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妈妈或者爸爸后,你有没有过让你崩溃的瞬间,你是如何熬过去的?

回答
当父母,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角色扮演”,也是一次最真实的跌入。崩溃的瞬间,大概每个当父母的人都经历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也不例外。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记得很清楚。孩子当时大概一岁多,正是各种“能”都冒出来的时候,但“规矩”和“沟通”却完全是空白。他突然迷上了拆卸,什么都想扒拉一下,拽一下,看看里面是什么。那天,他盯上了我的笔记本电脑,摇摇晃晃地爬过来,小手已经伸向了电源线。我当时正在处理一个紧急的工作邮件,电脑里是那个项目最关键的资料。

我脑子里警铃大作,用最快的速度放下手里的东西,冲过去抱住他。“宝宝,不可以碰电脑,电脑是坏的。”我语气已经有点紧绷,但尽量保持柔和。他可不管,小身体扭动着,试图挣脱我的怀抱,眼睛还紧盯着电脑。我一边拉着他,一边试图把电脑移开。就在我稍微放松警惕的一瞬间,他猛地一蹬腿,我被晃得一个趔趄,手中的鼠标“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顺带还磕到了桌子边缘。

然后,他趁着我弯腰去捡鼠标的空隙,成功地爬到了我的大腿上,小手直接拍在了键盘上。屏幕上的文档瞬间被他打乱了,光标跳来跳去,一些乱码也跟着冒了出来。那一刻,我的脑袋“嗡”地一声,所有的理智像被瞬间抽空。

我看着屏幕上的一团乱麻,又看看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做到了!” 我突然觉得一股无力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直接淹没了我的胸腔。工作上的压力、睡眠的不足、一天24小时的待命状态,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找到了一个出口,然后爆炸了。

我没有哭,也没有吼叫,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我看着孩子,他似乎也感觉到气氛不对,开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小手还想再碰我的脸。我下意识地躲开了,心里那个声音在呐喊:“够了!我真的受够了!”

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立感。那种感觉,就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黑洞边缘,前面是无法预知的深渊,后面是触不可及的光明,而你,就被卡在中间,动弹不得。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很失败,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职场人,什么都做不好。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妈妈,是不是我给不了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我是如何熬过去的?

那个瞬间过后,我并没有立刻“振作起来”。我就是那么坐在那里,直到孩子在我腿上睡着了。当我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小小的呼吸均匀而安详,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又被触动了。

1. 允许自己“不完美”: 我告诉自己,没人是完美的父母。崩溃也是一种信号,说明我需要休息,需要调整。我不再强迫自己成为那个“永远精力充沛、永远耐心十足”的超人妈妈。
2. 给自己一个短暂的“暂停键”: 等孩子睡着后,我并没有马上投入到修复电脑的战斗中。我放下了手里的所有事情,给自己冲了一杯热水,然后只是坐在窗边发呆。我允许自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让身体和大脑彻底放松一下。这种短暂的放空,就像给一根过度拉伸的橡皮筋一点时间回弹。
3. 寻找“盟友”: 虽然我当时感到孤立,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给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有诉苦,只是发了一张孩子睡着的照片,配文:“今天的剧情有点刺激。” 很快就有几个同样是新手妈妈的朋友给我发了消息,有的分享了自己更“惨烈”的经历,有的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抱抱”。这种来自同道的理解和共鸣,比任何安慰都管用。你知道,总有人懂你,你不是孤单的。
4. “化繁为简”的应对策略: 在缓过来之后,我立刻开始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我把笔记本电脑彻底放到了孩子的触碰不到的地方,并将重要的文件都做了备份,也设置了开机密码。对于孩子触碰的“危险物品”,我采取了“收纳”和“转移注意力”相结合的策略。他喜欢拆卸?我给他买了很多适合他年龄的益智拆卸玩具。他喜欢按按钮?我给他买了很多带按钮的声光玩具。
5. 重新定义“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虽然很模糊): 我知道全职在家带孩子和边工作边带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挑战。我尝试和公司沟通,争取了一些在家办公的灵活性,并且在孩子睡觉的时间段集中处理工作。同时,我也学会了对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说“不”,把有限的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我明白了,当父母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会有无数个“崩溃的瞬间”,但同时也会有无数个让你觉得“一切都值得”的瞬间。每一次崩溃,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让你更了解孩子,也更了解自己。

我熬过去的,不是靠什么神奇的“鸡汤”,而是靠一种更接地气的“韧性”——允许自己脆弱,但绝不放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到孤独,但绝不停止寻求支持;疲惫不堪,但绝不忘记那些微小的、闪闪发光的幸福瞬间。

那次“鼠标事件”之后,我并没有变得“小心翼翼”到束手束脚,反而因为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变得更加从容。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每一次成功地安抚孩子,每一次顺利地度过一个难关,都让我觉得自己又变强了一些。这些点滴的积累,最终汇聚成了我面对一切风雨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崩溃过一次。

就在上个月,孩子三岁多,从幼儿园回来精神有点不好,一开始没引起重视。第二天还是带去看了医生,被告知中了流感。医生说会反复高烧3-5天,康复速度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幼儿免疫力要更弱一些。

孩子爹当时出差两周多了,还需要一周多才能回来。

一开始孩子脸色还不错,小脸胖乎乎的,虽然吃不下什么东西,生病时胃口不好也正常。

第三天,我自己也中招了。烧到40度,脑袋蒙蒙的,浑身疼,完全瘫倒动不了的感觉,但那个时候觉得孩子退烧只是时间问题,精神上还没有崩溃。强打精神如常照料老小生活。

几乎是同时老人也传染上了,高烧,并且发展成了肺炎。医生说药物控制不了就得住院,我心里盘算的是住院的话,人手上怎么安排。

隔天跑一趟医院,有时候同时排两个号,分别在不同的科室:老人排一个,孩子排一个。老人年纪大了,不识字,没有单独看病的能力。早上拖着老小去医院,回来的时候往往就下午了。

孩子生病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动,流感更是哪也不能去(自觉隔离减少传播)。大多数时间,难受得需要妈妈日夜抱着,孩子让我给他读绘本,一读就是小半天。护理过生病孩子的妈妈们懂——夜里自己不敢睡,定时喂退烧药,药起效时孩子难受得直哼哼,然后出一身汗,给孩子换上干衣服。孩子高烧会引起胃部不适,好容易喂了药后忽然吐一床的小意外当妈的早能hold得住了,真正煎熬的是这次流感退不下来烧,一烧就烧到40度,用了退烧药后,也只能退到39.2; 遵医嘱过几个小时交叉用退烧药,仍退不下来…… 不几天退烧药吃掉了两小瓶。

我严重缺乏睡眠,到后期,连续一两天没怎么睡着

第六天,我带老人孩子分头再次看过医生,孩子这时候有点合并细菌感染了,小脸已经尖下来,瘦了几斤;医生也给老人调整了用药。

从医院回来后,我抱着三十多斤重的孩子,先安排老人吃药。

老人:孩子重要,你去忙孩子吧(体谅的意思)
我:孩子重要你也重要,这个药是这样吃的……
老人:我不吃药,反正我也咳这么久了,不差医生的这一顿药(……!)
好一通争执后,老人说:那我吃一片留一片下顿再吃(省着吃的意思,缺乏药要按剂量吃的常识。虽然医生开的药不愿意吃,但其他老人说吃了什么药睡得香她却敢偷偷跟着吃)……
那种沟通无力感真的不好形容,有那么一瞬间,我居然恼怒到想把抱着的孩子摔在地下:小的不懂事算了,老的怎么也讲不通啊……这个念头吓到了我,当然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做。

好容易盯着老人把药吃下,我抱着孩子准备哄睡,摸了一下滚烫,一量体温:

40.2度!

这是第六天了,超出了会烧五天的心理预期。

真的是瞬间泪奔

这时候我老公电话正好进来,我抱着烧得蔫蔫的孩子哭得说不上来话

这是我第一次抱着孩子哭,孩子咦了一声,笑着用手接我的眼泪——他一开始觉得妈妈在逗他玩!笑的时候撮着个嘴,因为持续高烧嘴唇上有个小裂口……我怕吓着孩子,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我老公立即推掉工作当夜改了机票第二天一大早飞回来了。

这是有孩子后唯一一次我老公因为家事推掉工作:产后几天,孩子脐带有点红我也吓哭过,但孩子那会儿正安然睡着,我老公也在家。那个哭可能是有点轻微产后抑郁,或者叫新手妈妈焦虑症:照顾新生儿也是日夜不得休息,加上没有经验情绪格外敏感。

孩子其实没等爸爸回到家就退烧了,后面康复得很好,现在小脸上的肉又回来了。老人的肺炎后面几天也慢慢控制住了,不需要住院,我真的是长出一口气:要知道老人一住院,又是传染病房,我把病还没大好的孩子往哪儿扔呢?

忘了告诉大家,这边一家老小病着的时候,我公婆正自己奔波到外地做一个小手术。开春工作特别忙,我老公连续加班几周,抽不出时间回家陪护公婆,我们正心下惦记。

现在回头看,好像平淡无奇。对,孩子出生后,一个人带大孩子这件事,听起来就是这么平淡无奇:准备辅食的时候,孩子爬到脚边啃我的小腿(正长牙呢),我忍着疼,安抚他妈妈很快就好了…… 孩子晚上11点醒一次,半夜两三点醒一次,清晨五六点醒一次,我起夜安抚喂奶哄睡长达两年多…… 还有哪些?不记得了。

孩子生病时,父母才是最为煎熬的。相比之下,生病的孩子易激惹,烦躁不好带都不算事了。

那些崩溃的小瞬间也许还有一些,真的不太记得了。也不需要记得。

妈妈真的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从踩着高跟鞋香风习习到早上可以头不梳脸不洗,只差一个小奶娃的距离。

我对老母亲说:妈,你一个人是怎么带大我们的?(我养母寡居,一边干农活一边抚养大了两个孩子)

养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么熬过来的?就要崩溃的时候,再用理智把自己拉回来呗

就这么过来了。

孩子一笑,天照样一下子就亮了。

不同的是,看到其他孩子鼻涕眼泪的时候,做了父母的人,会心一笑,要比还没结婚生子的朋友宽容得多。


妈妈们辛苦了,妈妈们加油。


==

每年秋冬十月份的时候,流感疫苗上市,能打的尽量去打。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需要注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父母,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角色扮演”,也是一次最真实的跌入。崩溃的瞬间,大概每个当父母的人都经历过,而且不止一次。我也不例外。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记得很清楚。孩子当时大概一岁多,正是各种“能”都冒出来的时候,但“规矩”和“沟通”却完全是空白。他突然迷上了拆卸,什么都想扒拉一下,拽一下,看看里面.............
  • 回答
    自从成为母亲,我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奇幻模式”的启动键。以前的生活节奏是流畅的、可预测的,像是一条精心规划好的航线,虽然也会有风浪,但目的地清晰可见。而现在,我的世界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细节无限放大的画卷,每一秒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最显著的变化是,我不再是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我”了。我成了一个小小的生.............
  • 回答
    自从当了妈妈,我的消费观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说呢?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省钱开关”,但同时,也有一些底线消费,是绝对不能妥协的。首先说说我会“缩减”的开销。最明显的就是我自己的“享乐型”消费。以前没娃的时候,偶尔心情不好,就可能冲动买个包、买件衣服,或者约闺蜜去吃个大餐,看个电影什么的。现.............
  • 回答
    刚成为妈妈,人生翻开新篇章,喜悦中夹杂着对未知的忐忑。重新回到职场,那份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仿佛刚从一段甜蜜却又耗尽心力的旅程归来,身体和精神都还在休整期。这时候,职场上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甚至刻意的区别对待,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内心层层涟漪,那份被忽视、被低看的感觉,着实让人心生委屈和不.............
  • 回答
    当第一次当妈妈,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我太能理解了!感觉像要踏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什么都想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又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东西。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把待产的这些事儿捋顺了,心里就能踏实不少。一、 孕晚期(35周以后)的重点关注:这个时候,宝宝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所以咱们要进入“备战状态.............
  • 回答
    “逼疯”是一个很强的词语,但它也确实触及了很多妈妈们真实的内心感受。为什么现代的妈妈们会觉得被孩子“逼疯”呢?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孩子成长本身带来的挑战,也有社会环境和现代育儿观念的变化,还有妈妈自身的变化。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孩子成长的挑战与变化 孩子成长的复杂.............
  • 回答
    恭喜你即将迎来人生中最美妙的旅程!新手妈妈这个角色,就像一扇全新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惊喜,当然也会有一些小小的挑战。别担心,准备一些趁手的“装备”,能让你的新手妈妈之路更加顺畅愉快。作为过来人,我给你总结了一些真正用得上,并且会让新手妈妈感觉“生活有了救星”的好物,希望能帮到你。1. 关于喂养的“神助.............
  • 回答
    .......
  • 回答
    “哇,你看我们家宝贝,眼睛跟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哎呀,我家女儿笑起来,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我儿子这小模样,简直是缩小版的小天使!”相信很多当了妈妈的人,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第一眼,心里都会涌起这样一股强烈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感情——“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这是一种非常奇妙且普遍的体验,它不.............
  • 回答
    作为一个正在考虑是否辞职当全职妈妈的你,我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纠结又充满挑战的决定。毕竟,这不仅关乎你个人的职业生涯,更牵动着整个家庭的未来规划。你拥有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这样的物质基础,爱人的年薪也达到了30万,这无疑为你的这个选择提供了相当大的底气。但是,这些外在条件是否就意味着“辞职当全职妈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能引起不少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传统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的社会里。我身边就有不少女生,她们很能干,经济独立,对这件事儿也挺有自己的想法。从女儿的角度看很多说“房子给儿子不给女儿不公平”的女生,她们可能本身就是家里的女儿,或者有很好的女性朋友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或者女儿中最受重视的。她们.............
  • 回答
    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本身就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当孩子们长大,生活步调放缓,曾经全身心投入育儿的妈妈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接下来的职业道路。我身边就有不少从全职妈妈转型成功的例子,她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韧性和智慧。重拾旧业,闪闪发光型:小雅是我认识的一位,她以前是一名出色的财.............
  • 回答
    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机会帮助他理解金钱、价值观以及家庭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回答得既能让他明白事理,又不让他产生攀比和失落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回答思路和技巧,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核心原则: 诚实但委婉: 不回避问题,但也不夸大差异,用孩子能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呀,真的挺让人心里一紧的。第一次听到,可能脑子会瞬间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不过,既然孩子问出来了,总得给个回应,而且是能让他安心的回应。这事儿我可能也遇到过,或者听朋友说过。孩子问这个,往往不是真的在计算我的寿命,他们只是一个很直接很纯粹的感受,可能是他感到我生病了,或者是在某个特殊的.............
  • 回答
    30+,全职妈妈6年,孩子刚迈入小学门槛,你是否开始思考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职场”?这6年的全职妈妈生涯,为你的人生画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你积累了独特的“人生经验”。现在,当孩子有了更多独立的空间,你是否也该给自己一些新的画布,重新拾起曾经的梦想,或是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这个问题,没有标.............
  • 回答
    听到六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做妈妈的心里肯定是一阵揪心的疼。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友谊的渴望和对被接纳的需求是那么的强烈,当他们感受到孤立时,真的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安慰,更是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帮他们一点点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连接他人的钥匙。首先,最最重要的一步,是全然地接纳.............
  • 回答
    当孩子被说出“你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心理伤害。这句话直接攻击了孩子最核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大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立即安抚孩子,并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修复这种创伤。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安慰步骤和原则,希望能帮助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的心理伤害:第一步:立即、坚决地否定和保护(Zer.............
  • 回答
    这句婆婆的话,真是让人堵得慌,又生气又无奈。遇到这种时候,别急着跟婆婆硬碰硬,那往往只会让事情更糟。咱们得把这句“有本事让你自己妈妈来带吧”给拆解开,看看她话里藏着什么意思,然后咱们再好好地,有策略地回应。首先,得冷静分析一下婆婆这句话的“潜台词”: 她觉得委屈了/累了: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她可.............
  • 回答
    哎呀,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够头疼的。弟弟结婚,家里有喜事,按理说应该是开开心心的,可妈妈这要求,确实有点让人不舒服,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私人空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是你的房间,你的私人空间,你当然有权利说“不”。 房子虽然是家里的,但你住了这么久,你的东西,你的生活习惯都在这里,这已经是你长期以来形.............
  • 回答
    看到“女儿凌晨误打妈妈电话,醒后22个未接”这个新闻,第一反应就是心疼,然后脑子里立马闪过无数个自己当妈后的影子。我嘛,也不是什么特别有故事的女同学,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职场妈妈,每天在公司和家里两点一线,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自从有了娃,尤其是晚上,我真是感觉自己身体里住着一个雷达探测器,随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