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20 年 12 月 9 日 SpaceX 星舰 SN8 高空试验,是失败还是意料之中?

回答
2020 年 12 月 9 日,SpaceX 的星舰 SN8 高空飞行试验,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意料之中”的、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试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战星舰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12.5 公里,并且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三个猛禽发动机的点火、飞行过程中的重心控制、关键的“腹部着陆”机动,以及最终的垂直着陆。

从结果来看,SN8 在下降过程中成功完成了腹部着陆的姿态调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大的火箭尝试如此复杂的机动。然而,在最后触地的瞬间,它未能以预期的速度和姿态完成减速,最终以大约每秒 10 米的速度撞击地面,导致着陆架受损,爆炸解体。

那么,这究竟是失败还是意料之中呢?

说它是“意料之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SpaceX 一贯的“快速迭代、边飞边学”的开发哲学。马斯克本人多次强调,星舰项目不是为了制造一个完美的一次性原型,而是为了学习和改进。SN8 甚至在它被送上发射台之前,就已经暴露出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制造过程本身就是在测试和优化全新的生产工艺。所以,试验的目的并非“着陆成功”,而是“尽可能地验证所有设计和操作流程”。

其次,这是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试验。星舰 SN8 是一个全新的、体型庞大且未经验证的飞行器,要在一个全新高度进行如此复杂的机动,伴随着极高的风险是必然的。SpaceX 并不指望 SN8 能够完美着陆,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如此前沿的技术探索中,失败是常态,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是关键。

第三,SN8 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大部分既定目标。在它爆炸解体之前,它成功升空,按照预定轨迹飞行,并在下降过程中执行了至关重要的“腹部倾转”机动,这标志着星舰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控制下降。这个机动可以说是整个试验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部分,它的成功验证了设计思路的可行性。

然而,为什么也会有人认为它是“失败”呢?

从最直接的、大众对“着陆”的认知来看,SN8 并没有成功实现垂直着陆,而是发生了碰撞解体,所以从这个表层意义上说,它当然没有达到“成功着陆”的最终目标。这一点不容回避。

综合来看,更准确的评价是:SN8 的高空试验是一次“计划中的不完美”,是“意料之中的部分失败,但大部分目标的成功实现”。

这次试验所揭示的问题,例如燃油分配、发动机推力调节、着陆腿的可靠性等,都是在如此高难度的试验中必然会暴露出来的。SpaceX 并不是因为 SN8 坏了才去学习,而是因为他们知道 SN8 可能会在某个环节出问题,所以才制造 SN8 去测试,去学习。

马斯克在试验结束后不久就表示,他对 SN8 的表现感到满意,因为“我们收集了所需的所有数据”。这句话背后蕴含着 SpaceX 对此类试验的理解:数据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原型机本身。SN8 的每一次数据记录,从发动机燃烧情况到飞行控制参数,都将直接反馈到后续星舰的改进和迭代上。

可以说,SN8 的“不完美着陆”为 SpaceX 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让工程师们能够精确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下一步该如何优化。这种“从失败中学习”的模式,正是 SpaceX 能够快速推进航天项目、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所以,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 SN8 完美地履行了它作为测试原型机的使命,为星舰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paceX的星舰飞船,在刚刚过去的SN8原型机12.5千米高飞行测试中,距离即将垂直着陆的一瞬间,炸了。又炸了。

SpaceX全程直播如何“炸掉”星舰SN8 ©️SpaceX


星舰(Starship),是SpaceX在研发中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空飞船,直径9米。它的最终设计目标是两级火箭,总长122米,飞船部分/火箭二级约50米。这将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运载火箭,使用SpaceX新一代液氧甲烷发动机猛禽(Raptor)。火箭总重超过5000吨,远远超过土星五号登月火箭(3000吨),近地轨道运力超过100吨,飞船载人能力超过100人。相比较而言,各航天大国现役和在研的最新一代主力载人飞船上限运输能力为7人。

星舰的最终形态概念图 ©️SpaceX


星舰的测试核心在于飞船部分/火箭二级,它不仅要拥有强大的推进能力,还要实现回收复用等,是目前一系列测试的主角。按照SpaceX的“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快速迭代”思路,星舰建造了一系列原型机,如Starhopper、MK1、MK2、MK4、SN1(MK3)、SN2、SN3、SN4、SN5、SN6、SN7、SN8等。考虑到星舰的测试仅仅从2019年3月份才开始,这个迭代速度相当惊人。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实。由于主要出于测试目的,甚至是就注定用来炸的,这些远远不如PPT效果图的试验机简直“丑陋不堪”,主要的金属结构竟然就是不锈钢做的,其他部分也是能糙就糙。这也是这个商业航天公司成功的秘诀:快速技术迭代,甚至设计出来就是用来炸的。因此,SN8爆炸之后,网络上质疑声音并不多,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

无比“丑陋”的第一版Starhopper ©️SpaceX


其实早在去年Starhopper时期,相关测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19年4-8月间,它从能飞起来一直突破到了能飞150米高并悬停、顺利降落。

而后续的这几个SN系列,则基本上是更全面的测试,包括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系统、控制系统、电子系统等。由于还处在预研阶段,失败也是很惨烈,例如著名的加压测试(Pressure test)就炸掉了前三个SN。

SN4时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也迈入了至关重要的静态点火阶段。SpaceX火箭一大特色是静态点火,这与他们火箭发动机能复用、推力可控、带牵制释放机构等一系列技术是分不开的。SN4在最终测试爆炸之前突破了5次静态点火试验。

两版猛禽(水平面和真空测试)发动机 ©️SpaceX


自SN5原型机起,开始使用给星舰准备的猛禽发动机,它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剂,最大单机推力220吨,可变推力,真空中比冲高达380秒。大量使用3D打印,自重仅1.5吨,推重比过200,成本大幅低于同类竞品。猛禽指标全方位超越墨林发动机。如果说墨林成就了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猛禽也将造就星舰的未来。

猛禽发动机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剂,比冲虽然依然低于液氧液氢发动机,但略高于液氧煤油(365到380左右,液氧煤油355左右)。且液氧(-182摄氏度)和甲烷(-162摄氏度)的保存温度/沸点非常接近,温差不大,甲烷的密度较大、节省推进剂储存空间,整体上容易储存,难度远低于液氧和液氢(-253摄氏度)。甲烷制备费用远低于液氢,发动机几乎没有积碳结焦问题,设计简单,维护很方便,是可回收火箭的最优选择。

星舰SN5原型机的“蚱蜢一跳”©️SpaceX


SN5星舰原型机实现了150米高的“蚱蜢一跳”,虽然才1台发动机,飞起来还歪歪扭扭的,但是对星舰项目有着重大意义。首次成功验证了猛禽发动机的推进能力、变推力和矢量控制能力,检验了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制造工艺稳定性。后续的SN6在此基础上继续测试,全方位升级。试验期间核心的飞船姿态控制、质心和推进剂分布控制、整体结构和材料、起飞和着陆关键技术等,都基本成熟,为下一步验证进一步铺垫。SN7虽未进行实际飞行测试,但在地面进行了推进剂储箱的极限加压测试。

SN8的核心测试是底部的3台猛禽发动机©️SpaceX


SN8的目的是进行3台发动机、最高达到12.5千米的发射与回收测试,实际的技术跨越非常大。3台发动机需要在飞行过程中多次组合点火、变推力和矢量控制,降落阶段还要配合气动翼面让飞船从平飞变为垂直降落,快速制动,整体控制难度远超以往。

着陆最后阶段已成功实现垂直降落©️SpaceX


本次测试仅历时6分多钟,SN8成功完成了起飞、掉头、减速、翻跟头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在垂直降落过程中的最后一刻,由于推进剂储箱在着陆期间压力过低,发动机推力异常,失速坠地爆炸。可以说,整体上90%取得了成功。航天是一个异常复杂困难的事情,即便有一点是不完美,结局就是彻底的“失败”。

不过马斯克在第一时间解释原因后,最后说了“噢耶”©️Elon Musk

整体测试定格到了6分42秒©️SpaceX


有意思的是,在直播的最后阶段,面对一片狼藉的爆炸现场,SpaceX的视频字幕上已经注释到“SN9,正在路上”。或许,这就是敢于直面爆炸和失败的勇气,也是发展航天的不懈动力。下一步,SN9将会再次挑战这项测试。如果未来加上更多热防护能力和结构强度设计,还能挑战更大高度的测试,甚至入轨。

星舰正式服役后艺术效果图©️SpaceX


不过,即便星舰又发生了爆炸,它的发展方向和对人类航天的意义并不会受太大影响。毕竟,它总共才迭代了2年左右,且进展迅速。如果星舰和大猎鹰火箭组合如果能在10年内成熟,就意味着能超过全世界各航天大国的顶级官方航天产品。NASA也很清楚,在即将进行的重返月球载人登月任务,给了SpaceX重要的载人登月合同。

如果一切顺利,星舰将会抵达月球表面,随后登陆火星,甚至迈入更远的深空。

(本文已授权首发果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 年 12 月 9 日,SpaceX 的星舰 SN8 高空飞行试验,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意料之中”的、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试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战星舰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12.5 公里,并且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三个猛禽发动机的点火、飞行过程中的重心控制、关键的“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观察者网编辑在2020年9月及2021年6月12日对《原神》的相关争议性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观察者网作为一家以“透视中国,放眼世界”为宗旨的媒体,其对国内外事件的评论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和视角。对于《原神》这样一款在中国开发、面向全球发行,且在海内外都引起巨大反响的游戏,.............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中科院文献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是中国学术界对国际学术出版领域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这一文件旨在通过科学评估机制识别和预警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当行为的国际期刊,以维护科研生态的健康发展。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该政策进行详细分析: .............
  • 回答
    2020 年 12 月知乎「关注」栏改版评价:一次充满争议的“优化”2020 年 12 月,知乎悄然进行了对其“关注”栏的一次重要改版,将原本以时间线方式呈现的“关注”内容,转变为一种更具算法推荐色彩的“信息流”模式。这次改版在用户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褒贬不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评价这.............
  • 回答
    2020年12月8日,联想发布了其当家旗舰系列ThinkPad旗下的超便携新品——ThinkPad X1 Nano。这是一款定位非常清晰的产品,旨在为那些追求极致轻薄便携,同时又不愿在性能和功能上妥协的商务精英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那么,这款在当时引起不小关注的超便携旗舰商务本,究竟表现如何?我们来深.............
  • 回答
    2020 年的岁末,小米给所有手机爱好者们送上了一份厚礼——小米 11。作为小米数字系列的旗舰机型,小米 11 在发布之初就凭借其强悍的性能、出色的屏幕以及大胆的设计吸引了无数目光。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更冷静地来审视这款手机,它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小米 11 的亮点,真的是“旗舰”.............
  • 回答
    2020年12月,匈牙利议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家庭的定义以及涉及LGBTQ+群体的权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项修宪措施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家庭定义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是基于性别的一男一女的结合”,并且明确禁止同性恋夫妇收养儿童,同时在其他法律层面也对LGBTQ+群体进行了一系列限制。修宪的背景与.............
  • 回答
    2020年12月18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小食堂二楼爆发了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广泛的关注。对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当时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处理情况,也要反思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的发生及初步反应: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一旦有学生出现不适症.............
  • 回答
    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一款值得细细品味的“答卷”2020 年 6 月 12 日,小米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小米笔记本 Pro 15.6 2020 款,这款产品自发布以来就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作为小米笔记本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它在设计、性能、屏幕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那么,这款笔记.............
  • 回答
    微软 Surface Duo:一次勇敢的探索,但市场是否准备好了?2020 年 8 月 12 日,微软正式开启了其备受瞩目的双屏设备 Surface Duo 的预订,这款设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的目光,也引发了不少关于未来手机形态的讨论。作为微软重返移动硬件市场的旗舰产品,Surface .............
  • 回答
    2020年2月12日,三星在旧金山发布了Galaxy S20系列,包括S20、S20+和S20 Ultra三款机型。这无疑是当时智能手机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延续了三星在高端旗舰领域的地位,也为行业带来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思考。先来聊聊S20系列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 惊艳的屏幕.............
  • 回答
    2020年12月,比亚迪汉的销量达到了12089辆,这绝对是值得深入分析的一个数字。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汉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种“搅局者”的姿态。在那个时间点,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在政策推动下迅速发展,但品牌和车型选择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而且消费者.............
  • 回答
    2020年6月17日,博主李沛超进行了一场关于荣耀智慧屏X1和Redmi X55电视的对比直播,这场直播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也为消费者在选择这两款电视时提供了一些参考。要评价这场直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博主李沛超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专业性: 李沛超作为一名科技博主,在数码产品领.............
  • 回答
    华为畅享 20 系列(2020年9月3日发布):一次面向大众的诚意之作,亮点与不足并存2020年9月3日发布的华为畅享20系列,包含了畅享20和畅享20 Plus两款机型,定位依旧是华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和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推出的中低端手机。这次的畅享20系列,在外观设计、续航能力以及部分功能上都展现了.............
  • 回答
    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一款在2020年8月11日发布的重磅产品,承载着小米十年技术积累与探索的使命,从发布之初就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它不仅仅是一款手机,更是小米在影像、屏幕、快充、设计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其技术实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款手机进行详细评价,包括其亮点和不足: 亮点 (H.............
  • 回答
    2020年8月11日晚发布的小米透明电视(Mi TV LUX Transparent Edition)无疑是当年彩电行业最令人惊艳和瞩目的产品之一。这款电视的发布,不仅仅是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未来电视形态的一次前瞻性探索。要评价这款小米透明电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
  • 回答
    2020 年红米 Redmi 9A:一份详细的评价红米 Redmi 9A 于 2020 年 7 月 28 日发布,作为 Redmi 数字系列的入门级产品,它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那些预算有限、对手机功能需求不高,但又希望获得相对可靠使用体验的用户提供一个选择。下面将从多个.............
  • 回答
    2020年7月播出的国产动画《凡人修仙传》,作为一部改编自同名热门仙侠小说的作品,无疑是当年备受瞩目和期待的国产动画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动画在制作技术、叙事能力和IP改编等方面又迈进了一步。然而,如同任何一部改编作品一样,《凡人修仙传》的评价也是多维度的,既有令人赞赏之处,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
  • 回答
    2020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的“CHINA!”(中国!)这一简短但极具爆炸性的信息,可以说是他任期内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围绕新冠疫情问题上采取的众多强硬言论和行动的缩影。要评价这一推文,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语境与背景: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全球蔓延: 202.............
  • 回答
    2020年4月15日,潘多拉(Pandownload)被执法这件事,在当时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尤其是那些依赖它下载百度网盘资源的用户。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潘多拉本身的性质和存在的合法性来看。 潘多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百度网盘在非会员用户下载速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