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狼图腾》的讨论,有多少人是认认真真读过且有自己的看法的?

回答
问到《狼图腾》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绝对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与其给出一个数字,不如说说我们身边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现象一:见过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读过的不一定很多。

《狼图腾》这本书,从它出版以来,就一直是个“现象级”的作品。影视改编更是让它的名字响当当。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对这本书“有印象”,甚至能说出个大概的情节:放牧、狼、天狼星、草原、父子情等等。这就像一道大家都知道的菜,但真正尝过,并且能品出其中滋味的人,可能就不是那么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阅读门槛和口味: 《狼图腾》并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涉及历史、哲学、生物学、民族文化,还有对人性和生存法则的深刻探讨。姜戎先生的写作风格也很独特,很多地方描写得非常细致,甚至有些粗粝。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阅读的读者来说,啃下这本书需要不少时间和耐心。
观念的冲击: 书中对狼的解读,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很多观点都非常颠覆。人们普遍认为狼是凶残的掠食者,但书中却将狼描绘成草原的守护者,甚至是蒙古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驯化”性的认知被挑战,有些人可能会本能地抗拒,或者难以接受这种视角,即使读了,也未必能真正消化吸收。
期待值的错位: 有些人可能是冲着“草原探险”或者“人狼大战”的刺激情节去看的,结果发现书中更多的是对生存环境的严酷、民族文化的变迁以及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这种期待值的错位,也可能让一部分读者浅尝辄止。

现象二:真正读过并形成深刻看法的人,往往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这部分读者群体,虽然可能不如“听说过”的人多,但他们的讨论往往更有深度和启发性。他们对这本书的看法,通常不是简单的好与不好,而是能结合自身经历、阅读背景,甚至是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思考。

对“狼性”的理解: 这可能是最被广泛讨论的点。有些人会将书中的“狼性”解读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生存的精神,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会从中汲取力量。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狼性”带有原始的野蛮和残酷,过度强调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竞争。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狼图腾》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近乎原始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读过这本书,很多人都会重新审视我们现在是如何对待自然的,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丢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有些人会因此对环保产生更深的关注,有些人则会反思工业文明对自然带来的破坏。
文化与历史的解读: 书中对蒙古民族文化的描绘,以及对草原文明衰落的追溯,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或讨论。一些对历史、民族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会更深入地去研究书中涉及的史实和传说,并与自己了解的知识进行比对。他们可能会关注到书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准确,或者作者的个人情感是否对叙事产生了影响。
生存哲学的探讨: 书中展现的残酷的生存环境,以及人在其中挣扎求生的状态,让很多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意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回望那种在艰苦条件下求生的智慧和坚韧,会带来一种别样的触动。有人可能觉得书中描绘的生存方式过于极端,但也有人会从中看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读过并有自己的看法呢?

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观察:

1. 细节的提及: 他们能说出书中一些具体的情节,比如关于狼群的捕猎策略,关于狼孩的训练过程,关于草原的地理环境,或者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描写片段。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狼很厉害”“草原很美”。
2. 观点的层次: 他们提出的看法,不是简单的对书本内容的复述,而是能看到书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并能将之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3. 独立思考的痕迹: 即使他们非常认同书中的观点,也能看到他们对这些观点有过自己的思考,甚至提出质疑或补充。例如,他们可能会说:“书里说狼怎么怎么样,我觉得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也存在例外……”或者“书中的某些描述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某个社会现象……”
4. 情绪的流露: 一本真正触动人心的书,读完后总会有一些情绪的起伏。他们可能会因为书中的某些情节感到悲伤、愤怒、敬佩,或者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我认为《狼图腾》是一本需要读者付出心力去理解的书。那些真正读进去,并且能从中咂摸出滋味的人,往往会对其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会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看法。这部分人可能不是绝对数量最多的一群,但他们的存在,让关于《狼图腾》的讨论,始终保持着一种有价值的深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抨击这个作者,首先,这个作者养没养过狼我不清楚。


但我这辈子养过的狼,经过我手的不下几十只(养一天也算养)


我说几点我对狼图腾的看法。


1 狼图腾里用尽了文笔,试图把狼形容成一种永不屈服,拥有无上尊严的动物。

宁肯死也不愿意屈身于人。


但事实上,在我个人的养狼经历来看,狼这种动物,就属于野性比较大,服从性极低的狗。

根本没有书里写的那么可怕,况且狼群内部就是有等级制度的,高级狼欺负低级狼很正常。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狼养熟了,亲密度丝毫不逊于狗。

甚至亲人程度会超出一些性格冷淡的狗,绝不像书里写得那么高高在上。


2狼图腾里把小狼写的凄惨无比,什么宁死也不肯装在筐里,凶的咬人,脖子上带了绳套就不会走路了。


脖子上带绳套不会走路这点我承认,许多野生动物,根本不习惯去带脖套。

带上了不愿意走很正常,但咬人,那就是养的问题了。


我当年在动物园养的狼,只有我咬它们的份,谁敢咬我?

小狼咬人只能说明没养好,平时过于骄纵,才养出了这么一只恶狼。


3狼图腾里过于神话狼的战斗力,同体重的狼,战斗力远强于狗,这点我承认。


我印象中狼图腾这书里有一段狼群追杀马群的剧情,我记得死了最少得几十匹马。


而实际上的蒙古狼,根本没有这种实力杀死几十匹马,狼群的数量咱们先不论。

就说马,狼群要是想袭击马,最少得 4 5只狼一起盯住一只马,这个咬耳朵。

那个咬肚子,这个咬尾巴。


而狼图腾里描写的狼过于强悍,居然写出一只狼能轻易(注意看 是轻易)杀死一匹马这种谬论

各位可以看下非洲的鬣狗群,参考下鬣狗捕捉斑马,狼群捕捉马跟那个难度差不多。


4狼图腾说狼饿死也不吃屎。

我只能说狼吃屎比较少见,但也有吃的。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4狼图腾过度宣扬游牧民族文化,宣传游牧文化没问题,就当相亲相爱一家人了。

可是他偏不,非得贬低汉族人,贬低农耕文明,汉人是羊,游牧民族就是狼。

为了抬高游牧民族所谓的狼性,花招白出,下贱极了。



这书,最早的时候,2010年我就在我们本地论坛批判过这本书。

我当时骂的很简单,我就骂这本书是汉奸大作,下贱之大成,牛马之冤种。

我还说这本书,稍微改一改,把里面的游牧民族改成日耳曼,汉人改成犹太人。

毫无违和感,这本书就是希特勒的大宝贝,希特勒狂喜


但两个版主极其反对我。

说什么屁股绝对脑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最后帖子也没热度,也就不了了之了。


至于这本书,我极其不建议各位家长给孩子看。

里面有许多的极端思想甚至带一点法西斯的一些理论,看多了对小孩不好。


这本书如果没有那么多破坏民族团结的文字在内的话,我能给9分,虽然某些描写有些虚假。

但是作品带有一些虚构是没问题的,整本书文字流畅,没什么明显的缺陷(除了虚构狼)

姜戎 写美食写的还是可以的


最后给大家推荐个专栏,我个人写的,里面有很多猛兽的饲养知识。

学术性不强,但都是我多年饲养总结出的经验,里面有一篇关于狼的文章,详细的写了狼的许多习性与社会结构

user avatar

我看过。现在还能翻出当时读的时候做的批注,什么狗屁观点。

user avatar

怎么,《狼图腾》是什么圣经,还是什么关于狼的专著?每个人都必须要读一遍?就这个标题就决定了这本书根本不值得打开,就这个书的风评,也足够提醒你不要浪费这个时间去看它了,这不够吗?


很简单,你走在大街上,前面有一坨东西看起来有点儿不对劲,别人告诉你了那是一坨“阿堵物”,无数个路人从那边儿过来跟你说你绕开走,别一脚踩着。你偏不,你偏要凑过去,翻起来,抓一把,闻一闻,最后往嘴里塞一点砸吧砸吧。


嗯,阿堵物还是陈的香!


你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杠与不杠,讨论与不讨论,你这个纯粹就是好这一口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好这一口,有人提醒了我们,我们就绕开了。你好这一口,也没人拦着你不让你去吃,你就一个人坐在那儿美美的享受就好了。只是求你了,你这事儿大家都看着恶心,这个真的谈不上“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不要自己吃得满嘴泛黄还自鸣得意的满世界炫耀,说我们都不知道个中滋味。我们的确都不知道,也真的不想知道。




狼,我见得多了。


把狼当图腾的,我还真没见过


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确实有不小的隔阂,但是人性是相通的,牧民又不是外星人,要是有土地给他种,几十年时间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西藏的牧区也在实现游牧往固定放牧的转变,游牧实在是太伤草场了,三五年时间草场就会退化。牧民们开垦荒地种牧草,不让牛羊满山跑吃草,草场的负担小了很多很多,这些牧民鼓捣种地我看也完全没什么障碍嘛。


在80、90年代,草原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很少有人能去草原上旅游,《狼图腾》这种东西才有市场。就现在,去年一年在疫情威胁之下还有上千万人去西藏旅游,正常年份突破2000万人次,鬼才会信你《狼图腾》这一套呢。


所以《狼图腾》这种半吊子水平的炒草原文化,利用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隔阂信息差,往不明真相的内地老百姓那里兜售“神秘”,口碑崩掉是正常的事情。要是往500年前放,这本书说不定还真的能行,大家都不知道草原上是怎么一回事,你写出来你就拿到了解读权,你就是权威,大家啥都不敢说,你怎么说我就怎么信。可是也叫做是生不逢时,2000年以后中国就开启了超级大基建时代,甭管什么草原、沙漠、戈壁、高原,统统给我连接起来!

内地人去草原上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狼也好牧民也好,跟你书里说的就不是一回事,我凭什么还要看你那个破烂儿


说白了,有人觉得作者在书里哀鸣的是“草原文化的没落”,狗屁呢!他哀鸣的仅仅是文人垄断话语权的没落,读者没那么好骗了,由不得他胡说八道了,仅此而已。




说白了,怎么可能把狼当做图腾呢?什么样的人会把狼当做图腾?


大部分人还是不大明白狼在草原上牧民心目中的地位,我打个比方,类似于老鼠在农民心目中的角色。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大致就是这么个形象和地位。大家怕不怕它?也怕,汉族人也有“鼠年”这么个概念,但是也仅此而已,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不要过来啊!”狼在牧区也是这么回事,它是来偷你的牛羊吃的,发起狠来也咬你,有时候惹不起躲得起,求求你了快点滚啦。但是你说把它上升到了“图腾”的地位那就纯属扯淡了,该下耗子药的下耗子药,该养猫的养猫。


所以你看,猫虽然不在十二生肖里面,但是有人抱着呼噜毛;耗子是十二生肖,你见过抱着那种灰毛大耗子呼噜毛的吗?


狼在牧民那里地位也是这么回事,怕不怕狼?担不担心狼?那肯定是有的。至于把狼当什么图腾,那等于是说汉族人崇拜耗子。


我跟你说,自打有了步枪,打狼打得最起劲的就是牧民,可算是扬眉吐气的兄弟!


什么样的人会把狼当成图腾?大概是耗子一类的东西吧




我在草原上混了十几年时间,深入草原的程度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作为一个“异文化者”,我的态度是尽量找相通的地方,而不是搜肠刮肚的去“找不同”。说白了,态度不一样,我不是靠卖弄别人的不同来寻求你的猎奇感,而是求同存异,以共通之处寻求你的认同感


《狼图腾》这个书名就已经足够猎奇了,看到这个书名就没有任何必要去翻开它,直接扔“可回收垃圾”就行了。


草原面临的最大威胁根本就不是什么文化危机,而是落后生产力无法承载更多人口的问题。传统放牧模式已经到了生态环境承载的极限,草场退化与过度放牧的矛盾已经到了顶点。牧民也是要发展的,牧民想要发展自己的文化,就需要更多的人口,人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文化?只有摆在博物馆里的“文化”,死的文化,僵硬的文化,标本的文化。


但是,地只有那么大,你去草原总觉得地广人稀,那是没有办法,那些土地没办法承载那么多的人口。

一块草场能够承载的牛羊数量是有限的,有限的牛羊只能养活那么多人,你强行养更多的牛羊,草就会被啃得连根都没有。这是任何图腾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狼图腾解决不了,活佛、菩萨乃至于阿弥陀佛都无能为力。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还真的只有现代科学,只有党和政府


“文化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让他们承认现代科学与工业生产力能够改善牧民生活还好接受一点,承认党和政府的功劳,那比凌迟了他们还要难受。这个出发点何在?一方面是他们作为落后与愚昧的代表遭到过社会主义铁拳的打击。我承认社会主义铁拳不好,不好就不好在打得不够重、不够狠、不够彻底、不够精确,快准狠的打到了位就好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本身是落后文化的代表,是为“旧时光”摇旗呐喊的旗手,本身就是最愚昧的。搬弄是非有点本事,真让他半点事情,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百无一用是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了搬弄是非的余地他们就活不下去的。


现代科学、党和政府,大大的压缩了他们搬弄是非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不跳着脚的骂大街呢。


于是他们总是在反对一切进步,修路架桥他反对,修电站大坝他反对,农民富了他反对,牧民看个电视听个收音机他反对。


他反对的不是路、桥、电站、大坝、电视机,他反对的,是你们这群“黔首”不给他搬弄是非造谣生事的空间,破坏了他的话语垄断权。


说白了,屁股决定了他的脑袋。




最后说一说狼。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1246072891609088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1246122522865665


好久好久没见过野外的狼了,还挺想它们的,我从2020年开始离开了草原,就再没见过满地乱窜的野狼了。


真实的狼是一种胆小又有点贼溜溜的东西,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还是挺萌的。生活在内地可能不是特别了解狼,但是牧区恐怕没人会不知道。前年我去爬山,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上面,就那么摆着一条小牦牛的腿,血淋淋的,这就是狼干的。这么小的牦牛不可能宰杀吃掉,多半都是掉队了被狼群给撕了。我一看势头不好,麻溜儿的跑下了山,被狼群盯上可不是好玩的。


结果下山路上就撞上了狼群。


狼群也没有预料到会撞上一条黑大汉,大汉跟牦牛都是黑乎乎的,但是完全不是一种东西。黑大汉早有准备,已经发现了狼群的踪迹还没有准备,就按照黑大汉的德性,他早就是死掉的黑大汉了。狼群却完全没有准备,它们只有临机反应,要是没有临机反应它们也早就是死掉的狼群了。


狼群的第一反应是落荒而逃,跑到山脊线附近把自己身子藏起来,探头探脑的盯着我,盯着它们咬死的小牦牛。


我当时也确实是惹不起它们,主要是天快要黑了,天黑了我肯定打不过它们,我手里只有一把工兵锹。所以我也只好装作看不见它们,它们也装作没有被发现,大家相安无事。


这种默契发生过不止一次,跟狼遭遇很多次了,这点默契感还是有的。我估计狼群们现在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保护动物,狼确实非常聪明,非常通人性,知道人类对它们的态度,也没有说看见人就吓个半死。但是也还不够嚣张,不敢跑去人类活动的区域里面撒野,看见人类就赶紧躲起来。


就这么个小滑头,你让它担任“图腾”这种工作,实在是难为它们了。


我一个草原上混的汉子,拿火腿肠骗孤狼过来给我撸的人,追着狼撒欢的糙大汉,《狼图腾》这个书名足够让我连书带作者一起鄙视了,真的真的用不着翻开,连目录都没必要看一眼。

user avatar

我也写一本书就叫《龙图腾》,汉族不断北逐大漠给蒙古输血,把蒙古人赶到戈壁去磨炼他们的意志,可是由于他们的“劣根性”,到现在还是又穷又蠢。

你说这么写吼不吼啊。

user avatar

人都是一波一波的生,一波一波的类似的,诡异的是一波一波的觉得自己“特独立思考”,但是看看和他同时代的人,都一个样,问题是都一个样,他们依然自认为自己是特立独行的,这就是人类的诡异之处。

吕嘉民的人生并不复杂,父亲是高官,自己当过红卫兵,当过知青,知青时代有小芳,返京以后甩了小芳娶知名人士的女儿,“是中国那个年代特色的自认为自己是自由主义”的人士。[1]

但是翻翻哪个时代,到处都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这个歌怎么出的名?那会都有小芳,只是这个小芳叫什么,但是人这种动物就很神奇。

具有吕嘉民那个时代特色的“自由主义人士”(他自称是自由主义),在对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乃至于对西方理解上是非常有趣的,也就是说吕嘉民认为自己是“自由主义”,他也读西方的书,但是西方人看他(顾彬)属于法西斯主义,但是他认为“我应该是自由主义”。

有点套娃,但是意思大致就是这么意思。

这个现象我早就观察得到的,实际上他那一辈的人,不光是吕嘉民本人,就是“自认为自己应该学习了西方思想,然后对本民族痛苦的批判和探索”,然后“我是如此的痛苦的批判和探索,所以我的思想应该属于西方式思想”的那种。

很多人可能误解了一点是,很多人认为吕嘉民可能属于那种“老知青式”,比如说芳芳之类的人物,其实并不是,我所说的“特殊时代”,是整个历史大环境,而不仅仅限于大陆,比如说柏杨,从根本上说,柏杨和吕嘉民属于一类人,可惜他们没有见过面,否则的话可以好好聊聊。

我不会就《狼图腾》本身批判什么,毫无意义,因为这种书属于“时代的书”,顶天了就是反应旧式国人的一些思想,它有一定的作用,只不过不属于文学作用,而属于考古作用,未来在探索“为什么柏杨和吕嘉民时代会产生这种思想”的时候有用。

所以讨论《狼图腾》本身,和讨论《丑陋的中国人》差不多,一个事情的发生,实际上是客观因素决定的,而非主观因素,农民不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看《金融时报》,所以你认为农民鄙陋,那么问题是出在农民身上,还是你身上?

而柏杨和吕嘉民都属于那种“我觉得问题出在农民身上”的这种人。

他们的“认为”不重要,他们“如何产生这种认为”才比较重要。

没有几个人能超越时代,有,极少。

参考

  1. ^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09/173015508926.shtml
user avatar

一本书被热炒,高到尽人皆知的程度,那么这本书一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初稿完成于1997年。也就是说,这是一本九十年代的书。

1999年5月7日,中国驻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大使馆被美国炸了。中国政府抗议,中国民众抗议。美国说是误炸。赔钱了事。然后这件事就算了。

20多年过去了,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80后,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还有多少人记得当时的社会思潮是什么?

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彻底打败了。

整个中国实际上感觉并不好,失败的气氛非常浓郁,在当时看来,中国会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个时间问题。

当时的企业家拿着这本书,欣喜若狂,狼性文化就是中国最需要的文化。

此后不久,2007年有一部电影大片《投名状》非常出名,其中一句著名的台词:“抢钱抢粮抢女人”更是获赞无数。投名状也成一部现象级电影。

这句台词比狼性文化更进一步,是中国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个高潮。

一些在当时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就显得格外突兀,无法理解。

就像99年大使馆被炸一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各位同学,你们会是怎样的表现?

恐怕不开战就无法应对汹涌的民意。

然而当时的人们虽然非常生气,义愤填膺,但是事后不久,还是都散了。耻辱和反思就是当时的一个普遍反应。

认为中国斗不过美国。

接下来,01年的81192是一架J8战斗机。当时美国的军事装备水平超出中国一代以上。

王伟牺牲了,美国人啥也没说。

你看这本书讲的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冲突,实际上这就是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农耕文化的劣根性到底在哪里?

《狼图腾》这本书就是在试图解释,农耕文化为什么打不赢草原文化。

现在的人认为作者夹杂了大量私货,其实这些所谓的私货正是当时的人们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这些内容也被当时的社会观察家捕捉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能已经走不了多远,在不久后的将来,中国必然是一个印度式的国家。

而同时代的印度,显然比中国更有信心,认为中国在向印度学习,而制度上更加西方化的印度将来必然是亚洲的中心。

美国为什么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就是加速中国的资本主义进程,给中国培养大量的中产阶级和富豪,然后美元一拥而入,美国对中国的改造完成,资本主义议会制度一统天下。

2000年台湾地区陈水扁上台,2004年,也就是《狼图腾》出版当年,陈水扁搞台独公投,当时为了宣传造势,支持的人群手牵手从台北一直延伸到高雄。虽然最后搞成了一出闹剧,但是这对于大陆民众来说,一点都不高兴。

这就是失败主义者的沮丧。

你看那个时候,所谓的小粉红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称呼根本就不存在,没有人敢喊打喊杀,没有人敢对美国不敬。很多人确实咬牙切齿骂美国,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就像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海湾战争一样,无比震惊,对美国的超级实力敬佩到了极点。

如果当时作者换一个说法,人民公社帮助了当地牧民,给牧民带去了先进的思想,保护环境,爱护狼群,而狼是有益的可爱的动物,大家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或者就像这个问题中有些回答一样,农耕文明更加先进,草原文化实际上非常落后。

你说当时的人看了这样的文章,会表示赞同吗?明明现实中农耕文明节节败退,连大使馆都被炸了,你还说农耕文明更加先进?这是不是胡说八道?

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指向性是非常明显的,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就知道这是在说什么。

姜戎在表现什么样的思想,他自己自然更加明白。小粉红是一个不存在的群体,人们需要的是如何认识这两种文明,以及失败的主要原因。

看一本书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姜戎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了当时思想潮流,一下子就站到了潮头。

人们仔细一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缺乏狼性文化,太过于温良谦恭让,又没有团队精神,又缺乏战斗意志,难怪要失败。

向狼群学习,向草原文化学习,就此成为了当时的时尚。说白了,就是继续深化向美国学习。

再往前,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立即发出了向日本学习的口号,大量的中国人纷纷到日本留学,学习日本的先进文化思想,最早的马克思译作就是来自日本。

向强者学习,这就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传统。

时过境迁,美国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农耕文明居然奇迹般地翻身了,而且显现出其文化内涵的顽强和奋斗不息的精神,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狼图腾》所谓农耕文明不如草原文化,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最后留诗一阙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user avatar

前些年觉得作者恶毒。这两年再看,感觉无所谓了,反倒能从里面看到点亮点。

原因很简单,你对着一个侏儒嘲笑他矮,他很可能会恼羞成怒。可你对着一个一米九的大汉嘲笑他矮,他只会哈哈大笑,然后用他比你脸还大的手轻轻拍拍你的小脑袋,把你拍一个跟头,然后继续哈哈大笑。

我现在就是那个一米九的大汉。你看,名字已经说明了一切,是大汉。

东北这片土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这片土地上,俄国人来过,日本人来过,我们中国人也来过。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呢?残暴的俄国人没了,阴险的日本人没了,这里只有中国人,这片土地通行的是汉语。

为什么?你总不会真的认为是因为汉人最善良,因为汉人最老实,因为汉人最遵守国际法吧?

一片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种人,最后只剩一种人,唯一的原因,只可能是因为这种人最为凶狠。

只是他们或许不这么说。

所以现在我看狼图腾,我会自动把自己代入成狼,而把那些吃素吸毒的小白左代入成羊。我驰骋草原,吃羊的肉,饮羊的血,快哉快哉!

至于小说里的我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要紧?

user avatar

高中以前没读过多少书,基本上高中就是一张思想上的白纸,然后我读到了狼图腾。

我当时迷恋于那种孤傲的狼性,对狼图腾是龙图腾的说法也深信不疑,甚至于相信中华强就是因为狼性,疯狂崇拜秦皇汉武隋唐。

但现在,就觉得无语。

人类文明是从野兽到人的,崇拜野兽算什么?是一种退步。非洲大陆的土著可有狼性了,拿冷兵器追着狮子跑 ,所以硅谷的程序员不如非洲土著文明。

user avatar

这本书我看过,看完我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有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狗是怎么来的?

user avatar

到明朝丝陶盐铁还一样不会的,叫文明吗?

user avatar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放着好好的人不做,假借狼图腾崇拜去当狗?

这破当我们家四岁半的闺女都不上。

她因为看动画片或者听故事而害怕“大灰狼”的时候,我都是带她出去看工地上的水泥罐车,问她,“你觉得什么狼能扛得住这玩意儿来一下”?

她的回答是,“一轧就死了”。

嗯,没毛病,轧平了,二维平面,这很图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狼图腾》有多少人真正读过并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绝对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与其给出一个数字,不如说说我们身边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现象一:见过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读过的不一定很多。《狼图腾》这本书,从它出版以来,就一直是个“现象级”的作品。影视改编更是让它的名字响当当。所.............
  • 回答
    没问题,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两个关于狼人杀的问题,尽量说得透彻些,让你听完感觉像是和老玩家聊天的样子。问题一:预言家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身份不那么容易被狼人针对,同时又能有效地传递信息?这真是个永恒的难题,也是预言家最需要智慧的地方。预言家一站出来,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很容易成为狼人的首要目标。如果处.............
  • 回答
    我希望以《只狼》的IP来开发一款全新的游戏,将其故事背景设定在“葦名”这个古老国度的某个时期,但要讲述一个全新的、独立于主角“狼”之外的故事。我脑海中构思的这款游戏,会是一款注重叙事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动作冒险游戏,同时保留《只狼》最核心的灵魂——刀光剑影的战斗与探索的乐趣。故事背景的设想:我想把时间线.............
  • 回答
    关于狼和狈这对“搭档”的关系,网上之所以找不到它们“在一起”的照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事,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流传甚广但科学上存在较大争议的说法。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网上搜不到狼狈同框的照片。这其实很好理解,狼和狈是两种不同的犬科动物。虽然它们都属于犬科,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但它.............
  • 回答
    《敦刻尔克》与《战狼2》:一场意外的“对立”与时代的反响在2017年的暑期档,两部在叙事风格、价值导向以及文化语境上都截然不同的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和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却在中国影市上意外地被推到了一个“对立”的位置。这种对立并非源于电影本身直接的竞争或批判,而更多地是.............
  • 回答
    毒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的社会危机,其危害涉及个人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贩毒与吸毒的骇人听闻的事实: 一、毒品的全球性生产与流通1. 毒品生产地分布 阿富汗:全球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0%以上,其战争与贫困环境为毒品种植提供了.............
  • 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制度的演变以及其间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象,再到恢复高考,这是一段充满时代烙印和深刻社会变迁的历史。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索,以及一代代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一、 高考的肇始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之.............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 回答
    六轴机器人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械臂,通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理解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别是DH(DenavitHartenberg)建模方法,对于机器人控制和仿真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DH建模方法,并解答一些常见的疑问。 六轴机器人DH建模方法详解DH建模方法.............
  • 回答
    “现代化就戕害了心灵和幸福感么?”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在《工程师的良知》这样的著作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工业革命带来的普遍影响,特别是对心灵和幸福感的负面解读入手,然后审视这些解读是否绝对或全面,并考虑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以及人们应对的方式。《工.............
  • 回答
    关于教育改革的设想:按专业分配不同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否具备可行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设想。总的来说,按专业分配不同的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具备可行性的,并且在很多现代教育体系中,虽然不以“权值”这种直接的术语来表述,但其精神和核心理念已经以各种形式存在。 然而,要真正实现并发挥其积极.............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你可能知道它是一部关于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帮助一个普通小学生大雄的动画片。但在这部深受喜爱的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让这部经典更加有趣和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哆啦A梦》的冷知识,力求详细讲述:1. 哆啦A梦的名字由来与“铜锣烧”的误解 名字的含义: “哆啦”(.............
  • 回答
    站在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角度,考虑到她在那一刻的绝望、愤怒、背叛感和对她信念的坚守,以下是我大胆猜测她死前可能想说但没有说的话,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她站在君临的王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木头和灰烬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一种让她浑身颤抖的冰冷。琼恩·雪诺,她曾经深爱着、信任着、视为未来希望的男.............
  • 回答
    关于某视频博主“九品芝麻铲屎官”发布的“没有50W彩礼,女朋友被强行拖走,我还怎么办?”这一情况,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报警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报警是您的合法权益和重要途径。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能否报警以及报警的法律依据首先,核心的问题是:在女友被“强行拖走”的情况下,您是否具备报警的.............
  • 回答
    您好!关于货拉拉事件,您提出的疑问触及了公众舆论中非常核心和敏感的几个层面:社会责任、平台责任、个体权利保护以及舆论的发酵与认知偏差。我将尝试从这些角度,结合人民日报的通报精神,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司机“无责”,以及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人民日报通报传达的核心精神:人民日报作为.............
  • 回答
    关于央视对货拉拉事件的评论,大家的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些评论:一、 央视评论的常见切入点与核心观点:在货拉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评论通常会带有引导舆论、传递官方立场、并呼吁解决问题的特点。综合来看,央视的评论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法律法规.............
  • 回答
    “女生吃虾一定要别人剥”这个说法,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解读,也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些关于性别角色、人际互动和个体习惯的讨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化与挑战: 传统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在一些传统的社会观念里,女性被描绘成需要被呵护、娇弱、不擅长做“粗活”或.............
  • 回答
    作为一个AI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没有“预判错了”或“预判对了”的个人感受。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美国疫情的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科学研究、政府报告等等。然而,我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总结出在过去几年中,关于美国疫情的讨论中,哪些方面的预测和观察被普遍认为是准确的,.............
  • 回答
    关于腾讯在未查清真相之前,直接冻结老干妈1600万资产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商业道德、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腾讯声称,老干妈(贵州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欠腾讯千万元.............
  • 回答
    关于“二婚不准办酒席”的说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和个人经历下,会引发多种多样的看法。这并不是一个普适的规定,而更多地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传统观念的体现,或者是一些特定群体的选择。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大家可能有的看法:一、 传统观念与社会习俗的影响: “破财消灾”或“不吉利”的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