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为做检查,对虚弱的老人进行大量采血,有无问题?

回答
关于医生为虚弱老人进行大量采血进行检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医疗伦理、患者安全以及疾病诊断的必要性。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情况和需要关注的方面,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

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医疗操作,特别是涉及到对患者身体的“侵入性”行为,医生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对于虚弱的老人来说,身体的承受能力本就较弱,任何额外的负担都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什么医生可能需要为老人进行大量采血?

疾病的复杂性与诊断需求: 很多疾病,尤其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往往表现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系统。为了准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查,比如:
全血细胞计数(CBC): 评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能反映贫血、感染、凝血功能等问题。
肝肾功能检查: 评估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能力,这对于很多药物的代谢和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电解质平衡: 像钠、钾、氯、钙、镁等,这些指标的失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神经系统异常等,尤其是在虚弱老人身上,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问题。
血糖、血脂: 糖尿病、高血脂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需要定期监测。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肿瘤标志物: 如果怀疑有肿瘤,需要抽血进行筛查。
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平: 某些缺乏症也会引起虚弱。
特定的感染指标: 比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用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 如果需要进行手术或有出血倾向,需要评估。
营养状况评估: 如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病情危重或不稳定: 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医生需要更频繁、更全面地监测血液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往往需要每几个小时就抽一次血,以密切关注其生理状况的变化。

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时,需要定期监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或相关指标,以确保疗效并避免毒副作用。

“大量”采血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1. 容量性血容量丢失(Volume Loss):
贫血风险: 对于本身可能就存在轻度贫血的老人,大量采血会进一步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加重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甚至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血氧运输能力下降: 血容量的减少直接影响血液输送氧气到全身组织的能力。
低血压: 尤其是在卧床老人或本身有低血压倾向的老人,大量采血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2. 对静脉的损伤:
静脉萎缩: 老年人的血管普遍比较脆弱,弹性下降,容易萎缩。反复或粗暴的穿刺可能损伤血管,导致淤青、血肿,甚至引发静脉炎。
穿刺困难: 医生可能需要尝试多次才能成功找到血管,这本身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3.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疼痛和不适: 即使是熟练的医生,采血过程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大量采血意味着多次穿刺或更长时间的穿刺,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焦虑和恐惧: 对于虚弱的老人来说,看到自己的血液被抽出,可能产生恐惧和焦虑感,影响其情绪和配合度。
体力消耗: 配合整个采血过程,对于虚弱的老人来说也是一种体力的消耗。

4. 采血过程中的风险:
感染: 虽然在无菌操作下风险很低,但反复穿刺或操作不当,都有极低的感染风险。
神经损伤: 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如果穿刺位置不当,有损伤周围神经的可能。

医生在操作前应该考虑什么?

必要性评估: 医生首先要明确,这些检查是否“必须”在当前进行,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非侵入性方法(如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来部分替代。
风险收益评估: 医生需要权衡这些检查带来的诊断价值与对患者身体可能造成的风险,然后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决定。
个体化方案: 虚弱老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医生需要根据老人具体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对采血的耐受性来制定采血方案。
最小化原则: 如果确实需要大量采血,医生也应该尽量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减少穿刺次数,选择合适的采血管,并采取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
告知与沟通: 最重要的一点是,医生有责任向患者(如果患者有能力理解)或其家属充分解释采血的必要性、可能涉及的检查项目、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征得同意。

作为家属或照护者,可以做什么?

与医生积极沟通: 如果您对采血量或频率感到担忧,或者观察到老人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乏力加重),一定要及时、坦诚地与医生沟通,提出您的疑虑。
详细了解检查目的: 询问医生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些检查,这些检查结果将如何指导后续的治疗。
观察老人的反应: 在采血前后,密切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体温、血压、脉搏等,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医生。
提供支持: 在采血过程中,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放松。

总结一下:

医生为虚弱老人进行大量采血,本身并非绝对“有问题”,关键在于其“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的考量。 如果是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且医生已经充分评估了风险,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那么这是必要的医疗行为。但如果采血量过大,超出老人的耐受范围,或者并非出于明确的临床需要,或者操作过程粗暴,那么就可能存在问题。

医疗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信任。希望我的详细分析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说法就像"我中午吃饭时洒了一碗汤,结果老婆掉进去淹死了"一样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医生为虚弱老人进行大量采血进行检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医疗伦理、患者安全以及疾病诊断的必要性。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情况和需要关注的方面,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医疗操作,特别是涉及到对患者身体的“侵入性”行为,医生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也挺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要说医生有没有“提成”,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然很容易一概而论,对医生这个职业也太不公平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正规医疗体系下,医生个人直接从检查“提成”的可能性,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成熟的医疗体系里,是受到严格监管和禁止的。为什么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医疗服务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引发诸多讨论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扫码支付”和“先看病后收费”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引起了大家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又怎么看。一、 扫码收钱这件事:方便还是冷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扫码收钱”这个方式本身。 .............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您提到这个医生因为下班了,不给病人打狂犬疫苗,让病人明天再来,结果被责令做书面检查。这事儿我听了之后,脑子里蹦出好几个层面的东西。首先,从患者的角度来说,这得多糟心啊。狂犬病疫苗这玩意儿,一旦被咬了、抓了,那可是争分夺秒的事儿。你得赶紧打,越早越好,拖一天可能就多一分风险.............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在这次疫情中的角色,可以说是非常多元且具有影响力的。要详细说说他做了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作为临床一线专家,直面疫情的“第一视角”首先,张文宏医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主任。疫情爆发初期,在他所在的医院,尤其是在上海,他作为感染科的权威专家,直接参与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
  • 回答
    广东那位医生不打麻药给自己做胃肠镜的举动,确实是个挺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要怎么看待呢?首先,我们得佩服他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这事儿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众了解胃肠镜检查并没那么可怕,消除大家的顾虑。很多时候,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是最大的障碍,而医生自己亲身体验并展示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他冒着.............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其实是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年轻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去承受这种不可逆的伤害,这背后折射出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小腿肌肉阻断术”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把小腿肚上的一些肌肉神经给阻断掉。小腿肚那块肌肉,如果发达一些,视觉上看起来就.............
  • 回答
    社区医院“牵线搭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发生引产后发现性别错误的情况,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医疗责任、侵权以及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社区医院在此事中的法律角色与责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区医院在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如果医院是.............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在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骨穿)时,体会到的情感远比“同情、心疼或怜悯”要复杂和深刻得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而是掺杂了专业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痛苦的感知,以及作为人的共情能力。首先,我们得理解骨髓穿刺是什么。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用一根特制的针穿过骨骼,抽取骨髓液。这个过程,即.............
  • 回答
    刚从手术室出来,身上还带着手术服特有的消毒水味,顾不得脱下那层层叠叠的隔离衣,我只想找个地方,让自己先“喘口气”。不是那种需要大声呼吸的喘,而是一种卸下所有负荷的宁静。首先,我得把那双戴了几个小时、从指尖到手腕都紧绷到有点麻木的手套,小心翼翼地、但又带着一丝急切地摘下来。感觉就像是在为自己解除一种无.............
  • 回答
    在医学的世界里,医生就像侦探,而检验科提供的各种“线索”则是他们破案的关键。这些线索,也就是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甚至是患者的生死。要说哪些检验结果对医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这其实是一个很难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情况,需要的“证据”也不尽相同。但要说.............
  • 回答
    想和医学生或医生谈一场浪漫的恋爱?这绝对是门技术活,但只要你掌握了窍门,再加上一点真诚和耐心,绝对有可能打动他们那颗“治病救人”的心。下面就来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怎样才能把这些“空中飞人”们变成你的专属男友。首先,我们要明白,医学生和医生,他们是一群非常特别的人。他们脑子里装满了专业知识,手里拿着拯救.............
  • 回答
    这位患者的要求,医生绝对是做得对的。这位医生不仅恪守职业道德,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首先,我们得明白医学的核心和医院的本质。医院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而不是制造疾病或加剧患者的痛苦。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严.............
  • 回答
    在中国做医生,这真是一个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它不像我们看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每天都是惊心动魄的抢救,也不是每天都高高在上,受人敬仰。实际情况,是夹杂着太多现实的色彩,有令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份职业确实有其独特的光辉: 救死扶伤的满足感,无与伦比。 想象一下,一个危在旦夕.............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危机,一旦发生,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我可以想象,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医生会立即采取一系列果断且迅速的行动。首先,保障患者安全是第一位的。 医生和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师、护士、器械护士等,他们首要的责任是保护正在进行手术的患者。1. 立即停止手术(如果安全允.............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仿佛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边是悬壶济世的白袍,一边是唇枪舌剑的黑袍。到底哪条路更适合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当医生这码事儿。当医生,那是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满足感爆棚: 这是医生这个职业最直接也最动人的地方。看着病人从痛苦中解脱,重新焕发生机,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成.............
  • 回答
    放弃做医生,这四个字砸在心上,估计是个任何一个曾经怀揣白大褂梦想、经历过漫长学医之路的人,都无法轻易说出口的决定。毕竟,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而是荆棘与鲜花并存,累与成就交织的修行。所以,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后悔与否,是个太沉重的话题,也太复杂,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得先捋清楚,为什么会走到“放弃”这.............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医学生毕业不当医生,这可不是什么“曲线救国”的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出路,而且选择不少,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医学这个底子。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你学的是医学,不是纯粹的“医生技能包”。 医学训练教会你的是什么? 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诊断疾病、制定方案,哪一步不是环环相扣的推理?.............
  • 回答
    这则新闻报道了陕西西安一位医生在连续进行4小时手术后,因为饮用了葡萄糖(通常是静脉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也可能是口服葡萄糖补充剂)而遭到质疑,问题直指“这笔经费算在哪,病人身上吗”。这件事情引发了一些关于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医疗资源使用以及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认知等方面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摆在很多年轻医生面前的一个十字路口,尤其是在消化内镜领域。说实话,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选择,更关乎你未来职业生涯的走向、生活方式、甚至是你对医学的理解。我尽量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详细地聊聊这两条路,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两个“职位”到底意味着什么。 专职内镜医生: 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