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评价立直麻将水平要看铳率而非平均铳点?

回答
为什么衡量立直麻将高手,看“铳率”比“平均铳点”更有分量?

在立直麻将的江湖里,要判断一个牌手的水平高低,咱们聊聊“铳率”和“平均铳点”这两个概念,看看哪个更能反映出一个牌手的真本事。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平均铳点低,说明这个人被点炮的次数少,或者点炮的点数不高,听起来挺厉害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铳率”才是更精准、更有洞察力的评价指标。

1. “平均铳点”的迷惑性:点炮的“表面功夫”

咱们先来说说“平均铳点”。这个数字,简单来说,就是你所有被点炮的总点数除以被点炮的次数。听上去好像挺直观,但这里面有个大问题:它只关注了“被点炮”这件事本身,而忽略了“为什么会发生被点炮”。

想象一下,有两个牌手:

牌手A: 被点炮了5次,总共给了15000点,他的平均铳点就是3000点。
牌手B: 被点炮了10次,总共给了20000点,他的平均铳点就是2000点。

按照平均铳点来看,牌手B似乎更好,因为他被点炮的平均点数更低。但这个数字并不能告诉我们,牌手A和牌手B的“打法”有什么不同。

牌手A 可能经常在形势有利时积极进攻,即使偶尔失误被点炮,因为他是在为大牌而冒险,所以一次点炮的代价也比较大。
牌手B 可能打得非常保守,很少主动进攻,但可能是因为他总是在一种“不上不下”的局面中徘徊,不敢轻易放手,但也不够果断,导致在防守时也容易被对手抓到机会,即便点炮的点数不高,但频率却很高。

所以,平均铳点可能只是一个“表象”,它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牌局策略和风险管理。

2. “铳率”:直击“失误的频率”

再来看“铳率”。这个数字,就是指在一局牌中,你被点炮的次数占你进行牌局总次数的比例。换句话说,它衡量的是一个牌手“犯错”的频率。

为什么说这个频率更重要呢?

风险控制的基石: 立直麻将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手里的牌有多好。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必要的风险。而“铳率”直接反映了这种风险控制的能力。一个低铳率的牌手,意味着他很少做出容易导致被点炮的决策。
进攻的底气: 只有当一个牌手的铳率足够低时,他才能更放心地去进攻,去追求大牌,去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优势。如果一个牌手,因为害怕点炮而束手束脚,不敢轻易听牌,不敢轻易立直,那么他也很难赢得大牌,他的收益自然也会受到限制。
防守的艺术: 很多时候,被点炮并非源于主动进攻失误,而是因为防守不当。例如,打出了危险牌,或者在不该鸣牌的时候鸣牌,从而给对手提供了机会。低铳率也意味着牌手在防守方面做得更好,更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牌是安全的,哪些牌是需要舍弃的。

3. 为什么“铳率”更能体现“策略”?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例子,再加入“铳率”的视角:

牌手A: 被点炮5次,假设他打了一共100局。他的铳率为 5/100 = 5%。
牌手B: 被点炮10次,同样打了一共100局。他的铳率为 10/100 = 10%。

这时候,答案就很明显了。牌手A的铳率只有牌手B的一半。尽管牌手A的平均铳点更高(3000点),但考虑到他冒险进攻的策略,以及他每局牌犯“点炮”这个错误(导致损失)的频率只有牌手B的一半,那么牌手A的整体表现,在降低风险方面,显然优于牌手B。

更进一步说,“铳率”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风格的牌手:

激进进攻型牌手: 他们的铳率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但这是因为他们愿意为了追求大牌而承担更多风险。关键在于,他们的“进攻效率”能否弥补高铳率带来的损失。如果一个激进牌手,虽然铳率稍高,但经常能拿到大牌,最终盈利,那他也是高手。
稳健防守型牌手: 他们的铳率应该非常低。他们可能不追求特别大的牌,但通过稳定的防守和较小的失误,避免了大量的点炮损失,即使偶尔能吃一两口小牌,也足以让他们保持盈利。

“平均铳点”则很难区分这两种风格。 一个牌手可能因为打法保守,很少被点炮,平均铳点也很低,但他也可能因为不敢进攻而错失了很多赢牌的机会。而低铳率,无论牌手的风格如何,都是“避免不必要损失”的直接体现。

4. 综合考量:铳率与得点率

当然,一个优秀的麻将牌手,绝不仅仅是“不放炮”就行。我们还需要结合“得点率”(平均每局能获得的点数)来综合评价。

低铳率 + 高得点率: 这就是咱们追求的顶尖牌手。他们既能稳健地控制风险,又能高效地捕捉赢牌机会。
高铳率 + 高得点率: 这可能是极具天赋或非常激进的牌手,他们用高风险换取高收益,但这种打法波动性很大。
低铳率 + 低得点率: 这种牌手可能非常保守,很少出错,但也很难获得太多的点数,可能处于不输不赢的状态。
高铳率 + 低得点率: 这基本就是水平有待提高的牌手,频繁失误,又抓不住机会,输钱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铳率”是衡量一个牌手“控制失误”、“管理风险”的基石。 它是理解一个牌手“打法稳健性”的关键指标。而“平均铳点”,则更容易受到单次大额点炮的影响,并且无法直接反映出牌手在“每一次出牌”中潜在的风险控制能力。

所以,下次再聊立直麻将的水平,不妨多关注一下那个“铳率”,它更能揭示一个牌手在牌桌上真正的“生存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数据评价麻将水平一般只适用于评价初中级者。因为看数据主要是看实际数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在,则说明打法可能没问题,如果不在,则说明打法一定有严重问题。所以通过数据只能看出来打法有没有严重问题,并不能看出来打法是不是特别合理。

那么评价初中级者的打法有没有严重问题,为什么通常都是看放铳率而不是平均铳分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放铳率在面板上很容易看到,但平均铳分查起来比较麻烦。

天凤的放铳率在基础面板上就有,但平均铳分要付费后使用解析功能才能查到。雀魂的放铳率也是在基础面板上,但平均铳分要在牌谱分析网站才能查到。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容易地看到自己的平均铳分。

2. 短期内平均铳分的波动比放铳率要大得多。

毕竟放铳率的分母是总局数,平均铳分的分母是放铳局数,两者相差 7 - 10 倍,所以短期内平均铳分远没有放铳率可信。一般来说打 100 半庄左右,放铳率数值就比较稳定并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了,但 100 半庄时的平均铳分仍然偏差很大,500 半庄左右的平均铳分才相对比较可信。但如果一位牌手已经有了 500 半庄的对局量,明显段位或 R 值对水平会更具有说服力。

3. 一般来说平均铳分与放铳率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

一般来说,一位牌手的放铳率越低,他的平均铳分也就越低。因为降低铳分的技巧与降低铳率的技巧大部分是重合的,比如面对立直要防守,这个行为既会降低铳率,也会降低铳分。降低平均铳分的关键是要做好面对 4 种常见危险情况(立直、dora 碰、一色、对对)的防守,这个技巧其实非常简单,大部分牌手在学习防守的过程中自然就悟到了。所以你几乎见不到某位牌手放铳率很低,但平均铳分很高的情况。面对断幺唯唯诺诺,面对立直重拳出击,你见过这样的人吗?

综上,放铳率更容易查到、短期内更可信、更具有代表性,所以大家更习惯用放铳率评价立直麻将初中级者的水平。

顺带一提,「一位牌手的立直麻将水平究竟是由什么数据决定的」这一问题,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研究过了。2004 年出版的《科学化麻将》一书不仅给出了立直麻将一些基本打法的定论,为科学麻将打下了基石,还花费了大量篇幅研究了这个问题。结论是:决定一位牌手立直麻将水平最重要的数据是「立直以及两副露以外时的放铳率」(与 R 值相关系数为 -0.92),用「立直以及两副露以外时的放铳率」、「立直率」、「两副露率」这 3 项数据就足够预测一位牌手的立直麻将水平了。《科学化麻将》作者研究了包括放铳率、平均铳分在内的 50 多项数据,发现放铳率与 R 值的相关系数是 -0.81,与平均名次的相关系数是 -0.83,平均铳分与 R 值的相关系数是 0.82,与平均名次的相关系数是 0.79。各水平牌手的放铳率和平均铳分如下表:

可见,平均铳分与放铳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又因为「立直以及两副露以外时的放铳率」可以更好地描述牌手的水平,所以平均铳分基本上就不用看了。

user avatar

相比于对手的打点而言,对手的速度更容易把握。降低放铳损失的方式有两种:①降低放铳率,②降低平均铳点。然而日麻有将近一半的和牌是立直和牌,立直的打点几乎无法读出。但是立直说明了对方100%听牌,这使得根据对方的速度采取防守措施成为可能,而根据对方的打点则无从下手。所以放铳率比平均铳点更有参考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衡量立直麻将高手,看“铳率”比“平均铳点”更有分量?在立直麻将的江湖里,要判断一个牌手的水平高低,咱们聊聊“铳率”和“平均铳点”这两个概念,看看哪个更能反映出一个牌手的真本事。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平均铳点低,说明这个人被点炮的次数少,或者点炮的点数不高,听起来挺厉害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分析.............
  • 回答
    在中国的门户网站评价区,我们确实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评论,其中不乏一些充满戾气、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言论。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匿名与即时性首先,互联网的匿名性是催生“喷子”和“直男癌”言论的重要土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会受到社会规范、道德约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 回答
    “英国直男为钱嫁给老年基佬”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确实会引发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解读。它触及了婚姻的本质、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社会观念的碰撞。首先,从“直男”和“老年基佬”这两个标签来看,它就已经点出了一个潜在的社会观察。传统意义上,婚姻常常被理解为男女之间的结合,承载着生育、传宗接代等功能。而“基佬”的出.............
  • 回答
    关于“袁立辈分、演技、名气比章子怡大”的网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并且在网络上呈现出一定的“一面倒”的趋势,其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一、 对演员“辈分”的认知与理解差异: 出道时间与早期影响力: 袁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与蒋雯丽、许晴、柳云龙等同班同学,都.............
  • 回答
    聊起《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就绕不开那关人尽皆知的双人狙击战——“孤狼行动”。这关关卡设计之巧妙,叙事之扎实,玩家体验之独特,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它简直就像是游戏史上的一个奇迹,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好几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谈谈它的“情境感营造”和“代入感深度”。当.............
  • 回答
    《走向共和》之所以评价如此之高,并且被很多人认为是“值得看”的神剧,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下面我将详细展开:一、 深刻的历史厚度与史诗般的叙事 还原历史真相的尝试: 许多观众认为《走向共和》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中国近代史(主要聚焦于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建立初期)的还原,力求摆脱以往电视剧中常见的.............
  • 回答
    周杰伦的《夜曲》,之所以能收获如此之高的评价,即使剥离掉情怀滤镜,单从专业的音乐制作和艺术表达角度来看,它也确实是一首极具分量的作品。这首歌之所以能被奉为经典,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音乐编排的精巧与情感的烘托: 经典钢琴旋律的运用: 《夜曲》最直观的“高评价”来源,无疑是那段标志.............
  • 回答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这部电影就像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品或许觉得寡淡,再品却越发醇厚,直至沉醉。它的高评价,绝非偶然,而是王家卫用他独有的镜头语言、人物塑造和哲学思考,编织出的一个瑰丽而苍凉的江湖梦境。那份独属于王家卫的“慢”与“留白”首先,《东邪西毒》最让人着迷的,是它那种“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在.............
  • 回答
    要说M9手枪评价不高,其实有点笼统了。严格来说,M9作为一款被美国军方采用长达三十年的主制式手枪,它肯定有过人之处,否则也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下,特别是对比同时期的其他优秀手枪,甚至是一些更早期的经典型号,M9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使用者和枪迷感到“意难平”的地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
  • 回答
    作为一名三国爱好者,我曾经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那个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二爷。然而,《关云长》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形,而无神。” 为什么评价不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我作为三国迷,在观看过程中,也正是这些地方让我感到遗憾和失望。一、 人设崩塌,.............
  • 回答
    关于“和尚评价不如道士好”的说法,这并非一个普适的定论,因为人们对不同宗教和修行者的评价是多维度的,并且会受到历史、文化、个人经历、媒体呈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某些语境下,确实可能出现这种“评价不如道士好”的观感。为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种现象可能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
  • 回答
    《一条狗的使命》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它在多个层面上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与其说它是一部简单的宠物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生命、爱与轮回的深刻寓言。首先,影片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它独特的叙事视角。它颠覆了以往以人类为主导的叙事模式,而是完全从狗的视角来讲.............
  • 回答
    马士英和史可法,这两人都是南明时期重要的朝臣,也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令人扼腕的是,两位都未能幸免于乱世,最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然而,在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史可法的评价似乎总是比马士英来得更为正面和被后人传颂,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两人是否“殉国”这么简单。要说马士英也“殉国”,这说法.............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历史评价的核心,即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群体性暴力事件。华盛顿屠杀印第安人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虽然都涉及大规模的杀戮,但它们在历史背景、动机、性质、受害者群体、规模以及历史后果等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公众和历史学界对其评价的巨大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
  • 回答
    华硕笔记本,这玩意儿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评价两极分化得相当厉害。要说它怎么样,其实就像一个人,优点缺点都挺明显,就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乎什么了。为啥评价能分成两拨儿?我琢磨着,这主要跟华硕的产品线太广,定位也太杂有关。他们家从几千块的入门级上网本,到几万块的游戏本、设计本,甚至还有一些很小众的定制.............
  • 回答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朝堂腐败,而在这其中,魏忠贤无疑是那个最为臭名昭著的名字。提起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权欲熏天、祸国殃民的奸臣形象。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中,对魏忠贤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复杂因素在起作用?要了解魏忠贤,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他发迹的脉络。他出身贫寒,早年甚至曾为.............
  • 回答
    古龙和金庸都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都拥有无数拥趸,各自在武侠世界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然而,如果从更广泛的读者接受度、文学评论界的影响力以及“国民武侠”的定位来看,古龙的评价往往被认为不如金庸。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风格与受众的差异 金庸:更具.............
  • 回答
    男女在评价对方时,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生理上的根源,也有社会文化、成长环境、心理认知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要彻底厘清这些差异,就需要我们抽丝剥茧,深入探究。一、 生理与进化的痕迹:生存与繁衍的驱动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
  • 回答
    提起汉武帝,人们总会冠以“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等赞誉,仿佛他就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这绝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深远的决策和铁腕统治共同铸就的辉煌。首先,汉武帝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统一思想、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壮举。 在他之前,诸子百家争鸣,思想.............
  • 回答
    孙悟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雄形象。但凡提到他,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不畏强权,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然而,在我们津津乐道于他的英勇事迹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他作为妖精,早年也曾有过吃人的行为——却常常被人们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