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高晓松的「明朝三无」?

回答
关于高晓松提出的“明朝三无”,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在网络上引起不少讨论的观点。要评价它,咱们得先梳理清楚这“三无”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

“明朝三无”指的是什么?

据我理解,高晓松提出的“明朝三无”,通常是指明朝在政治、文化、经济上存在的一些“缺失”或者“不寻常”的方面。虽然没有一个官方统一的说法,但最常被提及的大致有这么几个意思:

1. “无宰相”:这是最核心、最常被提及的一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将相权直接收归皇帝。这意味着皇帝要直接处理国家的所有政务,从最高决策到具体执行,都需要皇帝一人说了算。
2. “无异姓封王”:与之前的朝代不同,明朝基本上不再封赏异姓功臣为王,尤其是在开国之后。这种做法意在防止重蹈汉朝“七国之乱”或者唐朝藩镇割据的覆辙,但也使得功臣的封赏等级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3. “无太监专权(相对)”/“无近支皇族干政(相对)”:这点争议比较大,也有不同的解读。
一种说法是,虽然明朝宦官权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权阉,但相比之前的某些朝代(比如唐朝晚期),明朝的宦官集团虽然势力庞大,但其权力来源和扩张方式似乎与皇权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或者说皇帝是宦官集团得以壮大的直接推动者或默许者。因此,有人认为明朝的宦官专权“有底线”或者说“不如前朝彻底”,皇帝始终掌握着最终的权力。
另一种说法是,明朝皇室宗亲众多,且有宗藩制度,但他们被严格限制在藩地,不得干政。与汉朝的诸侯王、唐朝的皇子外任或拥兵自重相比,明朝皇族似乎被“规训”得更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室势力对中央政治的威胁。

如何评价“明朝三无”?

这“三无”的提法,其实揭示了明朝在制度设计和历史演变上的一些显著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对明朝的政治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咱们不妨逐条来分析:

1. “无宰相”:皇权高度集中下的双刃剑

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初衷和逻辑: 朱元璋起于草莽,对前朝腐败多有不满,尤其是宰相专权带来的弊端。他认为宰相是“国之大贼”,是导致国家混乱的根源。废除宰相,是将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这样可以做到“政令不出紫禁城”,确保皇帝的意志能够直接贯彻。
带来的积极影响(或说理论上的好处):
提高效率(理论上): 皇帝直接处理政务,少了中间环节,理论上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决策。
防止权臣架空: 避免了宰相集团形成,威胁皇权。
皇帝的掌控力: 皇帝成为权力唯一顶点,对整个国家机器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带来的消极影响(实际上的弊端):
皇帝的负担过重: 皇帝一人处理所有政务,无论其能力如何,都会面临巨大的工作量。一旦皇帝精力不济、能力不足或沉迷享乐,整个国家机器就会瘫痪。明朝中后期,“天子(天子,泛指皇帝)懒政”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决策失误的风险加大: 皇帝的个人判断可能出现偏差,由于没有宰相、内阁等制衡和辅助力量,这种失误往往难以纠正,影响范围也更广。
文官集团的崛起与制衡失衡: 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依靠庞大的官僚体系来处理政务。这使得内阁(虽然没有正式的宰相名分,但行使宰相职能)和六部官员的权力在实践中逐渐膨胀。有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皇帝不得不依赖宦官来牵制文官,或者利用文官集团来对抗宦官,这导致了复杂的政治斗争。
“家天下”的色彩更浓: 宰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务的制度化,而废除宰相后,很多时候政务的处理更像是皇帝的“家事”,这使得君主专制更加极端。

2. “无异姓封王”:维护皇权稳定但限制了功臣体系

历史背景: 汉初分封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是源于此。
明朝的制度设计: 朱元璋吸取教训,对功臣的封赏非常谨慎。开国功臣多被封为公、侯,少数封王但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并且之后几乎不再有异姓封王。
带来的积极影响:
中央集权加强: 有效避免了地方豪强势力坐大,威胁中央统治。
政治稳定: 减少了因封建割据而引发的内乱。
带来的消极影响:
功臣待遇的“尴尬”: 功臣们虽然劳苦功高,但没有得到与前朝同等地位的封赏,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对武将体系的影响: 缺乏高等级的武将封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将的积极性,或者使得武将集团的形成缺乏一个明确的上升通道,转而更多地依附于皇帝的恩宠。

3. “无太监专权(相对)”/“无近支皇族干政(相对)”

“无太监专权(相对)”的理解:
宦官的特权: 明朝宦官地位确实很高,拥有侦缉、监察、行政(司礼监)、军事(五军都督府)等多方面权力,且屡屡出现权倾朝野的宦官。
“相对”之处:
权力来源: 宦官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皇帝赋予和支持的。皇帝需要他们来牵制庞大的文官集团,或者弥补自己处理政务的不足。当皇帝强势时,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工具;当皇帝软弱时,宦官就能作威作福。
缺乏独立性: 宦官集团不像外戚那样有自己的家族势力基础(除非皇帝格外恩宠),他们的权力更多是依附于皇权。一旦皇权动摇,宦官集团也难以独善其身。
与前朝的对比: 虽然明朝宦官权力极大,但某些时期(如唐朝晚期),宦官甚至可以直接废立皇帝,形成独立的政治势力。明朝的宦官专权,其权力爆发的“上限”可能不如唐朝某些时期的宦官。
评价: 这种“相对”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比较。明朝宦官的专权程度,是皇帝政策和制度设计下的一种结果,并且随着皇帝个人能力和政治手腕的变化而波动。

“无近支皇族干政(相对)”的理解:
宗藩制度: 明朝建立了庞大的宗藩体系,分封了众多藩王。
“被规训”: 与汉朝的诸侯王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甚至掌握军政大权不同,明朝的藩王被严格限制在藩地,不得擅自离开,不得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拥兵自重。他们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主要作用是作为皇室的象征和国家财政的负担。
评价: 这种制度设计,确实有效地避免了宗室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维护了皇权的稳定。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大量的宗室成员生活奢侈浪费,成为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由于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机会,一些藩王也容易滋生叛乱之心(如宁王之乱)。

综合评价高晓松的“明朝三无”

高晓松提出的“明朝三无”,并不是一套严谨的学术理论,而更像是一种 趣味性、概括性的观点,旨在 highlighting 明朝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独特性和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优点:
抓住了核心特征: “无宰相”确实是明朝最显著的制度特点,也是理解明朝政治运作的关键。
便于传播: 这种简洁、概括性的说法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记住,引发了对明朝历史的关注。
提供了讨论视角: 它引导人们去思考明朝在权力结构、功臣体系、皇族制度等方面与前朝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不同之处的后果。

局限性:
过于简化: 历史是复杂的,用“三无”来概括容易以偏概全。例如,“无宰相”不代表没有辅政机构,明朝的内阁就承担了部分宰相的功能,尽管其性质和权力来源不同。
“相对”的模糊性: 尤其是“无太监专权”和“无近支皇族干政”的说法,带有很强的“相对”色彩,这使得它的解释空间很大,也容易引起争议。有些学者会认为,明朝宦官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说“无专权”可能不太准确。
缺乏深入分析: 这种提法更多的是指出一种现象,但并未深入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更细致的影响。

总结来说,

高晓松的“明朝三无”是一种 有启发性但不够严谨的概括。它成功地抓住了明朝制度的一些关键特征,特别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并引发了大众的兴趣。

“无宰相” 的确是明朝政治制度的根本性改变,它导致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既有理论上的效率优势,也带来了皇帝个人能力不足时决策失误和国家机器失灵的巨大风险。
“无异姓封王” 是为了巩固皇权,避免分裂,但同时也限制了功臣体系的发展。
“无太监专权(相对)” 和 “无近支皇族干政(相对)” 则更侧重于与其他朝代的比较,指出了明朝在宦官权力和宗室权力控制上的某些“独特性”,但这些“相对”的说法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因为明朝的宦官权力之大,其危害性是客观存在的。

评价“明朝三无”,就像评价一道菜,它有它的创意和亮点,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份精细的米其林三星菜单,那它可能就显得不够“讲究”了。但作为一种引发思考的“点子”,它的确为我们理解明朝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矮大紧说出这些话,一点都不意外。

他很擅长,夸就一夸冲天,贬就一贬坠地。恨不得再用沾了屎的鞋底,狠狠踩上两脚,这才痛快,这才彰显了态度。

甚至,到了不顾客观存在的程度。

这次“明朝三无”中,矮大紧说,明朝没有值得标榜的大文人,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点诗词的就是唐伯虎。你看隔壁唐宋八大家,后来的清朝也一堆。

真的是呵呵了。

让我们回到2017年,《晓说》开篇聊《金瓶梅》。

一上来,用了两次“伟大”。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堪称伟大的文学。”

那么,请问矮大紧,写出伟大著作的人,算不上大文人,谁还算是?

还有你在这期节目里,点名夸奖的大才子杨慎,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家伙,也不值得标榜?

文学成就,不等于大众知名度,OK?

当需要夸《金瓶梅》时,他就使出吃奶劲去夸,当需要贬低明朝时,他再使出吃奶劲去贬低。屁股决定脑袋,论点决定论据的事儿,矮大紧真是炉火纯青。


废话多说一句,为了衬托《金瓶梅》有多好,矮大紧甚至不厌其烦的贬损《红楼梦》。看的我真是胖脸懵逼。

他说:

小时候喜欢看《红楼梦》,长大了才明白,那就是一出经典的偶像剧。
大家没什么生活压力,不为生活去操心。

(凤姐、倪二表示不服,劳资放高利贷,不是为了浪漫好吗?

赵姨娘、马道婆表示不服,老娘差点杀了人,你说我没生活压力?

史湘云表示不服,我点蜡烛做针线活,难道图好玩?

刘姥姥更是气的半死,老娘在大观园卖笑扮丑,难道失心疯啊?

越长大才越明白,每个阶层的人,其实都为了自己的生活,头破血流。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矮大紧说,真正的生活,不是《红楼梦》,是《金瓶梅》。

曹雪芹委屈的抱紧寄几。

可诛心点来说,如果让他说《红楼梦》,他又能说出一万种好,他会去讲这里人物的心酸、挣扎、复杂。


他说的历史也好、文学评论也罢,就像跑到了一片草地,喂羊的时候割羊喜欢的草,喂猪的时候割猪爱吃的草。等到喂鸽子的时候,就皱皱眉头,说一句,这地里都什么破玩意儿,全是垃圾!转身,回家翻米袋去了。

user avatar

高晓松这很明显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没有举出实质性的、学术性的资料来支撑他的观点,只是单纯的谈自己的主观感受。谈主观感受个人觉得你不能说这个人对错与否,所以这我们暂且将其视作他的一种说法。

本人在高中时期受语文老师的影响,在高中时期有幸粗略的拜读了明朝从朱元璋出生到崇祯自尽这一段几百年的历史,然后根据高晓松这个“三无”说法做一个概略性的辩驳

一、无明君,我不知道高晓松先生“明君”的标准是怎样的?如果按照题主所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话,我觉得,朱元璋完全可以跻身其列,原因有下:一、朱元璋相对于上述四位而言,出身是在太过穷苦、大家若是对朱元璋的父辈们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他们的祖辈的名字极其不正式,什么朱八一、朱十五等等,很明显是贫农。所以从小,朱元璋的资源就没有汉武唐宗宋祖那么多。然后,一个“淮右布衣”(虽然是自称,但说他出身“布衣”阶级个人觉得都算抬举朱元璋),一个当过和尚、乞丐的老百姓,靠着自己的智慧与谋略,推翻了元朝的暴力统治,解放了当时的汉人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并在建国初期就奠定了相当不错的经济基础。我不知道这样的领袖算不算“雄才大略”...这在现今社会,立典型、树榜样还来不及,然后就因为杀伐贪官就被说为神经病,我严重怀疑高晓松先生对所谓“帝王心术”怕不是一无所知;若他有所知而有在这里还这么言之凿凿,我觉得高晓松他那就太过于厚黑了...

再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修书《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平定安南叛乱,五征大漠,为朱高炽的继位留下了“三杨”、张辅等等一干能臣。这不是文治武功?这不是雄才大略?

—————————佯装无事发生过的分割线..

最开始的回答里讨论的GDP的问题引起了一些同学的歧义,我最初想说明的意思就是,有些国家看着的确很富裕,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之下)

二、无名将:这一条我实在是不想说高晓松先生什么,明朝绝对算得上一个名将辈出的朝代。明朝建国时期的徐达、常遇春、朱文正等等一系列,那个不是大名鼎鼎的名将?建国初期的李文忠、蓝玉,打的蒙古望风而逃;北京保卫战的于谦,力排众议保下北京,留得清白在人间;嘉靖万历期间的戚继光、胡宗宪、李如松;再到末年的孙承宗,帝王师,建立关宁锦防线,逼退努尔哈赤六百余里。这都不是名将?难道文人就不可以是名将?名将就不能有儒雅之风?那三国周郎、鲁肃、陆逊就不是名将?怕不是高晓松先生演义之类的看的太多,把那两军阵前的“匹夫之勇”(请大家原谅我用了这个很不恰切的词汇)、“叫骂引战”看作是战争;把那“帐下埋伏五百刀斧手、以摔杯为号”看作复杂的权利、政治斗争。那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觉得,高晓松先生的政史观念实在太过幼稚。

三、无名士:首先,根据题主提供内容,高晓松先生说的“大名士”、“大文豪”唐宋存在一大堆我没有异议。“唐宋八大家”、诗仙诗圣的文学艺术成就我们当然是有目共睹,高山景行。但是,高晓松先生说:“没有值得标榜的大文人”我实在不能苟同。明初最有名的三个:刘基、高启、宋濂,编纂《永乐大典》的总负责人解缙;明代中期的前七子后七子和杨慎。尤其是王阳明,“陆王心学”中的“王”,指的就是王阳明,这可算得上开宗立派的学术大佬,并且很好的贯彻了“学以致用”。明朝后期和末期的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徐渭徐文长,诗文画都是一绝,尤其是徐渭的山水画画风,对后世清朝的“扬州八怪”,以及大家很熟悉的齐白石老艺术家都有很深刻的影响。还有明朝的小说,尤其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为代表,里面行文的描写方法,以及人物的塑造,其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然而,在高晓松先生的眼里,这些文人,其名声还不及一个只因为周星驰拍过其电影的唐寅。我完全理解不上去高晓松先生对“大名士”、“大文豪”的定义是什么,或许,上述这些,在我这等“鄙薄贱民”眼里熠熠生辉的名字,在高先生那里就一文不值吧!

这次这篇回答有些偏激,许多地方用词比较激烈,希望知乎里的朋友看到之后温柔的提出意见。就我说法上的问题,欢迎大家在回复里和我讨论。

————慌慌张张新加上的分割线2018.02.24

突然看到大家在我的这个答案下点赞、评论,宝宝表示很开心,开心在于我的答案给大家带来了启迪,给大家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谢谢大家的厚爱与支持!!

user avatar

我一个外行都看不下去了……

虽然已经几百个回答了还是忍不住反驳一波。

无明君,我猜大家没什么争议,因为确实这些皇帝从开创明朝的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真是说不出几个。毛主席诗词里也写过“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从来没人说出一明朝皇帝来当一个标榜。

二世而亡的秦始皇都算明君,家业续了两百多年的朱元璋凭什么不算?还有他儿子朱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这不算明君?

我个人觉得明朝这个朱家有点毛病。到底是什么病啊,这得找精神病之类的专家去问问,要么就是残暴嗜杀,

秦皇焚书坑儒,汉武巫蛊之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止会弯弓射雕,屠城也是一把好手。SO,残暴嗜杀哪家强?

要么就是蔫了吧唧在宫里待着,20多年不出宫,谁都不认识,

乾隆倒是不宅,不过……(再说不出宫怎么了,锦衣卫和东厂难道是摆设么?足不出户浏览世界不可以吗?)

要么就天天玩木匠之类的雕虫小技。

还真不是雕虫小技,感受一下——明朝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 ,随高随下,久而不堕,视为嬉笑,皆出人意表。”(维基百科明熹宗词条)。

永乐还算是有点作为的,但基本上比较昏庸,没干出什么大事

《永乐大典》修成还不算大事?迁都不算大事?蒙古、安南指哪儿打哪儿叫昏庸?另外我觉得靖难成功也算一件大事,毕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没在海外扬了国威

郑和:???

也没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个很穷的朝代。

说的好像修书、迁都、亲征大漠、七下西洋都不用花钱一样。就这么烧钱还没烧尽,而且紧接着就是仁宣之治好吗!和汉朝文景之治相提并论的。

不像宋朝之富有,政府一年的收入上亿,最高的时候一亿五千万两,当时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财富都在宋朝。明朝最高一年也就一千五百万两,很穷很穷。

宋朝确实有钱啊,就像比尔盖茨确实有钱一样,你不能拿这标准要求所有人吧?还有,具体数字我是不懂的,但永乐时代天天烧钱,还能紧跟一个盛世,这怎么看也称不上穷啊!

无名将,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候,全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这边打清兵的袁崇焕,一文人,那边打李自成的是洪承畴,一文人,没有名将。

合着内忧外患的时期才算明朝,强盛的时候不算。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不服,未尝一败二人组傅友德戚继光不服。再说谁规定文人就不能当名将了?难道打仗只能用李云龙,不能用楚云飞?那时候又没有黄埔军校。文人出身的于谦不是照样保下了京城?王守仁不是照样平定了叛乱?戚继光倒是武将出身,可人家也是会写兵书的知识分子哟~

无名士,没有大名士,没有大文豪,没有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明朝当然有了,知识分子还挺有特点,但是没有值得标榜的大文人。你看《古文观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种光辉的名字在那儿,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没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点诗词的就是唐伯虎

唐宋是巅峰比不得,清朝哪儿来的一大堆?知名度跟明朝半斤八两吧,都被唐宋甩几条街。

明朝的名士与名作,宋濂了解一下,我现在还能想起被《送东阳马生序》支配的恐惧。杨慎晓得伐?老《三国》片尾曲就是他填的词(⁎⁍̴̛ᴗ⁍̴̛⁎)。王守仁,也就是阳明先生,好歹开创了一个哲学流派呢!汤显祖知道不?《牡丹亭》可是超越《西厢记》的存在哟!同时代另一位知名戏剧家叫莎士比亚。还有徐文长,郑板桥、齐白石都膜拜的大神。黄宗羲也了解一下,怎么说也是拥有一条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定律的人(想想牛顿)。与他并称的顾炎武、王夫之,名气也不小吧?还有“三言二拍”听说过没?《金瓶梅》听说过没?要不是大清出了个曹雪芹,四大名著就全归明朝了。哦,对了,李时珍、徐霞客晓得不?《天工开物》听过吗?不要瞧不起理科生啊!


所以,如何评价?信口开河、不学无术,不懂装懂。

又一次破坏了我对这些“知名人士”印象。我从前一直以为这些媒体人都是品学兼优的,现在人品是不敢指望了,没想到学问也靠不住。这样想想,流量明星的兴起也许不是世风日下,怕是一贯如此。

user avatar

大明 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

此话唯有高晓松说得出口

朱元璋、朱棣、孝仁宣三宗、徐达、常遇春、冯胜、蓝玉、傅友德、孙承宗、孙传庭、王守仁、谭纶、戚继光、俞大猷、郑成功、张煌言、李成梁、李如松等表示你几个意思。

刘基、宋濂、高启、于谦、杨一清、高拱、张居正、杨廷和、杨涟、杨慎、徐阶、解缙、李东阳、李梦阳、熊廷弼、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徐渭……等表示不服。

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仇英、沈周等表示我不入流。

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兰陵笑笑生、汤显祖等表示我就看看不说话。

海瑞、王世贞、刘宗周、高攀龙,黄尊素、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王廷相等表示高晓松你随便说。

user avatar

首先第一个,无明君。洪武大帝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北击蒙古,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汉民族的脊梁再一次挺直!

自有天地以来,中国未尝一日而无统也。虽五胡乱华,而晋祚犹存;辽金僭号,而宋系不断。未有中国之统尽绝,而皆夷狄之归,如元之世者也。三纲既沦,九法亦斁,天地于是乎易位,日月于是乎晦冥,阴浊用事,迟迟至于九十三年之久!中国之人,渐染其俗,日与之化,身其氏名,口其言语,家其伦类,忘其身之为华,十室而八九矣。不有圣君者出,乘天心之所厌,驱其类而荡涤之,中国尚得为中国乎哉?
——(明)丘濬《世史正纲》

朱元璋建立明朝可以说是在某种意义上拯救了汉民族,拯救了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得国之正,莫过汉明。难道还不够吗?朱元璋确实大肆杀戮,清洗功臣,但他杀的也只是官员,何曾像秦始皇那样横征暴敛?中国历史上无数皇帝,有几个像朱元璋一样是劳模?而且还是有能力的劳模。
第二个,朱棣,朱棣就不多说了,五征大漠,亲自拎着大刀去砍人。迁都北京,保证了明朝政府对北方的控制力度。下令编纂《永乐大典》第一部百科全书。后世很多书失传之后,都是从永乐大典里重新拿出来再版。对文化的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郑和七下西洋。没有钱能下西洋?而且郑和下西洋不是西方人下海的掠夺。而是代表着强大,先进和友好。不会仗势欺人。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第三个和第四个,明仁宗和明宣宗。他们二位统治期间被称为“仁宣盛世”是史学家们公认的,能与文景之治相比拟的盛世。能与文景之治相比拟的盛世。能与文景之治相比拟的盛世。
第五个,明孝宗,弘治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统治期间被称为“弘治盛世”又一个盛世啊。
皇上至少有这五位是绝对的明君。

再说名将,开国之初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蓝玉,哪个好惹?跟朱棣靖难的张玉,朱能,还有威震安南的张辅,沐英。至于明朝中期,打的倭寇望风而逃的戚继光,俞大猷。蓟辽总督谭纶,关宁铁骑的前身,辽东铁骑的老大李成梁和他儿子李如松。单枪匹马开局平定宁王叛乱的王守仁。还有算半个将军把小王子打的不敢深入的明武宗朱厚照。明朝末年还有洪承畴,祖大寿,毛文龙,孙传庭,卢象升,帝王之师孙承宗。明朝基本上就没缺过能打仗的将军。


最后说名士,刘伯温,宋濂,高启明初三大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现在是中学课文。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以唐伯虎的才华都挤不进去,还想什么呢?解缙是《永乐大典》主编,杨慎的那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直接被拿去用来做三国演义的开场白。守卫京城,宁死不降的于少保。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徐渭的画被郑板桥看过后惊叹“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李东阳,李梦阳,四大名著三个在明朝完成。还有一本不下于四大名著的金瓶梅。心学的大成者王阳明。唐伯虎的人物画,被认为此后四百年,无人能望其项背。硬生生给明朝续命的改革家张居正。此非名士乎?

如果想要了解明朝的话,推荐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大传,如果有超强的文学功底可一定程度的智商的话,直接看明史吧。
最后,矮大紧的节目,看的时候不用带脑子,带眼睛 就行了。

user avatar

谢邀

  1. 无明君。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其实都可以的,朱元璋驱除鞑虏,收复被占领400年之燕云十六州不能吹一吹(朱元璋杀功臣,那都是贪官污吏、功臣,对老百姓挺好的)?朱棣五征大漠不能吹一吹(皇帝亲自去的喔)?一个朝代有四个不错的皇帝,加上三四个能力一般的,三四个特别不像话的,这个质量组合在历朝历代也说的过去。
  2. 无名将。早期徐达、常遇春、蓝玉等表示不服,后来戚继光未尝一败表示不服。从长江推到蒙古不是名将?占了蒙古妃子的便宜不是名将(这便宜是好占的么)?
  3. 无名士。早期刘伯温、宋濂等表示不服,后来王守仁开创心学表示不服,四大名著的三大作者表示不服。

对于其他的:

  1. 财政收入。没有钱,那郑和怎么七下西洋?宋代财政收入那么高,以中國軍費史谈到宋代日常军费占财政开支一半,战时占到七八成,可见有钱也没干正事,关键时刻还得靠赔款。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起于唐宋,在元明时期才大量普及,宋明财政收入计量单位都不一样,宋代一两跟明代一两说的都不是一回事,参见为何宋朝收入5000万白银(宋神宗),明朝(白银大量流入)财政收入都远不及它? -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的回答 - 知乎
  2. 末代结局。宋代靖康之耻那个窝囊事就不提了,秦王子婴开城投降,唐代后期三四任皇帝基本没啥实权,政令不出长安城, 唐哀帝被毒杀。魏晋不流行杀皇帝,汉献帝倒是寿终了。崇祯帝再不济,君王死社稷,志气还在。
user avatar

按照之前网传的那群文化界大手子亲戚名单来看,如果有80%是真的,那么,高本人的背景知识体系,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文化领域),冒出这么一个三无言论来,显然是故意为之;而且,高本人并没有体现出经济利益驱动

同时,不在中年危机内的“成功男性”(以相对世俗的标准看)经常具有“我功成名就了,现在想当人生导师”的心理特质。(当高管出鸡汤做导师,在微博上建议某未成年女性接受“吃你下面”的性骚扰言论并称其为“这叫言论自由”,后来听说得了癌症那个货就是典型,叫啥来着?Careful Lee还是李剖腹还是李开局?)

那么通过一些并不那么极端的,难以引起舆情部门介入的,但争议非常大具有明显筛选效果的特殊观点,筛选出一批将自己的言论奉为圭臬的低判断力没见识的死忠粉丝,自然是非常高效的选择。

可以解释了高经常发表这种类似“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却缺乏足够论点支撑的言论。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已经这么操作成功了,一点下巴就一大群迷弟迷妹连人话都不利落的就上去助拳了。



另:troll行为:指依靠对不确定个体/群体/政治实体/公司法人等发表极其争议引战言论而引起网络群体对troll发起人直接人身攻击troll本人的支持者反对者等群体的网络对骂而获得各种意义上的快感心理满足,以及网络知名度/关注度的网络行为

一部分troll行为是为了筛选粉丝群体,用以换取其他利益(永浩玉龙太君的典型表现,你乎个别用户的极端言论—公众号/淘宝店引流变现行为)另一部分则由于troll本人的特殊心理状态,长时间停留在引战-对骂循环上

总结自网络名词解释troll词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高晓松提出的“明朝三无”,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在网络上引起不少讨论的观点。要评价它,咱们得先梳理清楚这“三无”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明朝三无”指的是什么?据我理解,高晓松提出的“明朝三无”,通常是指明朝在政治、文化、经济上存在的一些“缺失”或者“不寻常”的方面。虽然.............
  • 回答
    说起明朝中期的权臣,高拱的名字是绕不开的。这位山东章丘人,以其强大的政治手腕和纵横捭阖的能力,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高拱,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的存在本身就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出身与崛起:寒门出身,步步为营高拱出身寒微,并非名.............
  • 回答
    在《明日方舟》这个以独特的末世科幻背景和深邃剧情著称的游戏中,梅菲斯特这个角色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说他“人气颇高”绝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有着相当多值得玩味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一个“帅”字可以概括。首先,梅菲斯特的塑造抓住了玩家心理深处对于“崩坏”与“纯真”并存的复杂情感。他本身是来自卡.............
  • 回答
    《山河月明》,这部由高希希操刀,冯绍峰、陈宝国领衔主演的历史剧,可以说是在播出前就赚足了眼球。当看到这样的主创阵容,观众心里总会燃起一丝期待,毕竟,这可是当年的“帝王专业户”陈宝国,加上近些年人气与演技都在线,又驾驭得了帝王角色的冯绍峰。再加上高希希导演过《三国》、《楚汉传奇》等耳熟能详的史诗大剧,.............
  • 回答
    高晓松的妹妹高晓江,这个名字在公众视野里并没有像哥哥那样声名显赫,但她拥有一个微博账号,并且在上面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要评价她的微博,不能仅仅看她是否“红”,更要看她作为一个个体,在这个平台上想要传达什么,以及是否成功地做到了。一、 内容呈现:生活片段与个人思考的交织高晓江的微博内容,给人的第一.............
  • 回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就像是高晓松献给那些在人生旅途中常常感到疲惫、迷茫,却又怀揣着一丝不甘和希望的灵魂的一剂心灵良药。当许巍那略带沧桑却又充满力量的嗓音响起,这首歌的生命力便被瞬间点燃。高晓松的词,一如既往地带着他标志性的“诗和远方”情怀。他没有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选取了生活中最平凡、最容.............
  • 回答
    《奇葩说》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的辩论节目,蔡康永和高晓松这两位“老司机”绝对功不可没。他们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或导师,更是整个节目的灵魂人物,各自以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将《奇葩说》从一个普通的辩论比赛升华成了一场关于人生、社会和思想的深度探讨。蔡康永:温柔的犀利,智慧的旁观者蔡康永在《奇葩说》中的表现,.............
  • 回答
    在《晓松奇谈》2016年6月3日的这一期节目中,高晓松对当时正处于竞选上升期的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一番点评,可以说是相当有他个人鲜明的风格和见解。首先,高晓松并没有像许多评论员那样,简单地将特朗普定性为“疯子”或“小丑”。他更倾向于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来观察这位候选人。他反复强调,特朗普.............
  • 回答
    提起高瓴资本的张磊,圈里圈外大概都知道这么几件事:一是,他是个“重仓长期主义”的玩家,逮着一个好项目就死磕到底;二是,他对科技和消费领域情有独钟,尤其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创新;三是,他的投资风格颇具哲学色彩,常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将投资上升到一种“道”的层面。要说评价张磊这个人,得从他怎么做投资说起.............
  • 回答
    《高达 铁血的奥尔芬斯》第二季,嗯,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挺复杂的。它就像是一场盛大而又粗粝的悲歌,虽然不像第一季那样有那种横空出世的惊喜感,但依然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的东西。首先,得说说它的核心魅力依旧在线。第二季把故事的舞台从地球圈搬到了火星和更远的宇宙殖民地,格局一下子.............
  • 回答
    要评价张志坚老师扮演的高育良,那绝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堪称近年来国产剧中最成功的反派之一。我觉得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细细品味。首先,人物的层次感和复杂性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高育良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的反派。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成为汉东大学政法系的教授,又一步步走.............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的一生:一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英雄山高县,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夹杂着无数的无奈与悲壮。要评价山高县的一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面折射出那个时代动荡与变革的.............
  • 回答
    山高县第十一期视频,如果单单从内容呈现和叙事节奏来看,无疑是稳中有进的一步。它延续了山高县一贯的风格,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惊世骇俗的爆点,而是沉稳地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这种“慢”本身,在如今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镜头语言与氛围营造镜头运用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有考究的。开篇的那几.............
  • 回答
    山高县第三期视频的推出,无疑再次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也再次巩固了他在内容创作领域的独特地位。要评价这期视频,咱们得从几个维度细致地拆解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人回味无穷的。首先,内容上的深度与广度,依旧是山高县的强项。如果说前两期视频是抛砖引玉,试探观众的口味,那么第三期就明显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
  • 回答
    山高县的第七期视频,如果单从内容本身来说,我认为它仍然保持了该系列一贯的鲜明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首先,在内容主题的选择上,这一期依然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但却能从中挖掘出不寻常的视角。我记得视频中似乎围绕着“遗忘与被遗忘”这个概念展开,通过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个体故事,串联起一种淡淡的疏离.............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山高县的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它试图触及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普遍的痛点——生育观念的转变、传宗接代思想的残留以及现实生存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冲击。为了全面评价这部视频,.............
  • 回答
    要评价山高县的第九期视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视频的具体内容。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我需要依靠你提供的信息来构建一个评价。为了能为你提供一个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请你提供以下关键信息:1. 视频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例如:是关于历史故事的讲述?某个学术观点的探讨?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评论?还是.............
  • 回答
    高女士的文章《屌癌患者超九成,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以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开篇,迅速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她将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健康的性别观念,例如男性沙文主义、对女性的物化和贬低等现象,概括性地称为“屌癌”,并由此推导出“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一耸人听闻的论断。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的逻辑.............
  • 回答
    山高县这期视频,不得不说,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也让我对他之后的视频充满了期待。整体来看,这期视频在几个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更进一步。首先,内容上,这期视频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痛点和兴趣点。它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在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或者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上。比如,他可能会用一种很生活.............
  • 回答
    山高县的《山高县·番外》这期视频,我认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在延续山高县一贯风格的同时,也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观感。首先,它延续了山高县的核心魅力——那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 山高县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总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挖掘出那些被忽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