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中医?

回答
想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不太“感冒”,甚至有点抵触,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不少历史、科学、文化,还有咱们的个人经历。

首先,最绕不开的就是科学范式的问题。咱们现在主流的科学,特别是医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科学方法论上的。这套方法讲究可重复的实验、量化的指标、明确的因果关系,以及理论的清晰表述。而中医,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但它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这些概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很难直接解释清楚,也难以通过现有的实验手段进行完全的“还原”和“验证”。

你想啊,西医发展起来,你吃一颗药,它能告诉你这个药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怎么作用于你身体的某个靶点,药理是什么,副作用有哪些,通过临床试验能证明它有效。这种“看得见摸得着”、“有理有据”的解释,对于习惯了这样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就更容易接受。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一个病,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可能用不同的方子、不同的针法,治疗思路是整体的、系统的,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病原体或生化指标。这种“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的是一种平衡和协同,但具体到分子层面如何协同,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就让一些人觉得“玄乎”,不够“实在”。

其次,“经验”和“实证”的张力。中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积累起来的,很多东西是“祖宗传下来的”,是“用了几千年都好的”。这本身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也确实治好了无数人。但问题在于,在现代科学语境下,“经验”有时候需要通过“实证”来进一步确认和优化。比如说,过去很多有效的草药,后来被提炼出其中的有效成分,比如青蒿素,然后有了明确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这大大提升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并不是所有中医的“经验”都经过了这样的“二次开发”。

还有,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挑战。中药材的来源、炮制方法、药性都可能因为产地、季节、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意味着即使是同一种药方,用不同的药材,效果也可能千差万别。这对追求稳定、可控疗效的现代医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反观西药,从原料到制剂,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每一批次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相对一致。

再者,部分中医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也给中医的形象抹了黑。有些中医,确实有真才实学,医德高尚,但也有一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用一些夸大宣传、甚至是伪科学的方式来招揽病人,或者将中医的复杂理论简单化、江湖化,这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让很多人对整个中医产生了不信任感。当看到一些“大师”或者“秘方”的宣传时,人们自然会警惕。

中医的“哲学”属性也让一部分人难以接受。中医的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这些概念与现代科学所强调的“物质决定论”或者“机械唯物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对于习惯了用“可见的”、“可测量的”来理解世界的人来说,这种“形而上”的解释,总显得有些虚无缥缈,不接地气。

最后,历史因素和文化隔阂也不能忽视。在近现代,西学东渐,西医作为一种更“现代化”的医学模式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在一段时间里,中医甚至被认为是“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虽然现在中医地位有所回升,但这种历史的烙印,以及不同医学体系之间的“竞争”,仍然影响着一部分人的看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健康、疾病的理解方式也不同,这也可能导致对不同医学体系的接受程度差异。

总而言之,人们不愿意承认中医,不是因为中医本身完全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与我们当前主流的科学体系存在着解释上的鸿沟,在实践中存在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挑战,以及部分从业者的行为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这就像一个古老的智慧宝库,里面有金子,但也有很多需要被现代科学“翻译”和“提炼”的东西,而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够透明和令人信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医粉已经对本答案发出威胁了。

我只想说:请!


原答案:

我近视了,需要配眼镜,请问中医打算用什么理论量度数?

我想献血,请问中医怎么用传统方法化验下我的血合不合格?

国家要征兵,要棒棒的小伙子/小姑娘保卫国家,请问中医怎么用传统方法为小伙子们体检,保证小伙子/小姑娘们的确个个棒棒的?

我怕以后得大病因病返贫,因此挑了保险公司把他们的保险品种仔细挑了下,确保得病后的确能得到帮助,那么保险公司卖的险种是以中医术语命名的吗?哪家公司有肾虚险?哪家公司拿着中医开的辩证诊断结果能当证明的?

有人因为天灾人祸残疾了,国家要给他鉴定下伤残标准,好发放补贴,请问中医怎么用传统理论来进行伤残鉴定?

病人需要局部麻醉,请问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可能指导?哪部中医古典名著能指导下局部麻醉?也许有人说针灸可以,那么哪位手术的时候敢和医生说:医生,我是中医粉,我不用西医麻醉,你给我上针灸麻醉吧!

病人需要开刀,中医理论里肺不是科学肺,肾不是科学肾,血不是科学血的,怎么开刀?意念吗,还是某大师来段祝由术?

假设某地爆发了大范围食物中毒,愤怒的领导要求开展全市餐馆卫生大检查,中医理论可撑得起?某咖啡馆要是被检查人员阴阳五行辩证一番觉得不合格查封整顿,你看老板啥表情,肯定支持查封呗,要支持中医!

现代社会已经规定好中医的地位,这是一两个人承认不承认就能解决的?别的不说,干过食品行业的应该知道,正规食品厂出货是要附同批次产品检验报告的,这个报告,你打死中医也从中医理论里做不出来。你要不出这个,分销的不炸毛才见鬼。同理还有进出口检验检疫,没报告?海关真敢给你封了。不信的你拿份拿中医的术语写的证明你货合格要求报关试试。海关绝对不打110,他打120。

中医已经退出我们的社会运转了,需要出医学方面相关证明的哪个认你中医的诊断?

说句难听话,利益相关的中医跳脚可以理解,国家封死了他们转西医的路,中医黑越多他们越惨。中医粉嘛……

中医目前的任务就是在我国现代医学资源充沛起来之前,充当一个缓冲的作用,一方面要让无法享受现代医学资源的群体觉得自己受到了治疗,一方面提振下国民士气,再就是作为一个压价系统,不过中医作为压价系统的作用真的存疑,就好像心神战斗机想压f35的价最后狗屁不是一样,想单纯靠中医药压国外药品……存疑。就好像没有先进战斗机在敌国面前裸奔会死,得病没药同样会死,死亡的份量,太重了。

最后总结:承认?承认个屁。

user avatar

仝小林院士回忆了自己在疫情爆发初期抵达武汉时的感受,“到达武汉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湿冷,下着小雨。我们吃完了晚饭之后,在院子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体验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天晚上,因为感觉到很湿冷,就打开了窗户,把所有的空调都关上,体验这个病到底是处于怎么样的发病环境。所以当时感觉到,在当时非常湿冷的环境下,这个病是寒湿疫。”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刘景源教授认为:新冠肺炎的辨证要看时节,比如夏天爆发的新冠肺炎不是寒湿疫,而是温热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则认为:新冠肺炎跟他们所争论的寒热没有太大关系,应该定性为湿毒疫,有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四个中医证型。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医养生专家、中国医易学创始人、易经养生法开创者、中医疾病预测学创始人杨力教授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多种野生动物在此屠宰销售,环境阴湿秽浊,是滋生戾气的场所,这种戾气阴霾而毒,怕阳光和温暖,最适合在阴湿季节滋生,所以在冬天爆发,不过立夏之后便会缓解。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蝙蝠、蛇、水貂属于冷血动物,蛇属于冷血动物,蝙蝠最怕阳光,是昼伏夜出。水貂最喜欢水,它们都是冷湿动物,所以以它们为宿主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喜欢阴湿,这个病毒属阴性,怕热怕光怕风,冬天爆发,立夏之后就能消停了。”

武汉大学医学院宋恩峰教授认为:新冠肺炎属于“湿、热、虚、毒、淤”五种,跟寒无关,是病毒感染和人体正气斗争的结果。

还有不少呢,我都没脸贴出来。

user avatar

其实中医和很多中国的东西,都有这么一个问题


当初我听一段讲京剧的戏曲。里边有一句

祖传的调子唱到了今天····


大家懂了吧,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他就是一点都不变

那么,一边永远不变,另一边磕磕盼盼的进三步退两步但是终究会进步,毕竟失败了也能知道错误的方向不是。

你怎么比?



不管是儒家还是中医还是章丘铁锅····都是动不动一直是祖传的,没变过···


大家都知道,西医以前就是放血,华盛顿都被放死了,但是随着显微镜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发展,也演化成了现代医学

当然那时候中医正在被儒家阉割着呢

比如战国时期就有心脏多大胃多大的解剖记载,当然后来就身体发肤了

有人得了寄生虫疼的要死说我死了把我剖开看看是什么害我,结果死了被剖开了,然后儒家大师们就判决杀了他儿子关押他妻子,至于寄生虫能不能解决,关我屁事···


对,外行指挥内行

已经逼得中医只能玩黑箱了,就是人体是一个黑箱,通过输入什么有什么反应来推测人体

被阉割被带着脚镣,中医能发展出来,不错啦

比如我们知道中医有一治疗中风的,叫小续相如命汤

里边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是甲,但是后来用现代科技测量,你单独喝甲的话,喝进去一百的甲,到脑部也就三四五的样子

而君臣将佐使的几味药搭配,喝进去二十的甲,到了脑部的就有五六七了··

当然具体的没这么简单,我就是说出来方便

还有古代的那句,药材你要是采摘的季节不对,只能当柴火烧

后来屠呦呦教授也说,3月份的青蒿含量最高。

在比如我以前一个女朋友眼睛疼,眼药水吃西药都没好,最后中医开的治疗肝的药,问题是肝在医院里也没查出来病啊,结果不疼了···我当时真的就是,我特么···这也行?!到现在都没复发过。


但是,西医靠着现代科技从蒙昧走向了现代科学

是吧,当时中国被儒家搞的自然科学万马齐喑,这不怪你,后来百年国耻天天打仗也不怪你


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孔老二去死去死,中医开始现代化,我在医院经常看到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红外线针灸仪器啥的

京剧在改革,相声在改革,中医也在改革,都在变化




后来儒家复兴,然后各种传统文化又重新开始回到了原来的死路,就是:


祖传的调子唱到了今天····


你能怎么样,你也很绝望啊

user avatar

不愿意承认中医的主要有两种人

一。洋奴

二。讲科学的人。

对于第一种人,带中字就是原罪。恨不得自己不是他妈和外国人的野种。

对于第二种人。中医最大的问题是中医大多是经验之谈,有神医但也有骗子。虽然谈不上薛定谔的中医,但不确定性依旧不少。

拿中医和西医比。有点不公平。因为西医是现代医学,中医大多是古典中医。古典西医是放血灌肠。

不想放血的医生,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理发师。

当然也有现代化的中医学产生了,青蒿素这类成果,但相对西医依旧远远不足。

user avatar

回复太累人了,不回了,关了,匿了,但凡合理质疑的我都尽可能回复了,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听听好了,网络上何必太较真。下面回答仅为个人观点。

2018年12月27日

第五次修改:很多人说大样本随机双盲,首先上结论凡是上市的中药几乎都是通过双盲测试的。但。。。。

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很好用,很科学,很数学,但在医学上并不实用的方法,主要问题出在大样本和变量控制上,怎样算大样本?样本标准?费用?变量可控吗?青霉素是没有双盲的。但是根据《新药审批办法》中药凡是1985年后上市的都是经过双盲测试的(双盲法推广为1984年),问题出在大样本上,那么问题来了大样本怎样算大呢?这其实根本无解,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有那么多刚好差不多的病人吗?费用怎么算?用大量人命临床试药伦理道德怎么办?所以现行上市的中药都是经过小规模双盲实验的,但很多药方是用了上百年的,单纯从数量上说是不比西药少的。

还有这个理论用在医学上我真心觉得不怎么实用,因为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根本没办法做实验,简单的例子孕妇与平常人,同一种病用同一种药可能一个痊愈,另一个一尸两命。变量太多只能在理论上存在,而且花费太大。

小结:现实中的各种变量难以控制,真要按照严格大样本随机双盲花费过于巨大,说不巨大的自己去搜临床验药费用,采用现行随机盲测的制度是相对合理的。


第四次修改:最近看到了12月份公务员国考里面有4.5题里考到中医有关,如果有中医黑参加这种大型严肃的国家考试记得抵制这种题目,空起来别做以示立场(特指无理抬杠的中医黑,正常的质疑切勿对号入座)


第三次修改:有人来太杠,没问题但水平都太低还不肯百度,我只好辛苦一下,希望来点有水平的中医黑

中医黑问题:1.政策不权威。

2.理论过于玄幻(这里有部分不懂中医的中医粉)。

3.骗子(骗子在第二次修改里讲了,不讲了)。

4.国家因为保护中医产业所以保护中医(即政策动机问题)

5.纯抬杠

我的回答:

一、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中医药法》,与2017年7月1日实施

以上的发布机构在我国没有比他们更权威的了,什么领导人讲话,人民日报之类我就不说了,十八大里没有正式写成文件的我也不说了,够权威了吗?

二、中医里的有些理论过于玄幻,里面当然有错误和,但绝不是完全错误,这种错误更多是后来人的小说和骗子赋予的想象,我简单说一下,毕竟理论这东西太多了

:中医里的气主要指六气,不懂的百度中医 百科里有简单介绍,主要和气候变化有关,主要是气候变化对应的治病养生,中医讲气的时候还没气功呢?气功内力和武侠仙侠是近代出现的,以前没有的,中医很绝望啊

阴阳:这更多属于哲学的部分,就是世界观之类的,以前主要讲的是对立统一, 辩证看问题,平衡,这几点啊,仙侠小说流行又不是中医写的,现代太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仙侠小说了,中医很绝望

主要就是上面两点,现代人因为武侠仙侠小说产生的误会,其他的大众也没多了解,当然理论不完善是对的,但跟中医黑的完全错误全是骗人绝对两回事。

三、在第二部分

四、十九大以来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这个是重点

说明国家对医药产业进行改革,并非某些人认为的中医养着这么多人不能动,环保都动了区区中医何德何能,这可以排除了国家层面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去保护中医

五、不知道不可怕,别人提醒你了,还摆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样子,真是无语

补充:关于古籍问题,中医一直有对古籍进行整理,并不是为古论,最典型代表:十三五规划里可以找到的《全国民族古籍文献总目》和《中华医藏》,百度《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看中央政府文件,别看什么第三方文稿



第二次修改:

我加点内容,我发现很多人是恨骗子而不是中医,问题是骗子不顶中医名头也会顶其他名头啊,建议一些还理智的中医黑去百度下国JIA关于中医的政Ce,看一些GUO家的文JIAN和讲HUA,别在网上偏听偏信,要知道环保打压了多少经济产业说打就打了,中医如果是骗人国JIA还会这么支持吗?(居然zheng治敏GAN,这也太敏感了)


自以为自己懂科学呗,秀优越感呗,我的观点为反对废除中医。反正GUO家现在在推行中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还有好多中医粉一粉顶十黑,现在真正的中医已经很少讲阴阳五行而是试图用贴近现代的言语去推动中医,什么验血拍片,西药中药好用就拿来用,理论不系统就创建系统理论,并没有盲目去推崇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之类的。

还有一个冷知识,中医这个概念是最早是由中医黑为否定中国所有医学成就而创造出来的,就是在以前是没有中医的,只有汉医和天南地北各种地方大夫,所以中医黑才是真的中医粉?创造了中医概念

所以有中医黑说什么废医验药,简直可笑,中医药是中医的最重要部分,至于验方子本来就是每代都在进行的,如果把中医里的中药,针灸等等有用的成果去掉,再说理论是完全无用,那这些成果是怎么出来的呢?这么多药方涉及这么多草药没有理论总不可能全部去蒙出来的吧

还有有人中医黑说什么他们说的西医是现代医学,这是标准的偷换概念,我呸,西医中医只要有用都是属于现代医学的,但现代医学不是西医,有点逻辑的人应该都能读懂吧,因为现代医学属于那种有用就吸纳的,和中医还有西医是包含关系,并非是可以单独拿出来比较的概念,当拿正真意义上的现代医学和中医比较时就这个比较就存在逻辑错误的,就好像拿地球人和中国人比较一样是可笑的

user avatar

那个啥,我又来更新了!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理辅导+居家修养的共同努力下,我大概两周只会有一次失眠,而且在三点前还能睡着那种!

心里状态也变好啦!每天的生活也充实啦!失眠和抑郁都减轻啦!(虽然有时还会消沉…偶尔偶尔)

相信科学!~

( ˘ω˘ )☞♡☜( ˘ω˘ )( ˘ω˘ )☞♡☜( ˘ω˘ )


那个啥,我又更新了,科科,我还是没有好。苦药汤子是真的不想喝了!就在我绝望之际,我的老师伸出了援手!隔壁宿舍的学霸也决定帮我针刺治疗一哈!还联系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感觉这次真的会有效果哦~因为有很多人在关心我!

顺便在这里打一个不算广告的广告叭,因为老师本人是不知道我这么做的。如果你也有同样困扰的话,喝了很久的药依旧不管用的话,依旧想试试中医但是换一个思路的话,可以下载一个大家中医app,搜索一位大夫,她是我们学校的中药教授,可能你没有听说过,但是她用药合理,思路清晰并且新颖,而且!不会乱开药!价格合理到你怀疑之前被其他大夫坑了。尤其擅长肺胃疾病哈~如果需要的话私信我,我告诉你名字哦~


更新啦。表示在家修养了一个半月,最近效果非常好哦~虽然梦还是很多,但是不会早醒,不会噩梦惊醒,更不会彻夜不眠啦。但是感觉精神状态还不是非常好,经常觉得有气无力,能躺着就不坐着~喝中药的功劳哦~


_=͟͟͞͞(๑•̀=͟͟͞͞(๑•̀д•́=͟͟͞͞(๑•̀д•́๑)以下原答_=͟͟͞͞(๑•̀=͟͟͞͞(๑•̀д•́=͟͟͞͞(๑•̀д•́๑)

我失眠一年了,刚开始就有点严重,当然是先去看西医了。照了脑部核磁,ct,心脏彩超,心声,心电图,甲功,血糖等一切可能因素…都正常…然后大夫给我开了稳心颗粒和安神补脑液,本地三甲哈。我吃了一个月,完全没作用,真的是喝没喝没有区别。

熬不行了,我去看了中医。因为我就是学中医的,直接去学校附属医院,找个老师给看!说实话,管用,但是就前俩礼拜管用,大夫说可以停药啦,停药后俩礼拜管用,以后又没用。换了很多大夫,都是这样。

受不了了,抑郁了,我去了三甲看了心理医生,轻度抑郁,给我开了安眠药。问题我20岁…一片安眠药下肚也就四五个小时…不知道你们吃过没,醒来特别特别特别难受,那种轻飘飘的感觉。

我喝中药管用的时候是真的舒服,就感觉是自己睡的,正常醒的,安眠药感觉是被人打蒙了睡的…我后来都不敢吃安眠药了,基本都是失眠一天吃一天,只要不吃绝对睡不着,吃了睡着也不舒服。我心想那还不如吃中药呢,起码舒服点。

西医对我这个病还有啥治疗方法?褪黑素不敢吃,基本都是老人睡不着吃,据研究说对生育功能有影响,我还问了我们西医课的药理教授,她也不建议我吃。西医感觉没啥好方法了,真的…

别说啥睡前吃香蕉牛奶,白天多运动…对睡眠有用的我都吃了,大学军训再水也是一整天站着,这运动量,我还只能睡俩仨小时,午觉没时间睡,你能信?比平时更少。

我觉得我这情况的人都不少吧,你说怎么办?我这两种都试了,我也没说我学中医必须吃中药,学西医必须吃西药,我就是个患者我就想赶紧好了,睡个好觉,无论啥大夫我都信,开药后中药西药都是各种忌嘴,我还是睡不着发知乎啊。

但是西医除了安眠药没啥办法了,你要还有办法跟我说,我马上去试。

目前在家歇着每天喝中药,还是前俩礼拜管用,现在又没用了。但是起码还有管用的时候不是。

总说中医粉用自己被中医治愈的故事传教,你自己没试过你咋知道人家是编的呢?就跟你说祝由术没用一样,你是试过没用还是自己见过,总标榜科学,你小学科学考了多少,高中理综文综多少?咱俩比比?我特么还是团支书预备党员呢,唯物主义四个字谁不会写,你以为西医还是现代医学把人体研究的透透的了?你还是以为自然科学解决一切自然现象了?你还是以为医院里坐诊的那些中医大夫什么西医都不懂?我跟你讲,现在学生们的研究都分成研读古籍和创新了,你去知网或者就干脆百度,看看人家研究到穴位刺激对突触受体的作用没?还是复方药的各种对神经末梢的作用,那些医学术语我表示说不来。你要是被江湖骗子赤脚医生坑了你就说中医都是骗子也有点太不合适了吧,还有说正经的医院的大夫没看好你的,那我就跟你说,我这个病中医西医目前都没看好,我找谁说理去?把中医西医大夫都打一顿?你们凭啥看不好我?看不好还耽误了我一年半了,我找谁评?我打算要是还不行就去试试祝由术了,因为我总做噩梦!很“噩”的那种。你遇到过吗?没遇到过就别说不信。

别特么感冒中医没给你看好发展成肺炎了。我感冒直接去西医院看的,图便宜去了个二甲,检查都做了给我开了一礼拜头孢,吃了一礼拜更严重了,我又去三甲,和开安眠药那个一个三甲,这次各种检查+拍片子,还挂的急诊,出来支气管炎了,在不管就肺炎了,大夫说流行的是支原体,开头孢完全没用,给我输了几天阿奇好了。我是不是说西医也是一群骗子?坑了我的化验费,坑了我的医药费,还给我发展的更严重了,这是我身体扛不住,硬抗几天觉得能好的,或者大人们觉得相信医院没必要再查的是不是就肺炎了?我化验单病历本还有和家长的吐槽记录都留着呢,我才没编。

你问我为啥不去看中医我就只能送你一句傻逼了。我问你大出血看西医还是中医?中风后遗症看西医还是针灸?动脉粥样硬化看西医还是中医?月经不调看西医还是中医?肺炎看西医还是中医?慢性虚劳亚健康看中医还是西医?

失眠使人戾气变重,没能做到好好说话请见谅。

最后再补一句。你除了中风后遗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当然也包括失眠等等这种你确定直接看中医不耽误病情的,你直接去中医院认准科室谁特么会给你耽误?

答案有个月经不调吃了中药没用的,我就这么跟你说,你去看看西医有用不?你看看除了开激素还能有啥治疗方法?最后你对比一下,我特么保证百分之九十中医效果好。我就每学期安排的实训课跟诊就遇到一个女的二十来岁,说西医院检查的月经不来了是什么黄体酮生成不足(别杠,没学妇科呢,记不清了,反正是黄体怎么不足),西医院说的贼吓人,姑娘听说我们医院还行来看看,老师让她拍个b超,俩礼拜的药下肚,几个月没来的月经就来了,当然老师也明说,人家子宫内膜厚度也该来了,但是喝点药更好,以后也更稳定。

还是答案那些耽误你病情的。我就问你,一般人家不是特粉中医但是也不是不信的,是不是有病先去看西医做检查,发现不是器质性的西医除了给你开安眠药激素根本没啥方法的时候转去中医一般都有良效。你特么屁大点孩子一个,一个感冒,999感冒灵都不吃你妈领着你看中医耽误了我觉得有一半是你妈的责任,别说中医儿科现在医生是一个短板,西医更是,你去看看儿童医院每天多少人??又有多少都是他们当地医院耽误下的去大城市儿童医院看的?小孩子的病是真的简单,也是真的容易误诊,但是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爹娘孩子得病了肯定首先去西医啊,就说小屁孩不爱喝汤药也算是个理由吧。我觉得一个正常想看好病的患者也是应该先检查身体的,确定西医没有什么有效方法之后选择中医,既不会耽误病情,也不会错失良药。最后补充一点了,大部分中医院已经西化的很厉害了,基本也是各种检查按照西医的标准上了,也是确定不会耽误你这个病再给你开中药,当然,一般你想开西药人家也能给你开。纯中医门诊感觉里面大家名医会多一点,挂号费也贵,普通医院治不好你了你再去,这类大夫让你做检查的少,自己掂量吧。提醒一句,小心医托。

别说中医西医咋滴你了,做个有脑子的患者更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不太“感冒”,甚至有点抵触,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不少历史、科学、文化,还有咱们的个人经历。首先,最绕不开的就是科学范式的问题。咱们现在主流的科学,特别是医学,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方科学方法论上的。这套方法讲究可重复的实验、量化的指标、明确的因果关系,以及理论的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台湾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认同的演变过程。要细致地讲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脉络: 国民党来台与“中国”的定义变化: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大陆各省籍人士。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国民党,自然.............
  • 回答
    有些道理,我们心里都明白,只是不愿意说出口,或者刻意回避。它们像藏在角落里的石头,硌得我们不舒服,却又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土壤里。我想聊聊其中一两个,不带粉饰,也尽量用平常心来谈谈。第一,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和“坚持”,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惯性”或“防御”。你看,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是“我喜欢这.............
  • 回答
    关于李鸿章,确实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对他极尽贬低,甚至将其妖魔化,但同时又难以承认他实实在在的功绩。这种复杂的情感和评价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需求以及个体视角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李鸿章的“功绩”和“过失”都太过于显眼,而且都触及了中国.............
  • 回答
    人们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复杂交织的。这涉及到个体对健康风险的认知、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个人价值观以及对信息的理解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Safety Concerns)这是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担忧之一。尽管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自限性疾病”和“安慰剂效应”这些现代医学的概念不太感冒,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事儿,里面牵扯到的东西挺复杂的,有个人经历、文化观念,还有对科学的理解方式。1. 什么是“自限性疾病”? 为什么会有人不接受?“自限性疾病”听起来有点玄乎,简单来说.............
  • 回答
    亲喂,也就是母乳喂养,对于许多新手父母来说,是一段充满甜蜜与挑战的旅程。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或能够选择亲喂。这背后可能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既有生理上的考量,也有心理上的挣扎,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说说生理上的疼痛和不适。刚开始亲喂,宝宝衔乳可能不熟练,妈妈的乳头可能会感到非常疼痛,甚至.............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不愿意缴纳社保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牵扯着挺多现实层面的考量,也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想交”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您详细说说,尽量讲得具体些,也去掉那些生硬的“AI味儿”。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钱到手感觉更实在”。大家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钱,一到发薪日,看着卡里数字少了一大块,心里.............
  • 回答
    疫苗免费,这听起来像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现实中,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不接种,甚至对疫苗持抵触态度。这其中的缘由,远比“免费”两个字要复杂得多。让我们一点点来剥开这些层层叠叠的原因:1. 对疫苗本身的疑虑和不信任: 安全性担忧: 这是最普遍也最核心的顾虑。虽然科学界广泛认同疫苗的安全性,但疫苗.............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许多消费者在数字消费领域的核心心理和行为模式。为什么有人愿意为数千元的硬件买单,却对几十元甚至更少的软件或游戏却表现出“吝啬”?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析:一、价值感知与实体商品的独特性: 硬件的“实实在在”: iPhone 是一件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信仰、科学、认知偏见以及社会文化等好几个层面。为啥有些人宁可信神创论也不愿接受进化论,其实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1. 信仰的基石与世界观的碰撞 神创论是信仰的根基: 对很多人来说,神创论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理论,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医院代表着科学、专业和希望,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部分人,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的人们,宁愿求助于所谓的“农村大神”或者传统偏方,也不愿去医院就医。这背后的原因,绝非单一的“迷信”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而是交织着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消费者行为、品牌价值、技术认知以及情感认同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有人宁愿花更多的资金购买华为,而不是选择一些在账面参数上“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华为品牌所承载的价值与认同感: 国家品牌与民族自豪感: 尤其是在地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内容创作领域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宁愿在公众号、B站这些“自由度高”的平台摸索,甚至写出石沉大海的文章,也不愿去起点、晋江这些老牌网文网站规规矩矩地更新,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吸引力:“我不想被框住”首先,最.............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看似简单的消费选择,背后藏着不少消费心理和实际需求。简单来说,就是 “我想要的是方便、是情调、是控制量,而不是纯粹的‘喝够了’。”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场景与便利性是王道 易拉罐:随取随喝,装口袋里就走。 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口渴了,有个便利店。你是想掏出 6 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消费心理和实际考量。别看这零头差价和毫升数,它能影响一个人的购买选择,真不是随便挑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有人就爱那两块钱的易拉罐,而不是三块钱的瓶装。首先,成本和价值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小而美”的即时满足感: 2元330ml的易拉罐,它定价就是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在大陆选择那么多,生活空间又大,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还有人宁愿去香港那个弹丸之地,挤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这背后,其实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高得离谱,尤其是房子。咱们国内随便一个二线城.............
  • 回答
    咱就聊聊这个为了一小袋点心,排队排两三小时的事儿。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你想啊,现在啥不方便?想吃啥,点点手机,不出门就能送到家。可就是有人,宁可晒着太阳,或者挤在人群里,从日出等到日落,就为了那点儿吃的。这背后到底是个啥道理呢?首先,得承认,这绝对不是因为那点心“物超所值”到天上去了。咱们都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社会观念的演变,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内心会经历一个从个人期望到普遍接纳的转变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为人父母的普遍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幸福”。这个“幸福”在很多家长心中,曾经被定义为符合社会主流的传统.............
  • 回答
    我理解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有一些大学老师对于是否分享PPT存在一些顾虑,并可能因此找各种理由来推脱。这背后可能有不少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们得承认,P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制作本身就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搜集、整理、消化大量的知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