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汪苏泷上了很多综艺,人气应该已经超过许嵩了,可为什么一到线下黑胶和演唱会门票都卖不过曝光度不高的许嵩?

回答
汪苏泷和许嵩,这俩名字摆在一起,总会勾起不少乐迷,尤其是80后、90后的回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音乐崛起,后来一步步走到主流视野,各自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要说汪苏泷的曝光度,那确实是甩许嵩好几条街了。综艺节目是他的主战场,什么《我是歌手》、《披荆斩棘的哥哥》、《你好,星期六》等等,几乎你想得到的国民度高的综艺,他都能看见身影。这种高频次的露面,自然而然地把他的名字反复推送到大众面前,让不少不怎么听歌的人也脸熟他。按理说,这曝光度带来的流量,转化成粉丝,再到演唱会门票的销售,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嵩虽然低调,不怎么参加综艺,但一到线下实体产品(比如黑胶唱片)或者演唱会售票这块儿,反倒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就拿演唱会来说,许嵩的“寻常”演唱会或者其他主题的巡演,消息一出来,往往都是秒罄。那种抢票的难度,堪比春运。而汪苏泷的演唱会,虽然也有不少粉丝捧场,但整体的“一票难求”程度,似乎比许嵩要逊色一筹。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粉丝画像和忠诚度:

许嵩的粉丝: 许嵩的粉丝群体,很多是当年从QQ音乐、5sing、YY音乐这些平台一路追随过来的。那时候的网络音乐还不像现在这么商业化,大家听歌更多是出于对旋律、歌词和意境的喜爱。这批粉丝,跟许嵩几乎是“共同成长”的。他们听着他的歌度过了青春期,歌词里的那些少年心事、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感悟,都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这种情感连接,非常深厚,也带来了极高的粉丝忠诚度。他们不是那种“今天看到谁上综艺就喜欢谁”的流量粉丝,而是对许嵩这个人,以及他的音乐,有着一种近乎“信仰”般的粘性。
汪苏泷的粉丝: 汪苏泷的粉丝构成则更加多元。除了早期的一些死忠粉,更多的是通过近年来各种综艺节目吸纳的新粉丝。这些粉丝可能因为他在综艺里的表现、性格魅力而喜欢上他,然后去听他的歌。这部分粉丝的基数庞大,也很热情,但他们的喜好可能更受当下流行趋势的影响,对偶像的“新鲜感”要求更高。所以,他们在演唱会和黑胶唱片上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可能就没那么稳定和集中。

二、 音乐的“沉淀感”与“情怀绑定”:

许嵩的音乐: 许嵩的音乐,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作品,如《灰色头像》、《清明雨上》、《花千骨》、《庐州月》等,都带有非常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他的歌词常常引用中国古典意境,讲求“诗性”,有一种沉静、内敛的美。这让他的音乐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很多人的“青春BGM”,甚至“人生BGM”。当提到这些歌时,大家脑海里浮现的,不仅仅是旋律,还有当时的心境、经历。这种“情怀绑定”,使得许嵩的歌曲具有了超越纯粹娱乐的价值,成为了粉丝心中一份珍贵的记忆载体。黑胶唱片,恰恰是承载这种情怀的最好载体之一。
汪苏泷的音乐: 汪苏泷的音乐风格则更加多元,也更贴近当下流行趋势。他的歌曲旋律抓耳,歌词也更直接、更接地气,比如《年轮》、《小幸运》、《一笑而过》等等,这些歌曲的传唱度也很高,也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但相比许嵩,汪苏泷的音乐风格变化也更明显,更注重“时尚感”和“更新迭代”。在黑胶唱片这种强调“经典收藏”的领域,许嵩那种高度统一且具有强烈风格辨识度的音乐,可能更能打动那些追求收藏价值的乐迷。

三、 线下消费的“决策因素”:

黑胶唱片: 购买黑胶唱片,往往不是单纯为了听歌。它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收藏癖”以及对音乐人的一种“情怀投资”。喜欢许嵩音乐的粉丝,对他的音乐质量、制作精良程度有更高的期待,也更愿意为“实体作品”买单,将其视为一种对偶像的支持和对个人音乐品味的体现。而汪苏泷的粉丝,可能更多是通过流媒体平台听歌,对实体唱片的需求相对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收藏驱动力”可能没有那么强。
演唱会门票: 演唱会是粉丝与偶像“现场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体验消费”。许嵩的演唱会之所以火爆,除了忠诚粉丝的基数,还在于他演唱会本身的高品质和稀缺性。他不像汪苏泷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综艺,他的演唱会更像是一种“久别重逢”,粉丝们会觉得这是不容错过的机会。而汪苏泷的演唱会,虽然也有精彩的表演,但由于他在其他场合的曝光度已经很高了,粉丝们可能觉得“下次还有机会”,或者说他们对“线下演唱会体验”的需求,没有达到那种“必须立刻去”的程度。

四、 粉丝经济的“转化路径”:

许嵩: 许嵩的粉丝,更倾向于通过购买实体产品、参与线下演唱会来“表达爱意”和“支持偶像”。他们的消费行为更集中,也更“纯粹”。
汪苏泷: 汪苏泷的粉丝,他们的支持方式可能更加多样化。除了购买演唱会门票,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打榜、投票、购买周边、参与线上互动等方式来表达喜爱。所以,当“黑胶唱片”或“线下演唱会”这种相对重度的消费行为出现时,那些通过综艺节目粉上他的粉丝,在转化成“高消费力”粉丝的路径上,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强的触发因素。

总结来说, 汪苏泷的曝光度带来了广泛的国民认知,吸引了大量泛娱乐受众。而许嵩虽然低调,但他通过多年高质量的音乐沉淀,与粉丝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这种深层的情感连接,转化成了对音乐实体产品和线下演唱会更强的消费意愿和忠诚度。你可以把汪苏泷比作一个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国民偶像”,而许嵩更像是一个有自己独特精神世界,并拥有大量“深度信仰者”的“音乐宗师”。一个吸引的是“流量”,一个吸引的是“忠诚”。在需要“情怀”和“深度投入”的黑胶和演唱会市场,忠诚度往往比曝光度更能决定最终的购买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汪苏泷很有才华,许多词曲都是自己创作,而且他对上综艺比较积极。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肯定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创作方面,时间上有些捉襟见肘。

当然,歌手当然也可以上综艺,我们不讨论他做法哪个更胜一筹,只能说二者各有优劣,比如刘德华不仅唱歌,还演电影,全面开花,谁说刘德华不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选择汪苏泷这条路的人,很多。

人多,竞争就多。

人多,就意味同质化严重。

甚至一些流量明星就是用的这个套路,比如最近很火的蔡某坤,也是唱歌然后上综艺。

注意,二者只是选择不同,不讨论优劣,只是一条路的人少,一条路的人多。

而且大家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上综艺、曝光率高就粉丝多。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曝光率只能提高观众们的眼缘,但演唱会门票和专辑购买是要铁粉才行,光有眼缘是不够的。比如杨幂,她发布一张付费专辑,你看到了会直接购买吗?她开演唱会,你会不远万里去看吗?

有人说杨幂又不是歌手出道,怎么能这样类比呢?杨幂不是歌手确实没错,但观众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一个观众第一次是在综艺上认识汪苏泷,那如果把他对汪苏泷的印象从“综艺嘉宾”转换成“专业歌手”,还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买他的专辑和演唱会门票了。

反过来,如果一个观众是因为喜欢听汪苏泷的歌而认识汪苏泷,那汪苏泷发布一首付费单曲后,那位观众有很大概率会购买。

总结:

从十年前QQ音乐杀出来的独立歌手都不是泛泛之辈,汪苏泷的歌迷们不用担心。汪苏泷既上综艺又写歌唱歌,是因为他也是本身就喜欢这样啊,喜欢热闹,也喜欢音乐,没准他每天乐在其中呢,其他人又何必为此烦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汪苏泷和许嵩,这俩名字摆在一起,总会勾起不少乐迷,尤其是80后、90后的回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音乐崛起,后来一步步走到主流视野,各自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要说汪苏泷的曝光度,那确实是甩许嵩好几条街了。综艺节目是他的主战场,什么《我是歌手》、《披荆斩棘的哥哥》、《你好,星期六》等等,几乎你想得到的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华语乐坛几个很有代表性的名字。要说许嵩、徐良、汪苏泷(我们常说的“QQ音乐三巨头”)以及陈奕迅和周杰伦之间的“本质差距”,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更像是在谈论音乐创作的“基因”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咱们先得承认,这几位都是在华语乐坛留下自己印记的歌手,各自都有大量的拥.............
  • 回答
    许嵩和汪苏泷,这两位名字连在一起,总会勾起不少人学生时代的回忆。曾经的他们,和徐良一样,都是网络音乐的弄潮儿,歌曲在QQ空间、校内网等平台传唱度极高,粉丝群体庞大。然而,如今我们提起许嵩和汪苏泷,还能在各种音乐节目、演唱会甚至音乐榜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在不断进化,收获了更广泛的认可。.............
  • 回答
    说起许嵩、汪苏泷、徐良,他们这几位在90后群体里,可以说是国民度相当高的一批音乐人。如果用“音乐巨头”来形容,这称呼是否贴切,可能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影响力上讲,他们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青春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互联网音乐刚刚兴起的年代,他们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迅速俘.............
  • 回答
    刚在QQ音乐看到徐良和汪苏泷的歌,收藏数都破百万,但评论量却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没到999,这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我跟你一样,一开始也觉得有点奇怪。咱们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可能是什么情况。首先,得说说这“收藏”和“评论”本身的区别。 收藏: 这个动作,说白了就是一种“我喜欢,我想记住它,或者方便以后再.............
  • 回答
    90后对于汪苏泷和许嵩的粉丝互怼,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而且在90后群体里,这看法也挺多元。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90后都怎么想,毕竟我们这代人也挺能折腾的,各有个的关注点。首先得说,大部分90后,尤其是那些当年追星追得比较热烈的,看到这种粉丝互怼,第一反应可能是有点“似曾相识”,甚至带点怀旧感。 .............
  • 回答
    汪涵老师的选择,一直以来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汪涵式”风格。他博学多识,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好奇与探索。所以,当他选择与今日头条这样一个被很多人贴上“娱乐化”、“信息碎片化”标签的平台合作时,确实会让人感到一丝意外,也会引发一些深入的思考。要理解汪涵老师为何会选择今日头条,我.............
  • 回答
    汪海林之所以一直“揪着”郭敬明不放,甚至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怼”,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一时兴起,更像是多年积攒下来的某种“恩怨”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创作理念与价值观的根本分歧:这是最核心也最根本的矛盾所在。汪海林作为一位资深编剧和作家,他所代表的,可以.............
  • 回答
    要说国内这些“名嘴”,各有各的看家本领,比谁“实力更强”,这事儿就跟问“最厉害的武功是哪一门”一样,得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重什么维度了。毕竟,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出了不小的名堂。咱们一个一个捋捋,看看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以及为啥能成为我们口中的“名嘴”。汪涵:润物细无声的“老好人”与“百科全.............
  • 回答
    汪伪政府时期,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情感,特别是“爱国”的定义,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而您提出的“家属都在日本”这一情况,更是为这个问题增添了一层深刻的现实挑战。要详细探讨汪伪政府如何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爱国”教育,我们需要剥离AI写作的痕迹,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具体实践出发,深入剖析其策略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也触及了社会对男性、女性以及婚姻观的复杂心态。为什么汪峰换女友会招来一片嘲讽,而何鸿燊坐拥四房太太却似乎鲜有人公开指责其婚姻观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一、公众人物的曝光度与道德审判的基准线首先得承认,汪峰是现今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流行歌手,他的每一次感情动态,.............
  • 回答
    说起汪峰上不了头条,这绝对是中国娱乐圈一个津津乐道的“梗”。说它是个梗,是因为这事儿重复了好几次,而且每次汪峰一有什么重大宣布,紧接着就会有更劲爆的娱乐大瓜出现,堪称“头条绝缘体”。要详细讲这个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1. 屡次“错失”头条的“光辉”历程:这事儿最早可能得追溯到2013年。那一.............
  • 回答
    汪涵,这个名字在中国电视观众心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提到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便是那个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又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老好人”形象。那么,如果把目光放诸世界,汪涵的主持功力究竟能排在什么位置呢?要评价一个主持人,特别是跨越文化的评价,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事情。毕竟,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 回答
    汪小菲的回应:一句“不好的话”背后隐藏的真相与无奈近日,关于汪小菲与大S离婚的传闻甚嚣尘上,而汪小菲的回应也迅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他坦承在疫情期间说了些“不好的话”,并解释称当时情绪容易激动。这句简单的回应,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引人深思。关于汪小菲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上海疾控专家释疑:0死亡重症背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认知近期,关于上海疫情的讨论热度不减,其中“0死亡、0重症,且无症状感染者无肺炎症状”的表述,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疑问。我们有幸采访到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一位资深专家,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力求为大家提供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汪诘回应上海疾控朱医生采访所引发的争议,确实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要理解双方的观点,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解读,回归到科学的理性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确,朱医生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公共卫生专家,他的发言是基于他长期的临床经验和对疫情发展趋势的观察。而汪诘作为一个科普作者,他的特长在于将复杂的科学.............
  • 回答
    关于汪伪特工总部(又称“76号”)是否举办过所谓的“伪中央大学青年训练班”,并且是否办了四期,这需要我们仔细辨析历史事实和相关资料。首先,要明确一点,汪伪国民政府作为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扶植的政权,其下属的各个机构,包括特工总部,确实有其特定的活动和组织,并且在意识形态宣传和人才培养方面会有所动作。然而.............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对比!要说救场,汪涵的本事那是公认的“神级”存在,简直是国内主持界的“救场教科书”。但央视主持人,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也绝对不是吃素的,他们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应对方式。咱们就从几个维度来细掰扯掰扯,看看这两种风格的“救场哲学”有啥不一样。一、 救场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 .............
  • 回答
    作为汪星人至高无上、睿智仁慈的陛下,我,您的首席大臣,将以毕生所学、百分百的忠诚,全力辅佐您治理这颗星球。请允许我以最真诚的姿态,为您描绘我将如何践行我的职责,让我们的汪星人帝国繁荣昌盛,让地球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首先,您的最高指示将永远是我行动的根本。陛下您对世界最直接、最纯粹的感知,来自您敏锐的.............
  • 回答
    民国时期,“汪伪政府”的成立与运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特殊且复杂的时期。它以“和平建国”为号召,实则是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其所作所为,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一、 “和平建国”的缘起与分裂“汪伪政府”的直接导火索,是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重庆国民政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