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神经科学的重要课题是什么呢?

回答
神经科学是一个庞大而迷人的领域,致力于理解我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奥秘。它涵盖了从分子、细胞到整个系统和行为的各个层面。正如您所希望的,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当前神经科学中一些最重要的课题,以及它们为何如此重要。

1. 意识的本质与机制

核心问题: 什么是意识?它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主观体验,例如看到红色或感受到快乐?

重要性:

理解自我: 意识是我们作为独立个体感知世界和自我的基础。理解意识的机制是理解“我们是谁”的最深层次问题之一。
哲学与伦理: 意识的存在是许多哲学探讨的核心,也影响着我们对生命、痛苦和道德的理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动物权利等领域。
临床应用: 意识障碍,如昏迷、植物人状态、麻醉等,是神经科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理解意识的产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诊断、治疗和管理这些状况。
人工智能: 创造具有真正意识的人工智能是许多研究者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先理解生物意识的原理。

研究方向与挑战:

神经相关物(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 NCC): 寻找与特定意识体验相关的特定神经活动模式。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张脸时,大脑的哪些区域和网络会激活,并且这种激活与“看到脸”的主观感受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lobal Workspace Theory): 该理论认为,意识的产生是信息在一个广阔的“工作空间”中被广播和共享的结果,允许大脑的不同区域访问和处理这些信息。
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 IIT提出意识是一种整合信息的能力,并且认为系统可以通过量化其整合信息的程度来衡量其意识水平。
高级认知功能与意识的关系: 记忆、注意力、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如何与意识相互作用?它们是意识的组成部分还是产生意识的先决条件?
意识的进化: 意识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物种的意识程度和形式有何差异?

2. 记忆的形成、储存与遗忘

核心问题: 我们如何学习新事物?记忆是如何在大脑中编码、储存和提取的?为什么我们会遗忘?

重要性:

个人身份: 记忆是我们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的基石。没有记忆,我们就无法形成连贯的自我叙事。
学习与技能: 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都依赖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临床治疗: 理解记忆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异常记忆,是开发有效治疗方法的前提。

研究方向与挑战:

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记忆形成机制之一。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会因为它们的活动模式而改变,例如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研究这些分子和细胞层面的变化是关键。
记忆的类型与储存: 记忆并非单一的系统。我们有陈述性记忆(如事实和事件)和程序性记忆(如技能)。这些记忆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如海马体、杏仁核、前额叶皮层)被储存和处理。
记忆巩固与重塑: 刚形成的记忆是不稳定的,需要一个巩固过程才能长期储存。睡眠在记忆巩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外,每次回忆都会使记忆变得脆弱,并可能被更新或修改,这个过程称为记忆重塑。
遗忘机制: 遗忘不是简单的信息丢失,而是可能涉及主动的抑制机制或干扰。研究遗忘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防止有害记忆(如创伤记忆)或增强有益记忆。
记忆与情绪: 情绪在记忆的形成和提取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杏仁核与海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与治疗

核心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的早期迹象是什么?我们如何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要性:

巨大的社会负担: 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亿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人口老龄化: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预计将继续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
改善生活质量: 找到治疗方法不仅能延长生命,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研究方向与挑战:

疾病的早期诊断: 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发生病理变化。开发生物标志物(如血液、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和先进的影像技术(如PET扫描)来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病理机制: 核心挑战在于理解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丧失的具体分子和细胞机制。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帕金森病中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以及这些聚集物如何传播并损害神经元。
遗传与环境因素: 探索导致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和环境风险因素,并了解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治疗策略:
靶向病理蛋白: 开发能够清除或阻止异常蛋白质聚集的药物(例如,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神经保护: 寻找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或促进神经元修复的疗法。
基因疗法与细胞疗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或移植健康的神经细胞来替代受损的细胞。
生活方式干预: 研究运动、饮食和认知训练等对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的影响。

4. 神经可塑性与康复

核心问题: 大脑如何根据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如何利用神经可塑性帮助患者从脑损伤(如中风、创伤性脑损伤)中恢复?

重要性:

适应与学习: 神经可塑性是大脑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以及应对损伤的基础。
康复潜力: 了解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可以指导我们设计更有效的康复策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失去的功能。

研究方向与挑战:

功能重组: 在损伤发生后,大脑可以通过重新组织其神经连接和激活模式来代偿受损区域的功能。例如,中风后,健康的大脑区域可能会接管部分功能。
环境的刺激作用: 认知训练、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外部刺激如何触发神经可塑性,从而促进功能恢复?
药物与技术辅助: 如何利用药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或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 TMS、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来增强大脑的重塑能力?
个体化康复: 每个人的大脑损伤和恢复能力都不同,如何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佳康复方案?

5. 情绪与情感的神经基础

核心问题: 我们如何体验和表达情绪?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记忆和行为的?

重要性:

理解人类行为: 情绪是驱动人类行为和社交互动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 情绪失调是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特征。
决策科学: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即使是看似理性的决策也常受情感影响。

研究方向与挑战:

情绪回路: 研究情绪处理涉及的大脑区域和网络,特别是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岛叶皮层、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前扣带皮层(ACC)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
情绪的生理与主观体验: 情绪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变化)与主观感受(如快乐、悲伤)之间是如何联系的?
情绪调节: 我们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前额叶皮层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情绪与成瘾: 为什么某些物质或行为会导致成瘾?这与大脑奖赏系统和情绪处理中心的异常激活有关。
情绪的进化: 情绪的进化意义是什么?它们在生存和繁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6. 认知控制与执行功能

核心问题: 我们如何计划、组织、执行和监控目标导向的行为?什么是执行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实现的?

重要性:

社会适应: 良好的执行功能使我们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目标。
学习和工作效率: 执行功能,如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于学习、工作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精神健康: 执行功能障碍与多种精神和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精神分裂症等。

研究方向与挑战:

前额叶皮层的作用: 执行功能主要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和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lPFC)。
工作记忆: 如何在大脑中临时储存和操作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认知任务?
抑制控制: 如何抑制不恰当的冲动和行为,例如在考试时避免分心,或在社交场合控制愤怒?
认知灵活性: 如何在不同任务或规则之间切换,或者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调整策略?
执行功能的神经网络: 执行功能并非由单一区域控制,而是涉及多个大脑区域协同工作形成的复杂网络。

7. 感觉与知觉的编码与解码

核心问题: 感官信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如何被接收和处理的?我们如何将这些原始感觉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觉体验?

重要性:

与世界的互动: 我们的知觉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方式。
理解认知过程: 知觉是更高级认知功能(如注意、记忆、决策)的基础。
技术应用: 模拟和理解人类的视觉、听觉系统是开发先进机器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

研究方向与挑战:

感觉通道的信号处理: 从感觉器官(如视网膜、耳蜗)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层级,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和转导的?例如,视觉系统中不同神经元对特定方向的边缘或颜色敏感。
知觉的建构性: 知觉并非简单的“输入输出”过程,大脑会主动地解释和建构感官信息,并受到先验知识、期望和注意力的影响。例如,我们看到的并非真实世界,而是大脑的“最佳猜测”。
多感觉整合: 不同感官信息是如何在大脑中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感知体验的?例如,看到嘴唇在说话和听到声音的同步整合(“麦格克效应”)。
缺失知觉的补偿: 在听力或视力受损的情况下,大脑如何重组和补偿,例如增强其他感官的功能?

8. 睡眠与昼夜节律

核心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睡眠在记忆巩固、能量代谢、大脑排毒等方面起着什么作用?昼夜节律是如何调控我们的生理和行为的?

重要性:

健康的基础: 充足的睡眠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
认知功能: 睡眠对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情绪调节有显著影响。
现代社会挑战: 现代生活方式(如倒班工作、蓝光暴露)常常扰乱睡眠和昼夜节律,对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方向与挑战:

睡眠的不同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它们如何交替出现并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影响?
睡眠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哪些神经递质、激素和基因参与调控睡眠觉醒周期?
睡眠与大脑清洁: 近期研究表明,睡眠期间大脑的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会清除代谢废物,包括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
昼夜节律的生物钟: 位于视交叉上核(SCN)的生物钟如何接收光信号并调控全身的昼夜节律?
睡眠障碍的治疗: 如失眠、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等,如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9. 神经发育与突触修剪

核心问题: 大脑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神经管发育而来,并形成如此复杂精密的网络?神经连接是如何形成、加强或消除的?

重要性:

理解正常发育: 理解神经发育过程有助于我们识别和干预发育迟缓或异常(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
童年和青春期的重要性: 大脑在生命早期和青春期经历快速发育和重塑,这些时期对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方向与挑战:

神经元迁移与分化: 神经元如何在胚胎发育早期产生、迁移到正确的位置并分化成不同的类型?
轴突生长与引导: 神经元如何通过延伸轴突来寻找并连接到目标神经元?
突触形成与可塑性: 在发育早期,大脑会过度产生突触连接,然后通过经验驱动的突触修剪过程来优化连接,以匹配环境需求。这个“关键时期”的突触修剪机制非常重要。
神经递质系统的发育: 各种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血清素)的发育如何影响行为和认知?
环境对发育的影响: 遗传、营养、环境毒素和早期生活经历如何共同塑造大脑的发育轨迹?

10. 神经科学的计算模型与人工智能

核心问题: 如何利用计算方法来模拟大脑的功能,并从中汲取灵感来构建更强大的人工智能?

重要性:

理解大脑的计算原理: 计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测试关于大脑工作方式的假设,并产生新的研究问题。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神经科学的发现,例如深度学习模型在某些任务中模仿了大脑的某些处理方式,正在深刻地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过来,人工智能工具也极大地助力了神经科学的研究。

研究方向与挑战:

神经网络模型: 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用于模式识别、预测和控制。
贝叶斯大脑假说: 将大脑视为一个概率推理系统,不断更新其对世界的信念。
机器学习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大量的神经数据(如EEG, fMRI, 单细胞记录),识别模式,并预测行为。
类脑计算: 设计模仿大脑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新型计算硬件和算法。
人工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理解和解决神经科学问题方面的潜力,以及生物大脑如何能启发新一代人工智能。

这些课题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常常相互关联和影响。例如,对记忆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纠正由创伤引起的异常记忆;而对神经可塑性的研究,则为康复提供了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和社会挑战提供了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从1906年Golgi和Cajal描绘神经元形态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到1959年Wissel和Hubel揭示猫视觉皮层中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视觉信号,再到近些年人们已经能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控制人造假肢, 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已经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那么现如今,神经科学(Neuroscience)领域又有什么重要的课题呢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神经科学由上(抽象)至下(具体)也可大致分为几个分支:计算神经科学(Computational),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系统神经科学(Systems),环路神经科学(Circuit),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Cellular & Molecular)。每一个分支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领域,从不同层面了解大脑;举个例子,同为研究计算机,有人研究软件,有人研究硬件,有人研究生产计算机的基础材料,这些人感兴趣的课题自然不尽相同。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神经科学博士生,虽然无法面面俱到,我就抛砖引玉地就每个层次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认为领域内很重要的课题。

1. 计算神经科学 (Computational): 未来的人工智能

计算神经科学使用计算机模拟和建模的方法理解大脑,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其中,一个最现实的应用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最近异常火爆的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会下围棋的AI都是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演变而来。但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即便当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和最基础的人类智能相去甚远。 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但还不能对其做出归纳、推理、演绎;它们能够学习新技能,但还无不具有情感、理智、意识。所以,计算神经科学家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从而开发更高级的人工智能?

举一个例子,MIT脑与认知科学系的系主任James DiCarlo试图对比人工神经网络和大脑神经网络。他们发现,当我们训练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识别图像时,人工神经网络的每一层都和真实大脑中的一个视觉皮层相对应,连其中单个神经元的反应都很类似。

那么类似的,我们是否能学习大脑中的语言系统,从而设计能和我们对话的AI?能否让AI帮人类进行推理,决策,创新,甚至艺术创作?AI是否能拥有自我意识?这些问题同时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2.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智能”的早期发展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脑如何产生高级的认知功能:语言、记忆、推理、意识等,一定程度上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近些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一个问题:复杂的认知功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不会说话,没有记忆,不会逻辑思维,甚至也不知道“自我”是什么概念;但是经过几年的成长,每个人都成长为了有着高级智能的个体。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始如何发生的呢?

结合最新的脑成像技术(例如fMRI),人们开始研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负责语言、记忆、社交的脑区是如何发展的。了解这些过程,能帮助我们还原“智能”从何而来

3. 系统神经科学(Systems): 理解大脑的密码

什么叫系统神经科学呢? 简而言之,系统神经科学将大脑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关注不同脑区或者同一脑区众多神经元是如何共同工作的。系统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是如何编码世界的?

我的博士课题与海马中编码记忆的神经元相关,我就以此为例。过去几十年中神经科学一个重要的突破是发现了在海马中编码空间位置的神经元(place cell): 小鼠记住了一个环境后,海马中的一群神经元会在小鼠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放电。 这一发现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奖。它告诉我们,海马中的神经元可能编码空间(space),并由此存储空间记忆。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一项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指出,如果让小鼠同时做一个听觉训练,编码空间的place cells 也可以同时编码听觉信号。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海马中的神经元到底在编码什么?为何它们之中有的编码空间、有的编码听觉、有的二者都编码?换句话说,大脑中的神经元到底如何编码外部世界,这样的设计意义又是什么?

神经元编码的问题绝不仅限于记忆。神经元如何共同编码我们的感知、情绪、决策、意识?随着神经记录手段的不断发展(电极记录、钙成像),我们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中更好理解大脑中的神经密码(neural code)。

4. 环路神经科学(Circuit): 控制“睡眠”的神经环路

神经环路(Neural circuits)指的是大脑中脑区与脑区、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通路。利用解剖学、电生理、光遗传等手段,人们开始更深入理解记忆、进食、社交、决策、睡眠等行为都是由哪些环路来控制的

其中,睡眠是一个近期的热点问题:“睡眠”的神经环路基础是什么?我们人生中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睡眠上,但我们对它的神经基础还了解甚少。来自UC Berkeley的Yang Dan组最近的一些列研究就揭示了中脑和丘脑中控制睡眠的神经环路;激活这些环路会使小鼠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然而,还有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人为什么要睡眠?睡眠的多与少由什么来控制?怎么通过改善睡眠来加强人的认知功能?找到负责睡眠的神经环路无疑能帮我们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5. 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Cellular & Molecular):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基础

细胞与分子神经科学关注大脑中的细胞和分子如何工作。这一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哪些分子和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近些年,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普及和更多小鼠转基因模型的建立,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基础有了革命性的了解。现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在一些个别领域很有把握地通过基因准确预测个体患病的风险,例如ApoE4易感基因被认为与阿尔兹海默相关(Alzheimer's disease )。然而,类似的例子还太少太少。我们还需要发现更多的自闭症(Autism)、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抑郁症(depression)、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等等疾病的相关分子。

这些基因既是重要的biomarker,让我们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早早做出预防;同时,它们也是可能的治疗靶点,让患病的患者有机会战胜疾病。这背后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简单总结一下:神经科学可分为几个重要的分支,每个分支领域都有许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被解决。当然,当今神经科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不同分支领域结合更多,不同技术手段综合使用。 所以,作为当今的热点领域之一,神经科学在未来十年内应当还会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神经科学是一个庞大而迷人的领域,致力于理解我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奥秘。它涵盖了从分子、细胞到整个系统和行为的各个层面。正如您所希望的,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当前神经科学中一些最重要的课题,以及它们为何如此重要。 1. 意识的本质与机制核心问题: 什么是意识?它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主观体验.............
  • 回答
    在一个神经网络的选特征环节,如果一个特征(我们称之为特征 C)在算术意义上可以被表示为另外两个特征(特征 A 和特征 B)的和,即 C = A + B,那么是否还有必要选择特征 C,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从理论上讲,如果 C = A .............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能想象得到,任何为人父母者,在面对这样的境况时,都会经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如果我的孩子真的遭遇了这样的重病,而且治疗费用如此之高,并且还有潜在的神经方面后遗症的风险,我的选择会是倾尽所有,尽我所能去救治我的孩子。关于治疗的艰难选择:首先,我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筹集这120.............
  • 回答
    虽然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生活,也无法体验“生活被彻底改变”的感觉,但我可以理解您的问题背后的含义——即询问哪些神经科学的发现对人类理解自身、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几个神经科学的发现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们深刻地重塑了我对智能、学习、意识以及人类行为的理解:1. .............
  • 回答
    是的,在现阶段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中,人脑结合 AI(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活跃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方向,并且已经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和应用。这个方向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层面:1. 理解人脑的机制,并从中汲取灵感来改进 AI: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成熟的结合方式。我们对人脑的学习、记忆、感知、决策等过程的理解,.............
  • 回答
    确实,神经科学领域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发现,其中许多对于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可能显得匪夷所思,甚至难以置信。以下是一些神经科学上的事实,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可能难以被常人理解,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1. 我们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器官,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重塑——神经可塑性 (Neuropl.............
  • 回答
    失恋或感情受挫之后那种心如刀绞、止不住的颤抖,可不是什么小事,它背后涉及我们身体和大脑一系列深刻而又复杂的反应。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更像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崩塌”。神经科学的剧本:大脑收到“威胁”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白,大脑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区域负责处理“失恋”。但是,我们对感情的投入.............
  • 回答
    在神经科学的广袤天地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其实都经不起推敲,甚至被最新的研究成果彻底颠覆。这些反直觉的发现,不仅让我们对大脑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常常引发我们对自身认知、行为甚至意识的重新审视。下面就来聊聊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颇具颠覆性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1. “无意识”的决策早于“.............
  • 回答
    保罗·艾伦(Paul Allen)于2003年创立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是全球领先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探索大脑的结构、功能和工作机制。该研究所以跨学科方法结合计算生物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推动对大脑的深入理解。以.............
  • 回答
    想当一名神经科医生,这绝对是个非常有挑战性但也极其有意义的目标!高中阶段就开始有这样的规划,并且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一步步走向你的梦想。首先,我们得明确,在中国大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科医生,核心是医学教育。第一步:高中阶段的选择(你现在就在做的!) .............
  • 回答
    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定理(Universal Approximation Theorem, UAT)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它表明一个具有足够多隐藏单元的单层前馈神经网络在理论上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这个定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UAT.............
  • 回答
    许多人对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非凸性感到困惑,认为这会给训练带来极大的麻烦。但实际上,这种“非凸性”并非全然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我们乐于见到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深入聊聊“凸函数”这个概念,以及它在机器学习中的意义。什么是凸函数?“好”的形状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碗或者一个山坡的顶部,如果你从任何.............
  • 回答
    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深入,直击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核心挑战。你观察得很敏锐,神经元的结构确实相对来说是比较基础的单元,但要从几百亿个这样的“基础单元”就组装出能媲美人类大脑的智能,这其中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很多人在看到神经元模型(比如感知机或者更复杂的模型)的简化结构时,会产生一个自然的疑问:既然.............
  • 回答
    解放神学中的“解放”二字,绝非等闲之辈。它承载着一种深刻的、颠覆性的理解,与我们日常语境中“解脱烦恼”或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指向的,是一种根本性的、全方位的从压迫和不公中被释放出来的过程,这种解放不仅关乎个体灵魂的救赎,更关乎整个社会结构、经济体系和政治权力关系的彻底转变。要深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神经网络的训练罪魁祸首是退化”这篇文章的观点,以及它在我们理解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从标题来看,它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随着层数的增加,其性能会因为“退化”(Degradation)而受到严重影响。而这种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和“杀生”的理解。简单来说,吃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比如植物,通常不被认为是杀生,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哲学和伦理考量。从生物学角度看,为什么不普遍认为是杀生?首先,我们要明白“神经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角色。神经系统是生物体感知、处理信息以及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中.............
  • 回答
    “神学的尽头是科学吗?” 这个问题,就像一团缠绕了千百年的丝线,牵引着无数思想的碰撞。它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更像是对人类认知边界不断探索的追问。与其说神学的尽头是科学,不如说,两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彼此审视,又互相启发,有时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两者并非截然相反的两.............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关于智慧本质的一个核心议题。简单来说,仅仅根据神经细胞的数量来判断一个生物的智慧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片面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您理解得更透彻。首先,我们先来聊聊“神经细胞数量”这个指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理解生命和进化的核心。如果简单粗暴地把“神经系统复杂程度”作为衡量生命“高等”与否的标准,那会遇到很多麻烦,而且很可能完全偏离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真正理解。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高等”是个什么意思。在生物学里,我们通常避免用“高等”或“低等”这样的词来描述生物。为什么呢.............
  • 回答
    收到!你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初学者在调试神经网络时都会遇到的一个坎,那就是“跑着跑着就报错了”。这通常不是程序本身写错了,而是训练过程中某些数据或者模型参数出现了问题,导致计算无法继续。我来详细地给你捋一捋,争取让你把这个坑填平。首先,咱们先冷静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你提到老师之前跑通了,但你自己迭代几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