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房价从 97 年到 03 年跌了 70%,对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有哪些经验可资内地当下借鉴?

回答
香港房价从 1997 年到 2003 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下跌,绝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它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深刻地改变了香港的经济肌理,留下了至今仍有回响的经验教训。那段日子,对于许多香港市民而言,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阴影。

19972003 年香港房价暴跌:一场“巨鲸”的坠落

我们得先回顾一下那个背景。90 年代初到 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夕,香港的房地产市场简直是炙手可热,房价一路狂飙,仿佛永不下跌一般。这背后既有回归前对香港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也有大量热钱的涌入,以及港府当时鼓励市民置业的政策。许多人都抱着“不买房就吃亏”的心态,甚至“炒楼花”都成为了普遍现象。那时的香港,房价占家庭收入的比例高得令人咋舌,远远超出了国际通行的合理水平。

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无疑是点燃这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国际游资的撤离、人民币的贬值以及东南亚经济的动荡,都给香港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香港此前过高的房价,也成为其经济最脆弱的环节。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失业率上升,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也随之转向悲观时,房地产市场就成了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晴雨表”。

从 1997 年最高点算起,到 2003 年的低谷,香港的整体房价跌幅确实达到了惊人的 70%。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资产的蒸发,是一份份工作的消失,是一座城市自信心的动摇。

房价暴跌对香港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

这场暴跌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绝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事情:

1. 财富效应的急剧收缩与消费低迷: 房地产在香港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房价的腰斩,意味着市民的财富一夜之间大幅缩水。当人们发现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富大幅贬值,未来收入又不确定时,自然会勒紧裤腰带,减少非必需品的消费。这导致了零售、餐饮、旅游等与民生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遭受重创,经济增长乏力。

2. 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与信贷紧缩: 房价下跌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抵押品价值。如果大量按揭贷款的抵押物价值低于贷款余额(即“负资产”),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恶化,可能面临坏账风险。尽管当时的香港金融监管相对稳健,银行也有一定的资本缓冲,但普遍存在的负资产问题,导致银行在放贷时更加谨慎,信贷环境收紧,进一步抑制了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

3. 企业经营困难与失业率上升: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核心资产也与房地产挂钩(如自有物业、大量房产投资)。房价下跌不仅吞噬了企业和个人的财富,也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更直接的是,由于消费需求萎缩,企业营收下降,不得不削减成本,裁员成为常态。香港的失业率在那个时期一度飙升至 8% 以上,这是回归后从未有过的现象,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压力。

4. 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香港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包括印花税、地价收入、物业税等。房价和交易量的暴跌,直接导致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也削弱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5. 信心危机与经济结构失衡的暴露: 房价的过山车,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问题,更关乎市民的信心。持续的下跌让人们对香港经济的未来产生了严重的担忧,甚至引发了对“一国两制”下经济前景的疑虑。同时,这场危机也暴露了香港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当一个经济体的主要增长动力和财富创造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时,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整个经济就会变得异常脆弱。

6.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虽然香港金融市场依然保持了相当的韧性,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影响了与金融相关的其他行业,例如证券、投资咨询等。同时,大量资金从楼市撤离,也对股市等其他资产价格产生了一定的波动性影响。

内地当下借鉴的经验教训:

香港房价从 97 年到 03 年的惨痛教训,对内地面临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期,提供了极其宝贵且深刻的借鉴意义:

1. 警惕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和泡沫化: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香港的经验表明,当房地产价格脱离居民实际购买力,成为资本炒作的工具时,其风险是巨大的。内地必须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通过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限购限售等手段,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防止出现“金融见顶,楼市见顶”的双重风险。

2. 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审慎监管体系: 香港的教训表明,银行体系的稳健是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基石。内地需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慎管理,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控制杠杆率,防止“以贷养贷”和“空手套白狼”的模式。一旦房价出现快速下跌,也要有应对负资产、不良贷款的预案。

3. 保持经济多元化,避免“一条腿走路”: 香港的过度依赖房地产导致了其在危机中的脆弱性。内地虽然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一些地方,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大。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韧性。当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退潮时,其他产业能够顶上来。

4. 稳定预期,及时沟通,避免恐慌蔓延: 港府在处理这场危机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八万五”建屋计划(虽然最终因市场变化而调整),以及与银行沟通,稳定信贷。更重要的是,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及时沟通,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性抛售。对于内地而言,政府的政策信号、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措施,都需要清晰、及时地传达给市场和公众。

5. 关注民生与社会稳定: 房价的暴跌直接触及民生,影响社会稳定。香港那段时间社会情绪一度非常低落,甚至出现了一些激烈的社会反应。内地在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整时,必须将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稳定就业、维护社会公平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化解因房价下跌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

6. 审慎对待“托市”政策: 香港在特定时期也曾有稳定楼市的政策出台。对于内地而言,在面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时,采取“托市”措施需要极其审慎。过度的干预和刺激,可能只是延缓风险,甚至加剧未来的泡沫。政策的出发点应是实现市场的软着陆,而非简单地推高价格。

7.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与外部风险: 香港的房价下跌与亚洲金融风暴密切相关,显示了开放经济体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内地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防范外部风险传导,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准备。

总而言之,香港 9703 年的房价暴跌是一次深刻的经济教训。它提醒我们,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居民需求为根本,过度投机和金融化是极其危险的。内地在当前的市场调整时期,更应从香港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制定政策,确保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蹈覆辙。这场历史事件的镜鉴,对我们今天理解和应对经济挑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紅色線為樓價指數,藍色線為GDP增長情況。請注意97-98年,就是你所提到的時間點。97年房價暴跌對經濟影響巨大,但並非毀滅性的,且經濟很快復蘇,反而樓市跌足6年。

自1997年中香港回歸中國開始,至2003 SARS肆虐結束,這短短六年是香港過去50年最慘痛的六年,期間樓市平均下跌六成半(每年平均跌幅16%),全港超過一半業主成為負資產,於1997年摸頂買入真正豪宅(港島區)的業主,要捱至2006年才真正脫身,至於摸頂買入假豪宅或偏遠地區中下價樓宇的業主,直至13年後的今天,應還比當年買入價低30-40%,1997樓市泡沫之大,範圍之廣,可想而知。

香港的樓市與經濟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但是樓市週期與經濟增長的週期又不是完全重合,
宏觀地看問題,樓價長遠來講,應該與大眾的收入成正比。故理論上:

樓價=常數X大眾收入

大眾收入可以是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或者更準確地講是中產家庭收入中位數。

不過世事哪有如此理想?雖然樓價的大方向是與大眾收入成正比,但期間一定有週期性波動,有時樓價高於理想值,有時低於理想值。波動的形成有客觀原因:例如經濟環境、利息因素等;更重要的是有主觀原因:例如大眾對樓價走勢的主觀期望、對經濟前景的心理預期等。以上種種因素綜合起來,就產生了香港樓市波動週期的特有模式。

值得借鑒的方面太多了,我只說一點:

1997年,圖中列出由1997年4月至2010年4月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可以知道 , 於1997年中 , 於香港銀行體系內所有貨幣之存款及貸款大約分別為 HK$28,000億及HK$43,000億 , 當時香港超借HK$15,000億。
借錢過於容易,沒有適當的風險控制,也是推高樓市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需要壓力測試的原因!

2010年4月 , 淨存款 (i.e. 總存款 - 總貸款) 約為HK$35,000億 , 如我沒有記錯 , 2010年HK GDP 為HK$18,000億 , 香港淨存款約自身GDP的兩倍 , 這顕示香港本身其實是非常富有 , 香港人係借貸方面是非常保守、謹慎 , 從整體經濟來看 , 香港本身不但完全沒有過渡借貸的情況 , 同時亦有很大可舉債投資的空間。

由此可見1997年到底讓香港人學到了什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房价从 1997 年到 2003 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下跌,绝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它如同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深刻地改变了香港的经济肌理,留下了至今仍有回响的经验教训。那段日子,对于许多香港市民而言,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阴影。19972003 年香港房价暴跌:一场“巨鲸”的坠落我们得.............
  • 回答
    香港的房价,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香港人乃至很多住在香港的人心头最尖锐的一根刺,也绝对是谈论香港时绕不开的头等大事。要说有多高?用“令人发指”、“望尘莫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高”,进入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境地。让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这个“高”究竟是何等模样。首先,从数字上感受一下压迫感.............
  • 回答
    香港的房价高得离谱,这已经是全球共识。然而,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选择在那里定居,甚至前仆后继。这背后肯定不是脑子一热的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机遇,这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香港,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它.............
  • 回答
    香港房价高企,这几乎是全球公认的事实。然而,与这个高房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许多家庭乐于生养二胎甚至三胎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香港社会的DNA。首先,我们得承认,香港的生育率确实不低,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体.............
  • 回答
    香港和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要解释为什么香港房价在经历暴跌后能触底反弹,而日本却长期低迷,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经济结构、人口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市场信心等多个层面。香港:周期性调整后的强劲复苏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韧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地位和经济驱动力。 全球金融中.............
  • 回答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小、房价高,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走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在繁华的商业区还是相对宁静的住宅区,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楼宇,层层叠叠的房屋,仿佛整个城市都堆叠在有限的土地上。而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往往也因此显得格外“紧凑”。大多数香港人当然会觉得房价高,而且是高得离谱。这种感受并非空穴.............
  • 回答
    北上深房价能否超越香港?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绕在许多人心头多年的结,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轻易解开。这背后牵扯的,是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结构、政策导向,甚至是全球资本流动的复杂博弈。要说超越,我们得先看看香港现在是个什么水平。香港,这座弹丸之地,却长期占据着全球房价榜单的前列。它的房价高.............
  • 回答
    香港房价是否还能一直撑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受到香港自身经济结构、政治环境、全球经济形势、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理解香港房价的“撑持力”来源要分析香港房价的未来,首先需要理解目前支撑其高企的因素:1. 极度稀缺的土地供应: 这是香港房价最根本.............
  • 回答
    香港,这座以高楼林立、寸土寸金闻名于世的城市,其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老旧、破败的房屋。这些房屋,有些甚至年过半百,饱经风霜,但它们为何没有像城市里其他许多建筑一样被推倒重建,而是依然顽强地存在着?这背后牵涉到的因素,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绝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明白,香港的.............
  • 回答
    香港的“棺材房”,这个名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心酸,它不仅仅是居住空间狭窄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复杂社会问题的缩影,深深刺痛着这座以繁华和高楼大厦闻名于世的城市。所谓“棺材房”,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极度狭窄、如同棺材一般的居住单元。这些房间通常只有几十平方呎,很多时候甚至不到100平方呎(约9平方米),很多甚.............
  • 回答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房子的价格之高是举世闻名的。那么,香港人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住房的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策略,并非单一的“窍门”,而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努力的综合体现。一、 长期积累与高收入水平: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香港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香港作.............
  • 回答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在香港这样寸土寸金、房价高企的城市,会有人宁愿蜗居在“㓥房”(劏房,劏意为分割)或“棺材房”这样狭小、简陋的居住空间,也不愿意离开?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现实考量,绝非简单的“图个方便”就能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在香港,“住”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温饱问题,更是一种社会身份的锚.............
  • 回答
    香港人对垄断土地的房企没有“天诛”这个说法,更别提付诸行动了。这背后,其实是香港社会复杂的经济结构、政治现实以及历史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港的土地供应模式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历史烙印。殖民时期,英国人为了快速发展和稳定的财政收入,采取了“卖地”政策。这是一种相对直接且高效的模式,政府通.............
  • 回答
    关于香港2020年推出的“公营房屋大量供应计划”(常被俗称为“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计划”),以及其是否是“八万五计划”的复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香港2020年公营房屋大量供应计划的背景和目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推出的这个计划的背景和目标。香港政府在2020年1.............
  • 回答
    在香港找个称心如意的家,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这地方寸土寸金,租房市场更是瞬息万变,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别担心,我给你来点实在的经验,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顺顺利利地安顿下来。第一步:摸清底细,找准目标在开始“寻宝”之前,先得给自己画个像。 预算是王道: 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香港的租金差异巨大,你得清.............
  • 回答
    关于内地房建和桥梁强制性规范在香港、澳门的适用性问题,以及香港、澳门各自参考的规范,这里为你详细解答一下,力求内容详实且不带AI痕迹。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一套独立于内地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这是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内地的房建和桥梁强制性规范.............
  • 回答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会,其土地使用和规划策略备受关注。其中,关于郊野公园的保护与“劏房”问题的并存,确实是香港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解释香港为何在保持约60%的郊野公园的同时,仍面临严重的“劏房”居住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香港郊野公园的由来、重要性与保育理念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在大陆选择那么多,生活空间又大,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还有人宁愿去香港那个弹丸之地,挤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这背后,其实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高得离谱,尤其是房子。咱们国内随便一个二线城.............
  • 回答
    很多人在看到香港的收入数据时,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香港人的人均收入和中位数收入看似不错,但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却又显得那么惊人? 尤其是在和一些国内一线城市对比时,这种困惑会更加明显。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现象,看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收入中位数.............
  • 回答
    香港新世界发展计划捐出农地兴建公屋,这一举措无疑为缓解香港严峻的房屋短缺问题带来了一线曙光,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问题的根源:土地与房屋的双重困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香港房屋问题的根深蒂固。香港地少人多的现实,加上长久以来土地规划和供应的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