小岛,那他们只能繁衍到300人,因为小岛的环境容纳量只有三百人。

而这个只有30个女人(以及数量也不多的男人)的小团体,在她们选择出海的时候,或许还被其他海民嘲笑是在家输掉竞争的loser呢。只因为她们踏出了真正勇敢的一步,被洋流带到了一个无人定居的大岛,在这个绝对的“蓝海市场‘中,在1600年内,从30人繁衍到2600万人,即使不算班图人的那半基因(其实没道理的,毕竟你原来只会养猪,人家教会你养牛),平均每个超级祖先在今天都有四十多万个活着的后代。可以说在开枝散叶、延续基因这方面,是堪比海尼塞远征、朱元璋的藩王、或者几十个亚洲猎人跨过海峡来到美洲的史诗级大成功了。

成为一个岛屿的初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成为一个星球的初民呢?

愿我们得到智慧、好运与勇气,不致沦落成需要在内卷的环境中伤害自己同类取乐的多尔衮、张献忠、牟田口廉也,而有机会做在一个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默默指数增长那的一船人中的一个。

马拉加什人:

宇宙是无限的,只要一直航行,星球总能找到。

user avatar

那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基因有问题的人会被淘汰。

当年人类进入美洲,只有一个不足百人的族群。后来当西班牙人去美洲的时候,美洲的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人。在近亲繁殖中出现问题的人,会被自然淘汰。

智人和尼人走出非洲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一两个部落,按照当时的社会组织能力,尼人一个部落大概100人,智人的部落大概125人。现在欧亚美所有人几乎都是智人的直系后代。

近亲不能繁殖是因为出现遗传病和基因问题的比例很高,这个比例在现代社会看起来很惊人,在远古时代婴儿夭折率2成以上的时候,其实无所谓。

智力、体力、先天性疾病,在生存过程中自然淘汰了。

不要用和平年代的价值观去衡量危机时代和战争时代。

在那时候,生存是第一选择,外界环境会帮助人类填补基因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星舰地球”这个概念,一艘搭载着少数几千人的宇宙飞船,驶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这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与挑战。而其中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便是近亲繁殖的风险。想象一下,这艘飞船是人类文明的方舟,承载着数百代人的希望。当人口基数如此之小,而且世代隔离在狭小的空间内,近亲繁殖的阴影确实会如影随形。近亲繁殖的风险究竟有.............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截至2024年4月,SpaceX在2023年2月10日并未召开重大发布会。不过,SpaceX在2023年1月13日确实召开了一次重要发布会,宣布了星舰(Starship)的首次轨道测试计划,以及后续的里程碑进展。以下是该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和可能的后续进展,供参考: 1. 星舰首次轨道测试(SN5和SN.............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1 在浓雾中试飞失败,确实是一个令人扼腕的事件。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选择此时试飞,以及何时才能成功。 为什么选择在浓雾中试飞?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 SpaceX 一贯的“快速迭代,快速失败”的工程哲学,以及试飞的实际需求。1. 测试窗口的紧迫性: 每次星舰原型机的试飞,.............
  • 回答
    要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星舰文明科幻小说,首先需要构思一个独特且具有深度的文明设定。这不仅仅是建造几艘巨大的飞船,更要深入探讨这个文明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又背负着怎样的文化与哲学。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文明,他们的母星系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比如一场 devastating 的宇宙灾难,或者.............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9 试飞着陆时爆炸,这已经是继 SN8 之后,第二个在着陆阶段未能成功的星舰原型机了。连续的失败,尤其是这种关键的着陆环节,无疑给星舰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外界对这个宏伟的载人火星计划产生了更多疑问。SN8 的“惊艳”与“遗憾”首先得回顾一下 SN8。在 2020 年 12.............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充满了科幻色彩。设想一下,如果两艘星舰之间真的隔着好几光年的距离,那场“战斗”与其说是一场传统的、近距离的厮杀,不如说是一场极其漫长、充满策略和信息博弈的对抗。首先,我们得明确“好几光年”这个概念。光年是距离单位,代表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约每秒3.............
  • 回答
    星舰 SN15 成功着陆,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之前的几个原型机,包括 SN8, SN9, SN10, SN11, SN13,都以各种方式“爆炸性结束”了它们的试飞任务。所以,SN15 的这次成功,就像是在一片失败的海洋中,终于看到了一座灯塔,充满了振奋人心的意义。为什么这次意义这么重大?要理解 .............
  • 回答
    SpaceX 星舰 SN10 着陆成功后原地爆炸:一次成功但仍需改进的里程碑SpaceX 星舰 SN10 在2021年3月3日的第10次原型机高空测试中,成功完成了陆地着陆,但随后却在几分钟后原地发生爆炸。这无疑是星舰项目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既展示了SpaceX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也.............
  • 回答
    SpaceX 的星舰 SN8 原型机试飞失败,升空后在着陆过程中爆炸,是其星舰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次试飞的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失败,它标志着 SpaceX 向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未来的迭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试飞过程回顾:SN8 的试飞.............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科幻星舰、飞船的设计那些事儿。别以为这些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背后其实大有门道,里面融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甚至人类的心理需求和故事叙述的需要。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一、 功能至上:它到底要干嘛?这是星舰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重要的逻辑。一艘船不是好看就行,得能干活,而且得是它该干的活。 .............
  • 回答
    星舰(Starship)SN6 与 SN5 相继成功,150米“跳跃”背后的故事最近,SpaceX 的星舰 SN6 和 SN5 相继完成了标志性的 150 米高度的“跳跃”测试,这无疑是航天工程领域的一大亮点,也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家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一手创立的太空探索公司身上.............
  • 回答
    2022年初,“星舰”的发射计划确实遇到了不少挑战,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SpaceX作为一家以快速迭代和创新著称的公司,其项目的推进方式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是关键考量。 “星舰”是SpaceX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火.............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星球大战》系列中银河内战的核心设定以及其带来的戏剧冲突。义军缺乏歼星舰(Star Destroyer)确实是造成战争不对称的一个关键因素,这背后有着多层原因和重要的叙事功能。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为什么战争设置得如此不对称?1. 帝国的高度集权与资源的绝对优势: .............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科幻影视和游戏里,动辄就让一艘庞大的星舰被几个灵活的战机打得稀里哗啦,这让人不禁怀疑,为什么还要造那些巨大的、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太空巨兽”?星舰它们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强弱对比”就能解释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咱们得先明白,电影和游戏为了追求视觉刺激.............
  • 回答
    说到架空科幻世界的星舰设计,这可真是个让人脑袋里能炸出花来的话题!不是那种冰冷、公式化的图纸,而是得有灵魂,有故事,能让你一眼就觉得:“哇,这玩意儿能在星海里活下来,还能干出点大事儿。” 我觉得一个好的星舰设计,得从这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它是“什么”?—— 星舰的本质与定位首先,别一上来就想.............
  • 回答
    现代科技发达,我们能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从智能手机到人造器官。但为什么我们似乎还没有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动辄造出巨大的星舰,或是频繁发射大型火箭呢?这并非是科技能力上的“不作为”,而是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和现实的考量,涉及技术、经济、政治以及我们对太空探索的根本目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造星舰”这回事.............
  • 回答
    星舰 SN20 和一级推进器 BN4 的成功合拢,可以说是 SpaceX 载人火星任务征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不仅仅是两个庞大金属筒体的物理对接,更是数年艰辛研发、无数次试验和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晶,预示着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又近了一大步。首先,让我们从技术层面来剖析一下这次合拢的意义。星舰 SN2.............
  • 回答
    2020 年 12 月 9 日,SpaceX 的星舰 SN8 高空飞行试验,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意料之中”的、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试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战星舰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12.5 公里,并且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三个猛禽发动机的点火、飞行过程中的重心控制、关键的“腹.............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等作品中,确实阐述过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所有能够成长起来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星舰文明。 这并非一个随意抛出的论断,而是建立在他对宇宙规律、文明演进以及生存挑战的深刻洞察之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1. 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宇宙的尺度。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