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发生在寺庙附近的战役?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寺庙,这些庄严而宁静的建筑,常常并非与世隔绝。它们的周边,有时也成为了兵戈相见的战场,血染黄沙,香火弥漫着硝烟。这些发生在寺庙附近的战役,往往承载着更深沉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信仰、文化、甚至国家存亡的缩影。

1.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战斗”:二战末期的悲歌

严格来说,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寺庙”,但广岛的元安川沿岸,矗立着许多古老的神社和佛寺,在1945年8月6日,原子弹的降临,将这座城市化为炼狱。原爆中心的产业奖励会馆(今和平纪念资料馆),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寺庙,但其周边的土地,是广岛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无声无息的闪光吞噬了一切。瞬间的冲击波将建筑撕裂,高温气浪瞬间将生命化为灰烬。许多寺庙的佛像在爆炸中被摧毁,宝塔轰然倒塌,木结构的寺院瞬间化为火海。即使是躲藏在寺庙地下室的人们,也难逃高温和辐射的厄咒。

战后,这里被规划为“和平纪念公园”,曾经的废墟成为了警示后人战争残酷的纪念地。公园内依然保留着部分寺庙的遗迹,例如护国神社的残垣断壁,它们静默地诉说着那段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虽然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杀,但原子弹的释放,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心悸的“战斗”,其影响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让任何传统的战役都黯然失色。这并非一场军队之间的对抗,而是文明对自身创造力的审判,其后果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反思。

2. 瓦特卢战场附近:拿破仑的帝国陨落之地

比利时的瓦特卢(Waterloo),在1815年6月18日,成为了拿破仑·波拿巴的命运终结之地。虽然瓦特卢本身不是一座大型寺庙,但其附近,点缀着不少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

战役当天,炮火连天,战马嘶鸣。拿破仑的法军与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联军在此展开了殊死搏斗。子弹呼啸而过,炮弹撕裂空气,无数生命在硝烟中消逝。在战场的边缘,一些小型教堂和村庄内的宗教场所,也未能幸免于难。虽然它们不是战役的主战场,但战火的蔓延,无情地吞噬了这些宁静之地。

想象一下,在炮火轰鸣的同时,教堂的钟声或许还在嘶哑地敲响,试图为这混乱的世界带来一丝安宁。然而,在那个血腥的下午,信仰的力量似乎也显得微弱。最终,拿破仑惨败,他的帝国也随之瓦解。瓦特卢战役,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终结,而附近那些默默承受战火的宗教场所,也成为了这段历史悲壮篇章的旁观者。

3. 圣城耶路撒冷:数次围攻与攻防战

作为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宗教中心,拥有无数古老的寺庙、清真寺和教堂。围绕着这座圣城,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令人血脉贲张的战役。

例如,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9年)的耶路撒冷围城战,就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十字军士兵,怀揣着宗教热情,誓要夺回圣城。他们攻城略地,与守城的穆斯林士兵展开了残酷的巷战。在圣殿山(犹太教的圣地,伊斯兰教的艾格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所在地)附近,战斗尤为激烈。双方士兵在狭窄的街道上厮杀,鲜血染红了古老的石板路。

战役结束后,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对城内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进行了屠杀。许多宗教建筑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更多的是成为了双方宗教情感宣泄和冲突的焦点。

此后,耶路撒冷经历了无数次的易手,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伴随着激烈的战斗。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1187年),十字军的再次围攻(1244年)等,都让这座城市饱受战乱之苦。在这些战役中,宗教场所不仅仅是战争的背景,它们也常常是双方争夺的目标,甚至是战略要地。例如,守军会利用高大的寺庙或城墙作为防御工事,而进攻方则会集中炮火轰击这些地标。

4. 勃艮第公国:克雷西战役与圣殿骑士的覆灭

虽然克雷西战役(1346年)本身发生在法国北部,但其背景与宗教和军事组织紧密相关。圣殿骑士团,这个曾经辉煌的军事修道会,在14世纪初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财产被没收,成员被逮捕并遭受审判。

虽然克雷西战役本身没有直接发生在大型寺庙附近,但想象一下,在战役发生前,也许在一些隐蔽的修道院中,曾经的圣殿骑士们,或者他们的后裔,依然守护着古老的誓言和宝藏。而克雷西战役的爆发,以及随后英法百年战争的漫长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欧洲政治和宗教格局变迁的缩影。

在更早的时期,圣殿骑士团自身就是一座“武装的寺庙”。他们的堡垒和据点遍布欧洲,许多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当他们最终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以异端罪名镇压时,许多圣殿骑士的据点,成为了最后的抵抗场所。这些据点,往往也包含着一些祈祷室和宗教设施。

5. 印度:卡纳塔克邦的汉皮遗址

印度卡纳塔克邦的汉皮(Hampi),曾经是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 Empire)的首都,如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拥有宏伟的寺庙建筑群,如维鲁巴克沙寺(Virupaksha Temple)。

在14世纪到16世纪,汉皮是南印度一个繁荣的商业和宗教中心。然而,在16世纪末,德干苏丹国联军对汉皮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击。这场被称为汉皮围城战(1565年)的战役,导致了毗奢耶那伽罗王朝的覆灭。

在围城战中,汉皮的宏伟寺庙成为了战场。士兵们在寺庙的回廊中穿梭,在神像前厮杀。炮火轰击着寺庙的雕梁画栋,战马在曾经神圣的庭院中奔腾。维鲁巴克沙寺,虽然主体建筑得以幸存,但其周边无疑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汉皮的遗址,如今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那些残破的石柱、破碎的雕像,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战火。这里曾经的宗教虔诚与现实的残酷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发生在寺庙附近的战役,就像历史画卷上的一抹抹色彩,它们提醒着我们,即使在人类追求精神寄托的神圣之地,也难逃世俗纷争的侵扰。寺庙,作为人类文明和信仰的载体,也曾是战争的见证者,甚至成为战争的舞台。这些战役的故事,交织着信仰、权力、欲望和牺牲,它们让历史更加厚重,也让我们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中国清真寺的吧,已经不是发生在附近了,可以说已经打穿了


中日战争-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清真寺争夺战


以下部分内容搬运自台儿庄旅游网及百度百科等:



台儿庄清真寺,俗称北大寺,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阿訇李中和主持兴建,占地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有礼拜殿25间,大、小讲堂8间及配房、门楼、过厅等,整体建筑庄严肃穆,典雅辉煌,布局紧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历史上的台儿庄,作为一座商旅所萃的运河古城,众多的古寺庙阁是其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据考证,在康乾盛世期间,这里的寺庙多达六七十座,素有“小佛城”之称。其中以泰山行宫、泰山奶奶庙、新关帝庙、龙王庙、火神庙、文昌阁、玉皇阁、准提阁、北清真寺等等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声名远播。农历四月初八、四月十八、五月十三等许多古传庙会至今仍被沿袭而且兴盛不衰。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清真寺是186团一个指挥所,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单是来回拉踞战就打了七天七夜,当时殿堂寺外尸体遍地,血流成河。日军溃逃时,放火烧毁寺内的楼堂并殃及两棵苍柏,现存讲堂、房舍、古柏、门楼及墙壁上仍弹痕累累,满目疮痍,寺内遭受战火幸存的两棵苍柏一枯一荣,仍傲然挺立,象征中华民族威武不屈不精神。古寺院内,珍树枳具,每年叶茂花繁,果实盈枝。西面的大殿是1985年重建的,为回民做礼拜的地方,原来的大殿为一座高28米的四层望月楼,是台儿庄一大景观,不幸毁于“文革”。现在的清真寺已成为游览观光、凭吊战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众多的古寺庙宇和文阁,在台儿庄大战的战火摧残下,大都灰飞烟灭了。而清真古寺因为战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不间断的修复,才得以保存下来。作为台儿庄大战重要遗址,它是最有生命力的历史见证者。

大战故地


1938年春,日军侵犯鲁南,台儿庄清真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中国军队第二集团军31师186团指挥部就设在清真寺内。由于清真寺离北大门较近,又是日军向城内进犯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是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之一。七天七夜的拉锯战,有五千人在这里战死。战后的清真寺,残垣断壁,尸体成堆。寺中的4株古柏,有两株化为灰烬。西侧小讲堂的墙壁上弹痕累累,密集处的80平方厘米砖墙,于1988年10月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移去陈列。



密布弹孔的墙壁,其中一块古旧的长条型大青砖,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子弹孔,仔细一数94个。这块蜂窝状的大青砖,现存于北京的历史博物馆。1988年,文物工作者把它从台儿庄抱回北京,是从台儿庄清真古寺的南墙上移出的。现在,这面南墙上依旧弹痕累累,倔强地挺立着。这面弹孔墙支撑起来的不仅是一栋建筑,还有台儿庄大战的前沿指挥所遗址。


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电影《血战台儿庄》里就有多处该清真寺的镜头,当时中国士兵撤退到了水房(穆斯林做礼拜前沐浴清洁身体的房间)继续抵抗,日军久攻不下居然向水房中的中国军人释放毒气!这座清真寺,是从北面向城内挺进的必经之地,因而又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阵地。清真寺的房舍在枪炮中坍塌了不少,留下了的墙壁上和柏树上也都是弹孔。为了重新夺回这块阵地和据点,官兵和日寇进行了7天7夜的血战,打了15次拉锯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把盘踞里面的日军歼灭掉。

user avatar

1872年冬、临夏河州太子寺之战


历时两年血流成河的金积堡决战结束后,由左宗棠公指挥的帝国军击垮回军主力,克复战略要地金积堡,处决回军精神领袖穆罕默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父子,重新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漫长的陕甘回乱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面临着死战后伤亡惨重的军队,左公整顿士卒,筹备粮草,准备在休整完备后渡河出兵讨伐回军云集的河州。


穆罕默德·阿尤布在转进的路上经过河州时,修建了不少屯堡,河州的回军依托这些工事继续加固,尤其是作为入口的康家崖和狄道。清军的前锋在1871年秋渡过洮河西进,意图在康家崖与回军进行决战。回军没有应阵,稍作抵抗便退往河西,在三甲集一带驻屯。占领了两处要道的帝国军在坐镇安定的左公的指挥下搭建浮桥,准备主力渡河。面对回军在河沿高地的布置,清军数路在滩沿互相配合,经历了一系列激战,最终主力全部渡过洮河,向三甲集发起总攻。回军且战且退,一路退到了河州回军的中心据点太子寺一线,决战在这里打响。


阿十都里则孜率领回军在太子寺周围掘出长壕,设置了垒卡,与回子的村堡互为犄角,迎接清军的攻势。清军数次猛攻,都被回军依托地形和工事击退,战局陷入了僵持。清军决定转从南向进攻,而回军又相应地掘出两道深壕,并派兵偷渡河东,袭击清军的粮秣部队,切断清军的粮道。前线驻在新路坡的四十营清军很快陷入了断粮的境地,开始宰牛马为食。1872年2月13日晨,清军士卒惊愕地发现,自己的阵中的高地突然出现了回军的堡垒:那是阿十都里则孜连夜派兵挑土担水,一夜之间铸成的三座堡垒。隆冬时节的河州,泼水成冰,砌出来的墙坚如磐石。宿将傅先宗公见状,立马执旗身先士卒,亲率士卒进攻堡垒,意图迅速拔掉这颗处在心脏的钉子。

然而,堡垒上的回军集结火枪利用两段击战术,用密集的铳弹不间断地射击攻上来的清军。傅先宗老总冲锋在前,不幸被流弹击中战死。丧失了老总,再加上连日断粮,前线清军的军心开始了动摇。回军主力抓住战机,趁机杀出长壕,抄出清军后路,自两线向清军发动了反攻....


太子寺一战,清军陷入惨败,傅先宗公、徐文秀公两位宿将及大批军官在阵中殉国,残部全线溃退三十余里,损失惨重。但值得宽慰的是,这已经是回子们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在太子寺击垮帝国军的阿十都里则孜,也就是那个由我们熟知的后世马家军之滥觞,不久后便在察觉已不可挽回的态势的驱使下决定负荆左营降伏帝国,掉转过头来挥起马刀砍向自己曾经的圣战战友们。1872年秋、重振士气的帝国军在左公的率领下向着盘踞着穆罕默德·阿尤布和马桂源等回军主力的西宁进军,延绵十年看不到尽头的地狱般的陕甘回乱,在漫天旌旗中敲响了谢幕的尾声。

user avatar

683年,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冒着破坏天房的危险围攻被先知信徒祖拜尔之子阿卜杜拉·本·祖拜尔占据的麦加。阿卜杜拉早年曾挑动哈里发阿里之子侯赛因与穆阿维叶之子叶齐德一世抗衡,导致侯赛因在卡尔巴拉战死。随后阿卜杜拉自己扛过反旗,在麦加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统治。

叶齐德一世在683年的这场围攻曾经导致麦加圣物黑石受损据说黑石受损导致了叶齐德一世的暴毙,还引发了整个肆虐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瘟疫。围攻不了了之,阿卜杜拉索性自称哈里发,获得了反倭马亚势力的认可和支持。

由于第一圣地麦加被反贼控制,倭马亚哈里发们只能在耶路撒冷修筑清真寺以分散麦加被占据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经过两任短命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二世和马尔万一世,任期加起来只有一年零几个月)之后,新继任的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决意发动一次“再征服”。

阿卜杜拉·祖拜尔就成了必须消灭的对象,692年,经过近十年之久,倭马亚军队再次来到麦加,准备夺回天房的控制权。负责这次进攻的是负责攻略东方的哈查只,此人后来任命了屈底波征服中亚,还有派出自己的侄子穆罕默德·本·卡西姆征服了信德和木尔坦等地。

哈查只对麦加直接用弩炮进行狂轰乱炸,士兵如果犹豫,哈查只就亲自下场装填石弹,叛军本以为倭马亚军队会投鼠忌器,没想到哈查吉是这般狠人,在这种让阿卜杜拉·祖拜尔措手不及的作战思路下,叛军只能面临失败(太拼了,好比朱棣手下将军带头填弹轰击铁铉挂的朱元璋神牌)。

军官:“将军,让我带着兄弟们冲一次吧!”

哈查只:(一脚蹬开)“开炮!开炮!”

哈查只不仅平时炸,就连朝觐时间也照炸不误(后来在哈里发欧麦尔一世的儿子劝说下才同意礼拜时间停火),炸出了雷暴,劈死了士兵,官兵们都说祖宗快住手吧,哈查只表示雷暴解释权在我,这只是自然现象,就算是真主显灵了也是被阿卜杜拉·祖拜尔这个反贼气的,继续炸!(硬核思路:遇见绑匪,赶紧先把人质全杀了,让绑匪思维崩塌)

倭马亚军队只围不攻,逼得城内粮草断绝,阿卜杜拉·祖拜尔最后拼死一搏,出城血战,不出意外地送了人头。这场对伊斯兰世界第一大圣地麦加的破坏就此划上句号。后来就连哈里发马利克也后悔了:好家伙,太莽了,克尔白(天房)都被你丫给毁的差不多了……

user avatar

1521年,特诺奇蒂特兰之战,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在“悲伤之夜”后,与特拉斯卡拉土著盟友卷土重来,围攻特诺奇蒂特兰。夸乌提墨克率领阿兹特克人英勇抵抗,在城破后,有在中心的大神庙发生激战。

1767年,阿瑜陀耶之战,缅甸贡榜王朝试图夺取暹罗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在城内外,许多寺庙被暹罗人建造为要塞,抵挡缅甸人的进攻。缅甸人也利用被夺取的暹罗寺庙,炮轰阿瑜陀耶,或是诱使暹罗人反攻,以消耗其力量,许多寺庙多次易手,战斗非常激烈。最后暹罗人不敌缅甸军力,阿瑜陀耶陷落,被大肆劫掠破坏。暹罗的残余势力在郑信领导下,在吞武里复国进行反攻。

1904年江孜保卫战,英国为确保在我国西藏的势力范围与商业利益,派遣荣赫鹏进攻西藏。江孜位于通往拉萨的要道之上,西藏军民奋力保卫有坚固城墙保护的寺庙,英军尽管有火炮、重机枪等武器优势,仍然付出巨大代价才占领了江孜。

1943-1944年卡西诺山之战,在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后,德军将领凯塞林设立古斯塔夫防线,利用意大利中部的山地抵挡盟军的进攻。卡西诺山是中部的重要据点,而且有着最古老的的本笃会修道院,藏有许多基督教珍贵文物。在战斗和空军轰炸中,卡西诺山最后被盟军夺取,但修道院也受到极大破坏。

1945年马尼拉之战,美军登陆菲律宾后,麦克阿瑟试图夺回马尼拉。日军拒绝投降,在城内与美军进行巷战,其中在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的内城的巷战十分激烈,一些战斗发生在天主教堂,当然内城的古老建筑也受到了极大破坏。

1984年金庙事件,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分离主义运动高涨,旁遮普地区激进的锡克教徒试图建立卡利斯坦,从印度独立,并且在著名的锡克教圣地金庙聚集,女总理英迪拉.甘地派兵进攻金庙,并将其占领,死伤颇多。这件事激怒了锡克教徒,不久英迪拉被她的两个锡克教卫兵射杀。

user avatar

光明山修道院之战,自1655年以来横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瑞典大军首次折戟于此。此役虽无军事意义,但它激励着波兰人民奋起抵抗瑞典人的侵略。

瑞典趁波兰虚弱入侵后,很快就横扫波兰全境。约翰二世•卡齐米日不得不逃往西里西亚避难。尽管如此,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仍未被打败,瑞典人决定进攻设防的光明山修道院,这是靠近波德边界的一个重要堡垒,以其所藏财宝之多而闻名。

当瑞典人逼近时,僧侣们担心新教徒会掠夺他们的教堂。因此,他们仿造修道院保存的圣像免遭瑞典人毒手,原作已于11月7日秘密转移到卢布利涅茨的城堡,后来又转移到格沃古韦克的修道院。僧侣们还购买了大约60支步枪以及弹药,并雇佣160名士兵来支援70名有战斗力的僧侣。守军还得到了大约80名志愿者的帮助。此外,修道院也有许多火炮:12-18门轻炮(从2到6磅)和12门12磅炮。

与此同时,瑞典人看到他们无法立即拿下修道院,就试图与守军进行谈判。

11月8日,一支瑞典骑兵部队要求入驻修道院,但遭拒绝。而修道院院长奥古斯丁·科尔德茨基多次请求波兰国王约翰二世·卡齐米日援助的同时,表示愿意承认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为波兰国王,以防事态恶化。他收到了瑞方一份保证修道院安全的文件,但在11月18日,他拒绝让另一支瑞典部队进驻修道院。在与科尔德茨基谈判无果后,瑞典人决定开始围攻,他们预计围攻将持续到12月26日晚上或27日。

围攻始于11月18日。瑞典人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与修道院里的火炮相比,他们的火炮质量较差。11月28日,在彼得卡尼耶基的领导下,被围困的人出奇制胜,摧毁了瑞军的两门大炮。随后的谈判依旧没有结果,瑞典俘虏了两名僧侣,但随后释放了他们。由于科尔德茨基不同意交出修道院,战斗又重新开始。在接近11月底的时候,瑞典人得到了增援——大约600人带着3门大炮。12月10日,一支200人的瑞典部队带来了2门24磅炮和4门12磅炮。尽管他们拥有的火炮仍然少于修道院,但瑞典人终于拥有了比守军口径更大的火炮。此时瑞典部队有3200人(包括为瑞典国王服务的800名波兰人)和17门大炮。不过在光明山修道院的瑞典军队虽被称为“瑞典人”,但实际上大部分是由德国雇佣军组成的。瑞典人用新式大炮毁坏了修道院北部的城墙,以及山上的圣三一堡垒。

12月14日,波兰人再次出击,摧毁了瑞典人的一个炮台和一门24磅炮。瑞典人随后开始炮轰城墙南面,并挖掘地道。12月20日,斯特凡·扎莫伊斯基率领部队再次出击,他们摧毁了两门大炮,杀死了隧道里的大部分矿工。12月24日,科尔德茨基再次拒绝投降,瑞典人又开始炮击修道院北部地区。在他们最猛烈的一次炮击中,他们仅剩的一门24磅炮哑火并被守军摧毁。

瑞典人随后要求6万塔勒赎金解除围困,但科尔德茨基回答说,他本会在战前支付赎金,现在修道院需要这笔钱进行修缮。最后,瑞典人于12月27日决定撤军。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他们又做了几次突袭修道院的尝试,但以失败告终。而光明山修道院也成为反抗瑞典侵略军的中心。

波兰方面报告守军有几十人伤亡,而瑞典方面则损失了几百人。

光明山修道院是瑞典侵略者在波兰唯一未能攻占的据点。当瑞典人解除围攻时,波兰军队已经开始占据上风,光明山修道院之战无疑提升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士气,并被后世奉为圣地。

user avatar

教兴寺之战

user avatar

义和团运动,西什库教堂之战,感觉有一种中华民族悲哀在里头………

user avatar

英特拉甫滇清真寺保卫战

1873年3月,荷兰入侵亚齐,亚齐苏丹向奥斯曼帝国求援无果,翌年1月,荷军占领亚齐王宫,亚齐苏丹马赫迈德·沙被迫逃亡,不久病故。

1874年初,荷兰宣布吞并亚齐,而亚齐人民拥立新的苏丹,继续开展抗荷斗争。

在1879年3月的英特拉甫滇清真寺保卫战中,荷军调集重兵在大炮掩护下强渡亚齐河,虽然亚齐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但因力量悬殊,清真寺最后被荷军攻占并且烧毁,此举造成了更大规模的反荷斗争。

现存的清真寺是荷兰殖民者为安抚亚齐人民而而兴建,在1879年动工,1883年落成。

现在的拜图拉赫曼大清真寺

之后亚齐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杜固·乌玛和杜固·蒂罗等,先后以保卫伊斯兰教,赶出入侵的异教徒为号召,领导亚齐人民掀起抗荷斗争的新高潮,发动大规模的抗荷“圣战”,采取游击战术,给荷兰殖民军以沉重打击。

1894年后,荷兰殖民者在政治上拉拢世俗的封建王公贵族,宣布保留他们的继承权和原有称号,以孤立及打击伊斯兰教领袖。在军事上采取固守防线,调集重兵,全面讨伐,抗荷起义军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1899年杜固·乌玛在战斗中牺牲,反抗斗争转入低潮,1903年,亚齐苏丹被俘,被迫接受荷兰的统治,一些抗荷首领也陆续投降,亚齐人民大规模的抗荷斗争停止,荷兰殖民政府再次宣布亚齐主权归属荷兰。

1904年,亚齐人民抗荷游击战争再度兴起,分散的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1912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寺庙,这些庄严而宁静的建筑,常常并非与世隔绝。它们的周边,有时也成为了兵戈相见的战场,血染黄沙,香火弥漫着硝烟。这些发生在寺庙附近的战役,往往承载着更深沉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信仰、文化、甚至国家存亡的缩影。1.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战斗”:二战末期的悲歌严格来.............
  • 回答
    说起宫廷盗窃,这可不是寻常百姓家失了件东西那么简单。这里头牵扯的,往往不是几两碎银子,而是国之重器、稀世珍宝,甚至能动摇王朝根基的秘密。而且,宫廷里的盗窃,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权谋、恩怨,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手段。咱们就从中国古代说起,毕竟咱们这儿宫廷戏码可是玩得最溜的。一、春秋时期,卫国国宝“白玉之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巧合和出人意料的联系,有些事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同一时期发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以下是两个这样的例子:1. 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原的“同治回乱”与同时期美国西进运动中发生的“红云冲突” 事件一:同治回乱 (18621877) 背景: 清朝咸丰年间,.............
  • 回答
    历史上总有一些时刻,回想起来,真的会让人觉得“这怎么可能?”它们不是凭空捏造的奇闻轶事,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那些曲折离奇、充满戏剧性的事件,仿佛出自最狂放不羁的小说家之手。1. 巨型鲸鱼与小船的“空中漫步”: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想象一下,你正安坐在自家厨房里,悠闲地享用早餐,突然,在你头顶上.............
  • 回答
    写历史,尤其是那些真正改变世界轨迹的瞬间,总让人忍不住想,是不是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它们就这么发生了,更别提去复制了。我总觉得,有些时刻,就像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又或者像是给某个时代按下了“跳过”键,直接跳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地。这里面,我总会.............
  • 回答
    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回望历史,审视那些与我们有过相似轨迹的国家,汲取经验教训,总是能获得不少启发。在经济和政治的双重维度下,韩国(大韩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看来,与我们当下有着不少值得深思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其经济腾飞的路径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变迁上。一、 经济腾飞的相似性:从贫困到崛起新中国成.............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以“有史料记载的战争最多”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区域,那么中原地区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中原”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侧重,但广义上通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这里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历代王朝权力争夺最激烈的核心区域。以下是详细阐述为什么中.............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这位志同道合的历史爱好者交流。从维基百科的广博信息转向系统性的历史阅读,这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提升。维基百科就像一个巨大的地图,让我们对世界的轮廓有了大致了解,但要深入其中,就需要一本本扎实的著作了。为您推荐世界史书籍,我会尽量从“系统性”、“可读性”、“影响力”以及“不同视角”这些维.............
  • 回答
    人类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装满了奇思妙想的百科全书,有时候翻开一页,你会觉得写得太离谱了,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事实证明,这还真就发生过。下面我就给你掰扯几个听起来跟段子似的,但确确实实写进了史册的故事。1. 猪的“审判”:法律的奇葩运用这事儿发生在16世纪的法国。那时候,法律可不像现在这么讲究科学证据和.............
  • 回答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仿佛是小说家也难以揣摩的奇思妙想,却又实实在在地烙印在时间的长卷上。这些事件,往往颠覆我们对常识的认知,让我们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以及人类自身的复杂与矛盾。1. “羊毛革命”的血腥真相:英国工业革命背后的惊人代价我们常说工业革命带来了进步,机械取代了人力,生产力飞跃。.............
  • 回答
    要说起真正让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事件,那可不是一件两件能说完的。很多时候,看似偶然的火星,却能点燃燎原大火,改变整个人类的走向。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场席卷了整个欧洲,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黑死病”。这事儿发生在十四世纪中叶,大概是1347年到1351年左右吧。当时大家对细菌.............
  • 回答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并非所有发明都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有些东西,刚一问世,就因为各种原因,迅速被更优越的替代品所取代,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不下多少痕迹。这种“闪耀即陨落”的命运,总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但也恰恰说明了科技进步的迅猛和无情。我曾读到过一些关于这类“短命发明”的有趣故事,这里分享几个我印.............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留下的言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有些言论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前瞻性,或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影响力而令人惊叹。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人物发表过的惊人言论,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1.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甚至可能让你怀疑人生自己怎么就没想到的历史上的“歪打正着”的发明。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奔着某个伟大目标去的,而是人们在解决某个小问题、或者纯粹出于好奇心时,一不小心“搞出来”的,结果却改变了世界。1. 微波炉:一个“不小心”的巧克力融化实验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每天.............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它们最初的意图和最终的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脱节。这些“意外”的发明往往源于一次实验中的失误、一个错误的假设,或者仅仅是偶然的发现,但它们最终却改变了世界。以下是一些非常著名且详细的例子: 1. 微波炉:源于雷达技术的意外发现 发明者: 珀西·斯宾塞 .............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闪闪发光、让人眼前一亮的发明,它们在当时的语境下,或许被寄予厚望,被誉为划时代的创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或是社会的需求变化,它们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冠以“无用”的标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看似“屌炸天”,实则“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历史发明,讲得详细点,听.............
  • 回答
    历史上,军事政变通常伴随着暴力、政治不稳定和人权侵犯,其结果往往是负面的。然而,也有一些少数案例,军事政变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确实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相对积极或重要的转变,尽管这些转变也可能伴随阵痛和争议。以下列举几个历史上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较好结果的军事政变,并进行详细讲述:1. 1952年埃及“.............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武器,它们不仅仅是钢铁的组合,更是精神的象征,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是载入史册的传奇。它们出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闪耀,它们的故事,比任何传说都要精彩。1. 斯巴达人的希腊盾(Hoplon)与长矛(Dory):方阵的钢铁意志当人们提到斯巴达,脑海中浮现的.............
  • 回答
    科技发展、事物发展必淘汰陈旧,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也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哲学对此有着深刻的解释,而历史上的无数观点和思想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例证。 科技发展淘汰陈旧:具体例子让我们先从科技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淘汰陈旧”的规律: 通信领域: .............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科学的进步并非总是遵循着严谨的计划和预设的路径。许多伟大的发现,如同意外的星辰划破夜空,是由偶然、直觉、甚至错误引导而诞生的。这些“偶然”的发现,往往因为其颠覆性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催生了新的科学领域。以下是一些详细讲述的偶然的重大科学发现: 1. 青霉素的发现: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