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答主说<湖心亭看雪>了,却还是想说这个。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高中毕业,独自坐火车跑到绍兴,火车咣当咣当稀稀拉拉驶向目的地,凌晨5点左右,火车经过一片荷塘,荷花灿然,荷叶连绵的池塘上空,是朝霞绮丽的光线柔柔,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一阵窸窸窣窣,有荷花在心中绽开。
观望四周, 车厢的人相互倚靠者,无人醒来,除了我,应该没有任何人看到那幅画面。
那一刻,独自一人无人陪伴的我感到深深的孤独,我仿佛脱离了这个世界,静静观望着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发生着变化,"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甚至你也根本观望不到,它不必让你专门看到,它们什么也不会说。
后来也遇到过很多人,见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停留在那一刻前一秒欢呼雀跃的我,下一秒就会因“更与何人说”的心境掩埋而变得安静不多言。
所以有一天再去看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会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那个时候的张岱,住在西湖边,大雪连绵不绝了好几天,湖面上人和鸟的声音尽失,有一天晚上,他乘着一叶扁舟,带着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夜色中的西湖,雪景皑皑,泛起光芒,这双眼所及处,也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还有他的一叶扁舟而已。
可是到了湖心亭上,在这样一片似乎与世隔绝的天地中,居然还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
每个人都很欣喜,他们拉着张岱一同饮酒,张岱饮了好几杯才与他们告别。
最后,撑船的人呢喃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啊。"
你看啊,你看我本无期待,本想抱着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的想法看一场雪景啊,但今夜却有人和我一样,在这广袤无边的空间里,在这寂寥无垠的时间中,在此刻,怀着相同的欢喜和悲伤与我相遇。
微博和公众号 :海鸿澈
(摄影,读书及日常,无他)
英剧《神秘博士》(Doctor Who)
讲的是一个自称叫Doctor的外星老男人和地球同伴们用他的蓝盒子一起进行时空旅行的故事。
最初是被女朋友安利的,说这部剧特别牛,已经拍了50多年了,我就从当时最新的第七季开始看,结果可能是半路入坑的原因,对人设和世界观都不了解,所以看不懂剧情,也看不出趣味来,差点弃剧。
后来我想了一想,这部剧口碑这么高,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于是我就从头开始看(新版第一季,2005年放映),结果看了几集就被她宏大的背景设定和伟大的价值观给折服了,彻底入坑。
新人入坑的话推荐先看第五季第十集,博士和他的伙伴Amy来到了梵高生活的年代,目睹了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梵高以及他所经历的精神上的痛苦,并带他穿越到了未来,到美术馆里,让梵高亲耳听到未来的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作品的,那一瞬间梵高哭了,我也哭了~(其实整个第五季都是很童话的风格)
==============================================
简单介绍一下角色吧:
第九任博士,克里斯托弗·埃克斯顿(Christopher Eccleston)饰演,之后他还饰演了雷神2里的反派Malekith
第十任博士,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饰演,他还饰演了漫威旗下的超级反派紫人
第十一任博士,马特·史密斯(Matt·Smith)饰演
第十二任博士,彼得·卡帕尔蒂(Peter Capaldi)饰演
12叔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位超级大帅哥
值得一提的是,博士的扮演者,在童年几乎都是老版神秘博士(1963年上映,1989年完结)的粉丝,据说第12任博士小时候还给神秘博士剧组写过一封信,提了很多意见。不知道小时候的他有没有想到他55岁的时候会亲自饰演这一角色呢~
========================================
(Cyberman,剧中的反派之一,也是我的QQ头像)
(13个博士剪影)
我自己拍摄的一张壁纸,Cyberman手办+手工制作的时空机器Tardis
其实每一任博士都是同一个人,只是由不同的演员来演,每个演员接手这个角色时,既要沿袭“博士”固有的人设和性格,还要演出自己的个人特色,所以每一任博士都有很多自己的小迷妹/迷弟。但是在我看来,不管是哪一个演员在演,博士永远都是那个博士~
============================
8月11日更:再放一些同伴和重要配角的图吧
前方有轻微剧透!
前方有轻微剧透!
前方有轻微剧透!
罗斯·泰勒(Rose Tyler,比莉·派佩饰演),第一季和第二季中博士的女伴
前方高虐!
这张图是Rose和Doctor被平行世界阻隔,再也无法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脸都贴着同一堵墙的两边,试图感受对方的存在,然而他们却已是在各自的平行世界中……
杰克上校(Captain Jack Harkness,John Barrowman饰演),时间特工
杰克上校是一个多性恋,不分性别不分种族,他都有可能会跟对方调情。演员本人也是同性恋。遇到博士之后加入了火炬木小组并成为该组织的领导。
BBC专门拍摄了神秘博士的衍生剧《火炬木小组》,杰克上校是主演。
玛莎·琼斯(Martha Jones,弗莉玛·阿吉曼饰演),第三季中博士的女伴
Martha的故事有一点悲剧色彩,但也是所有女伴中结局最好的一个,她曾在博士被监禁,地球被Master统治的时候,一个人环游世界寻找拯救博士的方法。
多娜·诺贝尔(Donna Noble,凯瑟琳·塔特饰演),第四季中博士的女伴
也是我个人觉得结局最悲的女伴。
Donna在认识博士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职员,博士带她见识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壮丽,一起赶走了形形色色的外星人,她也是唯一一个敢抽博士嘴巴的女人。至于结局为什么很悲,看了就知道啦~(值得一提的是,多娜的扮演者当时已经50多岁了)
艾米·庞德(Amy Pond,凯伦·吉兰饰演,她还饰演了银河护卫队里的星云),第五季到第七季中博士的女伴
她的整条故事线都是童话,恕不能剧透更多。
Rory Williams(亚瑟·达维尔饰演),Amy的青梅竹马未婚夫
他曾一个人守护了Amy两千年。
宋江(River Song,又叫宋河、瑞芙·桑恩、水·歌、里弗·桑,Alex Kingston饰演)
这里只能剧透的是她是博士的老婆,但博士却不认识她,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看剧就知道啦!
梵高(Vincent van Gogh,Tony Curran饰演)
虽然只出现了一集(S05E10,Vincent and The Doctor),但是这集实在是太经典,强烈安利新人先看这集!
Clara Oswin Oswald(珍娜-路易斯·科尔曼饰演,她还在美国队长里客串过),第七季到第九季中博士的女伴
Clara是一个人设屌炸天的女伴,她陪伴了第十一任博士和第十二任博士,剧中她一开始无法接受11任突然重生成12任博士,一直无法完全接纳他,慢慢地到后来完全接受了这个人就是一开始她所认识的那个博士。其实就是编剧故意让她演绎出我们观众每一次面对博士重生时的那种不适应的心情。
比尔(Bill,Pearl Mackie饰演),第十季中博士的女伴
她是一个女同性恋,本来工作是在大学食堂炸薯条,后来跟着博士一起旅行,跟着12任真的很容易死……
========================
我发现我还忘了说一点,就是《神秘博士》的配乐超级好听!
随手列举几个:
Madame de Pompadour-Murray Gold
B站上还可以看到2010年的神秘博士·逍遥音乐会,可以感受到英国的观众有多么热爱这部国宝剧:
神秘博士:2010年逍遥音乐会_三次元音乐_音乐_bilibili_哔哩哔哩
==============================
2017.8.14更新,更一张我的电脑桌面~
吃完我这整篇安利你要是还没有一股冲动想去看这部剧的话,算我输!
怎么说呢,中国观众对这件事也许有话说。
还对《超感 8》的离开感到可惜吗?那么这部电影大概可以弥补你的缺憾。
很快会登陆 Netflix 的这部新片题为《星期一发生了什么》(What happened to Monday),让人有点困惑。不过他们发布的预告片倒是解释了很多问题:
周一发生了啥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cover/w0532avc6zd/w0532avc6zd.html本片幻想了一个因为人口爆炸而企图控制人口增长的未来国度。这个国家采取了极端的独生政策,每家多出的孩子会被注射药剂陷入休眠。讽刺的是,配合孩子们被强制带走这一画面的,正是计生局局长的慷慨陈词,“30 年来,是我们计生局控制了灾难性的人口爆炸,这才得以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性。”
一组七胞胎在这样不幸的情况下出生了。她们的祖父(威廉·达福饰演)为了保住全部 7 个孩子,自幼就教她们用同一个身份生活,并给她们取名周一到周日,每个人每周只可以用这个身份外出一次,其余时间就得宅在家。某天,周一突然被当局带走,她各怀技能的姐妹们必须团结起来拯救血亲。
部电影的剧本其实早在 2010 年就出现在了好莱坞“黑名单”网站(关于这个网站的故事,你可以看文末延伸阅读)上,不过直到去年才制作完成,在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被 Netflix 看上。它的国际版标题为《七姐妹》,Netflix 在买下它后保留了其更有意思的原名。
导演 Tommy Wirkola 此前执导了《女巫猎人:韩赛尔与格蕾泰》,这次他选择了劳米·拉佩斯挑起大梁。曾主演了瑞典版《龙纹身的女孩》和《普罗米修斯》的拉佩斯,将一人分饰 7 角,演出造型、性格、技能各不相同的七胞胎。在原作中,这个角色是男性。
本片的概念和动作场面已经引起了大批观众的兴趣。有人评论这比较像《使女的故事》逆转版,在那个故事里,政府逼着女性成为生育机器,不过二者的主题都是相似的,即反抗一个蔑视人权的当局;也有人指出它是《黑色孤儿》和《超感 8 人组》的结合,七胞胎的心灵感应、利用彼此技能紧密合作,确实和 “8 人同心”的概念如出一辙。
8 月 18 日,你就可以看到 7 个劳米·拉佩斯去颠覆世界了。
题图来自影片海报
(以上内容首发于好奇心日报,更多精彩请下载阅读。作者:顾天鹂 | 原文链接:一部计划生育背景的科幻片将登陆 Netflix,这题材嘛……)
红楼梦,第一次看的时候年纪太小了,觉得枯燥无味,看不下去。
你见过世界上最浪漫的约会吗?
我见过。
《老爸老妈罗曼史》(又名《老爸老妈浪漫史》或《寻妈记》),但其实无论哪个译名都没有足够吸引人,外加上这部剧最开始的几集比较平淡,因此我曾三番两次在看完了第一集后就抛之脑后了,直到我后来一口气看完了整部剧,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
举一个例子,第三季第十三集,男主角泰德因为一个意外而在后腰上纹了“浪女戳”的纹身,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为了洗掉这个纹身,他认识了医生斯黛拉,在治疗过程中泰德逐渐爱上了斯黛拉,可是斯黛拉因为医生的职业操守原因,以及因为自己单身妈妈的身份,而拒绝了泰德的告白。
泰德在整部剧里一直都在寻找真爱,即使失败过无数次,他也从来没有放弃的想法,于是他给观众贡献了一场经典绝伦的“两分钟约会”,同时这也是一段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也就是说这是一段切实可行的史诗级撩妹示例。
不想看图解的请直接点击链接 :老爸老妈罗曼史 经典两分钟约会_电视剧相关_电视剧_bilibili_哔哩哔哩。
准备好!前方核能打击!!!
仅此一段,就足以完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爱情电影,而你以为仅此而已吗?寻妈记优秀的地方还在于它是一部极佳的情景喜剧,这部剧还拥有最棒的编剧团队,整部剧所使用的叙述手法堪称情景剧史上的巅峰,几乎可以作为学习编剧的范例教材了!
你知道蟑螂鼠吗?你知道耳光之约吗?你知道关于“僚机”这个定义的出处吗?主角们经常在酒吧里聚会?男配角里有一个花花公子?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情节很熟悉,感觉好像在某部劣质的复制黏贴集锦剧里看到过,那么恭喜你,你现在找到这些令人捧腹的情节的真正出处了,而且因为是原创的喜剧,这部电视剧里不会有各种跳脱的情节出现,笑点也会真正变得自然又合理。
最后,如果你遇见了一个撑黄雨伞的人,那么请一定抓住TA,因为TA是一个相信爱情的人。
之前去了一个广西的小山村,看见有几个老者在钓鱼,有个年轻人在旁边把一条鱼翻来翻去的,上去看了看,才知道「鱼拓」这个艺术……
古老民间冷门艺术——【鱼拓(ta)】
一个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腥味的艺术 最初的鱼拓作为艺术出现,是在日本 ——
众所周知,日本河川溪流多,海岸线长,市民垂钓之风甚盛。十九世纪初叶,当时的武士钓艺、武艺并重,以拥有名竿、名刀、名马为傲,作为钓绩证明的鱼拓也自此流行。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鱼拓(Gyotaku),Gyo的意思是鱼,Taku的意思是压痕,所以鱼拓是将真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一种艺术,灵感源自中国古老的碑拓技艺。
鱼拓之前只是爱钓鱼的人用来记录自己所钓鱼的尺寸和留作纪念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门艺术。 制作鱼拓需要纸,墨汁或颜料,刷子等工具。还有一条已经死透的不会在宣纸上垂死挣扎的鱼。
当时感觉,不就是把鱼摁纸上嘛……好简单
后来查了下资料我才跪了。
鱼拓的方法,还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指将颜料直接涂抹在鱼身上,然后再用宣纸将颜色翻印下来,很类似于印刷的过程。
直接法的大致步骤如下:
※把鱼平放案板或木板上,使鱼在拓印的过程中稳固。
※用清水和精盐将鱼表面的粘液洗净,清洗时注意不要让鳞片脱落。
※用纸或布吸去鱼表面多余的水分。
※把鱼摆成需要的姿势,用纸塞入鱼口中使鱼形挺括,并把鱼的鳍展开整理好。
※根据鱼身上的颜色调制不同浓淡或不同颜色的颜料,用刷子或毛笔在鱼身上的不同部位分别涂上不同的墨汁或颜料。
※把鱼移到干净的报纸上
※考虑鱼在画面上的构图,将宣纸纸铺在涂了颜料的鱼身上,均匀地按压,拍打或用刷子刷,使得鱼身的颜料被拓印到纸上,然后将宣纸轻轻揭起。
※在纸上,用毛笔勾勒出鱼的眼睛。
※在纸上记录鱼的种类,长度,重量,钓鱼的日期,钓鱼人和见证人的姓名。
※可以在纸上钤盖上红色的印章。
如此这般得到的鱼拓就是比较富有写意风格的粗犷鱼拓,比较有中国的水墨画韵味,用鱼拓做出来的水墨鱼画和虾画,齐白石看了都想打人。
间接法与直接法做法差不多,区别是:
间接法的颜料不是涂抹在鱼身上,而是用拓包拍打在紧贴在鱼身上的宣纸上,很类似于进行碑拓的过程。
间接法的主要步骤是将宣纸用喷雾器喷湿后紧贴在鱼身上,然后用拓包蘸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在宣纸上拍打,这样就可以对鱼的各个部位精雕细琢,精密上色 。
间接法做出来的鱼拓就跟真鱼一样栩栩如生
对于不同的鱼种,由于鱼鳞和质感的差异有不同的鱼拓压法,也要采用不用类型的宣纸以便更好的兼顾鱼鳞的细节体现和颜色过度的整体效果。
【图为鲤鱼鱼鳞】 大鳞鱼(例:鲤鱼、鲫鱼等)
普通有鳞鱼的制作,使用檀皮含量在50%左右的普通檀皮宣纸或者净皮宣纸,这样的纸张,柔韧性略强,可以在对抗鱼鳞吸附作用的同时,更好的把鱼鳞细节表现出来。
【图为细鳞鱼鱼鳞】 细鳞鱼(例:鲢鱼、鳙鱼等)
制作有鳞鱼中的细鳞鱼的时候,比如鳙鱼、鲢鱼等,使用檀皮含量在60%左右的净皮宣纸,这种纸张表面相对平滑一些,用光滑面去吸附鱼鳞上的颜料,可以更好的体现出鱼鳞的层次,因为细鳞鱼的鱼拓作品,鱼鳞的层次感比细节更重要。
【图为无鳞鱼鲶鱼细节】 无鳞鱼(例:昂刺鱼、鲶鱼等)
制作无鳞鱼的时候,比如昂刺鱼、鲶鱼等,使用檀皮含量在80%的特净檀皮宣纸,较强的韧性,可以防止纸张在起画过程中被撕破的风险。
————
要知道菜市场一条草鱼也就几十块吧,但是如果能把草鱼做成了鱼拓,那就是艺术品了
对啦,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鱼的更有意思的创作艺术,欢迎大家深入阅读,哈哈
——
图源网络,侵删
我的新书《另一种天才》已上市,希望给到你更多成长启发,认知外挂~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初一的时候学的这篇课文,感觉情节很无聊,文笔也并不多么惊艳。后来随着自己年岁渐长,也了解了张岱的生平,才喜欢上这种淡淡地叙说浮沉悲喜的白描手法,才读出了他笔下的忧愁,宁静与欢喜。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当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生读的时候,完全读不懂。感觉这写的什么破玩意儿,主人公一副野小子像,一看就是不学无术小混混,还总是莫名其妙自己给自己打鸡血。冬妮娅那么好的姑娘说分就分了,最后干活还把自己干残废了,简直有病系列。
当时觉得还是《三剑客》这种书好看,看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乱刺激一把的。古龙的《绝代双骄》也好看,斗智斗勇再加逼格满满,简直NICE。
直到工作之后,心血来潮翻了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果翻个开头就停不下来了,一口气读了一下午加一晚上。
深夜的窗外下起了鹅毛似也的大雪,而我合上了书,开始发呆。
————————————————
十二岁的保尔在车站食堂帮厨。工作时长二十四小时,做一休一。
保尔居然扛下来了,扛了两年。
这两年里,他看到的只有厨房和洗刷间。
十四岁那年。
堂倌普罗霍尔克扣工资。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姑娘弗罗霞,为了拿回自己应得的工资,甚至被骗了身子,和堂倌上了床——但是工资只给了她应得的六分之一。
这一切被保尔目睹了。
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弗罗霞。
十六岁那年。
保尔救了一个布尔什维克,被抓进了监狱里,连续拷问了七天。在同一间牢房里,他见到了一个红色游击队员的妹妹,赫里斯季娜。
一切都完了。赫里斯季娜预感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深夜的狱里,她吻了保尔,她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
但是保尔突然想到了冬妮娅。他拒绝了。
第二天清晨,警备司令带着几个哥萨克兵,把赫里斯季娜带走了。年轻的姑娘用复杂的眼神,最后忧郁的望向保尔。
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赫里斯季娜。
十七岁那年。
保尔参加了红军,为解放工人阶级的同胞们浴血奋战。他刚来到骑兵部队时,骑兵们在一所学校旁的土丘上聚会跳舞。在舞会上,保尔演奏手风琴,另一个壮汉托普塔洛狂热起舞,一场欢乐的聚会被点燃到了高潮。
解放城市日托米尔的战斗中,机枪声响起了。两天前还在快乐跳舞的骑兵托普塔洛,重重的倒在了尘埃里。
而这时间之短,在书中,也不过只翻了薄薄一页的光景。
红军解放了日托米尔。监狱里关押着七千名布尔什维克。
一个老工人,萨穆伊尔对保尔讲他经历的故事。女布尔什维克瓦莉亚,十七岁的姑娘罗莎,喜欢画漫画的小伙子萨沙,中学生诺沃谢利斯基和图日茨,一共二十九个人。瓦利亚和罗莎在第一天就被凌辱,罗莎甚至被折磨疯了。二十九个人,三个被判处绞刑,十七个当场枪决,剩下九个幸存者判处二十年苦役。
当瓦莉亚慷慨的走到绞刑架之下时,人群中传唱起了《国际歌》。
保尔的童年好友,谢廖沙也参加了红军。
谢廖沙的老乡米什卡,在急行军渡河的时候,被汹涌的河水吞没。
而谢廖沙四天之后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在阻击向科罗斯坚方向突围的敌军。
没有悲伤也没有憎恶,少年只是平静的停止射击,冷却枪管,装填子弹,继续射击。
一如战场上,再正常不过的光景一样。
在第一部的结尾。
敌军的大炮开火了,炮弹的冲击波将保尔从战马上轰飞。弹片嵌入了十七岁的保尔的头颅。他被紧急送到了陆军医院,并在那里昏迷了整整十三天。
他那年轻的身体,不肯死去。
冬妮娅来看望保尔。
但保尔知道两个人没有未来了。那种庸俗的个人主义,是没有在苦难和磨练中锻炼出来的虚伪的骄傲。
两个人来到了库佩切斯基公园,在落日的余辉下做最后的交谈。你有勇气爱一个工人,保尔说,但你并不爱工人这个阶级。
"站到我们这边来吧。"保尔小心地把手放到了冬妮娅的肩膀上。"我们的队伍里也有很多的优秀的姑娘,她们的文化水平也许不如你高,但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在一起呢?"
冬妮娅悲伤地凝视着蓝色的河水,没有回答。
对了。
保尔出院后,在火车的站台上见到了谢廖沙。他们两个老朋友分别很久了,终于又在此刻相遇。短暂的十七岁的人生,却饱尝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火车的车轮转动了。谢廖沙飞快的扒上了火车。两个在一起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又这么分开了。
谢廖沙站在火车的车顶上,用胸膛迎着飒爽的秋风。那是一个得意志满的少年。
而一星期之后。他就在乌克兰原野上牺牲了。少年双臂合抱,没有喊叫,一枚流弹击中了他的胸口。缓缓的弯下腰,而后倒地死去。
他那漂亮的蓝色眸子,映射着远方辽阔的原野。
————————————————
这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半部的故事。
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对整个社会有一个整体而又确切的认知,是很难读懂里面那看似轻描淡写的苦痛与折磨;又会很自然的反过来站在道德学家角度,去诘问所谓的"道义"和"人性"。
就在后半部的开始,匪帮和破坏分子开始肆虐。木材堆积在距离城市七公里之外的林区,没有这些木材,整个城市将无法捱过冬天。
保尔带领着一群共青团员,以一天一百米的速度,硬生生的把这条铁路,在齐膝深的大雪中铺了出来。
干这个的第一天,就有五个学生逃跑了。持续了两周后,有的人扔掉了团员证,认为不值得为这个赔上自己的性命和未来。
暴风雪停了。
一列火车动力不足,停在了支线上。上面的旅客叫嚷和咒骂着,铁轨被积雪埋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车上的所有壮劳力——成年男性们,不得不一齐下车铲雪。其中有一个高个子男人,衣着光鲜,一边铲雪,一边愤恨的说:
"我才不铲雪呢。谁也没有义务去铲雪。我是铁路工程师,我要起诉这里的工长。"
保尔上前。"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
——"您是那位?"
"我是工人。"保尔回答道。
——"那我没什么可说的了。叫你们领导来。"
保尔皱了皱眉。而在那"铁路工程师"的身后,他和她四目相对。
你能说"铁路工程师"的诉求不合理嘛?保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无产阶级劳动者而已,怎么能命令工程师去干活呢?如果保尔的命令是合理的,那么不就是又走向了所谓的"极权"和"独裁"了嘛?
可是问题又来了,假如所有的乘客都像铁路工程师一样,拒绝铲雪,那所有的人都会困死在这个小站点里,或者是被匪帮所袭击。
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个难解的悖论:所谓的"普世"的"道德标准",真的是存在的嘛?
就干脆的承认一点吧,承认这世界上有既得利益团体和得既得利益团体的存在吧。而维护那些什么"道德标准",说白了也就是维护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罢了。不然的话,为什么我们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总是说"价钱便宜一点"、"零头抹了吧";却几乎没听到过菜农说过"再多给几块钱"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为什么这价钱可以随口压一下,菜价不能随口涨一下呢?
当你可能有损他的利益的时候,他给你讲"公平"。
当他堂而皇之损害你的利益的时候,他给你讲"合理"。
人的规则,都是向着有利于自己而制定的。
很多人都口头追求"平等",殊不知他们所以为的,仍然是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他们所追求的,只不过是比其他人"更平等"罢了。
抛开这部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故事仍然是跌宕起伏,千回百转的。而我们有很多人不喜欢这部作品,甚至厌恶这部作品的原因,无非也就是立场的事情了。
我有看过一个短漫画,上面是所谓"名著"再利用,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字明显的放到了厕纸上。
是啊,这是一部多无聊的作品啊。主人公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冒险,也没有如云的钞票和美女相随。写这部作品的作家本身,也没有什么科班出身,也没有创造什么新的文学流派。这本书在世界名著的洪流中,就像是再不能起眼的小小石砾一样,毫无光彩可言——我们怎么能指望那些"文学评论家"们去从事一天十二个、十六个甚至整整二十四个小时的纯体力劳动呢?我们又怎么能指望那些"艺术大师"们整夜整夜在齐膝深的暴风雪中振奋前行呢?须知温暖的室内,明亮的台灯,这才是他们"应享有"的待遇啊!
这种书读起来,真的太艰辛晦涩了。
一如真实的生活一样。
我们生活在"虚假"的城市中太久了,以至于忽略了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凌晨三点出摊,四点开张的早点铺子,是"合理且应当的"。在地下超市里整天整天站着的收银员,也是"合理且应当的"。而就在今天下午刚下暴雨的时分,我亲眼看到隔壁高楼上几名工人冒着暴雨,拼了命的拽着收回缆绳——这当然也是"合理且应当的"。
这世界上"合理且应当的"事情,怎么就这么多呢!他们"合理的"做这个,"应当的"做那个,可是为什么轮到享受、休闲,甚至最基本的医疗住房教育,他就"不合理"、"不应当",或者"合理且应当的"不配拥有呢?
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明白啊。
也许这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世界名著的,根本性的原因吧。
————————————————
另外,最后推荐一本小说《和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原本是豆瓣的一篇连载文章,挺有趣的。在这里事先声明一下,这小说标题党比较严重。分歧也就是一个工人男主角,和一个研究生女主角之间的阶级差异罢了。
我想,只有做过野外施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吧。
毕竟文学作品这东西,有些人看的是故事,更多的人看的是噱头——但还有一部分真正能唤醒人心中共鸣的作品,描写的是那最真实的生活。
由是。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绝对不会让你错过什么"虚幻的东西",但仍然是有助益的。他只是把真实的生活的一隅,展现给你看罢了。
国产独立游戏《艾希》。
原来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横版过关游戏,根本不是我的菜,竟然连个试玩版都没有就要收钱,QTMD。
后来发现这个游戏不仅出了PC版,还有手游版、PS版,连NS版都出了,评价还爆高,趁着taptap打折,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了一个。
的确是没玩过这么特别的游戏啊。。。
你见过会给自己加戏的旁白吗?
后期你不仅可以在游戏里发现惊人的秘密,还可以通过【神操作】把这个讨厌的旁白给弄死,不能剧透再多了。
旁白的配音是图特哈蒙,原来我以为是宝木中阳,后来仔细听并不是,这货不就是《十万个冷笑话》里的鸟不拉屎大王吗哈哈哈哈!
然后这游戏玩到最后还有一个隐藏关卡,里面最大的Boss旁白君会被正义的女主角艾希干掉,艾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玩家说话,这一段特别让人感动,希望没有玩过的同学一定要体验一下。艾希的CV正是山新,没错,就是《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给日本鬼(划掉)脸盆鸡配音的演员,反差可以说是相当大了。
另外多说一句,现在这款游戏在taptap上打5折,有意向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
没错,这就是一篇软文。
你们以为我在给《艾希》打广告,实际上我是在给_家_毛_打广告啊。
骑砍~
刚玩的时候:
我去!这20世纪90年代的界面。这简陋的毫无设计感的操作。这单薄的脑残的剧情。这学习机般的3D效果。
事后:
神作啊!这20世纪90年代的游戏性,这简朴而又真实的操作,这简约而又不简单的战术,这开放的可扩展的3D效果。
╭( ′• o •′ )╭☞就是这个人!
评论里的头盖骨党们,别忘说这话的都已经成了马蹄下青草的肥料了。
《花间提壶方大厨》
最初被这个名字吓到了,对方大厨的映像就是脸红脖子粗的伙夫。
后来禁不住朋友再三安利决定看一集。
流量预警,多图杀猫。
发现女主长这个样子,嘴有点歪,不丑,也没多好看,就是眼睛大,身材也不怎么样。
强忍着看下去。
结果,一口气看了五集。
讲了一个萝莉厨娘训夫记。讲了一个上错花轿嫁对郎。讲了一个厨神小当家的故事。
没有小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误会,没有撕逼,整部剧没有一个坏人。公公婆婆为老不尊,儿子儿媳天真烂漫,整部剧就一个字:吃吃吃。
剧情经不起推敲,推理也没多出彩,作为网剧经费有限,可是食材上一点也没少花钱。
这是早饭:
煎馄饨,嫩绿的小葱,焦香的芝麻。
这是点心
杏仁糖,加了晒干的桂花,做茶点刚刚好。
糖不甩,香甜软滑,入口绵柔。
这是素斋:
没有用荤腥,清淡爽口,色泽艳丽。
吃了一天素斋,不如来个全肉宴。
普普通通的鸡肉,配上秘制蘸料,看的人流口水。
肉菜整整做了十二盘。
男主角的拜师宴,女主更是做了一出宫廷宴,用香味引诱师傅出来。
夏天热给相公做古代的冰淇淋,豆打豆。
不光最后的菜让人垂涎,做菜的过程看的我也直流口水,可惜速度太快没办法截图。
剧组没用流量明星,请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演员,女主角更是第一次拍电视。但演技都在线。
一个是爱相公爱做饭,常说“相公你最好了”的萝莉厨娘。
一个是有情有义,常说“我娘子做菜天下第一”的回头浪子。
因为相公沈勇总以自己是恶霸自豪,小厨娘方一勺用擀面杖暴揍相公,把他训的服服帖帖时,公公路过祠堂第一反应是“别制止一勺,让我先高兴高兴”。
一家人早晨吃饭,婆婆的台词只有一句:“这个好吃,这个也好好吃。”
方一勺教训暗算了自己的方员外时,沈勇暗爽又不表露出来的表情。
听到娘子夸自己好看时,心里开心,先偷笑,然后板起脸,假装嗔怪的沈勇。
爹爹赏了十两银子,一分钱舍不得花,最后自己贴了十两,花了二十两买了个簪子给娘子。
当娘子把她娘唯一的遗物送给自己时,心里温暖的沈勇。
知道方一勺生病后,抱着她求医,紧张关心涌上心头的沈勇。
知道方一勺危险后,决心护她一生的沈勇。
一起在祠堂罚跪,沈勇把自己的垫子也给了一勺。一勺充满爱意的眼睛。
为相公做饭时,一脸幸福的一勺。
听说相公以前常去青楼,吃醋的一勺
看相公吃的开心时,期待又满足的表情。
这些年,我见惯了恶毒的女配,看多了女主复仇的故事,很多生离死别,很多肝肠寸断。
差点忘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想要个大大的厨房,有了你就有了家。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误会,平淡,又从平淡里开出最美的花。
我想要个大大的厨房,一个呆萌的小娘子,一个呆萌的小相公,还有同样呆萌的为老不尊的公公婆婆。
每天都是平凡的,每天却又不一样。
因为你爱着我,我也同样的爱着你。
《异常生物见闻录》,作者远瞳
可能很多人都跟我第一次读它时一样,倒在了开头。因为它的前100章几乎都是铺垫,很容易就会被当成一本没有主线内容的傻白甜日常漫。但是请相信我的节操,不是的!
本书实际上是有着非常明确的主线剧情:在一个创世女神发了疯的世界里,各种各种神奇璀璨的文明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而主角团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帮助这些文明存活下去,或者为它们收尸。
有一个魔法技术十分发达的文明,已经掌握了远超地球级别的宇航技术和材料生产工艺,下一步就将走向星辰大海了。然而对不起,他们的母星存在于一个世界角落里,距离他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有上亿光年。至少在可见的未来飞不过去。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能掌控的物资全部都利用上,坐困愁城中竭尽全力地活着。
有一个在海洋行星的海底孕育的海妖文明,她们的先辈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从海底来到了海面上,跳出海洋的那一刻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空气”这种介质,竟然还有阳光这种奇迹。她们雄心勃勃地制造了无数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试图探索宇宙。但是却在出发之前就被一群突然路过的奇怪飞船全部击毁了,只有一艘侥幸逃生。海妖们的宇宙之梦也就此破灭。
还有一个可怜的文明,他们为了对付灭世之灾,不惜炸毁了自己的太阳,并且在此之前给行星安装了人工智能控制的全自动动力生活系统,像《流浪地球》那样随时准备逃走。可万万没想到,太阳炸毁的同时文明也灭绝了。人工智能检测不到生命,只得沉寂了将近一万年。这时候有两个人因为某种事故来到了这颗星球上,自动动力生活系统就此启动了,两个人的流浪星球……
这本书的很多桥段都能看到明显受到了经典科幻小说的影响,比如说海妖生活的星球上,整个海洋都变成了一个意识体就让人想起《索拉里斯星》。不过作者本身的创见也非常多,非常有趣,科幻小说爱好者真的应该去读一下。
尽管作者从头到尾都在试图把氛围调成欢乐逗比那一挂,但实际上本书仍然充满了生离死别一般的文明毁灭史。主角团的每次行程,最重要的任务都是给一个文明收尸。看着一个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尘归尘土归土,总是让人怅然无语。
《恐怖宠物店》
在歌舞町街有一家宠物店,店主是一个自称D伯爵的中国神秘男子
拥有美丽歌喉的人鱼
认主奉其为王的麒麟
见眼而化石的美杜莎
……
只要是你想要的
那里应有尽有
但是,得到宠物必须遵守合约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每个短篇故事均以英文D开头的字为标题,贯穿故事的中心主旨,实是日本人极爱的爱情,欲望与死亡。
漫画我全部都看完了,实在太精彩
但是可能是漫画太冷门而且年代太久远,所以看过的人特别少
拍成动画也只有四集
但是如此高质量的漫画实在是应该受到更高关注的
一开始我看的时候觉得只是一部漫画
后来却无法自拔的爱上这部漫画
希望有同道之人喜欢
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微博:
畫未菇凉
还有和同学合作的旅行手绘微博:
旅人与画师
求关注,么么哒~
鬼子来了,它是一部反思电影,也是一部爱国电影。
它反思的是,为什么人会一代不如一代,成为好死不如赖活,毫无血性,毫无理性,狡诈,自私自利等等,但这些只是果,因是无数个我造成的,那么说说这个神秘的我吧。
我在小说中生存中一点也不神秘,就是吴队长,但是电影把他改编了,这是颠覆性的。
那么我到底象征着什么呢?那就必须从电影中的细节和台词中找出它的原型。
先看看马大三是怎么闻我色变的吧。
跟鱼儿在羞羞,突然有人敲门。
马大三:谁啊:
我:我。
一把枪顶住马大三的脑门,合上眼,马大三马上照做,其实这个闭眼是有寓意的,说的就是盲从。
我:我在这里放点东西。
然后发现是两人,马大三追出去问,一把刺刀捅破窗户纸。
我:听着,这两人抓空替我们审审!年三十午夜黑介我们过来取人,连口供一堆儿带走!明白不?
马大三:明白了!那到时候,谁来取人呢?
我:我!
马大三为这棘手之事去找五舅姥爷拿主意。
五舅姥爷:那么的,他叫个啥?
马大三:没说,就说个我。
后来五舅姥爷来敲门。
马大三问谁啊,舅老爷:我。马大三:你别我啊我的,我怕这个我啊。
还有一次鱼儿的儿子小碌碡没敲门就进来了,马大三问谁啊,小碌碡说我,马大三生气了,你别我啊我的。
马大三已经闻我色变,落下病了。
马大三为什么这么怕这个我?开头还有一句对话点明了马大三的怕。
马大三问:那要是出事了,找谁呀?
我:你!
这是一句答非所问,我可以做到来取人,也可以做到不来,但我总是拿你是问。
那么这个我到底是谁?在电影中变成了六旺口中,出了村过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队长。
然而迟迟没来取人,马大三就托六旺去找这个五队长,要他尽快来取人。
然而这个五队长尽然说,没往这送过人,这其实就是虚晃一枪。
后来甚至演化出来了,六队长,七队长,八队长。
其实就是姜文通过这些虚晃一枪,设置障碍,层层推进。
最关键的证据就在影片的最后字幕甚至出现我这个名,但没有写什么X队长。
屠杀,不就是因为我没兑现来取人引发的嘛。
然后通过日本天皇的宣召,点明了我其实就是朕,在日本还是朕,一个宣召就可以让疯狂的日本人放下武器,而在当时的中国方面就成了我。
帝制的结束,所以朕也变成了我,但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我们都知道有一些老话叫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所以这才是我在一开始说的,无数个我,在那里喋喋不休,一个屁大点的官,在屁民眼里,就是一个朕。
看看电影里,那些不同形态的我是怎么表现的。
五舅老爷,乡愿也,说着一些说了跟没说的屁话,是福是祸,是祸躲不过,来者不善,来者不善,养虎为患,夜长梦多,甚至还能写出一篇可笑之至的诗经体中日契约。
董汉臣,汉奸也,为了活命,他把那个日本人的话全部翻译成了好话,也是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事情的原因之一。
刘一刀,窝里横也,杀自己人出的名,结果杀日本人的时候晚节不保。
最后马大三的死,就死在他的觉醒上,他的觉醒宣言是:
他说好三十取人,他取了吗?半年都过去了,他要一辈子不来取人,你还给他养活一辈子?啥事总听他们的,就不兴自个给自个作回主!
如果他没有觉醒,他当时看到日本人就可以忍住。
高少校就是我说的那种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一个少校在屁民面前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可以在那里我啊我的不休。
最后马大三判死刑是违背停战罪,简直可笑之极,而且杀他的是,他之前放过的日本士兵。
马大三一直想借刀杀人,没成,高少校的借刀杀人一用就成了,莫大的讽刺。
整部电影,只有马大三一个人从奴隶中脱颖而出,在忍无可忍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头脑。然而一个有头脑的人,在唯我独尊的中国是没有活路的。
高少校对马大三的最后审判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
因为在专制中国的字典里,所谓美德就是无止境的逆来顺受,所谓配做一个人尤其是配做一个中国人,就是没头脑的奴隶,于是刚刚获得头脑的马大三,立刻被砍掉了脑袋。
最后一抹血红色,是神来之笔,之前一直都是黑白片的。
其实这个我,在让子弹飞中也有嘛,黄四郎,两大家族,胡万,胡千,武智冲等等。
但是在让子弹飞中有引导的人,怕里有什么?有怒,要把怒给勾出来。
站起来,不许跪,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如果没有这些中国鬼子,其他人就不会心里有鬼,也就不怕外来的鬼子了。
而且这也不单单是中国特有的,全世界如此。
我想这就是鬼子来了的真正含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