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春节档评分最低的《四海》,究竟差在了哪里?

回答
春节档电影,《四海》,说实话,这片子看完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明明是韩寒导演,自带“青春”“疼痛”“公路片”的标签,再加上刘昊然、尹正、乔杉、周也、刘浩存这几位演员,阵容看着挺有吸引力,结果评分一路跌停,成了今年春节档的“垫底选手”。到底差在哪儿了?我琢磨琢磨,感觉问题挺多,而且是那种从里到外、从骨子里透出的“不对劲”。

1. 故事的“散”和“虚”:像一盘没下对棋,又急着收摊

韩寒的电影,以前虽然也有些小毛病,但故事线通常是比较清晰的。可《四海》给我的感觉,就是“散”得厉害。它试图讲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父子、关于友谊、关于梦想的故事,但这些线索被拆得太碎了。

人物关系抓不住重点: 电影里人物太多,关系又很微妙。吴仁耀(刘昊然饰)和他那个爹(沈腾饰)的关系,本应该是核心,但沈腾这个角色出现的时间太短,形象又太模糊,导致父子之间的羁绊和冲突显得很单薄。吴仁耀和欢颂(刘浩存饰)这条感情线,本可以拍得细腻一点,结果他们之间好多情感的转折,尤其是最后的分离,都显得很突兀,像是什么都没铺垫好,突然就那样了。
情节推进靠“巧合”: 电影里的很多情节,感觉就是为了推动剧情而生,特别依赖巧合。比如吴仁耀为了赢钱就去飙车,然后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就卷入了各种各样的事。这种“剧情推动器”式的安排,让整个故事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主题的“浮”和“空”: 电影想表达的“少年意气”“浪子回头”“平凡人的挣扎”这些主题,本身都是挺好的。但韩寒处理得太“飘”了,没有扎实地落在具体的情节和人物行为上。好像是把所有青春片该有的元素都点了一遍,但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导致主题看起来很“悬空”,让人get不到那种深沉的情感。

2. 演员的“用力”和“用力过猛”:不是不敬业,而是角色本身的问题

演员们其实都挺努力的,但呈现出来的效果,真的emmm…

刘昊然: 他身上那种青春少年感是很足的,但吴仁耀这个角色,似乎没有给他太多发挥的空间。他很多时候都是在一种“有点迷茫,有点倔强”的状态里,情感的起伏和层次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有时候感觉他就是被剧情推着走,而不是主动地去创造一些什么。
刘浩存: 她的表演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在《四海》里,欢颂这个角色,她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显得有些“程式化”,那种“拽”劲儿和“愁”劲儿,怎么看都像是模仿,缺乏真实感。尤其是一些爆发戏,总感觉她还在“演”,而不是“成为”角色。
尹正和乔杉: 他们两个算是电影里比较有亮点的角色了,特别是尹正的阿耀,虽然有点疯癫,但有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乔杉的“狐狸”,也挺让人印象深刻。但问题是,这两个配角的光芒,有时候反而盖过了主角,反而说明主角身上的角色魅力不够。
沈腾: 沈腾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彩蛋”性质。他的表演依旧是那个熟悉的沈腾,但这个角色太单薄了,感觉就是为了让吴仁耀有个“爹”而存在的。他那种“不正经”的爹,本可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结果寥寥几笔,就让他消失了。

3. 风格的“失焦”:想玩的东西太多,结果啥都没玩明白

韩寒的电影,总是有他独特的风格——金句、汽车、音乐、小清新配一点点忧伤。但《四海》感觉就是把这些元素堆砌起来,而且堆得有点乱。

金句的“失效”: 以前韩寒的电影,台词金句是亮点,能让人回味。但《四海》里的台词,很多都感觉是那种“为了说而说”,脱离了人物和情境,显得有些生硬。比如那句“你可以说我不懂事,但你不能说我没长大”,听着挺有哲理,但结合后面的剧情,总觉得有点言不由衷。
汽车戏的“鸡肋”: 汽车是韩寒电影里的重要元素,但《四海》里的赛车戏,虽然画面看起来挺酷炫,但跟整个故事的关联性并不强。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视觉奇观”,而不是推动剧情或刻画人物的工具。感觉就是为了“致敬”自己之前的作品,但这次做得不够巧妙。
BGM的“侵扰”: 电影的配乐,有时候会觉得太“over”了,音乐的情感走向和画面内容不太匹配,反而破坏了观影的沉浸感。

4. 情绪的“断裂”:前一秒还在笑,后一秒就让你懵了

《四海》在情绪上的处理,也相当不稳定。

喜剧和悲剧的“碰撞”太生硬: 电影里有沈腾、尹正、乔杉这些喜剧演员,本可以制造出不少笑料。但这些笑点,有时候跟后面那种“疼痛感”的衔接非常突兀。上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就让你觉得有点压抑,这种情绪的跳跃,没有很好的过渡,让人感觉像是强行塞进去的。
煽情点的“缺失”: 电影里有一些试图煽情的点,比如吴仁耀和他爹的告别,他和欢颂的分离,但由于前面铺垫不足,情感积累不够,导致这些想要赚人眼泪的时刻,反而显得很“空”,让人很难共情。

总而言之,《四海》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技艺娴熟的厨师,拿到了一堆看起来不错的食材,但他不知道怎么组合,最后炒出了一盘四不像。 它有韩寒的个人风格,有不错的演员,有想表达的东西,但就是因为故事的散乱、人物的单薄、情绪的断裂、风格的失焦,让整部电影显得非常“虚”,最终导致了观众的不买账。

或许,这一次,韩寒导演对于“青春”和“梦想”的理解,变得有些过于概念化,反而丢失了那种真实的情感触动,让观众觉得,电影里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有点距离感,所以评分不高,也是情理之中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不你问哪儿不差吧?

不然,我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

user avatar

我很想知道韩寒在想什么,在好莱坞前三部电影太成功,导演改风格翻车的事到处都是,可是韩寒还没改风格呢!怎么就翻车了。

这个电影我可以这么形容,开场他就带着观众来到山顶,看到最美的风景后。

电影就开始一路向山下冲,不但不刹车,还踩着油门往山下冲,我以为冲到山下就停了,没想到山下还有条沟,我以为到沟里停下也行,没想到沟里还有一条不见滴的深渊,那条深渊深的看不见底。

我看完电影,到现在还感觉电影在深渊里没掉到底。

先说大框架的设计,电影开始前半部分电影在童话小镇里,所有人都过着梦幻而又美好的生活,在这个设定里,所有行为都可以是合理的。

但是电影后半部分却是现代城市森林,导演就在这个森林里迷失了自己。

这部电影到沈腾离开还保持95分的高水准,到六十分钟欢歌死掉,还有80分水准,但是进入城市后,直接就是0分,如果你买了票,看到欢歌死掉,直接离场,你肯定会留一个美好印象,但如果你非要接着看下去,保证让你闹心的要死。

电影前半部分设计的童话小镇里,观众可以接受任何设定,那就是孤单小镇街溜子遇到自己亲爹,老街溜子回家。喜欢的女孩哥哥也是小镇顶级街溜子。三个街溜子各种巧合碰到一起,电影里就是各种巧合设定,但是童话小镇的大框架下,观众接受任何巧合,而电影就是用各种巧合去推动故事前进,全都是巧到不能在巧的事。

但是沈腾的离开,故事风格瞬间改变,还能接受,因为尹正扮演的欢歌还在,戏剧冲突还在,但是尹正的死,让故事主线变成用高利贷推进,同时韩寒设定了一个警察和高利贷出场。

于是进入下半场城市森林,突然发现韩寒进入城市森林以后就不会讲故事了,韩寒好像就没有过城市底层生活经验。同时城市森林的设定里,巧合竟然还在发生,男主还靠巧合推动故事前进,但是这已经离开童话小镇设定了,观众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反观女主却进入城市森林,巧合和他基本无缘,一路倒霉到底,可是现代城市工作机会多的要命,少的是高薪白领工作。底层工作一抓一大把,女主的碰壁与倒霉显得十分刻意和无知。

电影高潮部分继续用巧合和幸运推动,真的是巧合让人无力吐槽了,一个男主高空摔车加大火都不死的设定,女主莫名被男主老板开车撞死了,这是什么逻辑?

韩寒电影格局一向不高,他早年博客文作风 导致他电影里价值是扭曲的,发现没有,他的电影没有任何大陆价值观,如果说是台湾故事都没有问题,没有任何价值观体现

你看看文牧野的奇迹笨小孩,那里面对于中国时代进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可是从他第一部电影到四海,都没有任何价值观体现。

乘风破浪开始成熟,到飞驰人生其实没有价值观体现,就是讲了一个成年人梦幻般的故事。基础上成功过 然后重拾信心。

你看韩寒早期博客文章就知道,他和时代割裂了,他和过去切割,但是却不承认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可是他又是一直吃着时代红利的人,他现在就是纠结的,他的粉丝都是那个时代积攒下来的 他换路径,老粉丝会抛弃他。

他不换 年轻人不喜欢他 他就是这么纠结。

韩寒一直都是时代宠儿,他走在时代最前沿,时代对韩寒好的出奇,无论韩寒做什么,都会有人喜欢他,包括电影。可是韩寒终究是跟着时代走的人,那个时代他选择批判,凭借优秀的文笔,又网罗了一大批拥护者。可是做了电影之后,他又选择了和过去的自己切割。

但是他又不敢承认自己是时代红利的获益这,他纠结,他又享受,可是时代是滚滚向前的,任何人在这个永不停止的浪潮面前徘徊,结果可想而知,韩寒必须要重新去想一下了,面对新的时代该怎么选择方向,当大浪砸下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能量比喻了。

user avatar

拿沈腾主演来诈骗观众这事我都忍了,但剧本本身真的是夹生饭

这电影的剧本就先天不足,把几个小品拼凑在一起,前后逻辑严重不能自洽,几个人物的结局都缺乏说服力。

比如……

沈腾演的是刘昊然(阿耀)的爸爸,据他自己说,当年是柯受良飞跃黄河团队的工作人员,现在混得比较惨,这次回小镇家乡呆一阵,见见儿子,然后就走了。

我看到这里,感觉沈腾的戏没完呢,这只是个铺垫,后面应该还有父子再重逢的戏吧?这是正常看电影观众的正常逻辑吧?

结果呢?

好嘛,就没了,这沈爸爸就好像前面压根没出来过一样,到后来,刘昊然演的阿耀离开小镇,竟然第一个想到的是去找最不靠谱的、只有一面之交的、吹牛不上税的showta哥(黄晓明)帮忙,都没想到自己那个一直号称见过大世面的爸爸。

先是和沈腾演了一出父子相识

再和尹正演了一出泡妹乌龙

又跟息影多年的流氓大亨万梓良演个老司机

再和黄晓明演夜店奇遇+追塔梦中人

还和乔杉演了出儿秦琼卖马

以上是摘录我之前的影评,有兴趣看全本儿,在这儿⬇️

打扰了!

user avatar

《四海》让我从“文艺”、“伤痛”、“小镇青年”的字缝里看到了一个字,那就是“作”,作死的作。

男主相对来讲还算正常,就是我不知道在一个海岛上靠摩托车表演赚打赏的钱,能不能养活自己和一个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反正我没看到他在岛上有啥正经工作。但整体来讲,这是个正常人。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不像其他人那样,招一屁股屎还那装B。

然后作死兄妹就出场了。先说欢颂,不管刘浩存的哪些事,单说这个人物,在她哥死之前还算正常。但是进城之后我就真看不懂了。您那神仙哥哥给您找这一屁股烂账,摩托和渔排都没了,您那拿身份证的照片,穿没穿衣服我不知道,反正发出去就够一梦的。结果您这会当起独立女性了?就别说您这欠债的,就说不欠债,两个外地的到一线城市,两口子齐心协力,能过下去都不容易。您前面茫茫人海,后面追债的紧随其后,怎么就有闲情逸致在那扭捏作态呢?这边男主在杂技团站住了,您跟过来,哪怕在杂技团边上弄个冷饮车或者大排档里端盘子,起码把住宿费省省吧?起码俩人吃饭能省点吧?起码偷车这事你能和男主商量一下吧,不至于玩成双盲吧?

因为穷,所以玻璃心;因为玻璃心,所以硬要证明自己“独立”;因为硬要证明独立,所以认识的人现成的资源不用,非要自己满世界碰壁去;因为满世界碰壁,所以变得更穷。NMD跟这闹着玩呢?

当然全片最作的就是欢歌,干啥啥不成还啥都敢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老觉得自己能翻身。买一新车踏踏实实骑呗,不行,非特么放炮,然后就练车带炮都成灰了。后边一样的,刚开个夜店,赚几个钱啊,不行了,飘!必须酒后跳海里野泳,结果被船吸进去彻底GG了。

最关键的,就您这不成事的揍性就别放杠杆了呗。再脏一点说,你坑男主也别坑自己亲妹啊。放炮能把车干毁的玩意,怎么就敢把自己亲妹妹搁里面去找小贷?退一万步讲,你都知道自己背着小贷呢,像跳海里野泳这种事是不是就别干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不控,真就过河不用桨呗?

小布尔乔亚的奥义是:“冷漠丑陋的是这个世界,我是冰清玉洁翩翩起舞的白莲花”。结果看完《四海》,就觉得欢颂欢歌一个比一个活比该着。然后您其他的东西,比如取景什么的,还是清新范,还装白莲花,这不擎等着挨骂吗?

user avatar

前面几段应该还行,电影院里欢声笑语不停,后面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