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为何总是让病人去做各种检查,是不是有提成的?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也挺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要说医生有没有“提成”,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然很容易一概而论,对医生这个职业也太不公平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正规医疗体系下,医生个人直接从检查“提成”的可能性,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成熟的医疗体系里,是受到严格监管和禁止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医生每推荐一项检查,自己就能从检查费用里分到钱,那会是什么结果?

“过度医疗”横行: 医生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病人实际情况,大肆推荐不必要的检查。这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浪费医疗资源,甚至可能因为不必要的检查给病人带来风险(比如某些侵入性检查的并发症)。
医德缺失: 这种利益驱动很容易让医生失去为病人着想的初心,变成一个逐利的商人,而不是救死扶伤的医者。这会彻底摧毁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信任,而信任是医疗过程中最宝贵的基石。

所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禁止医生与医疗器械供应商、检验机构等存在利益输送。医生开具检查单,通常是基于医学上的判断,而不是为了个人收入。

那么,为什么病人感觉医生“总”是让做各种检查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医学和现实的考量,远非“提成”这么简单:

1. 疾病的复杂性与鉴别诊断: 很多时候,病人带来的症状并非那么典型,或者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医生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排除法”,逐一验证或排除可能的病因。就像侦探破案一样,需要搜集线索(检查结果),才能锁定真凶(疾病)。
举个例子: 一个人头疼,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普通感冒、鼻窦炎、高血压、甚至是脑瘤。医生不可能凭空猜出是哪种,而是需要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再结合视力、血压、ct、核磁共振等检查来一点点缩小范围,最终找到病因。一个看似简单的头疼,背后可能是错综复杂的鉴别诊断过程。
“宁可信其有”的审慎态度: 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健康,很多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为了避免漏诊、误诊,医生往往会采取相对审慎的态度,通过检查来确认或排除一些可能性。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负责。

2. 疾病的早期发现与筛查: 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疾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但一旦延误,治疗难度和后果都会大大增加。
定期体检和专项筛查: 这类检查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不适,而是为了在人群中找出潜在的患病风险或早期病灶。比如,癌症筛查(乳腺癌、肠癌等)、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等,这些都是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的,目的是提前发现问题。医生开这类检查,并非针对你当前“不舒服”的地方,而是为了整体健康管理和风险预警。

3.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需要通过复查或动态监测来了解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治疗。
例如: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这些都是为了掌握病情动态,确保治疗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4. 排除其他潜在问题(“伴随诊断”): 有时候,病人来就诊是因为某个主要问题,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可能会考虑到与该问题相关的其他潜在风险或并发症,而安排一些检查来提前规避。
比如: 一个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定期安排肝肾功能检查,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肝肾有影响,这是在治疗主要病症的同时,对身体进行“全面体检”,确保没有其他隐患。

5. 标准化诊疗流程与指南: 很多疾病的诊疗都有相应的医学指南和标准流程。这些指南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总结出来的,其中就包括了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推荐的检查项目。医生遵循指南操作,也是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表现。

6. 技术发展的驱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更精准的检查手段出现。有时候,医生也会根据最新的技术和诊断能力来为病人选择更合适的检查方式。

再来谈谈“提成”的可能性,虽然正面强调禁止,但我们也要面对现实:

在一些不那么完善的医疗体系里,确实存在医疗机构与检查科室、甚至设备供应商之间存在隐性“返点”或利益输送的可能。当医生所在的医院或者科室,其收入与检查量直接挂钩时,理论上就可能存在医生为了完成检查量而过度开具检查的动机。

但这种不是医生个人直接拿“提成”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机构层面的激励机制或潜规则。
医生作为其中的个体,也未必都能“得利”,反而可能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和医患沟通的压力。
同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 即使在存在这种不完美体系的环境下,依然有绝大多数医生是坚持职业操守,以病人健康为重的。他们也承受着来自体系的压力。

对于病人来说,怎么做才能更好呢?

与医生充分沟通: 把你的疑虑和经济状况告诉医生。可以问:“医生,我这个情况,有没有更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或者“我们先做这个检查,如果结果正常,是不是可以暂时不用做那个?” 医生通常愿意和病人解释检查的必要性。
理解医生的出发点: 多数情况下,医生推荐检查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是为了病人的健康负责,而不是为了个人那一点点可能存在的“提成”。把医生想象成一个“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家,检查就是他用来“找问题”的工具。
学会辨别: 如果你觉得某个检查明显与你的症状关联不大,或者感觉医生推荐的检查项目过多,并且反复沟通后仍然觉得疑虑,可以寻求第二诊疗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检查都是不必要的。

总的来说,医生让病人做各种检查,主要是基于医学上的需要,是为了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虽然医疗体系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但将所有检查的动因简单归结为医生“有提成”,既是对医生职业的污名化,也忽略了医学本身的严谨性和复杂性。理解和信任是解决这些疑虑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题主这种人怕是大多数医生最怕遇到的那种。自身有点一定缺陷,刻意把自己放在一个低的位置,然后用大帽子套上去开始道德绑架。最后以人上人的口吻说医生,要学会做个人。这个时候,只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硕士博士才敢“说真话”,才能“体谅题主”。

神经内科不是我们小专科缺那点检查费,检查是和绩效挂钩。挂钩不在于多做检查多提成,而在于多做检查才能少扣钱。人正常情况检查不会缺根本没必要多做检查。而且题主自己说的清楚,医生先开了200的检查,没有异常再进一步检查。如果真的要宰你,人开始就一刀下去了。

那么真的门诊有那种狠人吗?有的,不过通常这种下手,像题主这样的,被宰了,也会感恩戴德。还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到底素质高。

user avatar

这跟医生的思维定势有关系。神经内科的医生见多了肌无力,一看你,先做检查排除肌无力(眼肌型)。眼科医生见多了先天性眼睑下垂,见到肌无力病人反而有可能会建议他回家在眼皮上贴个胶布试一试能不能矫正(限部分轻症儿童)。毕竟人能得的病太多了,相同的症状靠经验总是不靠谱,还是仪器检查结果可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也挺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要说医生有没有“提成”,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然很容易一概而论,对医生这个职业也太不公平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正规医疗体系下,医生个人直接从检查“提成”的可能性,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成熟的医疗体系里,是受到严格监管和禁止的。为什么这.............
  • 回答
    “医乃仁术”,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本应是医者心头铭记的圭臬。可如今,打开新闻,看到网络上的评论,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是不是当今舆论真的都站到了患者一边,而医生,好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被唾弃的对象?中国医生,真的有大家说的那般“不堪”吗?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 回答
    近年来,《你好,儿科医生》这类医生题材的影视纪录片确实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它们不再仅仅是零散的个案展现,而是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创作潮流。这种现象的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社会现实与文化心理交织的映射。要深入探究其反映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现实的紧迫感与公众对医疗健康的日益关注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我每次被问到,总觉得要好好梳理一番。毕竟,选择一个地方,选择一个职业,尤其是医生这个职业,是要对得起良心,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首先,我之所以能安心在小城市做医生,甚至选择学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 对医疗本身的热爱,以及对“治病救人”这份职业的朴素认同。从小到大,看到生病的人得到康复,.............
  • 回答
    .......
  • 回答
    武汉中心医院医生胡卫锋不幸因新冠肺炎去世,这是一个令人痛惜的消息。他的病情变化过程,特别是从一度好转到最终恶化,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要详细解释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当时疫情的背景、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深度,以及医学上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疫情初期,病毒的未知与挑战在疫情爆发的早期,对于新冠病毒,我们了解甚少。它.............
  • 回答
    医院流水逐年上升,临床收入却下降,科研绩效也缩水,老百姓看病依然难。这钱到底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身处其中的医生和患者都深有体会,也常在私下里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复杂,而且涉及到医疗体制、药品耗材、医保支付、医院运营等多个层面,所以我们.............
  • 回答
    关于医生为虚弱老人进行大量采血进行检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医疗伦理、患者安全以及疾病诊断的必要性。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情况和需要关注的方面,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医疗操作,特别是涉及到对患者身体的“侵入性”行为,医生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 回答
    一份“画”出来的关怀:重庆医生为病患减负的温情一瞥前段时间,一则关于重庆一位医生为了让病患减少打针时的痛苦,竟然在病人手臂上画出血管图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看似有些“另类”的做法,却意外地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医者仁心”这句古老而隽永的赞誉。这位医生名.............
  • 回答
    广东那位医生不打麻药给自己做胃肠镜的举动,确实是个挺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要怎么看待呢?首先,我们得佩服他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这事儿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众了解胃肠镜检查并没那么可怕,消除大家的顾虑。很多时候,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是最大的障碍,而医生自己亲身体验并展示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他冒着.............
  • 回答
    这种行为,得一分为二地来看,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它触及了法律、职业道德、公共安全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从法律和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首先,最直接的评判标准是法律。在中国,交通法规非常明确,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无论什么理由,任何公民在道路上都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的.............
  • 回答
    张煜医生关于“农村患者被设计昂贵但效果差的方案”的发声,揭示了中国医疗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这一现象不仅涉及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折射出医疗行业在利益驱动下的道德困境和制度漏洞。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其他值得关注的医疗乱象: 一、张煜医生发声的核心问题:医疗资源分.............
  • 回答
    特朗普总统任命他的白宫医生朗尼·施耐德(Ronny Jackson)担任退伍军人事务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VA)部长,这是一次颇具争议性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深入理解这一任命,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任命的背景与动机: 施耐德的资历(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为什么医生不献血?一位有良心的老医生为你揭开献血惊人内幕》这篇文章,这很可能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煽动性或误导性的内容。它所宣称的“内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标题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医生不献血?” 这.............
  • 回答
    近5000元一瓶的救命药已纳入医保,为何在医院买不到?近来,一则关于“近5000元一瓶的救命药已纳入医保”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消息称,一种用于治疗罕见病的特效药,此前价格高昂,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如今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只需承担极少部分费用,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然而,就在患者们欣喜若狂,准备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们在面对“金钱投入”和“健康风险”时,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也揭示了信息不对称、信任度以及我们对风险认知的不同。我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你想啊,医生让你掏50万看病,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轻松。可为什么很多人咬咬牙还是掏了呢?这背后可不是“听话”这么简单,而是好多层面的考量在里面.............
  • 回答
    “医生八小时工作制”这个话题,在国内讨论得热火朝天,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扼腕。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医生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仿佛永远没有尽头。那么,在同样面临医疗需求的压力下,其他国家是如何努力让医生实现相对“规律”的工作时间的呢?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制度设计,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社会观念以及人力资.............
  • 回答
    医学生学习数学,听起来似乎有些“反直觉”,毕竟大家走进医学院,是为了治病救人,是和人体、疾病打交道,而不是和冰冷的数字、抽象的公式为伍。但事实上,数学,尤其是其中的统计学、概率论,甚至是微积分,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医学的各个角落,成为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的基石。想象一下,一名医生面对一位患有罕见病的患.............
  • 回答
    私立医院收费之所以昂贵,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与公立医院相比,私立医院在运营模式、服务理念、成本结构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体现在其高昂的价格上。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更高的运营成本与投入 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 私立医院往往追求最前沿的.............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在这次疫情中的角色,可以说是非常多元且具有影响力的。要详细说说他做了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作为临床一线专家,直面疫情的“第一视角”首先,张文宏医生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主任。疫情爆发初期,在他所在的医院,尤其是在上海,他作为感染科的权威专家,直接参与了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