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班牙在历史上不被看作是一流的强国?

回答
西班牙为何在历史上未能被视为“一流强国”?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需要我们拨开笼罩在光辉历史上的迷雾,细致地审视其兴衰起伏的脉络。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一流强国”并非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力量对比、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而动态变化的。在某种意义上,西班牙在某个时期是绝对的强权,其海军一度称霸海洋,殖民地遍布全球,文化影响力也深入人心。然而,要说它能够像后来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那样,长期稳固地占据世界舞台的绝对中心,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政治、经济、文化格局,那么答案确实是否定的。

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

1. 经济基础的先天不足与后续的失策:

西班牙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巨额财富,尤其是来自美洲的金银。然而,这种依赖性恰恰埋下了隐患。

“好运”的陷阱: 美洲的金银如同天降横财,虽然瞬间提升了西班牙的国力,但并未促使其建立起强大而多元化的本土经济。这笔财富与其说是通过生产和贸易积累的,不如说是掠夺和开采的。这笔钱并没有被充分用于发展国内的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反而更多地被用于支付对外战争的开销、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以及购买外国的商品。
通货膨胀的黑洞: 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在西班牙尤为显著,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使得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西班牙的商人和工匠难以与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竞争。这反而削弱了国内的经济基础,让西班牙越来越依赖进口,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虚弱。
对工商业的轻视: 继承自中世纪的社会结构中,贵族阶层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普遍看不起商业活动,认为那是“低贱”的营生。这种观念导致了大量有才能的人不愿意从事工商业,国家的经济活力被严重压制。国王也倾向于通过征税和掠夺来获取收入,而不是鼓励生产和贸易。

2. 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军事消耗:

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深陷于与欧洲列强的连绵战火之中。

哈布斯堡王朝的包袱: 在卡洛斯一世和腓力二世时期,西班牙继承了庞大的哈布斯堡王朝领地,包括尼德兰(荷兰)、意大利部分地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部分领土。这使其成为欧洲的超级大国,但也意味着它必须在中欧、西欧乃至地中海的各个战线上作战。
与法国的对抗: 作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西班牙与法国之间长期的冲突消耗了巨量的资源。争夺意大利、在边境地区对峙,这些战争虽然不乏胜利,但代价也十分高昂。
尼德兰独立战争: 对荷兰的残酷镇压以及随之而来的独立战争,持续了八十年之久,成为西班牙国力的一大黑洞。荷兰强大的海军和商业能力在战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反过来对西班牙的海上贸易构成威胁。
宗教改革的战火: 作为天主教的捍卫者,西班牙积极参与反宗教改革的战争,对抗新教国家。三十年战争等冲突也让西班牙的国力进一步损耗。
海军的衰落: 虽然西班牙的海军在早期一度强大,但与荷兰、英国等新兴海上强国的竞争中逐渐落后。特拉法加海战的惨败虽然是后来的事,但其背后是长期技术、训练和管理上的差距。海军的衰落直接影响了其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贸易的保障。

3. 缺乏适应性和内部改革的迟滞:

欧洲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一直在快速变化,而西班牙未能及时调整其战略和内部结构。

僵化的政治体制: 庞大而臃肿的官僚体系效率低下,层层盘剥,阻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国王的权力虽然集中,但受制于地方特权和教会的影响,改革阻力重重。
未能跟上技术进步: 在军事技术和海军建造方面,西班牙未能保持领先地位。其他国家通过学习和创新,逐渐超越了西班牙。
殖民地的管理问题: 虽然西班牙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但其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对殖民地的剥削大于建设。这种模式不利于形成稳定和互利的殖民体系,也未能充分发挥殖民地的经济潜力。同时,对殖民地的控制也需要庞大的军事和行政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

4. 新兴海上强国的崛起与地理位置的变化:

随着欧洲经济和力量中心的逐渐北移,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优势相对下降。

荷兰和英国的海上霸权: 这两个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航海技术、发达的商业网络和相对灵活的政治经济体制,迅速崛起为新的海上强国,并开始挑战西班牙在贸易和殖民领域的地位。
大西洋贸易中心的转移: 最初的地理大发现使得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贸易的先机,但随着贸易路线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北欧国家逐渐掌握了贸易的主导权。

总结来说,西班牙未能被视为长期的“一流强国”,并非因为其曾经没有辉煌的时刻,而是因为其在经济基础的建设上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的战略失误,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其国力,并且未能有效地进行内部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欧洲格局。

它就像一位突然获得巨额财富却不懂得如何打理的幸运儿,金银珠宝带来了短暂的荣耀,却未能转化为坚实的内在力量。当其他人开始辛勤耕耘、精打细算时,它却在挥霍和内耗中逐渐失去了曾经的优势。西班牙的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是经济、军事、政治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单纯的财富和领土扩张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期强大,内在的经济活力、制度的适应性和持续的创新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国内,“一流强国”这个称呼专指当年八国联军的参与者。

user avatar

西班牙当然(曾经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

世人皆知“日不落帝国“的名号,却没几个人知道,西班牙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从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毫无疑问是这一时期的世界一流强国。

维基百科中引用了学者Jayantha Jayman的观点,列出了15-19世纪的几个大国,西班牙名列其中,而且占据霸权的时间仅次于英国。

只有强国,才有机会在大众传媒(比如游戏)中露脸——

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历史策略游戏——文明中,西班牙仅在文明1中缺席(5代表格里遗漏了),在存世的西方国家中,出场率仅次于全勤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希腊(其实文明中的希腊和现在的希腊并没什么关系)。

在另一大策略游戏——帝国时代中,西班牙也仅在第一代中缺席,考虑到第一代的背景是上古和古典时代,那时候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西班牙,所以并没什么不合理。

在被频繁玩梗的P社游戏系列中,西班牙是十字军之王中的天主之剑,是欧陆风云中的殖民帝国,是维多利亚中的初始列强。

只要是正经涉及到这段历史时期的游戏,没有一个会忽视西班牙的存在。

当然,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

在历史游戏中,西班牙称雄世界的Pike & Shot时代是个非常冷门的题材,并没有什么广为人知的游戏,能够展现西班牙在这一时代的强大。

而在所有游戏中,历史游戏也不是最受欢迎的门类,其他涉及历史的游戏,主要以射击和动作游戏为主。这些游戏往往聚焦于现代世界和二战,而西班牙在这段历史中,差不多也是个缺席的角色。

我们把视角转回中国,看看大众信息渠道中,西班牙的出现情况——

1.非体育类新闻中,西班牙出镜频率不高,大众认知度低,没多少人感兴趣它的过去。当然,这也和西班牙近代以来的没落有关。

2.历史教科书中,西班牙出镜频率不算高。当然,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国外的大部分国家出镜频率都不到。

3.其他教科书中,西班牙人出镜率也不高,可能顶多出现个塞万提斯、毕加索,至于罗耀拉、戈雅、委拉斯凯兹这些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了……反观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乃至意大利,在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书中,总是有更多的人上镜……比如洛必达法则啦、阿伏伽德罗常数啦、高斯定律啦、楞次定律啦……

最后,介绍一些影响深刻的西班牙人(统治者以及伊斯兰时代之前的人物除外)——

圣多明我(Saint Dominic,1170-1221),多明我会创始人,天主教圣人。多明我会是天主教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修会之一。

贡萨洛·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Gonzalo Fernández de Córdoba,1453-1515),著名军事家,西班牙大方阵的创始人,开创了Pike & Shot时代,西欧首支近代化常备军的组建者(为了避免和奥斯曼新军产生争议)。数次以少胜多击败法国和奥斯曼军队。贡萨洛是西班牙帝国霸业开创阶段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也是最重要的军事改革者之一。

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1483-1546),萨拉曼卡学派的始祖。他首次提出了正义战争和国际法,也首次提出了贸易自由和航海自由的概念。维多利亚是首批为美洲印第安人辩护,把印第安人当人看的学者,正是在对西班牙殖民美洲的探讨中,他提出了正义战争的概念。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1474-1566),西班牙多明我会教士,目睹了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之后,拉斯卡萨斯放弃了自己的土地,为谋求原住民的权利而奋斗终生。因此拉斯卡萨斯也被认为是人权之父。

依纳爵.罗耀拉(San Ignacio de Loyola,1491-1556),耶稣会创始人,天主教圣人之一。罗耀拉曾是职业军人,他建立了组织严密的耶稣会,抗衡影响力日益强大的新教,并通过耶稣会在世界各地传教,也在传教的同时兴办学校,传播西方科技和人文主义思想,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修会,明清之交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都是耶稣会成员。

圣方济·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1506-1552),耶稣会的共同创始人,首次将天主教传播至马六甲和日本,被天主教会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

马丁.德.阿兹皮利奎塔(Martín de Azpilcueta,1491-1586),萨拉曼卡学派著名学者,他是最早一批提出货币数量论的学者之一,发现了金钱的时间价值,是早期经济学家的代表。

多明戈.德.索托(Domingo de Soto,1494-1560),萨拉曼卡学派著名学者,他是国际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可能还是第一个提出加速度概念的学者。

米格尔·塞尔韦特(Miguel Servet,1511-1553),医生、神学家、人文学者。他是欧洲第一位描述肺循环的学者,对医学、药学、解剖、数学、天文、气象、地理、法学、神学都颇有研究。因为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赛尔维特最终被加尔文派新教徒烧死。

贝纳迪诺·德·埃斯卡兰特(Bernardino de Escalante,1537-1605),西班牙牧师、作家,著有“Discorso de la navegacion ques”是西方第二本专门介绍中国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在葡萄牙之外广为传播的介绍中国的书。(那么第一本当然是葡萄牙人写的)

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1540-1618),西班牙传教士,著有《大中华帝国史》(Historia de las cosas más notables, ritos y costu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可能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的大部头著作。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1548-1617),被认为是阿奎那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经院哲学家,启发了雨果、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哲学家。同时也对自然法颇有研究,启发了格劳修斯等学者。

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也许是西班牙黄金时代最出名的一位画家,对后世画家,比如戈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án,1601-1658),西班牙耶稣会士、文学家、哲学家,其作品受到叔本华和尼采的赞扬。葛拉西安擅写讽喻作品,他的《智慧书》汇集了300多条智慧格言,启人心智,数百年来,一直长销不衰。

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6-1828),18-19世纪之交最著名的西班牙艺术家,承接了古典时代和现代绘画。戈雅的画风多变,前半生,他是极具影响力的宫廷画师。后半生,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入侵,成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之一。意大利美术史家文杜里评价戈雅为近代绘画的始祖。

费尔南多·贝拉米尔(Fernando Villaamil,1845-1898),西班牙海军军官,世界上第一条鱼雷驱逐舰的设计者,也是美西战争中阵亡的最高阶西班牙军官。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 y Cajal,1852-1934),西班牙医学家,他开创性的研究了大脑微结构,被认为是现代神经科学之父,190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莱昂纳多·托雷斯·奎韦多(Leonardo Torres y Quevedo,1852-1936),西班牙工程师、数学家。1903年,奎韦多发明了世界第二台无线遥控装置Telekino(第一台来自特斯拉但两者原理不同),发展了巴贝奇的分析机理论,并尝试将其电气化,在1913年的论文中,奎韦多引入了浮点计算的概念。1914年,奎韦多展示了他的自动国际象棋机器,它可自动计算下棋策略,并用机械臂与人对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游戏,他还设计了尼亚加拉瀑布用的索道。

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实践者,热爱曲线,是巴塞罗那今日风貌的奠基者之一。

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1863-1952),西班牙-美国文学家、评论家。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家。桑塔亚那生于西班牙,48岁后都在欧洲生活,但他在美国接受教育,用英语写作。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西班牙画家。他的作品童真而富有超现实色彩,极具个人色彩。

胡安·德拉谢尔瓦(Juan de la Cierva y Codorníu,1895-1936),西班牙工程师,1920年发明自转旋翼机,这种飞机介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之间。德拉谢尔瓦生前准备设计一种可靠地垂直起降飞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直升机),但因空难失事作罢。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20世纪最著名的超现实艺术家。他的作品、观点和个人形象,让他成为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象之一。

塞韦罗·奥乔亚(Severo Ochoa de Albornoz,1905-1993)西班牙-美国生物化学家,1959年因核糖核酸的合成的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探险家和征服者群像——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1471-1541),最著名的西班牙征服者之一,摧毁了印加文明,开启了西班牙美洲殖民的第一阶段。

巴尔沃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1475-1519),西班牙探险家,他首次穿越了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最初叫大南海)。

塞巴斯蒂安·德·贝拉尔卡萨尔(Sebastián de Belalcázar,1480-1551),征服了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也是第一批寻找黄金国地征服者。

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最著名的西班牙征服者之一,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开启了西班牙美洲殖民的第一阶段。

埃尔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1500-1542),首批深入现代美国国土的征服者,发现了密西西比河。

阿尔瓦·努涅斯·卡韦萨·德·巴卡(Álvar Núñez Cabeza de Vaca,1500-1564),第一批探索美国南部的探险家,试图建立西班牙与原住民之间的和平。

米格尔·洛佩斯·黎牙实比(Miguel López de Legazpi,1502-1572),首位在菲律宾建立定居点的西班牙征服者,确立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

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Francisco Vásquez de Coronado,1510-1554),第一批探索美国西南部,寻找黄金七城的探险家,发现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科罗拉多河。

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a,1511-1546),第一位完成亚马逊河全程航行的探险家。

所以说,美帝整天提的人权、贸易自由、航海自由……这些观念其实最早都是西班牙人提出来的。但是你会很可悲的发现,在中文互联网中,这些观念的提出者,很可能只能搜到同名足球运动员的名字。

*.当然不得不说,除了艺术家外,这些学者在成色上,比起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还是有些差距的。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因为鞑英一直在塑造“我打败了西班牙”的神话,为了维持这个神话,自然不能让西班牙帝国存在感太强。

user avatar

跑个题——有些欧洲国家在本土全境沦陷时,因海外殖民地/驻地而获得法理存续。

最最典型的就是被西班牙人全部侵占的葡萄牙。葡国王室全员撤往里约热内卢(一月河),一月河市获得事实首都地位。(此事后来导致王室内部预留了巴西独立的条件,因而巴西独立实质上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从中国视角看,澳门人的葡萄牙国旗在99.12.20被国人降下来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被其他人降下过的。于是乎西班牙人在里斯本波尔图到处撒野,然而中国人看着香山县澳门地区的葡萄牙旗子猎猎飘扬,哪儿有你西班牙的位置?

同样还有荷兰。其实,西班牙是荷兰崛起的背景墙。然而,荷兰人在那之后也享受过全境沦陷的滋味——唯一飘扬红白蓝三色国旗的地方在日本!这一典故被庆应义塾大学创始人福泽谕吉先生拿来勉励他的学生们(庆应义塾大学的历史渊源是日本闭关时期南部一些藩王的兰学塾,由于兰学塾的影响太过久远,萨英战争后双方谈判用的是荷兰语)。

试想一下,西班牙在中日两国历史的视角里,站在什么位置?葡萄牙和荷兰呢?

没错,西班牙它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只是世界史的背景墙。

受《教皇子午线系列条约》(Tratado de Tordesillas y Tratado de Zaragoza,其中,字母ll在葡语中写作lh,连词y在葡语中则是e)影响,西班牙的扩张主要局限在在西半球的西部。其实,对于西班牙语(Castellano)而言,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让菲律宾成为真正的西班牙语国家(西语在菲律宾可能比英语在印度差点)。不然,菲律宾将成为西班牙语世界对东亚东南亚的桥头堡,甚至是西班牙语区和东亚东南亚文化交流领域的新加坡。


然而,西班牙真的在东亚历史没有任何存在吗?

No.

1557年,香山县向葡萄牙人授予居留许可。

1571年,葡萄牙商团进驻日本长崎口岸。

1580年,西葡双雄强强联手,伊比利亚联盟建立。

1626年,西班牙占领台湾岛北部。

1640年,伊比利亚联盟解体。

1641年,伊比利亚半岛商团离开长崎口岸。

1642年,荷兰攻陷台湾各海岸,西班牙在东亚的存在暂时中止。

user avatar

西班牙在主流竞技场表现不佳,在次要竞技场也没表现好,唯一就是占位子占得早,狗屎运不算国运。

user avatar

西班牙是一个强国不假,但不是一流强国也是真,一个一流强国,不仅仅是一个依靠武力来称霸一方的国家/民族,而应该是在强大武力保障的同时,在各个方面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推动的国家/民族。西班牙鼎盛时期,在陆上有制霸欧洲的能力,在海上拥有广袤的殖民地不假,但是如果诸位仔细想想,便会发现,自大航海时代以降,西班牙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的推动和贡献,比起这个国家曾经的体量和地位,实在太有限了


我曾经和很多朋友聊过,提到西班牙的时候就是——这个国家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甚至没有诞生过一位顶级的科学家,没有诞生过一位对人类思想史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没有诞生过一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政治家,没有诞生过什么人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发明创造,在文学和音乐的领域,纵观整个文明史,西班牙的贡献也极其有限。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国家有什么资格被称作是“一流的强国”,诸位也不妨细细想想,那些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西方名人里,有几个是西班牙人。。。一个以整个文学史考量,未臻顶级之境的作家塞万提斯,已经是西班牙这个国家可以拿出的最响亮文化名人招牌,这样的国家叫一流,恐怕很难服众的


纵观历史——


哥白尼在发表《天体运行论》的时候,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烧女巫,烧异端

莎士比亚在发表各种鸿篇巨制的时候,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烧女巫,烧异端

牛顿在发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莱布尼茨在发表自己的科学,哲学著作时,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烧女巫,烧异端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们开启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时,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烧女巫,烧异端

北美独立战争打响,《独立宣言》发表的时候,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烧女巫,烧异端

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发表的时候,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还在烧女巫,烧异端。。。


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欧洲几百年的大发展,是科学巨子,思想巨擘,文学巨匠,政治大家层出不穷的几百年,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包括荷兰人才辈出的几百年,也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不断迫害进步思想,迫害异端的几百年。甚至到了20世纪,当“世俗化,政教分离”早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共识的年代里,那位佛朗哥元首,还在给予天主教会以不小的权力


一个一流的强国,一个伟大的文明,在强大的肌肉之外,也需要有阿基米德,阿维森纳,牛顿,高斯,门捷列夫,或者爱因斯坦;需要有荷马史诗,维吉尔的《爱涅阿斯》,菲尔多西的《列王纪》,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歌德的《浮士德》,或者普希金的《奥涅金》;需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或者马克思;需要有亚历山大,凯撒,或者拿破仑;需要有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威尔第,或者柴可夫斯基;也需要有《大宪章》,《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或者《人权宣言》。。。这些是西方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伟大的作品,可有一件是西班牙的?!


作为一个文艺复兴后期崛起的欧洲强权,他们没有接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接力棒,反而在16世纪上半叶血洗了罗马;作为一个继承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遗产的国家,他们在光复运动完成后,把伊比利亚半岛作为审判异教徒的中心舞台;作为一个开拓了大航海时代的国家,他们只懂得掠夺却不懂得发展,美洲流入的真金白银最后都作了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的嫁衣;作为天主教世界最顽固的堡垒,他们在欧洲大发展的数百年里,直到20世纪还在禁锢进步思想,科学曙光


西班牙,除了美术和体育,值得一提的东西可能还真没那么多。。。西班牙几百年的兴衰史上,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这个民族极其残暴和嗜血的作风了,就像他们所谓的国粹斗牛一样


历史上有这么一些国家,他们曾经强盛一时,但却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供后人凭吊的伟大成就,就像西班牙,或者像奥斯曼土耳其那样。我曾经写过,奥斯曼土耳其几百年历史上,相比波斯,没有一个阿维森纳,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奥马尔海亚姆这样,每一个都足够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然后看到这个题目,西班牙何尝不是如此。。。

user avatar

你在逗我……查理五世时期哈布斯堡王朝横扫欧陆,除了法国基本都被碾了……而且在南美各种殖民战争和教皇子午线与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腓力二世时期更是吞并葡萄牙强力干涉法国事务,组建神圣同盟,真正的天主教第一孝子,天主教集团的杠把子,拯救欧洲于奥斯曼土耳其之手的中流砥柱

西班牙衰弱是八十年战争时期和1648年三十年战争,即使无敌舰队覆灭之后那么长的时间还是牢牢占据西属尼德兰和南意大利,直到19C依然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列强

否则现在西班牙语在世界地位和影响力那么高是充话费送的?~西班牙的殖民贸易体系是欧洲人对外扩张第一步,其在南美的底子是根深蒂固的。在英美强势文化输出上百年的情况下,西班牙语人口仍然超过英语、天主教徒人口远超新教,和西班牙的强势殖民不无关系

英国佬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黑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抬高自己,黑法国、黑西班牙的手笔大多出自英国佬,而目前世界上主导话语权的是英语系国家

个人认为西班牙帝国的衰弱与英国关系不大,其实无敌舰队覆灭后的西班牙根本无上筋骨,日后又组建多只无敌舰队远征,英国日后签订伦敦条约可以算作是英西战争最终是英国佬输了

低地国家独立才是压垮西班牙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为何在中国人眼里西班牙不算世界一流强国可能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西班牙存在感低

毕竟大英可是教过大清做人的……

连抢占过澳门、台湾的葡萄牙与荷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存在感都比西班牙高一点

所以自然你会觉得很少听说有关西班牙开疆拓土的事迹

事实上你去问问南美人民和荷兰人民西班牙算不算欧陆殖民霸权国家,这些人是有刻骨铭心之痛的

user avatar

为什么那么多人把“无敌舰队的覆灭”当成西班牙陨落与英国崛起的标志啊?

那时候英国打爆西班牙无敌舰队实现的战略目标仅仅是自保而已。

知道为什么西班牙打英格兰吗?不仅仅是天主教权威,原本血腥玛丽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乾隆·二世的老婆,但是可惜还没生孩子就挂了,直接搞黄了哈布斯堡入主英格兰的机会。新上来的新教女王伊丽莎白不仅拒绝了鳏夫腓二的求婚(哈布斯堡大失败),还暗搓搓支持荷兰国父威廉橘子。当然最重要的是:

英西打架,实为为了大蓝翔(法兰西)

黑太后摄政下的法兰西宗教爆了,天主与新教胡格诺派之间爆发矛盾,诸侯纷纷站队(神罗:阿嚏!)

外国纷纷下场,支持不同派系,西班牙支持天主,英荷支持新教胡格诺(神罗:阿嚏!阿嚏!)

西班牙为了法国的天主联盟胜利实现控制法国(当然是想的很美好),所以才有无敌舰队远征的事情。

英国是赢了,但那么早就崛起了吗?请百度“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德雷克船长玩大了,跑去打西班牙的禁脔葡萄牙,结果直接崩盘,童贞女王的棺材本都给赔了。女王直接甩脸子给德雷克,一代传奇的船长直接自闭,郁郁而终。

英国的崛起是在英荷战争之后,抢走了马车夫的海权才奠定的霸权基础。

西班牙在历史上当然是强国,最早的全球帝国,享有”PAX HISPANICA“之名的国家

西班牙的问题在于其盘子铺的太大,共有三个战略:

1,天主教战略:早在伊比利亚半岛再征服打绿教,五大王国划分地盘。为什么西班牙狂热于天主教,因为天主教让西班牙获得南边摩尔人的土地,没收异教徒财产美滋滋,还可以维护国内稳定。

2,哈布斯堡战略:可怜伊莎贝拉女王生育能力弱,儿子少而且都死光了,女儿还是个疯婆娘兼舔狗。结果哈布斯堡家以一美男的代价就获得了整个西班牙。不过西班牙也爽到,成为神罗皇帝美滋滋,还送勃艮第的遗产。

3,海外战略:当初投资了下哥伦布回报丰厚,托德西拉斯合约一签坐拥拉丁美洲。葡萄牙?葡萄牙早被西班牙联统了。

但是三大战略非常分散,甚至是冲突的

1,天主教战略要求西班牙维护天主权威,奥斯曼土鸡你不能不管吧。虽然胁教宗以令诸国有点威风,但教宗也不是善茬,私底下还是会搞搞什么意大利雄心的。这就注定西班牙的战略重心要放在意大利与地中海,随时警惕奥斯曼的海军在地中海的扩张。

2,哈布斯堡战略要求西班牙维护德意志利益,帮奥皇擦屁股。比利牛斯山北面的法国真是搞事狂魔。英法百年战争后满血复活,勃艮第归西后力量膨胀,意大利方向搞点事,低地方向搞点事。这就注定西班牙的战略重心要放在德意志地区,随时警惕法国的陆军动向。

3,海外战略要求西班牙继续海外探索,寻找”黄金七城“,获得财富与宝藏。征服者时不时来个武力传教。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得到宝藏你得运回来啊,航线你要保护好,别肥了英国的海盗。这就注定西班牙的战略重心要放在大西洋与美洲,随时警惕英国的海盗的劫掠。

这像级了这个场景:

学生:老师?这次考试的重点是什么?能划一下吗?

老师:不用?都是重点

三大战略都实现,你不如直接统一欧洲得了。

查理五世整合了一辈子西班牙与德意志也没成功,吵得头痛欲裂,还是分家彼此当个盟友可以互相照应。法国与奥斯曼眉来眼去,直接渎圣同盟,搞得就是你哈布斯堡。三十年战争与荷兰独立打得西班牙一口老血,荷兰低地可是西班牙的主要经济来源,伊比利亚的山地哪比的过低地的肥沃土地,荷兰独立还打了八十年,西班牙蛋疼不已。

奥斯曼向北扩张,鲸吞匈牙利,奥皇老兄弟,哈布斯堡大本营还得拉一把。

海外殖民搞得稀烂,英国,荷兰全力在殖民地搞产业,迁过去的移民都在开垦。法国人与当地人皮毛贸易搞得热火朝天。北美虽然没什么油水,但是至少土地是优良的。然而,西班牙当初的殖民征服的目的就是宝藏,征服了基本上没什么产业政策,就是挖矿与寻宝。

有数据统计在16世纪-17世纪,西班牙基本就没消停过,多线作战。为了霸权的泡沫耗尽每一枚金币,每一滴血。

到了18世纪,西班牙哈布斯堡绝嗣,法国的波旁有机会入主西班牙,大戏又开始了

法国:这事好的,我太阳王天下无敌啊!

奥地利:合着我哈布斯堡还得白送法兰西一个比利时和意大利,不成!

英国:有法国就有我,法国支持的我反对。

原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班牙衰落了还可以当棋手,但是西班牙王位战争一开,直接变棋盘了。最终波旁终于登上了西班牙王位,但代价是什么呢?

比利时与意大利还给哈布斯堡,英国挖走直布罗陀,法兰西表示无所谓,只要伊比利亚是我的后花园就行。

最终霸权化为过往云烟。

user avatar

西班牙不算一流强国。那么很长的历史里除了大萌土鸡就没有一流强国了。

如果不单论某个历史时期,而是整个历史长河,哪真没几个一流强国。

毕竟,除了哪一个半国家外,绝绝大多数国家只能在某一段历史里作为列强或者地域霸主而存在。

user avatar

考虑到即便是三国时代,统治者都曾成功将户籍人口的十分之一转化成士兵,说明制约大多数古代和近代国家军队规模的其实并不是人力,而是财力。而16世纪的西班牙,因为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财政实力滚雪球般暴增,结果西班牙军队连数量上都一度在欧洲占据压倒优势。

直到再征服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西班牙确实都算不上非常富裕的国家,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在当时只有一支约2万人的陆军,仅为法国的一半。但之后西班牙就开始了一系列急速扩张的过程,先是1503年贡萨洛-科尔多瓦以少胜多,率1万西军击溃了2万法军,使阿拉贡在南意大利争夺战中获得胜利,首先吞并了那不勒斯王国(这里除了贡萨洛改革火枪-长矛战术的军事能力之外,也有一系列客观因素,比如说阿拉贡在西西里晚祷之后(1302年)就已经占领了这个岛国,到意大利的补给线远远短于法军,结果使劳师远征的法军爆发疫病)。

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入主西班牙之后,逐渐带来了大批哈布斯堡家族当时联姻继承的领地,比如荷兰、佛兰德斯、米兰,这些都是当时欧洲最富庶、工商业最发达的地盘。尤其是查理五世退位、哈布斯堡分家后,统治中心从尼德兰转移到马德里,西班牙政治实力达到了空前高度,但也造成了尼德兰人不满,最终荷兰起义爆发使得西班牙陷入泥潭。

同期,科尔特斯、皮萨罗又接连征服阿兹特克和印加,1540年代墨西哥萨卡特卡斯银矿、秘鲁波托西银矿开业后,美洲银产量一度占到世界六七成(没记错的话)。有种说法说“因为过多金银流向欧洲导致通货膨胀,使得西班牙盛极而衰”,我个人认为不然,因为欧洲通货膨胀其它欧洲国家也一样要比以往花钱更多,短时期内直接储备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优势反而更突出了。

1550年代查理五世退位,将西班牙给儿子,奥地利给弟弟,家产大多分给西班牙,这个时候的西班牙海外领地有西西里、那不勒斯、米兰、尼德兰、佛兰德斯、勃艮第一部(弗朗什-孔泰),整个拉丁美洲殖民地,此外还有奥地利这个同宗盟友。虽然西班牙本土人口远不及法国,但是加上这些海外领土的收入(后来还一度兼并了葡萄牙),财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法国。同时,欧洲银行业的发展使得西班牙政府不断大量借入公债,而且还多次借新债还旧债,进一步提升了其财政极限。

按照乔弗里-帕克《军事革命》的说法,1550年年代光是西班牙陆军士兵的总兵力就已经达到了15万人(当然,是分散在帝国各地,从未完全集中到一起过),而法国变动不大,西班牙军的规模已达到了法军的3倍,加上西班牙大方阵本身就有质量优势,形成了质变,1557年在圣昆廷之战中西班牙仅损失几百人就彻底击溃了2万多法军(当时总兵力5万)。再加上1571年奥斯曼海军在勒潘陀被联合舰队击败,于是这两战象征着西班牙登上威望的巅峰。

也正因为强大到极点,所以16世纪后期开始,腓力二世把战线铺得太广,短时期内同时与荷兰义军、英国海军、法国胡格诺派军队、奥斯曼海军等势力多线交战,战争打打停停持续50多年,即便是西班牙这等财力也不堪重负,多次宣布国家破产。随后西班牙又加入了盟友奥地利的三十年战争。这时候法国开始了黎塞留改革,重商主义的成功使得白银开始大量流入巴黎,法国也逐渐开始拥有与西班牙一拼的财力。

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军队总数达到30万人,法国也达到15万人(同样据帕克),但因为法国休养生息的更久,所以补充力更强,但西班牙也没有轻易认输,经过长达24年的苦战(1635-1659),光是法军伤亡就累积20多万之后,法国才终于迫使西班牙求和。西班牙割让给法国的土地很少,更重要的和平条款其实还是路易十四娶西班牙公主为妻,使得法国获得了联统西班牙的机会,并且最终得以实现了。

1700年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五世入主西班牙之后,西班牙确实逐渐开始丧失政治上的一流地位,更多是法国的附庸国,但是在军事上仍然是一大强国,虽然欧洲飞地大多因为王位继承战争失去了,但是美洲还在,使得西班牙仍然能保有一支50+艘风帆战列舰的海军,与法国加起来纸面实力高于皇家海军。直到工业革命逐渐运转,英国开始一波造舰高峰,海军实力才完全甩开法、西独步全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班牙为何在历史上未能被视为“一流强国”?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需要我们拨开笼罩在光辉历史上的迷雾,细致地审视其兴衰起伏的脉络。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一流强国”并非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力量对比、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而动态变化的。在某种意义上,西班牙在某个时期是绝对的强权,其海军一度称霸海洋,殖.............
  • 回答
    梅西的任意球,放到足球史的长河里看,绝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真正能够载入史册的顶级水平。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简单的夸赞,而是有数据、有表现、有对比支撑的。咱们先说说他为什么能达到这个高度。技术打磨:力量、弧线、落点的极致融合梅西的任意球,不像某些球员那样纯粹追求大力出奇迹,也不像一些艺术家那样只讲究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史、政治史、地理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确实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拥有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但为何最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它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优势及其衰落的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的.............
  • 回答
    西班牙从托莱多迁都马德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贯穿了几个世纪,最终在16世纪由腓力二世(Felipe II)正式完成了首都的迁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地理优势: 托莱多的辉煌与局限: 托莱多在历史上曾是西哥特王国的首.............
  • 回答
    卡洛斯二世将西班牙王位传给法国波旁王朝,而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西班牙历史上一段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其背后交织着王朝的衰落、政治联姻的失效、个人能力与意愿的缺失、以及欧洲大国博弈的重压。要详细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从卡洛斯二世个人情况、西班牙国内状况以及欧洲国际格局三个层面来分析。一、卡洛斯.............
  • 回答
    西班牙殖民城市中心普遍拥有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军事、社会以及宗教等多重考量,绝非偶然。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空间,更是殖民时期西班牙王权统治在美洲大陆最直观的体现,承载了多种关键功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回溯到西班牙征服新大陆的那个时代。当西班牙人来到.............
  • 回答
    西班牙经济实力算不上是全球顶尖,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一般”,但如果你一提起足球,皇马和巴萨的名字就会立刻响彻云霄,成为无数球迷心中的圣地,更是全球顶尖球员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魔力?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历史沉淀、商业运作、文化认同和竞技实力共同铸就的辉煌。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殖民历史的复杂性,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在北非殖民地的不同命运。休达、阿尔及尔和安纳巴虽然都在北非沿海,但它们被纳入西班牙或法国版图的历史背景、与宗主国的关系以及最终走向独立的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休达的“例外”与西班牙的.............
  • 回答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历程,最终却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政治版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现象。简单来说,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最终分裂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而葡萄牙的殖民地则几乎完整地演变成了今天的巴西。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包括历史的偶然、地理的因素、社会结构、经济模.............
  • 回答
    西班牙火腿(Jamón Ibérico)的生食文化由来已久,与我们熟悉的许多中式火腿有着本质的区别。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但又引人入胜的工艺和卫生体系。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西班牙火腿能大方地摆上餐桌生吃,而中式火腿大多要经过烹煮,以及火腿生食需要满足哪些关键条件。为什么西班牙火腿可以生食?西班牙火.............
  • 回答
    西班牙和英国在1588年的那场海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敌舰队”之战,之所以至今仍有人认为是西班牙的“全军覆没”和海上霸权的彻底终结,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场战役的叙事被高度简化和戏剧化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的标签,深入看看历史的细节和长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新冠病毒(COVID19)的命名,以及围绕其命名引发的争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理解为什么一些疾病以地名命名,而中国又反对使用“武汉流感”或“中国流感”来称呼新冠病毒,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历史惯例、科学命名原则、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为什么有些疾病会以地名命名?历史上,许多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虽然西班牙在地理上与英法德等国相近,且在历史上也曾是强大的帝国,但它在现代欧洲未能成为英法德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国,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地理与资源条件的局限性.............
  • 回答
    关于3月20日西班牙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突然增长至4946例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西班牙当时的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可能影响到数据变化的其他因素。1. 病毒的传播动力与检测能力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新冠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即使在疫.............
  • 回答
    西班牙和奥匈帝国,这两个名字都曾承载着“共主邦联”的辉煌,但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西班牙走向了统一,而奥匈帝国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分崩离析。这其中的原因,远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西班牙的统一之路:王权的 consolidation 和 nati.............
  • 回答
    明朝中后期,特别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屠杀华人事件确实存在,但明朝政府对此的回应是相对被动和有限的。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涉及当时的政治格局、经济联系、军事能力以及对海外事务的态度等。一、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屠杀华人”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次冲突的总称:首先需要明确.............
  • 回答
    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细节和“第一”的定义,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你说到1745年西班牙犹太人嘉士伯•罗德里格•泊瑞尔(Caspar Rodrigues Perell)在法国建立的聋童学校,这所学校在当时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尤其考虑到那个时代对于残障人士的认知和支持还非常有.............
  • 回答
    十六世纪西班牙的航海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而到了二战前却在西欧工业发展中显得落后,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是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这两个时期分开来看,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驱动力和制约因素。十六世纪:西班牙航海业的黄金时代十六世纪是西班牙的“黄金时代.............
  • 回答
    西班牙民族的坚韧,如同一坛陈年的美酒,越发醇厚,越久越香。细究起来,这份骨子里的坚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根植于其漫长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积淀,并在一次次挑战与磨砺中得以升华。将八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与七十六年圆梦世界杯这两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经历放在一起审视,更能窥见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脉络.............
  • 回答
    在近代英、法、荷等欧洲列强与西班牙之间爆发的系列冲突中,我们确实会发现,虽然这些国家屡次在海上以及欧洲本土争夺西班牙的霸权,但对西班牙位于美洲的两个核心殖民地——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区——的直接、大规模军事攻击,相对而言,频率较低,且往往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