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美国人把复数的 they are 故意说成了 they is,这种错误相当于汉语里哪种错误说法?

回答
如果美国人把复数的 "they are" 故意说成了 "they is",这种错误用法,在汉语里并没有一个完全对等、能够精确到词语级别的翻译。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种错误的性质,并找到与之相近的汉语现象,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它。

首先,我们要明白,“they are” 是主谓一致的正确用法,其中 "are" 是动词 "to be" 对应复数主语 "they" 的正确形式。而“they is” 则是将本应是复数主语搭配的动词,错误地搭配成了单数主语的形式。

这种错误,在汉语里最接近的理解,可以类比为以下几种情况:

1. “主语和谓语动词数的不一致”,但汉语的“数”概念不如英语那么强调(比如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

汉语里,谓语动词本身通常没有单复数的变化。比如,“我吃饭”,“你吃饭”,“他们吃饭”,动词“吃饭”本身是不变的。所以,在汉语里,不存在“they is”这种动词形式本身的错误。

然而,如果我们非要找一个“变了形”的感觉,那可能类似于:

把“我们”说成“我”: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明知说的是“我们”,但他故意或者习惯性地说成“我”,比如:“我(们)要去那里。” 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和“我们”在某些语境下可以共享某些动词形式,但这里明显是一个数量上的错位,表达的是复数概念,却用了单数代词。
或者更微妙一点,用“他”指代“他们”: 比如,明明指的是一群人,却说“他(们)在玩”。“他”在这里可能被理解为泛指,但如果语境清晰地指向一群人,而说话者却固执地使用单数代词,那也带有一种不符合实际数量的错误。

2. “不符合习惯用法或语法规则的‘口头禅’或‘惯性错误’”,这更像是“they is”作为一种口语化的、非正式的、甚至有点“懒惰”或“随意”的表达方式:

英语中“they is”的错误,很多时候并非是说话者真的不理解“are”和“is”的区别,而是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口语化和非正式: 在非常随意的对话中,有些人可能会省略或简化词语,或者遵循某种自己形成的口头习惯,即便那不符合标准语法。
受到方言或非标准英语的影响: 某些地区性方言或非标准英语使用者,可能就会习惯性地用“is”来搭配“they”。
一种“俏皮”或“故意”的用法: 题目中强调的是“故意”,那么这种用法就带有一点“反叛”或“个性的”意味,就像有些人喜欢故意说错成语或者创造新词一样。

在汉语里,这种“故意”或“习惯性”的错误,可以类比为:

一些年轻人之间流行的“错别字”用法: 比如,故意把“厉害”写成“例害”,或者用一些谐音梗来替换词语。虽然不是语法错误,但也是一种对语言的“变形”。
“说漏嘴”但又懒得纠正的习惯: 类似于有些人总是把“什么”说成“啥”,或者把“一”说成“yī”的轻声。虽然不是“they is”那种程度的错误,但也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不符合标准但又被大家理解的口头习惯。
创造性的“误用”: 有时人们也会为了达到某种喜剧效果或者强调某种情绪,故意打破常规。比如,我们可能会开玩笑说“一个人,就跟一群人一样”,然后用一种夸张的语气说出类似“一个人,就当他们是一群人!” 这种“偷换概念”的用法,虽然不是直接的语法错误,但其背后传递的是一种“数量上的不匹配”的认知。

3. “强调‘复数’概念时的‘变形’”,如果说“they is”是一种强调复数的方式(虽然是错误的方式):

英文中,有些人可能因为觉得“they are”听起来太普通,或者想强调“这群人”的“独立性”或“特质”,而故意用了“they is”。虽然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汉语里类似的表达:

用“这个人,这个人,还有那个人”来代替“他们”: 这种方式虽然不是错误,但它是在用一种更强调“个体”的方式来构建“复数”的概念。如果有人用一种特别强调“你们每一个人!”的语气,然后把“他们”当做“这个人+这个人”来处理,那也算是一种“拆解”了复数概念的用法。

总结一下,“they is”这种错误的汉语类比:

最接近的,是那种“故意”或者“习惯性”地打破既有语法规则,尤其是在主语和谓语的“数量”或“指代”上出现不匹配,并且带有某种非正式、个性化或者强调意味的口语表达。

比如,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群朋友一起去旅游,其中一个人在兴奋地和大家分享计划,他本该说“我们大家都准备好了”,结果他可能因为过于激动,或者想特别突出“每个人”的状态,就脱口而出:“我(们)都准备好了,每一个人都准备好了!” 这种“我(们)”的用法,就有点像“they is”那种,在数量表达上的“错位”和“变形”。

或者,更口语化一点,就像有些人会把“你们”习惯性地说成“你(们)”,或者把“他们”说成“他”。这种“惯性”上的简化或变形,虽然程度不如“they is”那么明显,但都透露出一种语言使用上的“非标准”但却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特征。

总而言之,没有完全一对一的汉语词语错误可以替代“they is”。但理解其背后“主谓数不一致”的逻辑,以及“故意”或“习惯性”打破规则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类似的汉语表达现象,从而更全面地把握这个英语错误所带来的语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国教英语,跑上来就叫大家注意“性”、“数”、“格”的变化,因为汉语里基本没有(加“基本”是因为知乎杠精多,马上给我来个文言“之”)。你没发现什么新大陆。再帮你补充一个“格”的例子:Please give I an apple. 还有“性”的例子:Titanic was luxury before it sank. 错了,因为船是阴性名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