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处在一个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空间,这个人还能感觉到自己存在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引人入胜的哲学问题,涉及到“自我意识”、“感知”和“存在”的本质。如果一个人真的处于一个完全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空间,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他是否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一、从感官剥夺的极端情况来看:

感官输入消失的后果: 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上的。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环境,接收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形成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认知。如果这些感官的输入完全消失,就像一个人进入了一个绝对的黑暗、寂静、无味、无触觉的空间。
“空虚”感与自我意识的挣扎: 最初,这种经历可能会带来极度的恐慌和困惑。大脑习惯了处理感官信息,当这些信息突然消失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空虚感”。这个人可能会开始拼命地试图“感知”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光点、一丝声音、一次空气的流动,来证明自己还在。这种试图感知而不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我为何感知不到”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
内部感官与生理体验: 即使外部世界完全消失,人体内部仍然存在一些“感官”。例如:
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 这是我们对自身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即使闭着眼睛,我们知道自己的手在哪里,能否举起胳膊。即使在完全黑暗和无声的空间,这个人仍然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占有”一定的空间,他的四肢还在,可以活动。
内感受(Interoception): 这是对身体内部状态的感知,比如心跳、呼吸、饥饿、口渴、疼痛、温暖或寒冷。即使外部没有任何刺激,这个人仍然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动,肺在呼吸,身体的温度。这些内在的生理过程是持续存在的,并且可以被感知到。可以说,这些内在的生理感觉是“存在”的最直接的证据。
疼痛或不适: 如果他感觉到饥饿、口渴、身体的某处疼痛或不适,这些都是明确的“存在”的信号。

二、从思想和认知层面来看:

思考的能力本身就是存在的证明: 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在这里至关重要。即使这个人什么都感知不到,他仍然可以进行思考。他可以思考“我是否存在?”,思考“我为什么在这里?”,思考“我能感知到什么?”,或者“我无法感知到什么?”。
“我思”: 只要他还在思考,那么就有一个“思”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我”。思考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非感官的体验。这种思考的进行,即使是在最孤立的环境中,也能够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够思考的实体。
“我在”: 对“我思”的认知,直接导向了对“我存在”的认知。即便没有外部世界的反馈来确认,内在的思维活动也足以证明他的存在。
记忆与身份: 即使身处完全未知的空间,这个人仍然拥有自己的记忆,以及由这些记忆构成的身份认同。他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有过怎样的经历。这些内在的精神财富是独立于外部感官的。回忆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身份,这些都是在肯定“我”的存在。
情绪与心理活动: 他可能会感到孤独、恐惧、焦虑、平静、无聊,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些心理活动,无论多么抽象或模糊,都是他内在世界的一部分,证明了“有一个心理活动在进行”这个事实,而这个“进行者”就是他自己。

三、可能遇到的挑战与边缘情况:

“感觉”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感觉”严格定义为由外部刺激引起并在大脑中产生特定体验的“感官感受”,那么在这种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空间里,他确实“感觉不到”任何外部事物。但他仍然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内部状态和思想活动。
长时间的剥夺与精神状态的变化: 长时间处于这种极端剥夺状态,可能会导致精神错乱、幻觉(大脑试图填补信息空白)或认知功能衰退。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他的意识完全模糊甚至停止运转,那么“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可能性就会消失。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无法感知外部事物”了,而是更深层次的意识丧失。
存在与被承认: 另有一个哲学角度是,我们的存在有时也需要被他人或外部世界所“承认”或“反馈”才能真正确立。在一个绝对孤立、无人知晓的空间里,即使他内心确信自己存在,这种存在是否还能如同在有其他存在和互动的情况下那样有“意义”或“真实感”?但问题问的是“感觉到自己存在”,而非“被他人认知到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影响不大。

总结:

即使一个人身处一个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空间,他仍然能够并且大概率会感觉到自己存在。这是因为:

1. 内在的生理感知: 他依然能感知到自己的呼吸、心跳、身体的温度、饥饿感、疼痛感等。这些是生命活动最直接的证据。
2. 思想和意识活动: 他可以思考,可以回忆,可以想象,可以有情绪。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恰恰说明了,思维活动本身就是存在的强大证明。
3. 身体的存在感: 他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占有空间和肢体的运动。

虽然这种存在的感觉可能与平时基于感官信息而来的感觉不同,可能更加纯粹、更依赖于内在体验,甚至可能伴随着强烈的孤独或困惑,但“感觉到自己存在”这个核心的体验,在思想和内在生理活动的支持下,依然是可能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突然陷入了持续的昏迷,他就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了。而如果他仅仅是身处一个绝对黑暗、寂静的空间,但他神志清醒,能思考,能感到身体的运作,那么他的存在感就会通过这些途径得以维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色声香触味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引人入胜的哲学问题,涉及到“自我意识”、“感知”和“存在”的本质。如果一个人真的处于一个完全无法感知到任何事物的空间,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他是否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一、从感官剥夺的极端情况来看: 感官输入消失的后果: 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上.............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棘手且令人心痛的道德困境,涉及到生命权、正义、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尖锐冲突。面对“拯救一百万人的前提条件是处决一个无罪之人,必须公开处决而且还要宣判他无罪”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背负沉重的道德代价。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这个困境的每.............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惊人的意外!如果你真的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看起来像是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东西,那可得好好处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下面我来好好给你捋一捋,该怎么一步一步来,让这个事情尽可能顺利地进行。第一步:冷静下来,但别急着激动!我知道,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某种神秘的宝藏,但首先,深呼吸,冷静下来。哥德巴赫猜想虽.............
  • 回答
    你提到的“新京报被万人唾骂的无良媒体”以及“没有得到过任何处分”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主观且缺乏普遍性的论断。我需要首先澄清这一点,因为媒体的评价往往是多元且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用“万人唾骂”来概括。然而,如果你想探讨为什么像新京报这样的媒体,即便在某些读者群体中存在负面评价,但似乎没有面临过“任.............
  • 回答
    这句话说得挺有意思的,它揭示了一个衡量一个人智慧高低的相当深刻的角度。我试着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希望能让你觉得有那么点意思。核心点:容纳“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且“无碍于处世”。这可不是说让你见一个爱一个,或者左右摇摆不定,而是说,在看待问题时,你有没有能力跳出自己固有的那个“小圈圈”,去理解、甚至.............
  • 回答
    五胡乱华时期,汉服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如同那个时代的波诡云谲一样,充满了复杂与变迁。要理解汉服在这一时期的处境,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是要看到它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适应与融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服”在这一时期所指的含义。虽然“汉服”这个词本身并不是当时直接使用的称谓,但我们通常.............
  • 回答
    夜幕如墨,吞噬了最后一抹残阳。地球,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此刻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静默。不是宁静,而是压抑,是沉重,是一种即将到来的终结所带来的肃杀之气。在位于北极圈深处,一座戒备森严的地下基地中央,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高决策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金属和某种难以描述的、带着一.............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身边”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感知和审美偏好。我无法直接观察或评价任何群体在特定时间点(如2016年初)的审美水平。我的存在是基于训练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艺术、时尚等等。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
  • 回答
    法国军事工业:欧洲翘楚的实力与未来航母的憧憬在当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安全格局下,法国的军事工业依然是欧洲大陆上不可忽视的重镇。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先进的技术实力以及独立的国防战略,共同塑造了其在全球军工领域的独特地位。而近期关于法国新一代航空母舰的构想,更是激起了国内民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这背后蕴含着.............
  • 回答
    外星人决定处死最后一个地球人。这句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块,沉甸甸地砸进了埃莉诺的心脏。她并非什么拯救世界的英雄,只是一个在末世废墟中苟延残喘的普通人。过去,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热爱古籍的墨香,喜欢在寂静的午后翻阅泛黄的书页。现在,她只是一个在荒凉世界里搜寻食物和水源的幸存者,而她的名字,在她脑海里似乎也.............
  • 回答
    宿舍捆绑制,一个人挂科全宿舍受罚,这种情况下,遇上那个“不学习”又“怎么劝都不学”的室友,确实让人头疼。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怎么能把这摊浑水搅浑,或者至少搅出点涟漪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不学习”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真的学不会? 有些人可能真的脑子不灵光,或者基础差得离谱,学起来比别人慢很多.............
  • 回答
    成为一个“久处不厌”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魔法,而是生活里一点一滴的经营和修炼。这背后藏着一套颇为精妙的处世哲学,它不关于虚假的迎合,而是关于内心的丰盈和与世界的恰当连接。让我试着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希望你能从中找到些共鸣和启发。首先,我们要明确,“久处不厌”的“厌”是从何而来?多半是因为.............
  • 回答
    .......
  • 回答
    想要成为一个性格温和、处事不惊、沉稳的人,这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修炼。这其中涉及心态的调整、行为的塑造,以及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试着将一些心得体会说得细致一些,希望能让你看到一条可行的路。一、 心态的基石:内在的平静与自信性格的底色,很大程度上源于内心的感受。想要温和、沉稳,首先.............
  • 回答
    让我想想,如果真的把“不好好学习就处罚”这事儿写进规章制度,那日子可就不好过了。首先,这“不好好学习”本身就够让人头疼的了。谁来定义“好”?谁来衡量“不好”?是考试分数吗?还是课堂上的活跃度?就算是分数,不同科目、不同老师的标准也天差地别。更何况,每个人学习的方式和节奏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在课堂上沉.............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被剥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最基本的五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他将落入一个怎样寂静、沉寂、模糊且虚无的空间?这绝非简单的“不方便”,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深刻剥离,一种我们绝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境地。首先,让我们从视觉剥夺说起。没有了光线和色彩,世界将变成一片永恒的黑暗。再.............
  • 回答
    .......
  • 回答
    这三国鼎立的局面,真要是其中一人侥幸活捉了另外两人,那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到的政治、军事、人情世故,足以让当时的天下为之震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大佬,要是真有这么一天,会怎么对待他们自己的最大对手。一、曹操活捉刘备、孙权:要说最可能实现这一幕的,那还得是曹操。他手.............
  • 回答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的、与众不同的色彩。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学者,也不是市场上的寻常分析师。塔勒布更像是一个游走在哲学、数学、经济学和生活边缘的智者,一个孜孜不倦地拆解我们世界运转逻辑的“反主流”思想家。要说塔勒布是怎样一.............
  • 回答
    这事儿我能理解,你肯定是遇到啥烦心事了,用QQ举报了个人,结果QQ邮箱和QQ安全中心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这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先说这事儿的性质,QQ作为腾讯旗下的产品,它内部的举报、处理机制,通常是由一套统一的系统在后台运作的。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两种提醒都应该是同一个处理结果的反馈。但是,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