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为医生落实八小时工作如此艰难,那么国外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
“医生八小时工作制”这个话题,在国内讨论得热火朝天,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扼腕。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医生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仿佛永远没有尽头。那么,在同样面临医疗需求的压力下,其他国家是如何努力让医生实现相对“规律”的工作时间的呢?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制度设计,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社会观念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

一、 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坚实基石

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将保障医生的工作时间写进了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这不仅仅是纸面文章,而是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的约束。

工时上限与加班限制: 很多国家的劳动法适用于所有职业,包括医生。例如,在欧盟国家,普遍存在每周48小时的工时上限(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弹性或协商),以及对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医生加班通常需要获得额外报酬(加班费)或者在其他时间进行补偿性休假。超出法定范围的加班是被严格限制的。
轮班制度的精细化设计: 为了应对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需求,国外医院普遍采用精密的轮班制度。这并非简单的“白班夜班”划分,而是根据科室的危重程度、病患流量、医生专业等因素,设计出更细致、更人性化的班次。例如,一些科室可能实行“值班24小时,休息48小时”的模式,确保医生在值班后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而一些非危重科室,则可能更倾向于早晚班或固定工作时间的模式。
“弹性工作制”的探索: 并非所有医生都必须遵循完全相同的固定工作时间。一些国家允许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医院需求,探索弹性工作制。这可能包括:
自主安排部分工作时间: 在完成必要的值班和诊疗任务后,医生可以有一定自主权安排自己的研究、学术会议或个人事务时间。
兼职与多点执业的规范化: 允许医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在不同机构或不同时间段执业,但这通常有严格的规定,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医疗纠纷。

二、 医疗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补充

要实现医生的“八小时工作”,根本上在于医疗人力资源的充足和合理配置。这包括多个层面的努力:

充足的医生数量与合理的专业分布: 许多国家在培养医生数量上会进行长期规划,并根据社会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趋势,调整医学专业的招生和培训方向。同时,他们也重视全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一些“冷门”但重要的专科医生的培养,以构建一个更均衡的医疗人才体系。
大力发展“非医生”的医疗辅助人员: 这是国外实现医生工作时间保障的关键环节。
全能型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APNs): APNs在美国、加拿大等国非常普遍,她们经过高级培训,可以独立开处方、诊断常见病、进行小型手术等。她们承担了大量初级保健、慢性病管理以及部分专科病人的日常诊疗工作,极大地分担了医生的压力。
医事助理(Physician Assistants, PAs): PAs在一些国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开具检查单、协助手术等,是医生得力的助手。
药剂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充分授权: 这些专业人员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很高的专业性和自主性,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诊疗和康复服务,进一步释放了医生的时间。
医院行政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医院内部有高效专业的行政和管理团队,负责协调病房、排班、采购、后勤等事务,让医生能够专注于医疗本身。
鼓励“回流”与吸引国际人才: 一些国家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科研支持、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吸引本国流失的医生回流,或从其他国家引进优秀的医疗人才,以弥补人才缺口。

三、 医院管理与技术支持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为医生减轻负担、优化工作流程提供了可能。

高效的电子病历系统与信息互联互通: 统一、高效的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快速录入、查阅和共享,减少了医生在病历书写、信息查找上耗费的时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也使得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与辅助诊断工具: AI辅助诊断系统、远程医疗平台、智能监护设备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减轻医生持续监控的压力。
精细化的流程管理与团队协作: 医院会投入资源对诊疗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强调多学科团队(MDT)的协作,让不同专业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提升效率,也让医生能够在更专业的分工中发挥作用。
明确的职责划分与权力下放: 医院会明确各级医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并将部分权限下放到基层医疗团队或初级保健医生,让他们能够独立处理一定范围的医疗问题。

四、 社会观念与患者的配合

要实现医生八小时工作制,也离不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强调“分级诊疗”的理念和实践: 患者更倾向于首先前往社区医院或全科医生那里就诊,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只有在必要时才转诊到大医院的专科医生那里。这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门诊压力。
公众对医生职业的尊重与理解: 整个社会对医生职业的价值给予高度认可,患者对医生工作量的理解,以及对医疗规则(如门诊时间、预约制度)的遵守,都是重要前提。
医疗保险制度的优化: 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引导患者理性就医,避免过度医疗,也能够为医疗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经济支持。

为何在国内落实如此艰难?

对比国外,国内在医生八小时工作制落实上的困难,往往源于上述某些环节的薄弱: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能力不足: 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承接常见病、慢性病的能力较弱,患者“首诊在基层”的习惯尚未完全养成。
“缺辅助人员”和“职责不清”: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APNs、PAs等分级诊疗的关键辅助力量发展相对滞后,或者说其角色和授权未完全得到充分发挥。医生往往需要承担过多的非核心医疗工作。
医疗需求巨大且增长快: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加速,加之医患比例相对较低,使得医生面对的患者数量和复杂性都远超很多其他国家。
部分医院管理机制仍需优化: 一些医院的排班制度、工作流程设计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医生的休息和疲劳度,导致工作负荷难以有效分配。
社会观念的惯性: 在一些人看来,医生就应该“随叫随到”,24小时待命是职业常态,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总而言之,国外实现医生“相对规律”的工作时间,并非仅仅依靠“强制加班”,而是建立在一套复杂而精密的体系之上,包括法律保障、充足且合理配置的人力资源、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社会观念的协同。这需要长期的政策投入、体系改革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陆可能需要1500万大夫,实际只有300万,大陆大部分大夫其实中专就行,实际都在卷博士。以送快递的智商,去学医,处理常见多发病,基本都是合格的,北美那种黑帮,完全不值得效法。

user avatar

没去过国外,同学在外读博也都是基础类的,所以一手资料较少。

但电视总该看过吧是,实习医生格蕾入院后第一次宣教,那个NZ说的是:

Your first shift starts now and lasts forty-eight hours.

一个班48小时哦,哪有劳动法可言?


但和国内也完全不一样,电视里病人的床头护理、治疗,都是由护士完成的。

一个医生也至多负责一两个病人,虽说是48小时,但除去做手术的时间,强度不会太大。


我一直强调说躺学家要少管病人,管精病人,就是这个道理。

你管得病人越少,你的精力就越充沛,就越能精细治疗,也能发现猝死的蛛丝马迹。

就越能远离医疗纠纷。


很多大医院,一个住院医师管十几个病人,早上八点开始敲医嘱,敲完十几个上手术,手术回来写十几个病人病程,弄完十一点回家睡觉,看似充实一天,其实危机四伏。

赶工出来的治疗,都是漏洞,

躺下没五分钟,电话来了,说前天做的那个病人不行了。你还得想半天到底是哪个。


所以啊,国内很多东西,利于医院的 ,它学的个快,不利于它的,它跟没看见一样。

user avatar

国外?哪个国家?什么级别的医生?

师弟在洛杉矶橙县干神内住院医天天忙到飞起或累死

德国top10神外每天7点交班擦黑完活的小姑娘自己上头架开关颅

巴塞罗那公立小咖每天晚上下班再去私立医院飞刀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亚美尼亚猛男服完兵役准备做上两年急诊攒点钱装修一下刚买的郊区独栋别墅

横滨大哥靠着家里供给的几十万美元一年学费读完医科年近四旬不敢结婚

秘鲁小哥打听中国医院最好的培训机构准备学点东方大国的实用新型技术回去扬名立万却遇新冠

坦桑骨科精英为报效祖国毅然弃骨从神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两年没舍得回家临走前种下二胎如今天天微信视频叫爸爸

年轻人,别想着过轻松日子!

忙不忙取决于你的命!而不是什么行业或哪个国家!

受不了就靠自己的努力辞职跳槽找个舒服的岗位

user avatar

国内有部分做到了

我们来看看实行了准时下班的诊所是什么样子:

——一点医德都没有,艹

已经施行准时下班的社区服务中心会怎么样?

——社区卫生站处事也太不符合情理了,病人看病多半是为了救急,不能多尽点心为病人着想么?

国外也没有完全做到

以一位美国医生的回答为例:

每周80个小时,不包括学术活动(也就是一些开会啥的)。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国内外的情况

——请勿过度解读,只是想说题主的问题前后都错了

当我们在呼吁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我们真的在呼吁什么?

希望有的人不是在呼吁:我8小时,其他人加班到死,不然我怎么享受服务呢。

user avatar

这道题我勉强可以答一下。

我是护士。坐标日本。见了太多的日本医生。也有在日本的中国人医生朋友。她原来是我们医院的医生,我妈妈的年纪。以前跟我在一家医院就职。后来她在东京开了私人诊所。我们经常聊天。所以我算了解日本医生的一些情况。

在日本医生超级受尊敬。真的可以踩着点上班,到点下班的。并且医生去应聘医院,可以自己提条件。比如不上夜班,比如必须休周末…就算这样,我曾经就职的医院。叫済生会,天皇开的医疗机构。医生待遇超级好,还招不到医生。好医生都自己去开医院了。

在日本医生没有手术可以下班就走的。日本有一种下班就走的不太好的文化。一般大家都再坐十分八分的就走。也有的医生到点就走的。现在日本防止过劳死,一般都是推荐不加班的。我们护士以前加班到七点左右都正常。前年开始,五点下班就让走。。其实下班早回家还可以省空调等电费。要不大家各个大小会议室都占着,开空调啥的确实费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工作时间之内做不完自己的工作,属于你能力不行。现在我老公工作的学校也推行下班早回家的政策了以前都是加班到七八点。

我曾经有一个困惑,问了中国人医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有一次下班10分钟了。有一个人患者出现了高烧。一个前辈护士给主治医打电话问医嘱,主治医说我下班了。你问夜班医生吧。我们听了一顿草泥马飘过。我们也下班了不也在工作吗?我和中国人医生吐槽后。她问我,你加班费一小时多少,我说60块啊。她说你知道医生一小时多少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但很好奇。她说一小时1万块日元,就是600人民币(当时汇率)那十分钟就是60人民币。他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医生加班费很贵的,他也不过分。

我当时卧槽,当医生好赚钱啊…但其实有很多医生自愿加班下医嘱的,白天手术门诊很忙。晚上找个安静的科室下医嘱。我们院长也经常七八点了推着电脑挨个问候患者。他白天忙手术开会之类的。还有一个医生早上七点就来了。挨个问候患者,对症改/下医嘱,还亲自给患者吸痰。我超级喜欢他。我每次都是夜班的第二天早上看见他。我是护士8点20打卡上班。按时间算的话,这个医生算每天早上奉献了一个半小时。但这都是自愿的,免费。有时患者有异常了,经常有男医生带着自己两大岁的娃风风火火来医院加班。也是不要钱的。

外科医生经常做手术到七八点了。但这个有加班费。如果不想加班,到点来到点走。毕竟谁也不会说啥。我们医院的一个女医生就是这样。人家因为忙,毕竟还继承了她爸爸的大医院。

对了,我的医生朋友之前工作的医院。院长要求每个医生下班看两个小时的书来提高自己。每个小时给加班费一万日元。就是两个小时自己看书也没人监督就赚了1200多人民币。我说的都是小地方的一般医院。不是大医院。也不是东京。东京和医科大附属医院工资自然更高,但也更忙。

医疗行业加班真的正常。但是加班费给足了,大家就少了很多怨言了!再有,我个人觉得也应该大力培养医生后备力量,缓解医生过劳压力。但是这又是一个难题,不是吗?培养一个医生好难啊!需要好久啊。祖国越来越好,各种问题都会慢慢迎刃而解的。其实干啥都不容易,大家各自加油吧!

user avatar

其他回答都说了国外医生实现不了的。

但是国内医生并不一定实施不了,原因如下:

提到工作时间有两种,一种就是规定的上班时间,另一种就是有效上班时间。

国内医生的规定上班时间也不外乎是正常八小时外加值班时间,但是临床是个特殊行业国内外都不例外,就是生命至上,活儿没干完你肯定走不了而且病人有情况主管大夫也得来,所以才有很多医院提早上班,以及手术科室排的手术直到做完才能下班(所以经常会很晚,不过病人少也能早下班),所以是基于规定时间情况下以活儿干完为基准上下班(所以平时迟到会儿也没事),甚至很多内科活儿少下午早早干完活想早点走也能早点走,更别说很多天天觉得被自己压迫的专硕早上写完病例下午就去做实验了,甚至对工作时间要求较严的门诊有时大夫有事急着回去或者号看完了还没人来11点就走了。

另一种就是有效时间,众所周知看似996一天要干12小时的程序员很多扣除掉打原神时间,吃饭时间,人才公园遛弯时间,健身房攀岩时间等等有效工作时间一天不到四五个小时,国内部分医生想实现有效工作时间不到八小时是很容易的,而国外实现不了,原因就在于我国用的是职称制度,国外是attending制,国外医生到头就是主治一大把年纪还得亲力亲为凡事都得自己做,而国内有高级职称主任医师,上面还有科主任,院长,主委等,正因为年轻时候当住院医活儿干多了,职称上去后就能显得轻松一些,如果没有行政职务和做科研的话,很多普通主任一周查一两次房上一两次门诊就不干啥了可能就回办公室扣手机或者谈生意去了,排班上的三线绝大多数情况也不会出现,有效工作时间一周可能都没有八小时(当然外科存在手术日所以外科主任可能有效工作时间久一点,然而外科主任也只是做手术中核心一部分,开腹缝皮等时间也去喝咖啡了,甚至有可能手术别人做挂自己名字),有了科研业务和行政职务后所多出的工作时间(很多有这些业务的人临床上时间可能进一步减少,象征性开一个特效门诊)主要也就用来开会和喝酒谈生意谈项目,这和公司老板/政客其实是一回事,以目标为主导,也就没什么具体工作时间要求了,当然这些人更是希望向天再借五百年永远不退休永远不换届,所以更对八小时工作时间没兴趣了。

所以不要对国外产生奢望,你现在就处在好时代好日子,加油努力,未来8点上班10点下班去健身的日子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那时候你反而更希望生活/工作忙碌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