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立直麻将中「十三幺」被称为「国士无双」?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有一种牌型,它自带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和尊贵感,那就是「十三幺」,也被广为人知的称呼为「国士无双」。为什么这样一副牌,会让无数牌友为之倾倒,为之痴迷?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精巧的数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十三幺」这个名字。「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华文化中,总是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既可以代表完整的周期(如十三月),也常常与高尚、独特、极致相联系。而「幺」在麻将语境下,指的是一和九这两种数字牌,它们位于牌组的两端,象征着开端与终结,是牌局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元素。将“十三”和“幺”结合,就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极致的完整旅程。

而「国士无双」这个名字,则更是将这种牌型的特殊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士”,顾名思义,是指国家的栋梁,是那些才华出众、品德高尚、能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在古代,选拔人才极为看重其品德和能力,而能够被冠以“国士”之名,更是极高的赞誉。这暗示了「十三幺」的出现,并非寻常,它是牌局中的“国家栋梁”,是能够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

“无双”,则直接点明了其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地位。在麻将的众多牌型中,「十三幺」是唯一一种需要集齐所有“幺牌”(一万、九万、一筒、九筒、一索、九索)以及所有“风牌”(东、南、西、北)和“三元牌”(中、发、白)的牌型。换句话说,它需要收集从一到九的全部数字牌(每种至少一张),再加上所有的东南西北风以及中发白。这就像是要集齐天下珍宝,才能成就一件无与伦比的稀世珍品。

那么,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样一种如此难以达成的牌型呢?这其中包含了麻将设计的精妙之处:

1. 稀有性与成就感: 达成「十三幺」的难度是极高的。你需要手中同时拥有十二种不同的幺九牌和字牌,并且还要有一张对子,这张对子可以是十二种牌中的任意一种。这种极低的概率,使得每一次接近「十三幺」的牌局都充满了戏剧性。而当它真的出现时,那种巨大的成就感和惊喜感,是其他任何牌型都无法比拟的。这种挑战性的设计,正是麻将作为一种游戏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均衡性与战略性: 尽管「十三幺」的达成难度极高,但它也并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它的组成是所有“单张”牌型的集合,并且需要一个“对子”。这要求玩家在整个牌局中,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随时留意自己的手牌是否有可能向「十三幺」的方向发展。一旦有玩家在和「十三幺」,那么其他玩家就必须时刻提防,因为任何一张打出的牌,都有可能成为对方和牌的关键。这种设计,使得即使在牌局后期,依然存在着极高的战略变数。

3. 文化象征意义的体现: 将这样一种极致的牌型命名为「国士无双」,不仅仅是一种夸张的比喻,更是将中华文化中对于杰出人才的推崇和赞誉,融入到了游戏之中。它暗示着,在牌局的博弈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运气,达成这样一种“无双”的牌型,就像是在乱世中凭借才华和品德,成为独当一面的“国士”一样,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极致肯定。

4. “十三”与“幺”的联系: “十三”这个数字,也恰好与构成「十三幺」的十三张牌(虽然最后会有一个对子,但最初的构想就是集齐十三种不同的牌)相呼应。并且,这十三张牌,无一例外都是“幺牌”(一、九、字牌)。这种数字上的巧合,使得“十三幺”这个名字更加贴切,也更具文化韵味。

从某个角度看,「国士无双」这个名字,更像是一种对这种牌型稀有性、独特性和高价值的最高赞美。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而是蕴含着一种文化理念,一种对极致追求的精神。每一次看到「国士无双」的出现,都仿佛是牌局中诞生了一位真正的“国士”,以其无可匹敌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或者听到“国士无双”时,不妨回味一下这个名字背后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一副需要高超技巧和绝佳运气的牌型,更是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杰出”和“唯一”的崇拜,是对牌局中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独步天下的“英雄”的最高敬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就叫国士无双,你应该问为什么现在麻将把国士无双成为十三幺

按照提问者要求,补上书籍截图,民国13年《绘图麻雀牌谱》

user avatar

这一名称来源于古典麻雀。

古典麻雀时期还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特殊和牌形,唯有一种特殊情况,指玩家起手的十三张牌中(古典麻雀的抓牌方式跟今日惯用的方式不同,庄家起手也是十三张,而后再抓一张)既无搭子、亦无对子,等于每一张牌都是孤张。由于这种情况是差的极致,所以给予满贯的奖励(跟天和相同)。这时,这十三个烂到极致的孤张反而发挥了为玩家赢得满贯的作用,因此十三不搭便得到了“国士无双”的美名。

在后来的麻将发展过程中,随着番种越来越多的同时,古典麻雀的众多元素都被“改造”或抛弃了。十三不搭(国士无双)就属于被改造的那个。人们忘了十三不搭只限起手,而把它当作特殊和牌形来处理,“十三不搭”变成了可以造的牌。但普通的十三不搭造起来又太过于简单,于是人们就又对它做出一系列限制。例如要求序数牌必须要三种花色147.258.369不能错位(国标麻将);要求只能自摸(安庆麻将);有癞子的麻将要求不能用癞子代替(六安麻将)等等。这些改造里,最成功的、传播最广泛的、最为人接受的要属十三幺了。原因在于:

第一,集齐十三张幺九是另一种烂的极致,也是别样美感的体现。

第二,它的难度绝对值满贯。

第三,定义简洁、易记、明了。

第四,十三张幺九牌刚好跟十三张配牌相对应。(再加一对,完美)

正因为十三幺的广泛传播,在十三幺取代十三不搭的同时,也顺带把十三不搭的别名给窃取了。这就是为什么十三幺要被称为“国士无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有一种牌型,它自带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和尊贵感,那就是「十三幺」,也被广为人知的称呼为「国士无双」。为什么这样一副牌,会让无数牌友为之倾倒,为之痴迷?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精巧的数学设计。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十三幺」这个名字。「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华文化中,总是承载着特.............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好奇的问题!好多刚接触麻将的朋友,甚至一些打了好几年麻将的玩家,对于“岭上开花”时为什么要把牌摸下来放进牌墙,都会感到有点纳闷。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让它听起来就像是我们围在一起聊天一样。咱们得先从麻将是怎么打的讲起。麻将这玩意儿,从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就带着点“赌”的性.............
  • 回答
    为什么衡量立直麻将高手,看“铳率”比“平均铳点”更有分量?在立直麻将的江湖里,要判断一个牌手的水平高低,咱们聊聊“铳率”和“平均铳点”这两个概念,看看哪个更能反映出一个牌手的真本事。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平均铳点低,说明这个人被点炮的次数少,或者点炮的点数不高,听起来挺厉害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分析.............
  • 回答
    很多刚接触日本麻将的朋友,尤其是来自玩中国麻将的玩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麻将的“立直一发”好像特别容易出现?感觉对手一立直,下一巡就经常能碰出个一发自摸,让人又惊又喜(或者又惊又怒)。其实,说日本麻麻将的“立直一发”概率“高”,严格来说,是一种感觉上的“高”,或者说是一种“容易被察觉”的现.............
  • 回答
    自从《雀魂麻将》在国内上线以来,立直麻将(日麻)在国内的推广可谓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现在整个国内立直麻将的环境和玩家水平处于什么阶段,我觉得用“ 百花齐放,但仍有待精进的上升期 ”来形容可能比较贴切。我们先从环境上来说说。当年日麻在国内还是个小众爱好,接触到的人不多,讨论的平台也零散。但《雀.............
  • 回答
    在咱们日本麻将的牌桌上,遇到别家立直,那可真是让人心跳加速的时刻。这不仅是对方亮出了“我牌型不错,准备胡牌了”的宣告,更是对自己牌势的一种无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咱们怎么应对,能不能跟他对攻,这学问可就大了去了。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面对别家立直,咱们的“对攻标准”到底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明白“对攻.............
  • 回答
    “立直(リーチ)”和“栄(ロン)”这两个词,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麻将的重要术语,但它们传入的确切时期和具体地区,目前并没有一个极其详尽、有明确文献记载的说法,这在学术研究上属于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带。不过,根据现有的资料和麻将演变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一些情况,并尽量生动地呈现出来。首先,关于“栄.............
  • 回答
    来,咱们聊聊这麻将里的“金之间”和“立直”。这可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心理战,尤其当咱们自家是那个“子”的时候,那更是要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金之间”:这“金之间”呢,顾名思义,就是牌山里靠近王牌(也就是牌山最底部的四张牌)的那一段。这段牌的特点就是,出现役牌(比如中、发、白)和字牌(比如东南西北风)的.............
  • 回答
    “直男癌”这个词在知乎上引起反对,而且其普遍的侮辱性,是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这背后牵扯到词语的定义、使用场景、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理解差异。首先,咱们得弄明白“直男癌”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一般大家理解的“直男癌”,指的是那种思想陈旧、性别观念极度扭曲,认为男性就应该怎样、女性就应该怎样的刻板印象。比如.............
  • 回答
    “直男”这个词,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就带上了点儿微妙的色彩,用起来总感觉不是那么单纯。要是放在过去,这词儿形容一个人取向正常,挺直接明了的,没啥好说的。可现在呢?你说一个男生是“直男”,对方可能就会“嗯?”一下,好像你给他贴了个什么标签似的。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直.............
  • 回答
    .......
  • 回答
    唐代直刀,又称唐刀,是中国冷兵器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辉煌篇章。它以其精湛的工艺、优良的性能和独特的造型,在唐朝战场上叱咤风云,甚至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军事文化。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唐代直刀的制作技艺和辉煌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模糊,最终走向了“失传”。要说清为何唐代直刀会“失传”,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单.............
  • 回答
    这句话有点意思,不过咱们得先搞清楚,这“鉴婊”是个什么意思,而且这事儿也不是绝对的。首先,说到“直男”,通常指的是那些性取向是女性的男性。而“婊”这个词嘛,在网络语境下,往往用来形容一些在感情中不专一、玩弄感情、或者对感情有不端行为的女性。当然,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贬义和主观性,不是一个客观的定义。.............
  • 回答
    《甄嬛传》里的欣常在,说实话,是剧里少数几个让观众觉得“活得明白”的人。她那份直来直去的性子,放在后宫这个刀光剑影的地方,本该是颗早早被碾碎的棋子,但她偏偏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坐到了最后,这其中大有门道。首先,得说欣常在的“直”,其实是一种拎得清的聪明。她不是那种傻乎乎的直,而是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并且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咱们聊聊这个“直博比保研硕士还容易”的现象,以及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博士。为什么感觉现在直博比保研硕士更容易了?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1. 保研名额的“内卷化”: 咱们都知道,保研的本意是为了让优秀的本科生能够继续深造,规避考研的压力。但随着高.............
  • 回答
    卫温、诸葛直被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东吴的那场大远征说起。那会儿,孙权想搞点大动作,目标直指辽东。你想啊,那时候的辽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那可是苦寒之地,交通不便,而且还有公孙氏这么个钉子户。孙权一拍脑袋,觉得这事儿能干,而且还得做得漂亮,来个声东击西,让曹魏那边顾不上东边。于是,他就想到了两员.............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香烟,都是一根根笔直的,而从来不会见到弯弯曲曲的香烟呢?这可不是因为烟草长成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形状,而是背后有着挺有意思的设计和制造逻辑。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直的香烟是最方便的。你想想,咱们抽烟的时候,通常是夹在手指.............
  • 回答
    半泽直树被调职的原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线,贯穿了他在第一部《半泽直树》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第二部的某些情节中也有提及。 总的来说,半泽直树被调职的核心原因是他太过刚直、不畏权势,屡次触碰了银行内部既得利益者的底线,并揭露了他们不法或不当的行为。让我们更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一:揭露并打.............
  • 回答
    消费主义确实挺难扭转“直男”的固有模式,这事儿说起来,挺多道道儿的。不是说直男们不懂消费,而是他们对待消费的态度和触发点,跟消费主义那套“制造需求”、“引领潮流”的逻辑,总有点儿错位。首先,得说说“直男”这个标签下,普遍存在的消费逻辑。很多时候,直男的消费更看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东西好不好用,.............
  • 回答
    硬拉,这项被誉为“力量之王”的训练动作,能有效地锻炼到全身绝大部分的肌肉群,尤其对核心力量和后链肌群的激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在实践硬拉时,都会遇到一个令人沮丧的问题:腰部总是无法保持完全的挺直,呈现出一种弯曲的状态。这究竟是身体的本能限制,还是技术上的疏忽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