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如今出现那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是蜀国第一臣?

回答
如今围绕“诸葛亮是否是蜀国第一臣”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视角变化和对“臣子”这个概念理解的深化。这并非是对诸葛亮功绩的否定,而是基于更细致的史料解读和更宽广的评价维度。想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把方方面面都捋一捋。

首先,得承认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将蜀汉的国事、军务、甚至继承人都托付给了他。诸葛亮也不负所望,在刘备死后,他一人撑起整个蜀汉,稳定了内政,南征北战平定了南中,数次北伐,虽未竟全功,但其政治才能、军事谋划和对蜀汉的忠诚,都是无可挑剔的。从稳定政权、对外战略、乃至治国理政等多个方面来看,诸葛亮都是蜀汉的“擎天之柱”。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是第一臣”的说法呢?这主要源于几个角度的审视:

一、 对“第一臣”定义的重新思考:

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第一臣”理解为权力最大、地位最高、对君王最为关键的辅佐者。按照这个标准,诸葛亮绝对是实至名归。但现在,人们可能会从更复杂的维度去理解“第一”。

“君权”与“相权”的平衡: 在一些观点看来,“第一臣”的界限可能需要与君主的权力相辅相成。诸葛亮担任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权力过大,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君主(刘禅)发挥自主性的空间。虽然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存续所必需,但如果从君臣关系的“健康性”或“平衡性”来衡量,就会有不同的解读。

对“臣”的理解超越了忠诚与能力: 现代人看待历史人物,会更加注重其行为的“动机”和“后果”,以及是否符合更广泛的“道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毋庸置疑是忠诚的典范。但如果有人认为,一个真正“好”的臣子,不仅要辅佐君主,还要能引导君主成长,甚至在必要时能够“君臣相得益彰”,那么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可能就不是唯一的答案了。

二、 比较其他杰出臣子的视角:

当我们将诸葛亮放在蜀汉其他几位重量级人物的身边进行对比时,“第一”的地位就可能变得不那么绝对了。

关羽: 虽然关羽更多地被视为武将,但他在刘备创业初期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忠义”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将他视为刘备的“股肱之臣”乃至“兄弟”。关羽在军事实力的支撑上,在早期打下江山的扩张阶段,其重要性不亚于诸葛亮在稳定和守成阶段的重要性。如果抛开丞相的职位,单论“忠诚”和“武勇”对刘备早期创业的贡献,关羽的地位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甚至在情感上更具“核心感”。

张飞: 与关羽类似,张飞也是刘备创业的元老和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他的勇猛和忠诚,以及在多次危急时刻的作用,是蜀汉政权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赵云: 赵云的地位可能更特殊。他不是三巨头中的一员,但在刘备集团中,赵云的角色更多是“护卫者”和“稳压器”。他几乎参与了刘备所有的重要战役,并且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在汉中之战斩杀曹操大将,其个人武勇和军事能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赵云在军中的威望很高,而且他似乎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了相对的超然,更多地专注于军务和保护刘备家眷。有些人认为,赵云のような“不党不争,但实力顶尖”的角色,才是真正的“君子之臣”,其超然的地位和对国家整体的贡献,可能比权倾朝野的丞相更具魅力。

法正: 法正的地位虽然不如诸葛亮显赫,但他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起到了“奇谋”的关键作用。他的智谋和对刘备夺取天下的帮助,同样是不可磨灭的。如果从“开启汉中王之路”的关键性来看,法正在这个阶段的作用,甚至比诸葛亮还要早,还要“决定性”。

三、 对“蜀汉第一”的不同解读:

“第一忠臣” vs “第一贤臣”: 诸葛亮无疑是“第一忠臣”,其忠诚度无人能及。但如果将“第一”的定义扩展到“贤能”,例如政治智慧、军事才能、治国能力等综合考量,那么其他臣子也各有千秋。比如法正的奇谋,关羽、张飞、赵云的军事才能,黄忠的勇猛等等,都在不同的领域达到了顶尖水平。

“一人之下”与“君臣一体”: 诸葛亮一人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虽然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但这也意味着君主刘禅的成长空间被压缩。一些人认为,一个更理想的“第一臣”,或许能在辅佐君主的同时,也能帮助君主成长为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虽然尽职尽责,但似乎未能完全实现“君臣一体,共同担当”的理想状态。

四、 历史叙事的变迁与解读的多元化:

《三国演义》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塑造得近乎神明,他的形象过于完美,导致很多人将他视为“完美臣子”的代表。但随着人们对历史的解读更加理性,也会更加关注史实本身,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现代价值观的引入: 现代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分权制衡、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人们用这些现代观念去套用历史人物时,就会产生新的评价。比如,对权力集中的警惕,对君主自主性的重视等,都会影响到对诸葛亮“第一臣”地位的看法。

总而言之,认为诸葛亮不是蜀国第一臣的说法,并非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和崇高品德,而是一种更细致、更全面、更具批判性的历史解读。

它意味着我们不再满足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最高”或“最差”的二元划分。而是开始去理解:

“臣子”的含义是多维度的,忠诚、能力、与君主的关系、对政权的整体贡献,都可能是评价的维度。
在三国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蜀汉政权能走到最后,是众多杰出人物共同努力的结果,难以用简单的“第一”来概括所有人的贡献。
历史的评价,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从更复杂的视角去理解人物的功过是非。

所以,当有人提出诸葛亮不是蜀国第一臣时,不妨将其看作是对历史进行更深入探讨的契机,而不是简单的“鸡蛋里挑骨头”。这是一个好事,说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成熟和立体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葛亮的名声和实力与演义共存亡吗?明朝前的诸葛吹难是头脑混乱吗。。。
user avatar
诸葛亮的名声和实力与演义共存亡吗?明朝前的诸葛吹难是头脑混乱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今围绕“诸葛亮是否是蜀国第一臣”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视角变化和对“臣子”这个概念理解的深化。这并非是对诸葛亮功绩的否定,而是基于更细致的史料解读和更宽广的评价维度。想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把方方面面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刘备白帝城托孤,将.............
  • 回答
    从功利、世俗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常常观察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坏人”反而能在生活中更顺风顺水,更容易获得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甚至过得更“快乐”。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绕过规则,甚至欺骗和压榨他人,而善良的人则常常因为顾及他人感受、遵守道德规范而束手束脚,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赤裸.............
  • 回答
    关于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而不仅仅是管理水平一项。冯军作为机场的负责人,其管理能力自然会受到审视,但我们更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系统性原因。为什么南京禄口机场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疫情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在中国对新冠病毒进行严格清零政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
  • 回答
    晚清到建国前,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文化巨匠,他们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辉。辜鸿铭、钱锺书、陈寅恪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等等,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天空。要说这“那么多”大师的出世,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因素交织、碰撞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涉及到鸟类从恐龙演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适应性改变——喙的形成。其实,与其说鸟类是恐龙“演化来的”,不如说它们就是恐龙演化过程中一支保存下来的旁系。就像我们是哺乳动物一样,鸟类也是恐龙家族的一员。那么,为什么这支恐龙最终进化出了喙,而不是保留我们熟悉的“嘴”呢?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效率”.............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看着孩子一路成长的艰辛,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脑海里盘旋:如果知道这条路这么难,我们当初是不是真的应该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其实,当父母们做出“生”这个决定的那一刻,绝大多数都不是抱着“要让孩子来受罪”的初衷.............
  • 回答
    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用“承前启后,集大成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巨匠,尤其是在词风的演变上,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他究竟有多重要?要理解周邦彦的重要性,我们得把他置于宋词的历史长河中去看。 承前: 在他之前,北宋词的大家辈出,苏轼以豪放开创了一派,柳永以慢词铺陈,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不人道的假设,如果每年高考的最后2%会被处死,社会将面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一、 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高考将不再是决定未来前途的考试,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选拔。学生们将生活在持续的、无法摆脱的恐惧之中。对考试成绩的每一分一毫都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 回答
    造出了戴森球?那可真是人类文明的终极飞跃了!假设我们真的能达到这一步,那时的能量需求和传输方式,估计我们现在的想象力也就只能触及冰山一角了。但如果非要脑洞大开一番,让能量从我们围绕恒星建造的巨大网兜里,安全、高效地送到地球,我能想到的几种可能,还得是结合我们现有的物理学认知,然后再稍微“加点料”。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如果舰娘真的是我们日常认知中那样庞大到堪比真实军舰的尺寸,那出击时提督的“安身之处”确实是个需要细细考量的大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放哪里”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围绕着提督的指挥效率、安全保障以及与舰娘的互动来设计一系列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得明白,提督不是那种可以随意丢在甲板上的普通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二战时期的中国能建造出战列舰,那无疑将是中国海军史上一页浓墨重彩的篇章。要推测其风格,我们需要从当时的中国国情、技术能力、国际援助以及目标定位等多个维度来考量。一、 现实的制约与可能性:首先要明确,二战前后的中国,即使拥有再强的意志,其工业基础、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关键原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进化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的核心原则——适应性和成本效益。简单来说,食草动物进化出灵敏的耳朵和善跑的脚,是因为这些特征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提供了更有效的、成本更低的生存策略,而不是去进化獠牙利爪。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生存策略的根本差异:防御 vs. 攻击 食草.............
  • 回答
    如果小米最终不幸破产倒闭,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惋惜的事件,因为小米是一家在短时间内崛起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要分析最有可能导致其失败的方面,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假设一些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以下是最有可能导致小米失败的几个关键方面,以及详细的分析:一、核心战略失误与多元化过度扩张的.............
  • 回答
    说实话,复制粘贴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不就是“Ctrl+C”然后“Ctrl+V”嘛,还能有什么说道的?但你别说,这俩动作背后的小九九,有时候还真能闹出点儿笑话来,甚至让原本应该完美无缺的东西,变得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没错,复制粘贴本身,确实可能出错。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层面。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好的”基础武器,比如步枪。 事实上,中国军队目前装备的多种制式步枪,例如95式(及改进型03式)、191式等,都属于现代化的基础步枪,在性能、可靠性和易用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满足现代战争的.............
  •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事件中乘客表现出的“冷漠无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又值得深思的现象。要详细剖析其中原因,得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用“冷漠”二字来概括。这背后可能交织着个人心理、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以及事件本身的传播方式等复杂因素。首先,个体心理层面的防御机制是重要的一环。在突发且可能具有危险性的.............
  • 回答
    你提到的那种科幻感十足的“天空母舰”,也就是电影《美国队长2》中神盾局的空中堡垒,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现实中我们之所以没能造出类似的东西,原因有很多,涉及到技术、经济、军事战略以及物理定律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电影里的东西往往是艺术创作的产物,它需要服务于叙事和视觉效果,而现实世界的工程则要.............
  • 回答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史上一次决定性的战役,秦军能在此与赵军“死磕”到底,甚至付出巨大代价,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政治动因,远非简单的“血战”二字可以概括。简单地认为廉颇若“扛不住压力”出军血战,秦军就“大概率惨胜”,五国就会“得利”,这种看法过于简化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也低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心和其.............
  • 回答
    如果出现一种专门捕食现今人类的生物,为了有效且持续地繁衍,它必然会演化出一系列针对人类弱点和我们生存环境的独特且高效的特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推测,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捕食策略与生理适应: 高效的追踪与侦测能力: 超敏嗅觉: 人类是陆生哺乳动物,会散发出独特的体味(汗液、皮脂、体.............
  • 回答
    如果说机甲真的能在现实中出现,那它的模样肯定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科幻片里闪闪发光的金属战士。说实话,我会觉得它更像是一个披着重型装甲的… 巨型工程机械。想想看,它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完成某种极其困难的任务。首先,它的体型绝对是惊人的。能够立足于地面的,至少也要有十几层楼高吧。毕竟,它要承载的动力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