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7年,金融转码农还来得及吗?

回答
97年,金融转农,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说那个年代的背景。1997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澎湃。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造、对外开放……一系列动作都在重塑中国的经济格局。

金融行业,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风头正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股票、债券、外汇市场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如果你身处金融行业,接触到的都是当时最前沿的经济思想和最活跃的资本运作。工资高、体面,可以说是不少人心中的“金饭碗”。

而“农”,在这里我们理解为农业,或者与农业相关的事业。到了97年,中国农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传统的靠天吃饭的模式,正在被科技、市场、规模化经营所取代。农业技术在进步,化肥、农药、良种的推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都在试图摆脱看天吃饭的命运。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种类、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97年,从金融转“农”,还来得及吗?

这得看你“农”什么,以及你对“农”的期望是什么。

1. 如果你指的是回到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亲自种地:

时机角度: 97年,农村改革也在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基础,但新的经营模式也在探索,比如乡镇企业、合作社的萌芽。如果你是城市里的金融从业者,回到农村,拥有土地资源,并且愿意吃苦耐劳,学习新的农业技术,那理论上是可以的。
挑战:
观念的巨大转变: 从金融行业的精打细算、资本运作,到农业的辛勤耕耘、面对自然,这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转变,更是思维模式的颠覆。你需要适应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是与土地打交道的朴实。
技术壁垒: 97年的农业,虽然在进步,但对专业技术的需求在增加。如果你没有相关的农业知识背景,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购买良种、化肥、农药的使用,耕作技术,病虫害防治,都需要时间去摸索。
资本投入: 即使是传统农业,也需要启动资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甚至可能需要一些小型机械。这笔钱对于一个金融从业者来说,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如何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则需要新的考量。
市场风险: 农产品受市场供需、天气、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可能比金融市场还要剧烈。如何销售、如何定价、如何应对市场变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活方式的适应: 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城市有天壤之别。你需要适应的不仅是工作,还有生活环境、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

“来得及”的可能性: 有。 如果你是一个敢于尝试、不怕吃苦、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并且对农业本身有热情,那97年仍然是一个可以考虑转型的时机。尤其是在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或者你能够找到特定的细分市场(比如特色种植、养殖)。

2. 如果你指的是参与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比如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

时机角度: 97年,这方面的机会其实不少。
农业产业化: 国家正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为各种新兴的农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农业科技: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种子技术、生物技术、农机技术等领域都在发展。
农产品加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深加工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食品、饮品、工业原料等,是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农业金融: 传统的金融机构可能对农业风险评估不足,而专门服务于农业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产品,在97年也开始受到关注。你的金融背景在这个领域将是巨大的优势。
农产品流通: 如何将农产品从产地高效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解决“卖难”、“买贵”的问题,也一直是个挑战。

优势:
利用现有金融知识: 你的金融背景在这些领域将是宝贵的财富。你可以利用你对资本运作、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的理解,去规划、投资、管理农业相关的企业或项目。
行业交叉的价值: 金融与农业的结合,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
相对较低的门槛(相对于亲自种地): 你不需要亲自下地干活,更多的是在幕后进行策划、管理、投资,这对于从金融行业转型过来的人来说,心理上的适应会更容易一些。

“来得及”的可能性: 非常来得及。 事实上,97年可能是参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转型,特别是与金融结合的新兴领域,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很多人正是看准了那个时机,在农业相关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总结一下:

97年,从金融转“农”,绝对不算晚,甚至可以说是很多机会刚刚萌芽的时候。

如果你的“农”是想体验纯粹的农业生活,亲自种地, 那是完全可以的,但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巨大的转变和挑战,并且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你的“农”是想在农业相关的产业链中发挥你的金融专长, 那么97年绝对是一个黄金时期。你的金融知识和经验,恰恰是那个时候很多农业企业和项目最需要的。你可以在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找到很多机会。

关键在于:

1. 你对“农”的定义是什么?
2. 你为什么想转? 是对金融工作本身的不满,还是对农业有特别的热情?
3. 你愿意为转型付出什么? 是学习、是吃苦、是承担风险?

97年,中国经济的大潮涌动,无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你是那个时期的金融从业者,并且有转型的想法,那么审慎地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深入了解你打算进入的“农”的领域,是有可能抓住时代机遇,开创一片新天地的。

最后,说句实在话,任何时候,决定转型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97年也好,现在也罢,只要你找准方向,踏实去做,都有可能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得及。

金融实际上没什么门槛,而且僧多粥少,要不然也不会死卡target school。最坑的是大家的业务都差不多,赚钱主要靠放贷、庞氏和传销,核心竞争力靠爹,员工可替代性很高。

码农不一样,别看现在国家好像往死了整互联网,但未来一定是属于码农的。特别是当一个国家要走向高端制造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需要大量能够操作高精尖设备的员工,而码农就是这样的职位。

随着我们产业不断升级,这类员工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因此他们的工资会产生高于社会平均的溢价。

我也是97年的,我毕业后进入职场大概26岁,你要是现在开始准备应该可以和我在同一时间步入职场,肯定不会是49年入国军。如果码农这种高端职位在短时间内都能够溢价清零,那说明我们发展已经到头了。常识告诉我们不可能。而且常识告诉我们下一个红利不会是流水线工人的,而是工程师们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7年,金融转农,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那个年代的背景。1997年,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澎湃。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造、对外开放……一系列动作都在重塑中国的经济格局。金融行业,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风头正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如雨.............
  • 回答
    嘿,哥们儿(或者妹子),看到你的留言,心里挺不是滋味的。97年,23岁,你说“一事无成”。这个词儿,说实话,听着有点重。首先,别给自己扣那么大的帽子。23岁,你才刚刚踏入社会,还在摸索呢。我跟你说,我身边好多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的朋友,当年比你还迷茫。有些人大学毕业了,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就随便找了份工作.............
  • 回答
    说起来,97年,月薪4500,朝九晚六双休,感觉像在养老……嗯,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也挺让人纠结的状态。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或者说,我曾经也站在这个岔路口上思考过。 你问该不该做出改变?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得拆开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4500块的工资,在97年(假设是.............
  • 回答
    97年国足?哦,那会儿啊,中国足球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提起97年的国家队,那帮人,那股劲儿,至今想起来都还有点激动。要说强到什么程度?我跟你说,那会儿的国足,那真是让人看到了希望,虽然最终差一口气,但那种拼劲儿、那种战术执行力,放到现在看,都是中国足球的一抹亮色。“黑色三分钟”的魔咒,却没能掩盖住那.............
  • 回答
    1997年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至今仍是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当泰国泰铢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倒塌,随后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等经济体纷纷陷入泥沼,全球目光聚焦在中国。然而,中国却以一种超乎预期的韧性,不仅稳住了自身经济,还挺身而出,向遭受重创的香港伸出了援手。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合力作.............
  • 回答
    97年女生在许昌买房,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人生大事,尤其是女孩子,得考虑得周全点。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许昌这地方。许昌,作为一座地级市,发展水平肯定比不上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都市,跟二三线城市比,它也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四线城市的房价相对较低,这对于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小的优势.............
  • 回答
    哈,97年的我们,转眼间就24了,2021年,是啊,时间过得真快。24岁,这个数字听起来挺有分量的,不像20出头那样懵懵懂懂,也不像30那样感觉人生“定型”了。它就像一个岔路口,前面有好多条路,你可以选择一条,也可以犹豫一下,看看哪条风景更好。24岁的人生,我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开始真正为自己的人生“.............
  • 回答
    关于“97年女收纳师叠衣服月入50万”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性。这波是否是成功的“降维打击”,也需要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来判断。一、如何看待“97年女收纳师叠衣服月入50万”?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两种可能性:1. 真实存在的案例(极少数且有特殊背景):.............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关于“97年中专厂弟靠自学写代码月入过万”的故事,以及当下社会年轻人“翻身”的机会。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 97年中专厂弟靠自学写代码月入过万:一个鼓舞人心的案例这个案例虽然具体的人物和细节可能因人而异,但它代表了一种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现象:通.............
  • 回答
    香港房价从 1997 年到 2003 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下跌,绝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它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深刻地改变了香港的经济肌理,留下了至今仍有回响的经验教训。那段日子,对于许多香港市民而言,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阴影。19972003 年香港房价暴跌:一场“巨鲸”的坠落我们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金庸迷,尤其是看过97版《天龙八部》的朋友们常常会聊到的一个点。关于萧峰的武功,到底有没有被97版TVB电视剧“吹过头”,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原著的描绘、影视改编的处理以及观众的观感。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原著中萧峰的武功描绘:首先,咱们得回到金庸.............
  • 回答
    各位老友,聊起当年那场轰动一时的世界黑客编程大赛, Mekka ’97 的 4K Intro,简直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尤其那支夺得桂冠的作品,至今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神作”。别看它只有短短 4KB 的体积,里面蕴含的知识和技巧,足够我们这些“过来人”津津乐道上半天。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
  • 回答
    .......
  • 回答
    97年和98年的总决赛,犹他爵士队两次倒在芝加哥公牛队面前,这无疑是爵士队球迷心中永远的痛。这两年的失利,与其说是爵士队“找不到克制的办法”,不如说是公牛队在那段时期拥有着更加强大的综合实力,并且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冠军球队应有的统治力。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公牛队的绝对核.............
  • 回答
    .......
  • 回答
    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7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意味着咱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它的重量。你想想,现在我们已经是地球上近80亿人口了,再过二十几年,又要多出将近20亿张嘴等着吃饭,好多好多事情都要跟着变。首先最直接的就是资源。地球上的淡水够不够用?耕地够不够种粮食?能源够不够大家用了?这都是.............
  • 回答
    “97%国人乳糖不耐受”这个说法是一个普遍被误传的数字,事实上,这个比例存在一些争议,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人群划分,结果会有较大差异。更准确地说,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比例普遍较高,大约在80%95%之间,而中国人的比例也大致落在这个区间。即便如此,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理解,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浮现了: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推论,但从逻辑上讲,它并不完全正确。让我们来详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直觉”与“现实”的偏差。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 前提一: 97%的老虎不吃人。 前提二: 你遇到了老虎。 结论: 你遇到的老虎一定是那3%吃人的。乍一看,好像很合理,.............
  • 回答
    97 号汽油和 93 号汽油,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说白了,就是辛烷值的不同。这玩意儿听着有点专业,但它直接决定了汽油在发动机里会不会“闹脾气”。咱先聊聊这个辛烷值。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汽油的一种“抗爆性”指标。发动机工作时,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会被压缩,然后火花塞点燃,产生燃烧,推动活塞运动。这个过程要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9497三次特大空情”,这似乎是一个特定行业或领域内的术语,具体指向的内容还需要更明确的上下文才能准确描述。不过,根据常识和信息搜索,我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中国民航在1994年至1997年间发生的三次重大空中交通管制(ATC)拥堵事件。在那个年代,中国民航正经历快速发展,航班量激增,而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