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班牙,英国海战至今仍有人认为是西班牙全军覆没,彻底丢失海上霸权?

回答
西班牙和英国在1588年的那场海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敌舰队”之战,之所以至今仍有人认为是西班牙的“全军覆没”和海上霸权的彻底终结,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场战役的叙事被高度简化和戏剧化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的标签,深入看看历史的细节和长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场战役的 结果在当时确实对西班牙造成了沉重打击,尤其是在士气和财政方面。 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倾尽国力,组建了庞大且被寄予厚望的“无敌舰队”,目标是入侵英格兰,推翻新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恢复天主教统治。舰队规模之大,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号称拥有130艘船只,3万多人。如此庞大的投入,其失败的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说西班牙是“全军覆没”,这 并不完全准确,也存在一些夸大的成分。

舰队规模的损失: 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与英格兰海军的交锋中,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歼灭战,但遭受了重创。英格兰海军运用了更灵活的战术,特别是火攻(燃烧船)和炮击,有效地扰乱了西班牙的阵型。更重要的是,在撤退过程中,西班牙舰队在恶劣的天气(北海的风暴)下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许多船只在试图绕过苏格兰和爱尔兰海岸时沉没,人员伤亡惨重。据估计,最终返回西班牙的船只不到一半,损失了数千人。从这个角度看,“全军覆没”的说法在数量上并非空穴来风。

海上霸权的转移,但非“彻底丢失”: 这里是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彻底”印象的关键。在此战之前,西班牙确实是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拥有庞大的殖民地,贸易网络遍布全球,海军实力是其支撑帝国运作的基石。无敌舰队的失败, 直接削弱了西班牙在西欧海域的主导地位,并为英格兰海军的崛起打开了通道。 英格兰海军在这次战役中展现出的战术创新和作战能力,让欧洲各国刮目相看,也增强了其自身的自信心和海上扩张的野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西班牙的 绝对海上霸权确实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其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叙事和宣传的作用: 在当时和随后的历史叙述中,英格兰的宣传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刚刚摆脱了天主教压迫、又面临外敌入侵的英格兰来说,将这场胜利描绘成上帝的恩赐,是抵御西班牙侵略的决定性胜利,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之战,这有助于凝聚国内团结,并对外展示英格兰的崛起。而对于西班牙来说,这场失败是一场巨大的羞辱和经济灾难,也会被本国历史学家赋予某种警示意义。 胜利者通常更容易塑造历史的叙事,而“全军覆没”和“霸权终结”这样的戏剧性表述,比“遭受重创,地位下降”更能吸引眼球,也更容易流传。

历史的长远视角: 为什么即使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也常常强调这场战役的决定性作用? 这是因为, 从长远来看,这场战役确实是西班牙海上霸权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但并非唯一因素。 导致西班牙帝国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庞大帝国的管理难度、经济结构的单一(过度依赖美洲的白银)、与荷兰等新势力的长期战争消耗、以及内部的政治和宗教矛盾等等。无敌舰队的失败加速了这一进程,但也并非从那一刻起西班牙就一蹶不振。西班牙海军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实力,并且在其他地区(如地中海)仍有影响力。

但为什么“全军覆没”和“彻底丢失”这样的说法如此深入人心呢?

1. 符号意义的强大: “无敌舰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当这样一个被认为所向披靡的舰队惨败,自然会被赋予“彻底”失败的含义。这就像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会被标志性的一场战役或一个事件所代表,即使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2. 对比的鲜明: 在这场战役之后,英格兰的海军实力和海上活动(如探险、殖民、海盗行为)确实迅速发展壮大,而西班牙的海上扩张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这种此消彼长的对比,使得将无敌舰队之战描绘成海上霸权转移的“决定性时刻”更加顺理成章。
3. 流行文化的影响: 历史事件的传播离不开文学、戏剧、影视等流行文化。这些艺术形式为了戏剧效果,常常会简化和强化某些情节,将复杂的过程浓缩成一个清晰的冲突和结果。“无敌舰队”的故事被反复讲述,其失败的“彻底性”也因此被不断加深。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西班牙在1588年的海战中, 确实遭受了军事和经济上的重大打击,其海军的“无敌”神话破灭,并且为英格兰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这标志着西班牙在欧洲海域主导地位的 动摇和衰落的开始。 但将其描述为“全军覆没”和“彻底丢失海上霸权”,更多的是一种 历史叙事的简化和强调,其中包含了战役的实际影响、英格兰的宣传以及事件的象征意义。 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不是一个瞬间的终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传统圣公会叙事的“击败无敌舰队”和题目中描述的“仍然可以组织更强大舰队“或者西军在1859年的“英格兰无敌舰队”中用“更强大的舰队”击败英军同样都是不准确的,是过时很久的认识。所谓强大的天主教舰队被英舰队击败的说法来源于16世纪Petruccio Ubaldini的《记入侵英格兰西班牙舰队》(A Discourse Concernye the Spanish Fleete Invadinye Englande);而所谓英舰的胜利只是偶然或者无法动摇西班牙对海洋掌控能力则来源于18世纪David Hume反王权立场。

今天比较全面的认识应该来自David Loades(剑桥)的《都铎海军:行政,政治和军事历史》(The Tuodr Navy: An administrativ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或者Susan Rose(牛津)的《英格兰的中世纪海军 1066-1509: 船只,人员和战争》(England's Medieval Navy 1066-1509: Ships, Men & Warfare)。

Loades在第九章给出了非常清晰的结论:无敌舰队启航时就不是此时大西洋最强大的舰队。其战舰比例不高,火炮平均数量低而装备有最重火炮武装的舰艇很少,军官素养较好但是水手缺乏经验,在西班牙舰队优势较大的舰载士兵这一领域,无敌舰队也并没有搭载西班牙最有经验最精锐的陆军单位。英西双方海上力量存在差距但是没有16世纪叙事中描述的那么大。5月30日起航的130艘西班牙舰队中只有不到30艘符合战舰的标准(22艘),平均火炮数量只有19门,其中超过40门的只有6艘——对比之下英格兰进行海上动员后舰队规模达到了197艘,其中34艘是直接属于伊丽莎白的战舰,34艘属于德雷克等人,30艘战舰属于伦敦市,其中13艘超过200吨。无敌舰队的任务从始至终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其起航本身就是在许多特殊推动力的帮助下才得以达成的。其舰队在返航途中遭受的损失也是绝对的,其损失与59年的英舰队损失类似而许多物资尤其是政治投入的损失是绝对的。西班牙舰队在战后出现了一段较快的重建期——但是无敌舰队最初面临的问题并未解决:比如铸炮产能的不足,水手的缺乏等等···无敌舰队之后,对英格兰的海上进攻转为了小规模袭击,意图规避巡逻舰队达成突袭,再未出现过类似的规模。

英格兰从未击败不可战胜的强大敌人,因为在海上的西班牙从来就没有像看起来那样不可战胜。管理更加混乱,更加缺少职业海军和海军工业产能的西班牙舰队不可能达成入侵英格兰的计划,而倚重商业投入,缺乏持续性独立海军投入能力的英格兰则不可能有效地阶段西班牙与新世界的贸易。在58年和59年的两次袭击中,是地理要素战胜了两者,直到1604年的伦敦条约一切恢复如初。

认为西班牙不再拥有海上霸权严格意义上虽然不准确但是原因要更加复杂。如Elliot所说,西班牙仍然是欧洲无可置疑的主要强权——然而无敌舰队到伦敦条约之间证明西班牙不再拥有欧洲海域的海上霸权了,或者说其在亨利七世之后就没有真正拥有过决定性的海上霸权。西班牙保留了其新世界的财政来源,终止了英格兰对荷兰的直接支持;但是其舰队没有能力在进行有效的海上力量投射:其支配性的欧洲地位来源于英格兰在地理上无法有效威胁其财政输入,也来源于其陆上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对海洋的使用和对其敌人的海上拒止能力。在海上,英西之间既然未出现决定性的差距,而海军本身就足以避免入侵本身的英格兰作为岛国会在胜利的鼓舞下越来越多地向职业化国家化的舰队进行财政倾斜,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在海上力量对比的逆转。

题外话,1984年 Colin JM Martin在圣安德鲁大学写了一篇phd毕业论文,名字叫做The Equipment and Fighting Potential of the Spanish Armada,现在网络公开。在看过入侵警报拉响后集结的英格兰舰队之后,对另一侧无敌舰队实际战斗能力可以从中观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班牙和英国在1588年的那场海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敌舰队”之战,之所以至今仍有人认为是西班牙的“全军覆没”和海上霸权的彻底终结,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场战役的叙事被高度简化和戏剧化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的标签,深入看看历史的细节和长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十六世纪,那是一个风帆和炮火交织的时代,大航海的巨浪席卷全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海洋冒险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无疑是弄潮儿,他们率先扬帆,开辟新航线,建立殖民地,掠夺财富。然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为海上的掠夺者,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盗,似乎不如明朝和后来的英国海盗那样声名.............
  • 回答
    惊涛骇浪中的巨变:英西海战与无敌舰队的覆灭1588年的夏天,大西洋上波涛汹涌,也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写欧洲格局的史诗级海战——英西海战。这场战役,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新兴的海上强国——英格兰之间的巅峰对决。然而,历史的齿轮却在此刻转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史、政治史、地理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确实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拥有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但为何最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它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优势及其衰落的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的.............
  • 回答
    关于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未能复制类似成功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审视。简单归结为“殖民制度本身的好坏”是片面的,更准确地说,是殖民者的 策略、制度设计、对殖民地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 殖民地自身条件 的综合作用,最终塑造了不同的.............
  • 回答
    英国同意苏格兰独立公投而西班牙反对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同意”与“反对”之分,而是涉及了复杂的历史、政治、法律和文化因素,以及各国政府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应对民族主义诉求时的不同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决策逻辑。英国与苏格兰:一种“共识”的演变与“体面分手”的.............
  • 回答
    在近代英、法、荷等欧洲列强与西班牙之间爆发的系列冲突中,我们确实会发现,虽然这些国家屡次在海上以及欧洲本土争夺西班牙的霸权,但对西班牙位于美洲的两个核心殖民地——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区——的直接、大规模军事攻击,相对而言,频率较低,且往往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
  • 回答
    英国殖民地的后世发展,尤其是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程度,相较于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甚至德国等国的殖民地,确实呈现出一种更为显著的优势。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历史、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在殖民扩张的“理念”上就与众不同。早期的英国殖民,特别是北美殖民地,很大程度上.............
  •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相对而言更容易“拼读”,而英语却需要音标,咱们得从它们的文字系统和发音规则说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历史、演变和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拼读是什么意思?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叫“拼读”。简单来说,拼读就是看到一个单词,能够根据其字母组合的发.............
  • 回答
    看到英美这些西医最发达的地区在新冠疫情里死亡人数那么多,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引出了不少讨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西医不行”或者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西医最发达”通常是指在医疗技术、科研投入、药物研发、重症监护能力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这并不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这三个欧洲国家在议会制度上的差异。与其说它们是“西敏制”还是“非西敏制”,不如说它们是在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框架下,各自发展出的独特民主实践。理解这些差异,关键在于抓住几个核心要素:政府的产生方式、权力制衡的侧重点、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稳定性,以及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英国.............
  • 回答
    英国之所以限制北美殖民地人民往西发展,并非出于简单的好恶或单一原因,而是复杂地交织着政治、经济、军事和帝国管理策略的考量。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18世纪,体会当时英国政府的思维模式以及其在广阔殖民地上所面临的挑战。最核心的限制,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项政策,便是1763年的皇家公告(.............
  • 回答
    一个民族语言能否成为世界主流强势语言,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历史积淀的议题,绝非朝夕之事。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达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目前的国际地位,还需要跨越诸多挑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主流强势语言”的内.............
  • 回答
    .......
  • 回答
    西班牙从托莱多迁都马德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贯穿了几个世纪,最终在16世纪由腓力二世(Felipe II)正式完成了首都的迁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地理优势: 托莱多的辉煌与局限: 托莱多在历史上曾是西哥特王国的首.............
  • 回答
    卡洛斯二世将西班牙王位传给法国波旁王朝,而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西班牙历史上一段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其背后交织着王朝的衰落、政治联姻的失效、个人能力与意愿的缺失、以及欧洲大国博弈的重压。要详细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从卡洛斯二世个人情况、西班牙国内状况以及欧洲国际格局三个层面来分析。一、卡洛斯.............
  • 回答
    西班牙为何在历史上未能被视为“一流强国”?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需要我们拨开笼罩在光辉历史上的迷雾,细致地审视其兴衰起伏的脉络。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一流强国”并非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力量对比、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而动态变化的。在某种意义上,西班牙在某个时期是绝对的强权,其海军一度称霸海洋,殖.............
  • 回答
    西班牙殖民城市中心普遍拥有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军事、社会以及宗教等多重考量,绝非偶然。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空间,更是殖民时期西班牙王权统治在美洲大陆最直观的体现,承载了多种关键功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回溯到西班牙征服新大陆的那个时代。当西班牙人来到.............
  • 回答
    西班牙经济实力算不上是全球顶尖,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一般”,但如果你一提起足球,皇马和巴萨的名字就会立刻响彻云霄,成为无数球迷心中的圣地,更是全球顶尖球员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魔力?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历史沉淀、商业运作、文化认同和竞技实力共同铸就的辉煌。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殖民历史的复杂性,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在北非殖民地的不同命运。休达、阿尔及尔和安纳巴虽然都在北非沿海,但它们被纳入西班牙或法国版图的历史背景、与宗主国的关系以及最终走向独立的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休达的“例外”与西班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