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作为前殖民地的)拉丁美洲不少国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不在海边?

回答
拉丁美洲不少国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之所以不在海边,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脉络,是地理、经济、政治以及殖民遗留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不寻常”,不如说这是殖民时期规划、战略考量和随后国家发展路径的自然演变。

首先,我们要理解殖民者的初衷。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美洲时,首要目标是建立行政中心和军事据点,以有效控制新发现的土地和资源。早期的定居点往往选择在内陆,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战略防御考量: 沿海地区虽然便于贸易,但同时也是潜在的入侵和海盗袭击的薄弱环节。内陆地区通常地势较高,易于设防,可以更好地抵御原住民的反抗和外部势力的威胁。例如,墨西哥城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了阿兹特克帝国的旧都特诺奇蒂特兰,这是一个建在湖中的岛屿上,拥有天然的防御优势。秘鲁的首都利马最初也是为了方便控制安第斯山脉这一重要的矿产和农业区域而选择了一个靠近内陆河谷的地点,尽管它后来发展成为了重要的港口城市,但其最初选址并非完全是为了直接临海。

靠近资源和人口中心: 殖民者需要管理和剥削当地的资源,特别是贵金属和农业产品。因此,他们倾向于将行政中心设在靠近主要矿脉或肥沃农田的地区。安第斯山脉丰富的银矿和高原地区的农业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经济命脉,这直接影响了许多城市的选址,比如波托西(虽然不是首都,但曾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就位于安第斯山区。许多内陆城市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它们成为了周边资源丰富地区的管理和集散中心。

原住民聚落的影响: 殖民者并非完全空白地建立城市,很多时候是在原住民已有的重要聚落附近进行改造和扩建。如前所述,墨西哥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不仅提供了现成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尽管是简陋的),也更容易在原住民的政治和经济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统治。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内陆或相对靠近内陆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

行政和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一旦某个城市被指定为殖民地总督辖区或总督区的首府,它就成为了该地区行政、司法和军事的权力中心。这种地位的巩固往往伴随着官僚机构、军事设施和殖民精英的聚集,使得该城市拥有了比其他地区更强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发展潜力。例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早期的重要性不如内陆的一些殖民城市。直到独立战争后,其作为首都的地位才真正确立并加速发展。

交通和通信的演变: 在殖民时期,内陆交通主要依赖河流和道路网络。许多内陆城市能够通过这些网络与周边地区建立联系,并且随着马匹和骡子的使用,内陆运输也变得相对可行。虽然海运是重要的贸易方式,但并非所有主要的行政中心都必须直接临海。一些建在可通航河流上的城市,例如巴拉圭的亚松森,也可以通过内河航运连接到海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

独立后的继承与强化: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后,往往沿袭了殖民时期形成的行政和政治格局。原有的首府依然是政治的中心,国家新生的政府机构也自然而然地在这些已有的权力中心建立。为了强化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新政府往往会进一步投入资源发展首都,使其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核心。这反过来又加剧了首都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巩固了其非沿海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拉丁美洲没有重要的沿海首都或最大城市。例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曾是首都)和智利的圣地亚哥(虽然不在海边,但距离海岸线很近且是主要经济港口),都体现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但当我们审视整个拉丁美洲大陆时,会发现有不少国家的政治心脏位于内陆或离海岸有一定距离。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墨西哥城(墨西哥): 位于高原盆地,是建立在古代湖泊之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圣菲(哥伦比亚): 坐落在安第斯山脉之中,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山城市。
基多(厄瓜多尔): 同样位于安第斯山区,是著名的“赤道之城”。
波哥大(哥伦比亚):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科迪勒拉山脉的高原,海拔约2640米。
拉巴斯(玻利维亚): 虽然苏克雷是宪法上的首都,但拉巴斯是政府所在地,同样位于安第斯山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首都之一。
亚松森(巴拉圭): 位于巴拉圭河畔,虽然可以通过内河航运连接到海洋,但本身并非直接临海。

总而言之,拉丁美洲不少国家首都或最大城市不临海,是殖民历史、战略选址、经济逻辑和政治继承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些城市在历史进程中获得了先发优势,并逐渐发展成为不可动摇的政治经济中心,即使在现代交通和全球化条件下,其战略地位和发展惯性也使得它们得以维持其核心地位,即便它们并非直接坐落在碧波万顷的海岸线上。这反映了历史的厚重以及人类在塑造城市格局时所做出的复杂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拉丁美洲的许多首都城市,源于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地首府,许多还是重要的总督区首府或其他行政中心。殖民时期,西班牙国王派遣的总督等官员在这些地区驻扎,首要就是为了最为有效地统治征服的广大领土。

这些城市许多是前哥伦布时代的重要行政中心,在此建立都城也是为更有效地统治该地区。比如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谷地,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所在地。此地附近土地肥沃,还有特斯科科湖上的漂浮花园,提供大量的粮食等物产,能够供应庞大的人口。而且作为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位于中心,交通便利,这里也是阿兹特克皇帝接收来自各个附庸城邦提供贡赋的地点,是阿兹特克维持对墨西哥各城邦相对松散的统治的地区,所以科尔特斯征服这里后,很大程度延续和发展了阿兹特克帝国已经存在的贡赋制度,通过统治墨西哥城,来继续对墨西哥的各个城邦进行行政管理和征收贡赋,用原住民较为熟悉的统治模式,减少对墨西哥征服和统治的成本和阻力。

除了作为传统行政中心的意义,许多西班牙征服者以寻找黄金等财富作为首要目的,那么资源也是建立城市的重要导向,这一行为在南美洲十分常见。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都在相对远离海洋的高原地区。这些地区,不像墨西哥城那样是传统原住民帝国的行政中心,这些地区多为分散的酋邦、部落,但是盛产黄金,离金矿产地很近,便于西班牙殖民当局垄断这些财富。当然,位于区域中心,交通便利,以及原住民时代,高原地区的农业要比较为干旱或是潮湿的沿海地区更为发达,在殖民时期也便利粮食供应金矿区庞大而社会分工复杂的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前西属拉美的国家的首都,多是在殖民时期就已经成为重要区域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在16世纪就已经建立,墨西哥城之于墨西哥,哈瓦那之于古巴,加拉加斯之于委内瑞拉,波哥大之于哥伦比亚,基多之于厄瓜多尔,利马之于秘鲁,圣地亚哥之于智利,布宜诺斯艾利斯之于阿根廷,蒙得维的亚之于乌拉圭,亚松森之于巴拉圭等,我发现我随便列举出来的都是如此。可以说当初西班牙征服者建立这些城市,许多一开始是小的据点,但是政治上作为行政中心的地位,以及经济上西班牙王室赋予的贸易垄断特权,会使得城市集中大量的不同阶层、种族的人口,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附近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使得其他城市难以竞争,因此在此后的五百年繁荣下去。

而前葡萄牙殖民地巴西比较特殊,更为广阔而开发较晚的腹地,以及库比契克政府雄厚的财力以及缓解前首都里约热内卢城市化压力的需要,使得巴西成为现首都不是殖民时期城市的国家。

user avatar

这是商贸型殖民与垦殖型殖民的显著区别,不是初二地理书上讲过了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