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国人对中医抱有怀疑、否定态度?

回答
在国内,有些人对中医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

一、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疗效的证据链困境

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存在显著差异。现代医学强调的是基于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的“循证医学”,要求治疗手段有明确的生物学机制解释,并且能够通过可重复的实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而中医的许多疗法,特别是传统上通过经验积累下来的方剂和手法,其有效性往往是基于长期的临床观察和世代相传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虽然宝贵,但在现代科学的严苛标准下,往往缺乏足够严谨的、可量化的、可重复的科学证据来支撑。比如,一个方子可能对某些人有效,但很难说清楚具体是哪些成分、在体内是如何作用的,以及作用的剂量和个体差异。

这就导致了一些质疑者认为,中医的疗效更像是“安慰剂效应”、“自然缓解”或是“经验主义的碰运气”。当现代医学能够通过精准的诊断和有明确作用机制的药物来治疗疾病时,中医的很多方法在他们看来就显得“玄乎”且“不靠谱”。尤其是一些在中医看来“难治”或“无效”的西医疾病,如果中医也束手无策,那么怀疑的声音就会更大。

二、 中医发展的瓶颈与现代化的挑战

中医并非一成不变,它本身也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发展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足: 尽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医诊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个性化甚至随意性。比如,同一个病症,不同中医的诊断和处方可能大相径庭,这让习惯了标准化流程的现代人感到困惑和不安。药材的质量、炮制方法、用药剂量等也存在不确定性。
理论体系的更新滞后: 中医的理论基础虽然博大精深,但在解释一些新的疾病、新的病理机制时,显得力不从心。如果不能有效地与现代科学对话,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其原理,那么它在科学界的地位就难以提升。
“伪中医”的泛滥: 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难免混入一些打着中医旗号招摇撞骗的人,他们夸大疗效、虚假宣传,甚至利用中医理论兜售一些不科学的“养生秘方”或“排毒疗法”。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使得一部分人将个体的不良体验上升为对整个中医体系的否定。
学术传承与研究的局限: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也让一些中医理论的精髓难以被普遍理解和应用。而现代化的中医科研,虽然在不断进步,但离满足科学界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也受到质疑。

三、 历史因素与社会认知的影响

除了科学和发展层面的原因,一些历史和社会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影响: 自从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后,其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让国人普遍对其产生了高度的信任。相比之下,中医在面对西医强大的“武器”(如抗生素、手术)时,显得“慢”且“弱”,这种对比使得一些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西医更先进、更有效。
医疗资源和教育体系的倾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医疗教育体系更偏向于西医的培养模式,投入的资源和研究方向也多倾向于现代医学。中医教育虽然也在进行,但其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的吸引力等方面可能存在差距,这使得中医人才的整体水平和科研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极端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也容易出现片面化和极端化的倾向。一些负面案例、争议事件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而中医的正面案例和科学研究成果则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这导致一些人只看到中医的“不好”或“有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价值。
对“国粹”的过度解读与反思: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同时,这种关注也伴随着一些“捧杀”或“过度神化”的现象,以及另一种极端——因为对某些被过度神化的中医现象感到失望,而转为全面否定。这种摇摆也反映了社会在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医传统上的挣扎。

四、 个人体验与情感因素

最后,个人经历也是影响人们态度的重要因素。

不好的就医经历: 如果一个人曾经因为看中医而遭遇了药不对症、疗效甚微甚至产生副作用的经历,那么他很可能会对中医产生不信任感,并将其放大到整个中医体系上。
对中医的误解或不了解: 很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皮毛,比如“望闻问切”或某些草药。如果缺乏对中医整体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了解,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与现代医学的对比: 许多人在面对一些急症、重症时,会优先选择西医,因为西医在这些方面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实非常突出。当西医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可能转向中医,但此时病情可能已经复杂化,中医的疗效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加深了对中医的负面印象。

总而言之,国人对中医的怀疑和否定态度,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它源于科学理性对证据的要求,也受到中医自身发展瓶颈、历史文化变迁、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对中医不科学之处的理性质疑,也包含着对“伪中医”现象的警惕,更有一些由于误解、偏见或负面经历造成的个体化判断。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中医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现代医学是以真理一元论的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的,它本质上和以世俗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的看重口传疗效的中国传统医学尖锐对立,无法共存。而当今的世界秩序又是由欧美主导,我们不得不认为,妖魔化中医是一个国际阴谋。

首先,他们用诡辩的方式说什么只有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之分而没有中医和西医之别。这明显是在混淆视听。这样混淆的目的隐藏了美帝维护单极世界的图谋。好像他们走在前面,而天朝落在了后面,好像我们不得不加入这个文明体系。

在此必须要明确: 只要中医爱好者和中医专家继续坐在制定政策的位置上,就绝不会让中医药普遍接受西医那种有效性检验-因为这种检验是建立在一元论,唯物论基础上的,机械而浅薄。无数宝贵的中医传统药方在这种检验下都将被淘汰。

你想像一下,对门王大爷吃了隔壁李大姐根据皇帝内经推倒出来的药方,头疼病明明就好了,为什么拿去做那个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就被宣布无效呢?必定是实验的逻辑有问题。所以我们抵制西医,首先要抵制现代实验科学的基础谎言即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的科学性。实际上我们认为这种实验的科学性是缺乏严格证明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偏见。

古人云虽千万人吾往矣,对千万人都无效的药方,只对我个人有效,为什么不可以?西医认为是绝症的,往往被中医治好,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而这也是西医排斥中医的原因。所谓同行是冤家。但有些西医就具备大智慧,比如田吉顺医生,身为西医,经常为中医辩护,可能临床上需要大量的安慰剂,没法合法地开给患者,只好开中药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内,有些人对中医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 科学与经验的碰撞:疗效的证据链困境这是最核心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点。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与现代医学.............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为什么一些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人们对华人(主要指中国大陆移民或游客)可能存在不够友好的情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并非所有中亚民众的普遍看法,更多的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背后有着深.............
  • 回答
    关于美国对中国存在的敌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很难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将这种敌意完全归咎于“害怕中国发展太快”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牵扯着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战略等多方面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揉碎了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竞争与挑战: .............
  • 回答
    为什么国足跌跌撞撞,我们依然为之牵挂?国足,早已不是一块简单的足球皮提到中国男足,无数球迷心中都会升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那是爱,是恨,是无奈,更是深深的期盼。他们跌跌撞撞,屡屡失利,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的一个“标签”,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围绕着这支球队的话题度却从未减退,关注度更是居.............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存在对国家政府不满的声音,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分析:一、 历史因素: 历史遗留问题与记忆: 中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动荡、战乱、压迫和不公的时期。许多社会群体,特别是经历过或受过历史创伤的.............
  • 回答
    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有着深厚的执念,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情感和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漫长而统一的帝制历史 “大一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统一王朝的统治之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建立了中央集.............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历史背景、民族情感以及对“中国人”定义的理解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分析李小龙的特殊情况:1. 出生与成长环境: 李小龙(Bruce Lee)于1940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父母都是中国人。虽然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中国香港度过,学习了中国传统武术和文化,但他.............
  • 回答
    制造业向其他国家转移对中国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就业、技术、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会发现其影响并非全然是负面或正面的,而是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性。首先,从直接的经济层面来看: 就业岗位减少与结构性失业的挑战: 这是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影响。.............
  • 回答
    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像为中国这艘巨轮注入了新的动力,也给每个乘坐在这艘巨轮上的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背后牵扯的是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济层面: 贸易和投资的“去美元化”: 这是最直接的体现。现在很多国际贸易和投资结算都.............
  • 回答
    “中国外交处于尴尬境地,国人认为外交软弱,国外认为中国外交强硬”——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反映了当下中国外交在不同视角下产生的认知鸿沟。要深入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从国内外的不同语境、期望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一、 国内视角下的“软弱论”:失落的期待与民族主义情绪的膨胀在中国国内,尤.............
  • 回答
    好的,我们就来聊聊澳大利亚承认科兴疫苗这件事,以及它对中国新冠疫苗和全球防疫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疫苗的全球认可度,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的出行自由和经济复苏。澳大利亚为何“迟到”地承认科兴疫苗?这背后有什么考量?首先,我们要知道,澳大利亚并非一开始就完全“不承认”科兴疫苗。更准.............
  • 回答
    中国金融市场如果全面放开,这绝对是一步影响深远的大棋,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那将是一场全方位的洗礼。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说得明白透彻。对国家而言,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经济增长潜力将被极大激发。 想象一下,全球最顶尖的金融机构、最成熟的投资理念、最活跃的资.............
  • 回答
    关于中国被美国取消“汇率操纵国”认定这件事,其背后牵扯的利益博弈和未来影响,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策略调整,而非根本性的立场转变。对现状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缓解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大家知道,“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在美国贸易政策中是个很有份量的帽子,一旦戴上,通常意.............
  • 回答
    高盛近期大规模抛售中概股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如果这种抛售潮演变成一种极端情况,导致中概股持续大幅下跌,那么对中国国内的公司而言,其影响将是多层面、且往往是负面的。这里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链条。首先,直接的情绪传导和市场信心打击是必然的。 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情绪的高.............
  • 回答
    血与火的淬炼,精神的传承:抗美援朝对当下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抗美援朝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尘埃,更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问题,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经过血与火洗礼.............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层面,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详细地聊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首先,为什么国人会那么关心海外华人的政治权益?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原因,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 血脉和文化认同: 这是最根本也最普遍的原因。无论在哪里,中国人天然地对“同胞”有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 回答
    如果中国直接遭到一枚导弹袭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无疑将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对中国而言,这将是对其主权和人民安全的直接挑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应将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谴责”或“反击”这样简单的二元对立上。首先,信息收集与确认是第一要务。中国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军事和情报监测机制,.............
  • 回答
    近日,媒体披露了两名加拿大人在中国涉嫌刺探国家秘密的事件,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该事件不仅涉及个人行为,更触及到了国家安全的敏感地带,其潜在危害以及其中值得关注的细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剖析。行为对我国国家安全有哪些危害?两名加拿大公民涉嫌刺探中国国家秘密的行为,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多方面的严重威胁.............
  • 回答
    中方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对英国的潜在影响及英国可能的回应近期,围绕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地位,中英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旦中方决定不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这无疑将对持有该护照的英国国民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东亚”概念的复杂性和认同感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东亚”这个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并非仅仅由五国构成,更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历史、文化交流以及现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演变和被使用的。而“国人”称自己为“东亚人”,背后也涉及了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并非仅仅是基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