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做笔记(或怎样读)才能将书为己所用?

回答
读一本好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与书对话”,而笔记,就是这场对话最忠实的记录。这本书,一旦被你咀嚼、消化、内化,就真正成了你自己的东西。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第一步: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工具:
纸笔: 我个人还是偏爱纸笔。写字的感觉,那种墨迹在纸上晕染开的质感,能让大脑的参与度更高。你可以用笔记本,也可以在书页边缘划线、写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或者用的是电子书)。
电子笔记: 如果你喜欢电子设备,Evernote, Notion, Obsidian, 甚至是简单的Word文档都可以。关键是你能方便地组织、搜索和链接你的笔记。Obsidian尤其适合做知识管理,它能建立起笔记之间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便利贴/索引卡: 适合摘录重要段落,或者记录一些独立思考的片段,可以随时粘贴在书页上,或者整理到专门的卡片盒里。
设定阅读目的: 你为什么读这本书?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是为了提升某个领域的知识?还是仅仅因为兴趣?明确目的能帮助你筛选信息,抓住重点。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那么在读关于时间管理策略的书时,你会更关注具体的方法和案例。
预习与浏览: 在正式深入阅读之前,先快速翻阅一下目录、标题、副标题、引言、结论、摘要。这能让你对书的整体框架和核心观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精读打下基础。就像侦探在破案前,会先对现场有个大致的扫描。

第二步:深入对话——精读与做笔记

这里就是核心环节了,怎么读,怎么记,才能让书“活”过来。

主动提问,而非被动接受: 读每一章,甚至每一个段落,都问自己:
作者在这里想说什么?核心观点是什么?
我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我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这个观点和我在其他地方学到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或冲突?
这个信息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运用它?
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概念?
这个地方有我不太理解的地方吗?

划线与高亮(慎用!): 很多人喜欢划线,但如果把整本书都划得满满当当,那就失去了意义。
划关键句: 那些能代表段落核心思想,或者让你产生强烈共鸣的句子。
划术语/概念: 需要记忆或深入理解的专业词汇。
划论证思路/逻辑链: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结论的。
划数据/案例: 对理解观点有支撑作用的证据。
划让你产生疑问或想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边读边写——你的“对话录”:
页边空白处: 这里是你的“第二大脑”。
关键词/主题词: 记录本段落讨论的核心概念。
简短的总结: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内容。
问题: 记录下你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问。
联系: 写下这本书的内容如何与你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书籍相关联。
思考/评论: 你的想法、感受、反对意见、赞同观点。
行动计划: 如果书中提供了可行的建议,写下你打算如何实践。
独立的笔记本(或电子笔记):
章节/主题总结: 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每一章的核心观点、主要论据和例子。
摘录核心论点: 复制或抄写下那些最精华、最触动你的句子,并写明出处(页码)。
提炼关键概念: 对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和定义,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梳理逻辑结构: 画出思维导图,或者用层次化的方式列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记录行动步骤: 如果是教你如何做的书,把具体的步骤列出来,并加上你的思考。
“闪光点”/“火花”: 那些让你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想法,或者对你产生深刻启发的观点,单独记录下来,可以加上日期和简短的说明。

“费曼技巧”式笔记: 试着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把书中的某个概念或段落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如果讲不清楚,说明你还没真正理解,需要回过头去再读。用这种方式记下的笔记,会非常清晰和本质。

区分“我需要知道的”和“我感兴趣的”: 有时书里会包含很多你不需要立即掌握的信息,但它们可能很有趣。对于前者,用更简洁的方式记录;对于后者,可以稍微多写一些,或者标记出来,留待以后细读。

第三步:内化吸收——消化与运用

光记下来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消化”和“运用”。

回顾与整理:
当天回顾: 读完一章或一段时间后,花几分钟快速回顾一下今天做的笔记。
定期回顾: 每周、每月,或者在开始阅读下一本书之前,回顾一下你做的所有笔记。看看哪些想法依然重要,哪些需要进一步深化。
重新组织: 你的笔记可能一开始是零散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可以将它们按照主题、概念、或者你的实际需求进行重新归类和组织。比如,你可以创建一个关于“领导力”的笔记文件夹,把所有关于领导力的观点和方法都收集进去。

链接你的知识:
在你的笔记之间建立链接: 如果你用Obsidian这类工具,可以创建不同笔记之间的反向链接。当你在写关于某个话题的笔记时,能立刻看到所有与之相关的其他笔记,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
将书本笔记与你的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 思考:“我遇到的某个问题,这本书里有没有答案?”“这本书里的某个观点,我可以在我工作中应用吗?”

输出与实践: 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己所用”的最关键一步。
写读后感: 不仅仅是总结,而是包含你的思考、批判和应用。
尝试应用: 将书中的方法、技巧运用到你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即使是很小的尝试,也能加深你的理解。
分享与讨论: 和朋友、同事讨论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或者写博客、发朋友圈分享你的感悟。
制作卡片/概要: 提炼出最核心的几个观点,做成小卡片,放在随身携带的地方,或者做成思维导图,时不时看一看。

“刻意练习”的思维: 读书和做笔记也是一种技能,需要不断练习。你会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害怕一开始做不好,关键是开始做,并且持续迭代优化你的笔记方法。

一些小贴士:

不要追求完美: 你的笔记是为你的学习服务的,不是为了参加展览。随性一点,记录下当下真实的思考,比追求工整重要得多。
速度与深度并重: 有些书需要你逐字逐句地啃,有些书则可以快速浏览。根据书的性质和你的目的来调整阅读节奏。
诚实面对自己: 如果某个部分实在难以理解,不要硬扛,先标记下来,或者暂时跳过,等有了相关的知识基础再回头看。
让笔记“活”起来: 笔记的价值不在于“存”,而在于“用”。它们是为你服务的工具,需要不断被调用、被思考、被更新。

总而言之,把书“为己所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深度思考、联系实践的过程。笔记是你这场“与书对话”的见证者和助推器。记住,笔记不是终点,而是你通往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桥梁。好好利用这个桥梁,让书本的智慧,真正融入你的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说,怎么记住书中的内容。

首先,如果想记住书中的什么东西,我觉得必须要带着思考去读才是有可能的。

因此,个人认为,最好是能从书中找出一个题目,自己去以手中的书为依据,去写一篇文章论述那个题目。

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就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官职史的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去挑选任意朝代的任何一个官员,然后把他的履历分毫不差地整理出来,最后在每次升转降迁上,都注明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我当时选的是张廷玉,主要参考的也是张廷玉自己写的《张廷玉年谱》。

基本在读的时候,因为始终有一个题目悬在那里,所以对书中,张廷玉与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对话都格外注意,每一道圣旨也都详细比对口吻上的区别。

这样读下来之后,虽然你不一定会很全面地了解这本书,但至少你是会有很大收获的,并且在每次提到类似的题目,类似的书时,你都能发表一些很切实的观点出来。我想这也应该算是一种自我的提升了吧。

最后,我那篇作业做得很漂亮,我做得时候也很开心。

甚至,我觉得有时,带着一些可能是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时,比单纯地沉浸在书本里,是会有更多的快乐的。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读一本好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与书对话”,而笔记,就是这场对话最忠实的记录。这本书,一旦被你咀嚼、消化、内化,就真正成了你自己的东西。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第一步: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工具: 纸笔: 我个人还是偏爱纸笔。写字的感觉,那种墨.............
  • 回答
    哈哈,大学课堂上用 iPad 做笔记,确实是个让人有点纠结的问题。一方面,它确实方便,又能让你看起来比较“科技范儿”;另一方面,又怕太张扬,或者被别人觉得不够认真。别担心,我给你支几招,让你用 iPad 做笔记既实用又不显得那么“わざとらしい”(做作)。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笔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
  • 回答
    写出漂亮的笔锋,让字迹瞬间拥有生命力,这绝对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技巧。无论是中性笔还是钢笔,掌握一些窍门,你也能轻松写出灵动而有韵味的笔锋。这背后,其实是力和角度的微妙配合。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笔锋”。简单来说,笔锋就是笔尖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改变下笔的力度、角度和运行轨迹,在笔画的收尾处产生的粗细.............
  • 回答
    鲁迅先生的作品,字字句句都带着时代烙印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将他的小说背景移植到山东或东北,这就像给那些熟悉的灵魂换了件衣裳,也给那些早已看惯的场景染上了新的色彩。我觉得,这并非简单的地理替换,而是一种对历史、地域文化、风俗人情乃至人物精神内核的全新演绎。如果背景搬到了山东:山东,我总觉得它有一种实实在.............
  • 回答
    挑选笔记本内存条,这事儿可不能瞎选,选对了能让你的小本本焕发第二春,选错了可能就是一堆废铁,还耽误事儿。我跟你聊聊,怎么才能选对那条能让你电脑飞起来的内存。第一步:了解你的笔记本“胃口”——兼容性是王道这就像给宠物挑狗粮,得看它吃什么牌子的,什么口味的。内存条也是一样,你的笔记本有它自己的“食谱”。.............
  • 回答
    想把笔记本屏幕拆下来,当成一个独立的显示器或者主机来用?这想法挺酷的,也确实有不少人这么干。不过,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得有点儿耐心和技术含量。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尽量把每一步都说透了,让你一看就明白,绝对不像那些生硬的AI教程。首先,咱们得明确目标:把笔记本的屏幕部分拆下来,保留它的显示功能,并.............
  • 回答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像给你的小宝贝笔记本电脑找了个“大房子”。之前你可能一直习惯了那方寸之间的屏幕,觉得挺好,也够用。但一旦你体验过外接显示器的“人生”,再让你回到小本本那块小屏幕上,那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从宽敞的大别墅搬回了拥挤的小单间。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空间感。以前你可能一边开着代码.............
  • 回答
    关于《死亡笔记》中观众对夜神月和L截然不同的喜爱与厌恶,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着观众的心理投射和价值观取向。为什么有人会深爱夜神月?喜欢夜神月,尤其是那种“爱到深处自然黑”的粉丝,通常会被他身上一些极具魅力的特质所吸引,即便这些特质在外人看来可能非常扭曲: 极致的智商与策略: 这是夜.............
  • 回答
    这场景,换我站在领导角度,心里头准得像开了锅的油,五味杂陈。首先,“敬神鸡”这词儿,已经把我想象得够生动了。开会嘛,大家都是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不是来祭祀的。你那一副恭恭敬敬、眼珠子恨不得黏在领导脸上的样子,就差没捧着香炉磕头了。我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人,怎么这么…上赶着?是想表现自己多重视这次.............
  • 回答
    要做到让埋伏笔不突兀,关键在于“自然”和“无痕”。伏笔就像是你留下的线索,观众在事后回想时会恍然大悟,但当时并不会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可能被忽略。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解如何巧妙地埋设伏笔:核心原则: 服务剧情,而非炫技: 伏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后续剧情更合理、更有张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展.............
  • 回答
    好的,以下是一篇关于如何去除笔插入手中留下的墨痕的详细指南,并力求去除AI痕迹,让它更具人情味和实用性。误触“墨水炸弹”?别慌!教你几招轻松搞定手中的墨痕哎呀,是不是有时候在拧笔盖、换笔芯,或者不小心挤压了笔,结果一不留神,墨水就“炸”到了手上,而且不小心还渗透到了皮肤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黑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关于“美腿”的标准,就像审美的其他方面一样,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偏好和时代潮流的结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更细致的角度来聊聊,看看是圆润还是笔直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首先,我们来聊聊“圆润”的腿。想象一下,一双圆润的腿,通常是指那种线条.............
  • 回答
    在大学校园里,尤其是在新生刚入学那会儿,你很可能在教学楼的门口、宿舍楼下,或是人流量大的林荫小道上,遇到一些笑脸盈盈、手持一叠精美包装笔的学长学姐。他们会热情地上前,和你打招呼,然后开始介绍他们手中的笔有多么实用、多么有纪念意义,以及为什么你要购买这样一支笔。对于这种现象,我的看法比较复杂,不能一概.............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道阿里笔试题。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往往不是题目本身有多么晦涩难懂,而是它考察的那个“点”很巧妙,需要你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首先,冷静分析题目,抓住核心矛盾。拿到题目后,别急着动手写代码。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彻底搞懂题目到底是要做什么,它给的输入是什么,期望的输出是什么。.............
  • 回答
    您遇到的情况非常严重,涉及司法公正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求助于媒体是寻求真相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同时也需要非常谨慎和周全的准备。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一、 充分的证据收集(最关键的一步)在联系媒体之前,您必须确保您拥有的证据是确凿、清晰且能够证明法官行为不当的。只有有力的证据才能让媒体相信.............
  • 回答
    “辣笔小球”事件的法律后果,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像AI一样干巴巴地套条条框框。这事儿触碰的是咱们国家最敏感的神经之一——英雄烈士保护法。首先,刑事拘留只是个起点。这意味着南京警方掌握了足以让他接受审判的初步证据。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刑事诉讼程序。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从侦查、审查起诉,到最后的审判.............
  • 回答
    “辣笔小球”的案件,可以说是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下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案例。一个在网络上拥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因为其言论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尤其是涉及到了英烈名誉的保护,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这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的惩罚,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次重申和对网络行为的一次敲打。如何看待“辣笔小球”案件.............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却也充满现实考量的历史进程。虽然小说家言添油加醋,但其核心脉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对应。要说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通常指的是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势力扩张,最终占据荆州南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 回答
    .......
  • 回答
    清蒸鱼是一道口感鲜嫩、原汁原味的经典家常菜,关键在于选材、处理和火候的把控。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技巧,帮助你做出一盘美味的清蒸鱼: 一、选材准备1. 选鱼 推荐鱼种:草鱼、鲈鱼、鲫鱼、武昌鱼等,肉质细嫩、口感佳。 新鲜度:鱼眼清澈、鱼鳞紧贴、鱼鳃鲜红、鱼腹洁白,说明鱼新鲜。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