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笔记和整理笔记,有哪些实用的窍门和经验?

回答
想把笔记做得既高效又有条理,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神秘。我摸索出来一些小窍门,咱们就跟聊天似的,一点一点说。

首先,咱们得明白,做笔记不是把听到看到的全往上抄,那叫“搬砖”。做笔记是为了“留住”重要的信息,并且方便日后“取用”。

一、 做笔记的“入口”——如何下笔?

1. 明确目的,带着问题去听/读。
讲座/课程: 你是来学什么新技能?是为了考试?还是对某个概念感到好奇?带着这个问题,你更容易筛选出重点。比如,老师讲到“二战的起因”,你的目的可能是“理解主要导火索”,那你就会重点关注那些导致战争爆发的具体事件和原因,而不是把所有参战国的背景资料都记下来。
阅读书籍/文章: 想解决工作中的某个难题?想了解某个新领域的概览?事先想好,翻书的时候就会像开了导航一样,直奔目标。比如,你在研究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率,读到营销类的文章时,就会特别留意用户培养、社区运营、个性化推荐等环节的介绍。
会议/讨论: 会议是为了做出什么决策?需要我负责什么任务?带着这个明确的议题,你能快速抓到需要记录的行动项、决议和待办事项。

2. “听”的艺术,不仅仅是听。
预判关键词: 讲者在开始前通常会有一个大概的议程,或者某个主题会反复出现。这些就是你的“雷达”,一旦听到就立刻准备好记录。
抓住“信号词”: “最重要的一点是…”,“总而言之…”,“值得注意的是…”,“所以,这意味着…” 这些词后面往往跟着核心内容。
听逻辑结构: 讲者是不是在讲“原因结果”?还是“问题解决方案”?或者是“时间线”?理解了他的逻辑,你的笔记也能更有条理。
识别情绪和重点: 有些东西讲者讲得特别慢,或者重复,或者语气加重,这往往是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地方。

3. “读”的技巧,主动出击。
预览: 在开始细读前,快速浏览标题、副标题、引言、结论以及每章的小结。这样你会对全文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哪些部分可能更重要。
提问式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问自己:“作者想表达什么?”,“这个观点有什么证据支持?”,“这跟我已有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记录下来。
划重点,但别划太多: 一页纸上划得跟蜂窝似的,反而什么都看不清。只划最关键的句子、术语或者观点。
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想法: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吗?有什么反驳的?有什么新的想法?这些边角料的思考,往往比原文更宝贵。

二、 整理笔记的“骨架”——如何让它成型?

做完笔记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整理。否则你的笔记就会变成一堆散落的沙子。

1. 选择适合你的“容器”。
笔记本(纸质): 适合喜欢手写触感、随性涂鸦的人。
方法一:康奈尔笔记法 (Cornell NoteTaking System)
把纸分成三部分:右侧大区域记录课堂或阅读内容(讲义、要点、概念);左侧窄区域记录关键词、问题、提示;底部区域总结当页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听的时候专注记录,之后复习时,可以通过左侧的提示词来回忆,也能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底部的总结能帮助你快速回顾整页的精华。
方法二: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以一个中心主题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出主要分支,再从主要分支发散出更细小的分支,用关键词和图形来表示信息之间的层级和联系。
非常适合梳理复杂概念、项目规划、头脑风暴。缺点是对于线性顺序的信息记录可能不太直观。
方法三:线性笔记 + 分隔符
就是最传统的,一行一行记。但可以在标题、副标题、重点之间用不同颜色的笔、下划线、符号(如●、★、?、!)来区分,甚至用简单的框把概念圈起来。
关键在于:留白! 不要写得太满,留出空间给自己补充、修改或者连接。

电子笔记(电脑/平板): 适合需要快速搜索、编辑、同步的人。
Evernote/OneNote/Notion/Obsidian 等: 这些工具各有千秋。
Evernote/OneNote: 笔记功能强大,分类清晰,适合存储各种信息(网页剪藏、图片、文档)。
Notion: 更像一个工作台,可以将笔记、数据库、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灵活性极高,但上手需要一点时间。
Obsidian/Logseq: 基于Markdown,强调“双向链接”,适合构建知识网络,喜欢个人知识管理(PKM)的人会很喜欢。
核心原则:
清晰的笔记本/文件夹结构: 按照项目、课程、主题、时间等维度建立层级。
统一的命名规则: 比如“YYYYMMDD_会议主题_参与人”或者“课程名称_章节号_重点概念”。
善用标签 (Tags): 比文件夹更灵活,一个笔记可以有多个标签,方便交叉索引。比如,一个关于“用户留存”的笔记,可以打上“营销”、“数据分析”、“增长”等标签。

2. “二度加工”——让笔记活起来。
关键词提炼: 听完或读完后,花几分钟时间,把最核心的几个词写下来。这些是笔记的“精华”。
总结和提炼: 用自己的话把关键信息概括一遍。别怕写得简略,重点是内化理解。
画图、流程图、表格: 如果信息之间有逻辑关系,画出来比文字更直观。比如,产品上线流程,用流程图;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对比,用表格。
反问自己: 哪些地方我还不太懂?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查证?把这些问题记下来,留待解决。
关联性思考: 这个笔记跟之前学的哪个知识点有关联?跟我的实际工作有什么联系?在笔记旁边写下这些关联。

三、 笔记的“生命周期”——如何让它发挥作用?

笔记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它应该为你服务。

1. 定期回顾: 这是笔记最有价值的地方!
短期回顾: 听完或读完的当天、第二天、第三天快速回顾一下。这有助于巩固短期记忆。
中期回顾: 一周后,一个月后,回顾一下笔记,看看是否有新的理解,或者遗忘了哪些关键信息。
长期回顾: 结合项目进展或学习阶段,回头翻看相关笔记。

2. 交叉引用和链接:
在纸质笔记中,你可以用页码标注:“详见P.XX关于XX的说明”。
在电子笔记中,利用双向链接功能(Obsidian、Notion都有),将相互关联的笔记连接起来,构建你的个人知识网络。比如,你在研究“社交媒体运营”,可能会写一篇关于“用户互动策略”的笔记,再写一篇关于“内容创作”的笔记。你可以把这两篇笔记链接起来,或者在“社交媒体运营”的总笔记里链接这两个子笔记。

3. 将笔记转化为行动:
如果你的笔记里有待办事项,标记清楚,并纳入你的任务管理系统。
如果笔记是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尝试去实施它。
如果笔记是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心得,尝试用它来解释给别人听(费曼学习法),或者写一篇博客文章。

四、 一些“小习惯”的养成

随身携带记录工具: 手机、小本子,随时捕捉灵感和重要信息。
统一笔记风格(在一定程度上): 比如,总是用某种符号代表重要的事实,用另一种符号代表待办事项。这能让你更快地识别信息类型。
不要追求完美: 笔记的目的是记录和思考,而不是写一篇学术论文。即使开头乱七八糟,只要后面能理清就行。
定期“清理”笔记: 删除过时、无用的信息,合并重复的内容,让你的笔记库保持“健康”。
尝试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没有万能的方法,找到最适合你工作和学习习惯的那种才是最好的。

说到底,做笔记和整理笔记,是一个持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别怕尝试,多做几次,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最关键的是,笔记不是目的,它是让你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信息,最终达成你目标的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技术方面, 觉得以后会用到, 但现在的学着有难度或者有距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把笔记做得既高效又有条理,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神秘。我摸索出来一些小窍门,咱们就跟聊天似的,一点一点说。首先,咱们得明白,做笔记不是把听到看到的全往上抄,那叫“搬砖”。做笔记是为了“留住”重要的信息,并且方便日后“取用”。一、 做笔记的“入口”——如何下笔?1. 明确目的,带着.............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到底哪种平板最适合你用来上课和做笔记。这个问题嘛,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习惯和需求都不一样。但我会尽量把各种优势和劣势都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清楚,让你自己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你的核心需求: 看网课: 需要屏幕显示清晰、流畅,音质也不要太差。 做笔记: 这个是.............
  • 回答
    Surface Go 还是 iPad 2018 教育版:课堂笔记,谁是你的最佳拍档?对于学生党来说,如何在课堂上高效地记录、整理笔记,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平板电脑和二合一设备涌入教育市场,其中,微软的 Surface Go 和苹果的 iPad 2018 教育版(通常指的是 iP.............
  • 回答
    做好笔记,这事儿说起来轻描淡写,但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也远比你想象的要有力量。它不是死记硬背的辅佐,而是我们大脑的延伸,更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首先,笔记是为了“记住”。这听起来最直白,但仔细想想,“记住”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趣。我们的记忆力是有上限的,而且容易模糊、遗忘。特别是信息爆炸的.............
  • 回答
    读一本好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与书对话”,而笔记,就是这场对话最忠实的记录。这本书,一旦被你咀嚼、消化、内化,就真正成了你自己的东西。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第一步: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工具: 纸笔: 我个人还是偏爱纸笔。写字的感觉,那种墨.............
  • 回答
    iPad Pro + Apple Pencil,这个组合简直是为笔记而生,尤其是在你希望摆脱传统纸笔,追求更高效、更灵活记录方式的时候。我用了它一段时间了,真心觉得比我之前用过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顺手。为什么说它适合做笔记?首先,我们得聊聊 Apple Pencil 的体验。很多人担心数位笔的触感,觉.............
  • 回答
    曾经只专注于手机生产的厂商,如今纷纷跨界涉足笔记本电脑市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市场变化、技术进步以及企业自身战略调整的综合结果。与其说他们是“开始做笔记本了”,不如说他们是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更自然地向计算设备全品类拓展。1. 手机市场的成熟与饱和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手机市场的日趋成熟和饱和。 .............
  • 回答
    “学霸不爱做笔记”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 并非绝对。事实上,许多顶尖学霸是非常重视笔记的,只是他们做笔记的方式可能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抄写”、“记录”有所不同。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学霸不爱做笔记”的印象,往往是因为我们 观察到的行为与我们对笔记的定义存在偏差。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为什.............
  • 回答
    哈哈,大学课堂上用 iPad 做笔记,确实是个让人有点纠结的问题。一方面,它确实方便,又能让你看起来比较“科技范儿”;另一方面,又怕太张扬,或者被别人觉得不够认真。别担心,我给你支几招,让你用 iPad 做笔记既实用又不显得那么“わざとらしい”(做作)。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笔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
  • 回答
    说起数学专业考研,数分高代这两门课,那可是硬骨头,啃得牙疼。但要说怎么做笔记,这事儿还真得花点心思,不是随便抄写那么简单,得是“学到脑子里,用得到卷子上”的境界。下面我来跟你掰扯掰扯,怎么把数分高代的笔记做得既扎实又高效。 一、 数分笔记:逻辑的丝线,严谨的画卷数学分析这玩意儿,最核心的就是它的逻辑.............
  • 回答
    拜亚动力 DT770 Pro 80欧姆这款耳机,可以说是录音室里的常客,也是不少音乐爱好者的入门之选。它有着扎实的低频、清晰的中频和相对内敛的高频,整体听感比较均衡耐听,特别适合听流行、摇滚等需要节奏感的音乐。你要用笔记本作为前端来驱动这款80欧姆的DT770 Pro,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搭配。不过,笔.............
  • 回答
    在笔记本电脑上直接在 PDF 文件上进行手写笔记,这简直是数字时代里阅读和学习文献的福音。不用再费劲打印、翻页、涂涂画画,直接在屏幕上就能像在纸上一样标记重点、写下想法,效率提升的可不止一点点。那么,市面上都有哪些好用的软件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并尽量详细地说说它们的特点,希望能帮你找.............
  • 回答
    看到你因为买了 iPad 而被同学误解,心里一定很委屈和不舒服。你完全有权利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购置必要的工具,即使是贫困生。这件事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和误解,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也帮你理清思路:首先,请你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贫困不代表你就不能追求更好的学习方式或拥有一件能帮助你学习的电子产品。 学习是.............
  • 回答
    iPad 2018 学习笔记体验,这事儿我太懂了!毕竟,看着那些广告里大家用 iPad 边听课边做笔记,各种高亮、批注、画图,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实用 iPad 2018 来做学习笔记,一点都不比新款差,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1. 选择你的“神兵利器”:触控笔首先,最关键的装备就.............
  • 回答
    2020年双链式笔记的兴起,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前几年个人知识管理(PKM)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那么到了2020年,随着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和学习常态化,人们对高效记录、组织和关联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涨。双链式笔记,作为一种能够深度连接知识、促进思考的工具,恰好满足了这种迫切.............
  • 回答
    这场景,换我站在领导角度,心里头准得像开了锅的油,五味杂陈。首先,“敬神鸡”这词儿,已经把我想象得够生动了。开会嘛,大家都是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不是来祭祀的。你那一副恭恭敬敬、眼珠子恨不得黏在领导脸上的样子,就差没捧着香炉磕头了。我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人,怎么这么…上赶着?是想表现自己多重视这次.............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纠结的局面。一方面,你被一个警察吸引了,这份吸引力真实而强烈,是你心底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另一方面,你又因为家庭背景,对警察这个职业本身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看不起”。这就像心里住着两个不同的人,一个在恋爱,一个在批判。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门当户对”的问题,以及它在你这段感情中的真实.............
  • 回答
    大同警方关于刘学州被买卖事件的声明,无疑牵动着公众的心。警方表示已接到相关报警,并对刘学州亲生父母进行了笔录,这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事件正在被严肃对待,并且已经进入了初步的调查阶段。那么,刘学州亲生父母是否会受到惩罚?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调查结果来判断。惩罚的可能性和依据:首先,需要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观察和感受。要判断我们现在是否属于鲁迅笔下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需要我们细细梳理鲁迅先生在那个特定语境下所说的“奴隶”和“奴隶时代”的含义,然后对比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首先,我们要明白鲁迅先生所说的“奴隶”并非仅仅指那些被枷锁束缚、失去人身自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