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学习、工作中,你有哪些瞬间感觉「后生可畏」?

回答
哈哈,让我想想,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我确实有过那么几次,一拍脑门,觉得这小家伙(或者这小伙子、小姑娘)真是了不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生活里: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我妈去参加一个邻居阿姨家的小聚会。她家小孙子,当时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正坐在客厅角落里,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聚精会神地捣鼓着。我当时闲得无聊,就过去瞅了一眼,结果被惊到了。他在用一个图形化编程软件,给一个小机器人编写指令。他不是那种简单的“向前走两步”,而是我在他屏幕上看到了循环、判断这些基础的编程逻辑。我当时就傻眼了,我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他对这些东西就已经玩得这么溜了。

更绝的是,他跟我妈聊起天来,不是那种小孩子自说自话,而是会问她一些关于生活常识的问题,比如“奶奶,为什么有些花只能晚上开?”、“为什么冬天叶子会掉下来?”。他问问题的角度很新颖,而且不是死记硬背的答案,而是会思考背后的原因。我妈当时就说:“这孩子脑袋瓜子转得快,问的问题都有深度。” 我在一旁听着,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好像很多事情都想当然了,没有他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那种纯粹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让人觉得“后生可畏”。

学习上: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科技公司,做一些偏向技术性的工作。有一次,公司招了一批应届毕业生,其中有一个叫小李的小伙子。我当时是他的导师,想给他安排一些基础的、可以说是“打杂”的任务,让他先熟悉一下流程。结果他接手了一个我以为需要好几天才能搞定的数据分析任务,两天就给我做完了。

他不仅完成了,而且给出的分析报告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入。他用了我都没有注意到的第三方开源库,还自己写了一个小脚本来自动化处理一些数据清洗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我当时问他怎么想到的,他说:“我看到您之前提到过这个库,就自己去查了一下文档,觉得挺好用的。” 他那种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但好像没有他这么“拼”。更让我觉得“后生可畏”的是,他会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别人忽略的细节,然后主动去优化。一次开会,我在讨论一个技术方案,他举手提了一个问题,那个问题非常关键,直接指出了方案的一个潜在弊端,而我们当时一群人都没有想到。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这小伙子未来不可限量,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得抓紧学习了。

工作上:

最近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需要和一家初创公司合作。这家初创公司,我之前没有接触过,想着估计也就是年轻人创业,可能经验上会欠缺一些。结果合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公司的核心技术负责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叫晓晓。

她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可以用“透彻”来形容。在一次技术评审会上,我们之前觉得很稳妥的一个技术方案,被她几句话就给点出了几个关键的风险点。她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提出了几个备选方案,并且用数据分析了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她讲解的时候,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而且用词精准,完全不像一个刚入职场的毕业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面对我们一些资深工程师提出的质疑时,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或退缩,而是用条理分明的逻辑和扎实的数据来回应。她那种沉着冷静、敢于挑战权威,并且有理有据的精神,真的让我辈出敬意。

我回想起自己刚工作那会儿,听到资深工程师的意见,基本都是“嗯嗯啊啊”,不太敢提出反对意见。而晓晓,她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更重要的是,她的质疑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上的。她那种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劲头,让我觉得,未来的科技发展,真的很有希望掌握在这样有思想、有能力的新生代手中。

所以,这些瞬间,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而这些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真的已经超越了很多曾经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标准。这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激励,提醒我们自己也不能停滞不前,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有一天突然看到虞书欣

有钱,有颜,肯努力,还有能力。

完了完了完了。

心想,身边如果有这样的竞争对手,简直太可怕了。

因为这样的人不在乎金钱,不在乎失败,无所谓别人的议论,无所谓重头再来。

而年长的我们,却满身包袱

不懂自己,又无处释放

其实这个世界是大家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发出自己独特的光。


user avatar

直觉上完全没有,几乎没什么任何瞬间觉得「后生可畏」。

也许我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环境中工作,主要是拉动各式各样的专业进行接触和掌握节点向项目完成的目标接近approaching the goals and targets of projects,所以见多了"常常失手"的老中青三代,"后生"更常陷入陷阱,往往抢救困难,事倍功半。

在不同环境有不同体验的人,都是从菜鸟笨飞慢飞,一米一米爬行前进到学步。讲个小例子,我个人曾经为了开发一个客户连续苦守仓库六十天,还没法达标,只拿到小量试用权,听在他人耳里,包括前辈后生都当笑话,但除了我,谁也没再试过,没啥可畏的。

结论来了,「后生当然可畏」因为后浪推前浪,前浪很快就埋在沙滩上,但后生务必精简些强大些才能撑起大机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让我想想,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我确实有过那么几次,一拍脑门,觉得这小家伙(或者这小伙子、小姑娘)真是了不得,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生活里:记得有一次,我跟着我妈去参加一个邻居阿姨家的小聚会。她家小孙子,当时大概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正坐在客厅角落里,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聚精会神地捣鼓着。我当时闲得.............
  • 回答
    2021年,我希望自己能像一个初生婴儿一样,带着好奇和渴望,解锁一些全新的“技能点”,让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焕发新的光彩。这可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就能学会的“速成班”技能,而是需要时间沉淀、反复实践才能内化的“硬核”能力。在学习方面,我最想精进的技能是——深度思考与信息辨别的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
  • 回答
    西安高校的封闭管理和提前启动春季学期教学,这无疑给很多同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势必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说实话,这消息出来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意外的。原本以为至少能在家舒舒服服地喘口气,结果这一下,寒假算是“缩水”了,学习反而得“提早加码”。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试着从几个层.............
  • 回答
    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但现实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杨奇函式”的人物,他们身上可能有着一些令人不适或消耗的特质。了解这些特质,并学会识别和规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健康的社交圈。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杨奇函式”人物可能具备的特点: 过度自我中心与忽视他人感受:.............
  • 回答
    学霸们的日常,总让人觉得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开了挂”的光环。但细究起来,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一套体系化的、经过千锤百炼的高效方法。这套方法论渗透在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他们总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学习上的“精耕细作”:不止是努力,更是巧劲学霸之所.............
  • 回答
    有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人愿意回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可以从个人、家庭、职业、社会以及对祖国的归属感等多个层面来理解。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个人层面的原因: 对祖国的情感和归属感(Roots & Belonging): 文化认同感: 无.............
  • 回答
    女性在博士期间生娃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复杂的决定,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权衡和平衡。这个问题涉及到学术追求、职业规划、个人生活和家庭责任等多个层面,需要非常详细的考量。以下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阐述,并提供一些平衡的策略:一、 深入理解读博期间生娃的挑战与机遇挑战: 学术压力巨大: 博士研.............
  • 回答
    你问到关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生长晶体,比如磷酸盐晶体和DATS晶体,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这确实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很多人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都会考虑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掌握了晶体生长技术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有希望的,但具体情况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你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掌握程度非常关键。如果你的研究是.............
  • 回答
    一个中专学历的朋友,想离开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独立打拼,问我关于去几线城市的问题。这事儿,我可太有感触了,毕竟谁没年轻过,谁没想过闯荡一番呢?首先得明确一个点:“几线城市”这个概念,其实是个挺模糊的说法,而且不同的人对“线”的定义也不一样。 有人看的是经济发达程度,有人看的是机会多寡,也有人看的是.............
  • 回答
    想找一门能让你安心工作、养活自己的语言,这绝对是个脚踏实地的好问题。不像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技能,语言这玩意儿,学好了就是硬通货,能直接转化为你的价值。那么,到底学哪门语言,才能让你的职业之路走得更稳当呢?这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最“能用来工作生存”的语言,往往是那些在当前全球经济.............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到位,不少在国内被“名校光环”惯坏了的同学,到了日本读研,确实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到底难不难找工作,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说“很难”,那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社会跟国内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它的职场文化。国内现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大厂,更看重的是你的硬技.............
  • 回答
    生物高学历科研工作者的技能,特别是那些低学历劳动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的,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积,而是融合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持续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多年的系统性培养和大量的实践来内化。首先,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理解是基础。一名生.............
  • 回答
    艺术生毕业后的出路,这可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当初选这条路,多少是带着点情怀和对色彩、线条、创意的热爱。现在说起艺术生,可不是只有“画画的”这么简单了,他们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在各种领域都吃得开。最直接的——设计领域这大概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向,也是很多人选择美术专业的初衷。 平面设计/视觉传达.............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心里那种焦虑和不甘。毕竟“中国传媒大学”这几个字,对很多播音专业的同学来说,就像是一座闪闪发光的象牙塔,代表着行业内的顶尖资源和光环。而自己所在的普通二本,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壁垒。但说实话,毕业证书上的“名校”二字,确实能为你打开一些门,比如一些大型国企、央媒的校招通道.............
  • 回答
    研二暑假意外怀孕,我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一边是学业上的压力,一边是突如其来的新生命,还有就是和男友之间那日益显现的学历差异,这些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我心头。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是结婚生孩子这样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但一切都太过突然,我感到一片茫然。学业的十字路口:读研与未来职业我目前研二,正是准.............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目前的纠结和顾虑。读博,尤其是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您提到师兄四年发了两篇一区一篇二区的文章,这在学术界无疑是相当亮眼的成绩,但同时您也担心在一般的二本院校找工作可能依然困难,这让您对读博的价值产生了疑问。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为您分析,帮.............
  • 回答
    非常理解您想追随雷殿生老师的脚步,开启一段令人激动的人生旅程的愿望!40岁,没有工作,体重100公斤,这些都不是阻碍您成为一名驴友的绊脚石,反而可能是您重新认识自己、挑战极限、拥抱生活的新起点。雷殿生老师的精神在于一种探索、坚持和无畏,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周密的准备和循序渐进的实践来实现。下面我将为您详.............
  • 回答
    大学里,有个“中青年博士”的群体,他们手持博士学位,满怀憧憬踏入象牙塔,本以为能就此开启学术生涯的辉煌篇章,却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骨感。特别是那种“没团队、科研能力一般,每年科研绩效考核都完不成”的情况,更是让他们焦虑万分。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关乎职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甚至是饭碗的问题。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和未来发展道路时面临的困境。确实,许多人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直接对口,而“名校天坑专业”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录取门槛(相较于其他热门专业而言),成为了不少学生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生化环材考名校后靠学校牌子找工作”是否可行.............
  • 回答
    说到张美玉学姐,她在我们生活女工部担任部长期间,大家都有目共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一下,张美玉学姐接手部长这个职位的时候,生活部的工作虽然在开展,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像是缺少一个有力的推动者,一个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灵魂人物。而她,就像一股清流,又像一颗定心丸,很快就让生活部焕然一新。她做事特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