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一次万圣书园,塞满小半个后备箱的书,六百多吧;
带女朋友去趟大觉寺读玉兰新语,尝一回素斋,来来回回五百多吧;
进鸟蛋听一次德累斯顿四重奏,两人加晚餐夜宵三千多;
日常米面油盐零食杂物,没太注意看购物票,一个月去四次超市,大概三千左右?不大记得了。
以上活动可以按年摊销,日用物资当月入账。本核算不提住房,那不是生活,那是生命。
一个月3万花过(打工的时候),一个月800也花过(创业的时候)。
回头一看,其实感受也没多大区别。
因为对于年轻人,北京的生活成本可以是很低的,低于多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房租除外)。
吃的问题上,如果自己做菜,超市的价格和国内其他城市比并不贵。
穿的需求上,都是淘宝一个价,不行动批,再不行手拉手,也一样时髦。
玩的事情上,那就更省了,其他城市的年轻人要过个夜生活,过个周末,逛街短途游都是大花费,而北京办张公园年卡就有大把的公园,博物馆免费玩,现在很多都有了夜场。
所以说只要不是自己穷做,非要去那些天价的消费场所,北京的消费很低的。
就是房子太贵了。
帝都的生活成本,除了房价,其实并不高。
这里我把生活理解为生存吧,我的老丈人,退休工资是5800,丈母娘3600.
我丈母娘最大爱好就是旅游,疫情都没闲着,当然都是那种几千的老年团,或者几个朋友一起去,一年去至少3次,因为不用租房,这钱还每月剩余几千,存款没跟我们说过有多少,但是几十万肯定有了。
这里说明下除了退休金,二位没有别的收入。
经典对话就是去年因为疫情我跟我老婆猫在家,没怎么花钱(在我们自己看来)我说我们两个特别省,一个月就花了5000元,我丈母娘来一句,你给我5000,我天天给你吃不重样的!!。ma ei,你们两个真能造!!
说回来我们两个,我们属于不太会做饭,老点外卖,去哪基本都属于打车那种,然后买衣服不要奢侈品,普通品牌也是想买就买(没摇下号),基本消费属于比较放肆的类型,高端消费玩不起,不过一些贵的馆子偶尔也去,旅游也住五星级标准大床的水平吧,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比较能造了,一年消费也不过30万。
记住上就是这两年的我自认比较放肆的消费水准,我自认,如果突然没工作没钱了,需要节省点,光生存我们两个一年估计花不到7万。这是有根据的。因为5年前我们两个都挣不到一年10万,每年还能省出2,3万,那会我们也天天外卖....
北京怎么说呢,就是消费上限很高,下限跟其他城市也没多大区别,唯一可能让人觉得比较费钱的就是房租吧,这个看怎么想了,我住郊区,这边房租很低,估计3,4000能拿下一居的样子,我上班在国贸,早上7点40出门,8点半就到公司了,而且有座,疫情期间,我旁边座位几乎都不坐人,自认还挺舒服的,到家最晚6点半也到了,所以好多人说北京消费多高多高,就普通人活着来讲一点不高。
以上仅代表个人感觉,如果你觉得不对,就是你对
先交代个人基本情况:93年,女程序员,年薪25W左右,公司全额缴纳社保公积金,有房补和年终奖,但都要等年末发,所以每个月实际到手约13.5K。
以下是我之前总结的自己每月收支情况:
其实自己15年就已经月薪过万了,但一直到18年才有理财意识。以前一直月光。
后来看了几本理财的书,也上了几个理财课(有的很坑)才开始梳理自己的财务情况,做财务规划,18年年底,还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理财笔记(链接在文末)。
目前自己的小日子,个人感觉还不错,可以满足个人基本欲望,可以小有积蓄。
如果你小日子感兴趣的话,继续往下看吧, 将详细解释一下每项开销的实际情况。
1. 住房
公司在北三环内,为了不挤地铁且房租支出控制在净收入的25%以内,房子就租在了距离公司600米远的老小区。
两居,一共54平,住了我和室友两个人。我住次卧,10平,月租金2990。因为是租自如的,服务费打完折一年2050,剩下水电费平均每个月不到100。
对了,关于住在公司附近是什么体验?也有写过,链接统一放文末了。
月租3K的房间长这样:
2. 商业保险
几乎每本理财基础入门书籍都会先讲保险基于个人财务的重要性。
这部分支出我控制在净收入的10%以内。
因为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一个小学六年的妹妹),有了保险意识后,先给父母买了重疾和医疗,利用保险帮我分担养老的压力。
后来给自己配置了完整的保险方案(意外+医疗+重疾+寿险)保险的水非常深,给父母买重疾的时候踩过坑,后来幸亏遇到了超专业的经纪人,在优秀的人那里,真能学到不少知识。
关于我之前踩过的保险坑,也有总结过,链接也统一放在文末了。
3.吃饭 + 水果
单位有食堂,管一顿午饭,因为住得近,而且自己也喜欢在吃这件事情上花心思和时间,所以基本上早餐和晚餐都自己回家做,偶尔周末也会约闺蜜来家里吃,每周去周末采购一次,每次消费100左右,能吃的还不错。
自己做过的饭:
4. 衣服 + 配饰
这几年买衣服,越来越喜欢买质感好的基本款,每件衣服都可以相互搭配两三套衣服出来,发现动脑子思考搭配是比买买买更有乐趣的事。
所以,我的衣服件数不多,但单价不算低,一年给自己分配6K来买衣服,在预算以内。
5. 护肤品 + 化妆品
还是很在意皮肤的,皮肤好心情就好,这部分消费控制在每个月1K。
精华和粉底占大头,常用的精华大概有雅顿、资生堂、雅诗兰黛、修丽可这些,至于面霜防晒面膜什么的,没有很贵,个人皮肤状态还算稳定,维稳和抗氧化交给精华,剩下的保湿工作其实平价护肤品就能做到还不错。
我平时出门上班化淡妆。最在意底妆,所以粉底基本上是CPB和SUQQU类似价位,买一个大概能用一年,眼影是之前买过的CPB,400多用了2年还没用完。
因为也不是什么美妆博主,也不从事时尚行业,所以提醒自己看到口红新色、眼影新盘,要忍住,不能剁手。买之前做好功课或者去专柜试好,买完就坚持用到铁皮。
6. 社交 + 娱乐
周末不加班也没有其他事情的话,会和闺蜜去国图自习室泡一天,码码字,看看书什么的。
有个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闺蜜在身边很幸运。
闭馆之后会一起去探寻老北京的美食,都没有很贵。
也会每隔一两个月跟北京关系好的几个朋友搞一次聚餐,每次人均也就150左右,所以这部分支出平均到每个月300。
7. 长辈礼物
每年自己生日,会送给妈妈礼物,因为她生我的时候没少受罪。
今年双十一,送了老爸一个羽绒服,1K左右,他自己舍不得买。
还有个读小学6年级的妹妹,小姑娘开始臭美了,我承包了她的护肤品,自己青春期那会儿因为乱用护肤品长了不少痘,不能让她重蹈我的覆辙。
所以这部分平均下来,每个月200,不多,但是感觉花的最值。
8. 宠物
养了一只英短猫,叫皮皮。
感觉淘宝那些小零食里都含大量诱食剂,所以皮皮没有零食,基本上只吃猫粮,也会偶尔给它煮鸡胸肉。猫粮的品牌是渴望和GO两种,猫砂是NEO,每年618囤一次,双11囤一次,洗澡和剪指甲都是我自己来,疫苗每年打一轮,所以它只要健健康康不生病,每个月平均300。
分享一只胖皮:
9. 旅游基金
近两年才刚刚喜欢上旅行。
没去过几个地方,18年是成都(攻略在文末),19年是南美,南美攻略近期在写。
会每个月分配500给旅游,攒够了就走,攒不够走了也没事,回来继续攒,就是在攒够上次之前,不可以计划下一次。
10. 教育支出
这部分钱是最值得花的,会拿来买书或者买课,曾经还跟朋友开玩笑说,现在唯一不看价钱闭着眼买的,可能就剩Kindle电子书了。
课主要是技术、理财和瑜伽相关的,剩下就是一些闲书,不怎么喜欢看剧,闲书倒是看了不少。
以上就是一个北漂女程在北京的基本生活成本了,叨叨了一大堆希望能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最后还想说,无论在哪,努力赚钱,认真花钱,强制存钱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可以自己掌握和预测生活的时候,才是人生最好的时候。
*********************************************************************************************
文中提到的全部链接:
理财总结: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算算钱
保险总结:蛋蛋踩过的坑
成都攻略:记录 | 在成都的那几天
在北京某工地搬砖,是真的搬砖。月薪7000,没有五险一金。
住:地下室,600/每月
吃:早饭3块,自己煮面或者两个馒头就咸菜;午饭,工地管。晚饭,室友四人一起轮流做,算下来平均5块吧,基本就是猪肉白菜,最近吃不起猪肉了,改豆腐。合计8块,加上牙刷牙膏啥的,每月算300吧。
衣:一双鞋穿一年,20,春秋两套,夏天两套,冬天两套。每套100,五六年一换。平均每年支出120,每月10块。
行:住工地旁,不怎么花钱。
旅游:无
购物:基本无
娱乐:打牌,不花钱,也不抽烟不喝酒。
算下来每月支出1000左右。存5000,全寄给家里。老家两个孩子,老婆带着。每年能回家一次,呆半个月,给家里老人小孩,亲戚朋友,总支出10000左右。
孩子上小学,老婆做点小生意,一天一两百块吧,一个月能挣3000块左右,贴补家用和付小孩学费。只是经常被城管撵,风吹日晒的,也不用化妆品,不到30看着快40了。好在贤惠勤快,孝顺父母。
孩子比较争气,成绩都还不错。大的7岁,小的4岁。大的能自己做饭,给妹妹洗衣服梳头。
打算再干五六年,存够30万就回老家开个餐饮店。毕竟父母年纪也大了,老婆孩子也都盼着回去。
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