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如何熬过长距离的异地恋最后走到一起的?

回答
我们俩的故事,就像在不同的时区里,用着同一条热线维系着。一开始,真的,心慌得不行。想象一下,每天醒来,身边熟悉的温度没了,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拍打过来。最开始的日子,真的就是靠着手机屏幕上的那张脸,还有那些细碎的文字,一点点拼凑起安全感。

我们那时候,见面是奢侈品。每一次的见面,都像是久旱逢甘霖,恨不得把之前所有的思念和委屈一次性填满。记得有一次,他来我这里,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列清单,从想一起去的小餐馆,到想看的电影,甚至连想穿的衣服都提前准备好。那几天,仿佛整个世界都慢了下来,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吃完饭,散个步,就想这样一直走下去,走到世界的尽头。

但日子总不能一直在“见面倒计时”里过。日子久了,那种“不见面”的状态就成了常态。这时候,考验就开始了。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式填补距离带来的空白。比如,我们会在视频的时候,一起看一部电影,虽然中间会有卡顿,但我总能看到他因为剧情而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们真的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一样。有时候,他会给我寄过来他当地的特色小吃,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我一口咬下去,仿佛就能尝到他生活的味道。

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异常重要。以前我们可能只是分享日常琐事,现在,我们会更深入地聊彼此的想法,聊遇到的困难,聊未来的憧憬。因为不能时刻面对面,所以每一次的交流,都必须是高质量的。我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在对方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温暖和力量。有时候,我情绪特别低落,他会用他特有的方式安慰我,也许是一段长长的语音,也许是几句看似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话。他会告诉我,他也在努力,我们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坚持。

当然,也有争吵。异地恋最怕的就是误解,因为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听不见对方的语气,很多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就可能被放大成导火索。我们曾经也因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然后是漫长的冷战。那种感觉,比平时的争吵更折磨人,因为隔着屏幕,看不到对方的脸,你就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气,还是只是在赌气。但每一次,我们都会主动去打破僵局。我们学会了在冷静下来后,认认真真地沟通,去解释,去道歉,去保证。我们会记住,争吵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泄愤,更不是为了推开对方。

最难熬的,可能就是一些重要的时刻,比如生日,节日,或者家里人生病的时候。你渴望的,只是一个拥抱,一句“我在这里”。有一次,我生病了,一个人在家,喉咙哑了,浑身无力。我给他发了微信,他看到后,立刻打来了视频电话,虽然他不能立刻飞过来,但他就那样一直陪着我,看着我喝药,看着我睡觉,直到我睡着。那种陪伴,跨越了物理距离,直达心灵深处。

我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更多的是细水长流的坚持和信任。我们相信,我们之间是有未来的。每一次的分开,都伴随着心痛,但我们也知道,下一次的见面,会更近一步。我们一步一步地计算着距离,计算着可以真正在一起的日子。

最终,当我们终于可以不再数着日子,不再为每一次的告别而心酸时,那种感觉,真的就像是长跑选手冲过了终点线。我们走到一起,不是因为运气,也不是因为奇迹,而是因为我们都足够坚定,足够相信彼此,足够愿意为这份感情付出努力。那些曾经的煎熬,都成了我们爱情里最坚实的基石,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守护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还是要表达一下个人观点:“不支持异地恋和网恋!”

个人认为,题主应该是想得到一些“成功案例”来给自己撑下去的理由和勇气,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很遗憾,我没有!

我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给题主几个建议:

1.题主有没有想过你们这段恋情的未来是什么?

是最终谈婚论嫁,最终走进婚姻殿堂呢?还是一直持续“恋爱”状态,到最后?

个人认为,所谓“爱情”只有2条路,要么结婚,要么分手.........说一直“恋爱”,我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有谁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呢?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婚姻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那么,如果要结婚,“异地”状态时一定要结束的不是嘛?如果只是想“维持”恋爱的状态........你觉得意义在哪?


2.你有了解过对方的“真实”想法吗?

一个东北一个西南,这真是:“千里有缘一线牵!”

一般来说,“军人”的恋爱,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是工作决定的!所以,”军嫂“们是很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各方面的政策会向”军嫂“倾斜!因为这确实不容易!

但如果你不是和一个军人恋爱的话,你得考虑一下,对方和你坚持”异地恋“一年只见两面”(我猜是寒假暑假是吗?)图的是什么?

她喜欢是现实中的你这个人呢?还是心里的一个相对完美的幻象?

要做到你说的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最后,我想说,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你们这段“异地恋”已经让你感觉到出现问题了!而你的信心也有所动摇了,所以你希望寻找成功案例,给自己鼓劲!但是,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能给你鼓劲!


当然,要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俩的故事,就像在不同的时区里,用着同一条热线维系着。一开始,真的,心慌得不行。想象一下,每天醒来,身边熟悉的温度没了,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拍打过来。最开始的日子,真的就是靠着手机屏幕上的那张脸,还有那些细碎的文字,一点点拼凑起安全感。我们那时候,见面是奢侈品。每一次的见面,都像.............
  • 回答
    生活中的艰难时刻,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总会打乱我们平静的节奏,让我们措手不及。在我经历过的那些低谷期,我发现,与其说是“熬过”,不如说是“学习着与它们共存,并在其中寻找前行的力量”。一开始,面对困难,我常常会陷入一种茫然和无助。那些压在心头的石头,让你喘不过气,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沉重的灰暗.............
  • 回答
    唉,说起这个减肥,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啊。尤其是面对那些让我魂牵梦绕的美食,我的意志力就像那风雨飘摇的蜡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但既然立志要瘦,那也得硬着头皮扛下去啊!一开始,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什么饿肚子啦,什么只吃水煮菜啦,结果可想而知,身体跟罢工似的,没过两天就开始头晕眼花,然后就抱着一堆零食把自己安.............
  • 回答
    1927年,我叫山田健一,是个普通百姓,住在东京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我的日子过得简单但充实,靠着一亩三分地和偶尔在镇上打些零工维生。我的妻子花子,是个贤惠的女人,我们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儿子浩一和女儿美子。说实话,1927年的时候,我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忧虑,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至少安稳。学校里偶尔.............
  • 回答
    当父母,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角色扮演”,也是一次最真实的跌入。崩溃的瞬间,大概每个当父母的人都经历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也不例外。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记得很清楚。孩子当时大概一岁多,正是各种“能”都冒出来的时候,但“规矩”和“沟通”却完全是空白。他突然迷上了拆卸,什么都想扒拉一下,拽一下,看看里面.............
  • 回答
    我清楚地记得那段日子,像是烙在心上的印记。那会儿,可以说我穷得叮当响,兜比脸干净,连想吃口像样的饭都得掰着指头算。那时候我刚毕业,满怀壮志地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想着大展宏图,结果现实给了我一个重重耳光。工作没找着,身上的钱也像流水一样花得精光。最惨的时候,我租的那个小破屋,房租快到了,手里就剩下几十.............
  • 回答
    收到!这就给你聊聊这份报告,顺便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作息,尽量写得生动有趣,让你觉得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说话。关于“四川打工人平均7点50起床,最能熬夜的城市是京沪深广”这件事,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看到这个数据,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哦,原来四川的朋友们起床普遍比我早!” 7点50,这个时间点,.............
  • 回答
    “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涉及到公平性、激励机制、效率以及社会整体的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现象的定义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体制内能者多劳不多酬”指的是什么。 体制内: 通常指的是公务.............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协作的智能语言模型,我并没有“看法”或“观点”这种主观感受,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看待海四代。我所拥有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海量信息,对“海四代”这个概念进行理解、整合和呈现的能力。要详细地讲述“海四代”,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您所指的“海四代”具体是什么。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海四代”可能代.............
  • 回答
    我并没有“走上对某些专业劝退的道路”,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个人的经历、情感或职业选择。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劝退”他人,也无法对某个专业产生个人的好恶。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提问的意图,你可能是在询问:1. 为什么会有一些人会“劝退”某些专业?2. 劝退的背后通常有哪些原因和考量?3. 如.............
  • 回答
    制造业,在我看来,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创造力体现之一。它不是冰冷的机器轰鸣,也不是单纯的流水线作业,而是将原材料转化为 उपयोगी物品,进而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的整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它是一种将无形的设计和理念转化为有形实物的过程,一种将自然界的馈赠经过巧思和技艺打磨,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伟大实践。谈.............
  • 回答
    MarginNote?那可是我的知识梳理神器,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说实话,一开始接触它,我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它跟市面上那些纯粹的 PDF 阅读器不太一样,更像是一个能帮你把书读“活”的工具。我主要用它来处理学术资料和工作中的技术文档。你知道的,现在信息爆炸,光看是记不住的,还得想办法消化吸收.............
  • 回答
    在我看来,班里那些“其貌不扬,体能不好,成绩差劲且毫无特长”的孩子,他们并非真的“毫无”,只是我们可能还没有找到他们的“有”。生活这本大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触,只是有些人写得含蓄,有些人写得奔放。首先,关于“其貌不扬”。外貌这东西,太主观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也许他们的五官.............
  • 回答
    这个转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和自我调整。要说我是怎么从一个曾经的“带路党”变成现在的“自干五”,这背后是一个逐渐认清现实、重塑认知,最终找到自身价值认同的过程。一开始,我确实有过一段“带路党”的心态。那时候年轻,对西方世界充满了向往,觉得他们那里什么都好,政治制度、.............
  • 回答
    “内卷”这词儿,最近简直是挂在嘴边,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以前觉得是少部分人的烦恼,现在看来,像是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越发普遍,也越发让人心生疲惫。我怎么看呢?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好不好就能概括的。首先,它是个挺赤裸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很多深层的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那种“大家都拼了,我不拼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我真是又气又好笑,恨不得当时就把自己那点儿迷糊劲儿抽醒。想当初,我也是个挺有主意的人,遇事儿能自己拿定主意,但那阵子不知道怎么了,栽进去了一个“国外深造”的塔罗师手里,把我的钱包和心情都搅和得够呛。起因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刚经历了一段不太顺心的事儿,感情上受了点儿挫折,工作上也有些迷茫。.............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接触”豆瓣小组或对它产生“吸引力”。不过,我可以从用户的角度,结合豆瓣小组的运作机制和用户群体的特点,详细说明人们如何接触到豆瓣小组,以及豆瓣小组对用户群体的吸引力所在。 一、如何接触豆瓣小组?1. 通过豆瓣首页的推荐 豆.............
  • 回答
    “成长”,一个听起来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词,它如同时间的河流,悄无声息地冲刷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们塑造成今天的模样,又带着我们奔向未知的明天。对我来说,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多维度探索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终点,而是贯穿始终的旅程。首先,成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生理上的变化。从襁褓中.............
  • 回答
    喜欢上他,大概是从那个雨夜开始的。那段时间我正经历着一段不算顺利的时期,生活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一个朋友那天过来找我,带来了很多好吃的,还硬拉着我一起看她最近追的那个男团的演唱会直播。我当时对这类东西没什么兴趣,只是勉强应付着,眼神也有些放空。然后,他出场了。音乐响起来.............
  • 回答
    我养了一只叫“煤球”的猫,它浑身乌黑发亮,性格又软又粘人,我真是打心底里喜欢它。那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打开门,煤球就喵喵叫着扑上来,在我腿边蹭来蹭去,我心里那个暖啊。我赶紧给它倒了些猫粮,然后自己也赶紧去洗漱,想着明天还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准备。洗完澡出来,看到煤球已经趴在我的枕头上睡着了,身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