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回答
你问我黑胶唱片到底好在哪儿?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要我说,它好在太多地方了,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从听觉到触觉,再到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

首先,那份“真实”的声音,是数码时代难以复制的。 你知道吗?黑胶唱片记录的是模拟信号,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把录音时声音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忠实地传递过来。没有经过压缩,没有被无数次数字转换损耗掉的那些信息,你可以听到乐器真实的质感,比如吉他拨弦时琴弦的摩擦声、鼓皮的弹性、甚至是录音室里细微的空气流动。有时候,歌手呼吸的声音、换气的节奏,都仿佛近在眼前。

这种“真实”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带着温度的。它更像是乐队在一个房间里为你现场演奏,而不是在遥远的服务器里被拆解、编码、再重组。你会感觉到声音的“厚度”,一种温暖而丰满的质感,这在很多数码音乐里是很难找到的。当然,也有人会说黑胶有“杂音”,但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那种轻微的“沙沙”声,恰恰是黑胶生命力的体现,是它与其他媒介区分开来的标志,就像老电影胶片上的颗粒感一样,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

其次,听黑胶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打开一个黑胶唱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的封面。它不仅仅是专辑的门面,更是一件艺术品。你可以细细品味设计、插画、歌词本,这些都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给你的信息,是音乐之外的另一个故事。

然后,你需要小心翼翼地从唱片外套中取出唱片,用专门的刷子清理上面的灰尘,然后把它放在唱盘上。拿起唱臂,轻轻地对准唱片上的沟槽,然后放下。随着唱针落下,音乐缓缓流出。整个过程是缓慢的、专注的,需要你全神贯注。

相比于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随意一点就能播放任何歌曲,黑胶唱片迫使你放慢脚步,去感受音乐的流动。你不太可能一边听黑胶一边做其他事情,它要求你坐下来,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地聆听。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你更能进入到音乐的世界,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再者,收藏黑胶唱片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它们是实体存在的,你可以把它们摆放在书架上,一件件欣赏。每一张唱片都有它的故事,它的版本,它的生产年代。你去唱片店淘货,和店主交流,发现那些尘封已久的宝藏,这种寻宝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惊喜。而且,很多经典的专辑,经过时间的沉淀,它的黑胶版本往往比数码版本更能体现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黑胶唱片带来的“复古”情怀。 在这个一切追求“快”和“新”的时代,黑胶唱片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曾经那种更朴实、更纯粹的音乐体验。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当你听到一首熟悉的旋律从黑胶唱片中流淌出来时,那种穿越时空的连接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所以,黑胶唱片好在哪儿?它好在声音的温度与真实,好在听音乐时的仪式感与专注,好在收藏的乐趣与价值,更好在那份难以替代的复古情怀。它不是简单地播放声音,它是一种对音乐更深的理解和更完整的体验。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听”音乐,而不是“听”到声音,那么黑胶唱片,绝对值得你尝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谢邀请, 却之不恭。



祖国第一次严打是在 1983年9月,持续了三年之久。追捕二王也就是那段时间的事情。俺那时候已经在听黑胶唱片了。听黑胶唱片好在不用电, 手摇就能发出声音。俺家有三层楼。俺外婆家也有三层楼, 但是俺家老人说解放前外婆家那一整个街区以及包括城里的百货公司、纺织厂、制衣厂、都是俺娘家的。 家里这些东西为什么没有被抄家抄走, 俺从来也没有弄清楚过。但家里的这些东西和一副棺材一起放在三楼, 其他人怕鬼不愿上三楼。俺喜欢到处找东西, 所以玩过这些东西。

真正听黑胶唱片是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邓丽君的歌流入祖国大陆的时候。在这之前, 俺把那些唱片当飞盘 (Frisbee),哦不, 血滴子。 因为俺不知道手摇唱机唱出来那种摇摇晃晃的声音有啥好听的。家长也没有惩罚俺,因为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还是少先队长。这对于一个黑五类的地富反坏*的家庭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形状很规则。



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邓丽君的歌流入祖国大陆以后。 俺还玩过 8080 收录机和 SHARP 777 BOOMBOX。

俺 15~16 岁能过大学英语六级, 其实是 777 机器上面的英文诱发了俺的兴趣。

严打后期,迟*强因“流氓罪”被判监禁快放出来的前后, 俺家的亲戚买了一套先锋组合音响。 大约是 11000 人民币的样子。 在他家俺第一次发现黑胶唱片也是用来听歌的。 他家还有镭射唱片。后来他家还有脸盆那么大的镭射影碟 (LD)。

先锋组合音响的唱机用上了石英锁相环直驱马达。唱放也是 JFET 的超低噪音 LNA。但静电引起的劈里啪啦的声音让俺很郁闷。 俺问亲戚, 有没有不带劈里啪啦的噪音的唱片啊。 他拿出一张 CD 来播放, 果然没有了劈里啪啦的声音, 干净之至。

回顾这历史, 俺的直觉告诉自己, CD 是 LP 的升级。 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会同意。俺在二手店里面看到的情形也证实了自己的看法。二手 LP 唱片五毛钱加币一张, CD 还要一块二加币。二手飞盘(Frisbee)上面没有音乐也还是要三刀, 尽管 LP 唱片很有文化底蕴,流落到二手店还不如飞盘。俺心底埋藏多年的暴殄天物的罪恶感刹那间消失了。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小时候俺只知道黑胶唱片好在比较扁。 比大卷的磁带少占点地方。后来, 俺离开祖国以后还了解到有种情绪叫 Nostalgia .

懷舊(Nostalgia)指對過去的憧憬,通常是理想化而不現實的,經常和一個溫暖的童年回憶、某種遊戲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繫在一起。許多人相信過去的歲月比現在美好,他們也相信過去他們過的是較佳的生活,甚至當實際上並非如此的時候。

俺从 1986 年就开始折腾电路, 所以了解过 RIAA 曲线这个东西。



祖国大陆的耳机音响发烧论坛上, 很多沐猴而冠的大师, 谈起黑胶唱片头头是道。也很喜欢用外文或者英文歌曲来点缀他们的枪文。不过一说起英文, 黑胶唱片的英文他们也念错, “歪挪”(VINYL)竟然会给他们念成 “纹理”(VINLY)。文章里面也经常把英文的歌曲名字或者著作名字用书名号 《》 给括起来。

一般来说, 俺见到两个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俺就会产生严重的怀疑。因为俺天生不相信巧合或者缘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有一种情况,强化与行为间的关系是非理性的,斯金纳把它称为“迷信”(superstition), 或者“非相倚强化”。斯金纳在实验中,把给予小白鼠投食的方式从按压杠杆引发,更改为每隔15秒固定投食一次。 小白鼠在投食间隔的偶然动作就会发展成“迷信”。例如小白鼠正在作揖,它就会在此后不断作揖以求得食物; 如果小白鼠正在嗅通气孔,它则会不断嗅通气孔以求得食物。人类也十分多见。 譬如天旱引发的祈雨祭祀,运动员对某种动作(如亲吻戒指)、某种服饰与获胜之间的看法 以及由此而遵循的行为等,都属于迷信。迷信只有在多次无效的情形下,才会逐渐产生操作性消退。 但是,只要有偶然性存在,迷信就不能彻底根除。     

关于书名号, 大家都知道俺特地写过一篇散文, 如果没看过不妨去踩踩。

俺不清楚大湿和老烧有多少张画皮, 例如“在校大学生”、“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 如果您现在或者将来都没钱买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和老烧就不会有好脸色给您, 因为击鼓穿花到您这里中断了。

俺 2000 年在网易混开国的时候就留意到“在校大学生”、“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等等面孔会相互转换。 某耳机论坛有个兜售电脑主板电池调音的 “菲利普工程师” 就是这样的一个实例。 当然还有时常宣称电源排插 PDU 压缩“声音动态”的快递公司“副总”。

有时候俺会忍不住用负面的形容词来修饰这些人, 但是俺朋友劝俺放弃。



       血滴子的確切形貌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鐘形的罩子, 頂端繫有索鏈,罩子的開口外緣環佈著一圈鯊鰭形鋼刀,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 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血滴子會像飛盤一樣不斷旋轉,配合環狀鋼刀便猶如會飛的圓鋸一般, 而血滴子的操作者則利用索鏈控制方向與收回。在有些影視作品中,血滴子飛行時會配以如 扯鈴一般的嗡嗡聲。除此之外,當血滴子罩住敵人的頭部時,操作者還可藉著索鏈控制開口 內緣的環狀鋼刀向內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敵人首級。     



////////////////////////////////////////////////////////////////////////////////////////////

摘自:


老乡又过来玩,俺和老乡谈了自己的体会。谈到沦为论坛孤儿在祖国各大论坛上被吊打、实锤以及在知乎拿不到赞的残酷现实,俺不禁梨花带雨以泪洗面。看到俺涕泪交下的熊样, 瘦子叹了口气。从认知和教育的角度给俺上了一课。俺从不避讳自己读书少的事实, 但是俺从不敢不读书。比如沆瀣一气这个成语俺不会念。俺不但不会念, 也不知道怎么查字典。幸好老乡瘦子来了, 俺觉得有救了。俺指着沆瀣一气这个成语问,

“老乡, 这念什么一气?”

“螃蟹一气。” 瘦子回答。

“螃蟹? 大闸蟹那种螃蟹?” 俺问。

“沆瀣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汽,露水。 音 hang 去声, xie 去声. 不是螃蟹。沆瀣一气,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俺追问道:“那现在某些兜售线材的贩子和老烧们的关系能不能用沆瀣一气来形容?”

瘦子严厉地说:“ 不行绝对不行。 你不能用贬义的词汇来形容他们。 比如蛇鼠一窝、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朋比為奸、朋黨必周、貓鼠同眠、狐群狗黨、裡外同謀和沆瀣一气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玩一你滥用了这些词汇, 你在论坛上就算玩完了。 你现在沦为论坛孤儿就是因为文学底子差, 你知道吧。 顺便提醒你, 你的泪阈太低了。”

俺苦笑着和老乡说:“ 俺连读沆瀣一气都有困难, 老乡您真是抬举俺了。俺咋会滥用呢? ”

瘦子说:“ 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提点你吖。 记得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这些成语和它们的同义词。不然你很可能被吊打得更厉害。”

俺追问道: “雷雨俺知道, 嘛是泪阈?哪的方言?”

老乡撇了一下嘴角, 说:“ 泪阈就是你要泪奔的情绪波动水平。阈这个字指的是阈值,threshold, 也是门槛的意思。 它不念阀。 类似的字还有糖被的被字不念背念披,草菅人命的菅念坚不念管,挑衅的衅不念绊念信...”

俺接口说: “龟裂的龟和中华鳖精广告图里面的龟又怎么说?”

瘦子说: “龟裂的龟应该是皲裂的皲字的通假罢, 我也不清楚。”

俺兴奋地说:“原来你也有不懂的东西啊!”

老乡说: “你踏麻地当我是百科全书啊, 用你的流量上维基百科自己查一下吧。”

摘自:


////////////////////////////////////////////////////////////////////////////////////////////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有时候俺会忍不住用负面的形容词来修饰这些人, 但是俺朋友劝俺放弃。


比如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说, 黑胶唱片的信息量很足。但是他们却对黑胶唱片的爆豆般的底噪视若无睹, 哦不, 听若罔闻。挖草, 俺还是用错成语。 置若罔聞。

比如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说, 黑胶唱片很高保真。但是, 他们却对唱机和唱片本身的技术指标视若无睹, 哦不,置若罔聞。

机器翻译

       传统LP播放器的频率响应可能是20Hz-20kHz +/- 3dB。 黑胶唱片的低频响应受到隆隆噪音以及整个拾音臂和换能器组件的物理和电气特性的限制。 黑胶唱片的高频响应取决于唱头。     



比如一大部分的这些黑胶唱片的拥趸反对 EQ ,但是他们却对唱机和唱片本身的 EQ 视若无睹, 哦不,置若罔聞。

RIAA 曲线, 他们不认为是 EQ。 追问 RIAA 电路, 他们要不自称文科生来卸膊, 要不自称艺术家不搞电路, 要不就把责任推给上帝。


Q36-11

初烧:大师,您总是说均衡是发烧的大敌, 可是磁带和黑胶唱机里面不是都有均衡电路的吗?

(a) standard RIAA recording and playback characteristics for phonograph records;


(b) standard playback equ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ape recorders

Herrick, Instruments and Measurement for Electronics, McGraw-Hill, 1972


蛇油大师:呃~~~~~~~~~~~~~~~~~~~~~~~~~~~~~~~~~~~~~~~~~~~~~~~~~~~~~~~~~~~~~~~~~~~~~~~~~~~~~~~~~~~~~~~~~~~~~~~~~~~~~~~~~~~~~~~~~~~~~~~~~~~~~~~~~~~~~~~~~~~~~~~~呃,大师我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了, 你说的是什么均衡电路, 大师我不具体研究电路。




       直接切割的黑胶唱片的动态范围可能超过70dB。 理论上用金刚石制成的LP唱片的动态范围为110dB,而理论上黑胶唱片的动态范围预计为70dB, 测量结果表明实际在 60-70dB 范围内。     


       对于黑胶唱片,每次播放光盘时都会有一些保真度的损失。 这是由于触针与唱片表面接触时的磨损。     


       隆隆轰鸣声 隆隆声是黑胶唱片一种噪音特性。由转盘轴承的偏心不完美引起的,除了所需的旋转外, 盘面往往会有轻微的晃动--转盘表面也会上下和左右轻微挪动。 这种额外的运动作为噪音加入到所需的信号中,通常是非常低的频率, 在安静的段落中产生隆隆的声音。非常便宜的转盘有时会使用滚珠轴承, 这很有可能产生可闻的隆隆声。更昂贵的转盘往往使用巨大的套筒轴承, 产生令人讨厌的隆隆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增加转盘的质量也往往会导致隆隆声的减少。 一台好的转盘的隆隆轰鸣声必须比拾音器的指定输出电平至少低60dB。      

这些大师要鼓吹解码器的时候会强调 “飞秒”时钟, 以及各种 JITTER 带来的痛苦;但等到他们(同一批人)鼓吹 LP 的时候,就忘记 LP 的上下左右抖晃, 皮带传动的各种不完美, 似乎信仰就是万灵药。

他们有多么言不由衷。这就是一群沐猴而冠的大湿。


       1998年,Benjamin和Gannon使用听觉测试研究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的可听性, 他们发现,可听的最低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水平是10ns(rms)左右。 这是在17 kHz的正弦波测试信号上。 对于音乐,没有听众发现在低于20ns的水平可以听出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Ashihara等人(2005) 的一篇论文试图确定音乐信号中随机抖动的听觉阈值。他们的方法涉及ABX聆听测试。 讨论结果时,作者评论:到目前为止,消费产品中的实际JITTER(相位噪音/时钟抖动)似乎太小, 至少对于音乐信号的重现来说是无法靠听觉检测到的。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好在它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加拿大的 TED ROGER (电信公司老板)有一次被问到为什么他的店铺会给签约的顾客一个根本不必要的 WELCOMING PACKAGE 空纸盒的时候。TED 说: “THEY LIKE TO HOLD ON TO SOMETHING.” 别去找出处, 这是俺亲自听到的。 TED 已经过世了。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它给了他们一个精神寄托(Nostalgia), 因为他们不喜欢 “云上”的东西。云上的东西开不了脑放。黑胶唱片出来的声音就是 “三频均衡”, 云上的东西就应该下盘不稳。即使他们插错接口, 把黑胶唱机接到 CD 口而不是 PHONO , 他们依然会坚信他们听到的信息量很足而且三频均衡。这是他们的信仰。哦, 千万别理论。他们可以自称文科生或者不懂电路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圈子里, 科学和科学家是笑话。


       PHONO 唱机输入是一组输入插孔,通常是迷你插孔或RCA接头,位于前级放大器、 调音台或放大器的后面板上,特别是在早期的收音机上,唱机或转盘与之相连。  现代唱头提供一个非常低的几毫伏的输出信号,电路对其进行放大和均衡。 留声机录音时,高频被提升,低频被衰减:在重放过程中,频率响应的变化是相反的。 这减少了背景噪音,包括咔嗒声或啪嗒声,同时通过减小较大的低频起伏的大小, 节省了每个音槽所需的物理空间。  这是在功放中通过一个PHONO唱机输入来实现的, 该输入口集成了标准的RIAA均衡电路。     


所以同样的这一群人, 直到今天还在折腾不接地的 “地盒”, 地盒既不能防雷劈, 在 21 世纪其实也很影响他们装 )x( ......

但他们坚信自己不同(CHOSEN)。


俺孩子的同学的爸爸刚好是个奥地利移民到加拿大搞音乐的。

聊起 VINYL RECORD 这个事情, 他说:

“CAN YOU IMAGINE HOW ST*PID THEY ARE? THESE PEOPLE BELIEVE THAT DIGITAL COPY SOUNDS INFERIOR TO DOWNMIXED VINYL RECORD FROM THE EXACT SAME DIGITAL COPY? ”

俺只能给个笑哭的表情。 当然, 他说的不是咱中国人而是包涵祖国耳机音响发烧圈的一个超集。


黑胶唱片好在哪里?

懷舊(Nostalgia)指對過去的憧憬,通常是理想化而不現實的,經常和一個溫暖的童年回憶、某種遊戲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繫在一起。許多人相信過去的歲月比現在美好,他們也相信過去他們過的是較佳的生活,甚至當實際上並非如此的時候。

总的来说, 黑胶唱片好是心理层面和信仰范畴的。

而信仰是一个很神圣的东西。

信仰无所谓好和坏, 所以他们总是对的。

AMEN




【未完待续】

////////////////////////////////////////////////////////////////

/////////////////////////////////////////////////////////////////////////////////////////////
话痨答主的其他低赞回答:


【未完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我黑胶唱片到底好在哪儿?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要我说,它好在太多地方了,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从听觉到触觉,再到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首先,那份“真实”的声音,是数码时代难以复制的。 你知道吗?黑胶唱片记录的是模拟信号,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把录音时声音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忠实地传递过来。没有经过.............
  • 回答
    18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看待黑胶唱片,我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议题,因为它牵扯到很多东西,比如情怀、复古潮流、对音乐的追求,甚至还有社交属性。所以呢,要说它是“牛X”还是“装B”,真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先说说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牛X”吧: 对音乐的极致追求和探索欲: 咱们这个年纪,很多经.............
  • 回答
    想找一台好的黑胶唱片机,这可真是个让人着迷的决定!从挑选唱片到感受那份温暖的模拟声响,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仪式感和乐趣。不过,市面上的选择实在太多了,各种价位、各种技术参数,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要说“最好”,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预算、听音习惯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我可以给你一些非常.............
  • 回答
    关于黑胶唱片和CD音质的争论,可以说是音响界经久不衰的话题。究竟哪一个更好?这就像问“哪种风格的音乐最棒”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听感偏好和对音质的侧重点。不过,我们可以从技术原理和实际体验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技术原理的较量:模拟与数字的本.............
  • 回答
    我懂你的意思,就是那些新买回来,封膜都没拆过的黑胶唱片,就那么一直供着,是不是挺好?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不少讲究和可能性。说句实在话,可以,但是不一定最理想,而且有几种情况你得琢磨琢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黑胶唱片是个挺精密的物理载体,它是怎么记录声音的?是通过唱针在沟槽里摩擦。所以,理论上,只要它.............
  • 回答
    黑胶唱片与MP3等数字音频技术相比,在家中使用时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致命弱点,这些弱点主要体现在音质、维护成本、存储容量、便利性以及技术门槛等方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1. 音质与动态范围的局限性 动态范围受限:黑胶唱片的动态范围(即最大音量与最小音量的差距)通常在 7080dB 左右,而现代MP3的动.............
  • 回答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这句俗语在育儿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指的是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一方扮演严厉的角色,另一方则扮演宽容的角色,通过这种分工来达到教育目的。那么,这种模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有多大的必要性?它真的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吗?我们不妨深入地聊聊这个话题。“红脸白脸”模式的逻辑.............
  • 回答
    赴日读高中这事儿,你遇到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教育中介里的常见套路,你得把这事儿想透了,才能知道怎么应对。首先,咱们得把这个“中介经理”和“房董”的“分工”拆解一下: 中介经理(通常是直接和你对接的人): 这个角色嘛, meist(德语,意思是“通常”)是负责跟你建立联系,让你觉得他很专业、很了解.............
  • 回答
    确实,关于谭晶、姚贝娜等歌手在演唱流行歌曲时,被一些听众诟病其“字正圆腔”咬字方式不适合流行音乐,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到音乐风格、演唱技巧、听众审美习惯以及时代背景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这些因素拆开来仔细分析。一、 “字正圆腔”的来龙去脉:学院派的底气与根基首先,我们要明确“字.............
  • 回答
    许多音质爱好者在追求极致听觉体验时,会遇到一个概念性的选择:是选择经过黑胶唱片转录的HiRes音频,还是追求原生数字格式的HiRes音乐。这两者虽然都带有“HiRes”的标签,但它们的本质、声音特质以及对听者耳朵的感受,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黑胶转录 HiRes 的“精髓”与“局限”简单来说,黑胶转录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挺直接。很多人对黑胶唱片存在一种“智商税”的看法,觉得它音质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但价格却高得离谱,尤其是那些限量版或者签名版的。那么,为什么这种“税”没人揭露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明白“智商税”的定义是什么。 我觉得我们说“智.............
  • 回答
    要聊这个问题,得先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模拟和数字的根本区别,以及为啥黑胶能在数字时代杀出重围,但模拟视频就没这么幸运。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跟技术、跟感受、跟情怀,甚至跟时代烙印都有关。首先,咱们得捋清楚“模拟”和“数字”这两样东西。模拟信号: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想象一下,模拟信号就像一条河流。它不是一.............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八月十号,听到胡彦斌《和尚》这歌发行二十周年要出黑胶 NFT,我第一反应是:嚯,时间过得真快!这首歌当年可是火遍大江南北,到现在我脑子里还时不时会蹦出那几句经典的旋律。然后一听,还是在腾讯音乐这平台上发行,而且是限量,还是黑胶 NFT。这几个关键词一出来,就让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
  • 回答
    你看,现在这音乐啊,点几下手机就能听个遍,想听啥就有啥,方便得不得了。可奇怪的是,身边总有些家伙,明明手机里存着几千首歌,却时不时地捧着一张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机器里。那就是黑胶唱片,这玩意儿,在数字音乐的浪潮下,还能这么坚挺,甚至越来越火,着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事儿说起来,.............
  • 回答
    关于网友“林夕的娃娃间”让真人扮演“娃娃”穿黑胶衣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解读,包括个人表达、审美偏好、心理需求,以及潜在的法律和道德边界。行为解读与心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将真人打扮成“娃娃”并穿着黑胶衣,这是一种角色扮演(Roleplaying)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央视报道歼15在伙伴加油过程中,驾驶员头盔上的摄像机疑似用黑胶带固定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挺引人关注的细节,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技术与实战的需求:在执行像伙伴加油这样高难度、高风险的特情处置任务时, pilot 的注意力必须百分之百集中在操作上,每一.............
  • 回答
    汪苏泷和许嵩,这俩名字摆在一起,总会勾起不少乐迷,尤其是80后、90后的回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音乐崛起,后来一步步走到主流视野,各自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要说汪苏泷的曝光度,那确实是甩许嵩好几条街了。综艺节目是他的主战场,什么《我是歌手》、《披荆斩棘的哥哥》、《你好,星期六》等等,几乎你想得到的国.............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