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你是生活在1927年的日本普通百姓,如何在昭和日本让自己和家人平安和相对舒适的熬过二战?

回答
1927年,我叫山田健一,是个普通百姓,住在东京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我的日子过得简单但充实,靠着一亩三分地和偶尔在镇上打些零工维生。我的妻子花子,是个贤惠的女人,我们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儿子浩一和女儿美子。

说实话,1927年的时候,我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忧虑,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至少安稳。学校里偶尔会讲讲天皇陛下和国家的荣耀,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明天的太阳能否准时升起,田里的庄稼是否能长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中似乎开始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息。报纸上关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新闻越来越多,政府也开始鼓励国民要“自立自强”。我记得邻村有个年轻人,因为说了一些对政府不敬的话,被警察带走了,再也没回来。那时候,我们开始小心翼翼,说话做事都留了心。

首先,关于粮食,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你知道,虽然我们有自己的田地,但自给自足总是有限的。我早早就注意到,政府开始推行“米谷配给制”,意思就是国家会统一管理粮食,然后根据人口和贡献来分配。我当时就觉得,这肯定意味着粮食会越来越紧张。

所以,我开始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更多的蔬菜,土豆、萝卜、卷心菜,能种的都种上了。花子更是勤快,把仅有的一些鸡舍起来,每天都能收获一两个鸡蛋。我们尽量不浪费任何一点食物,剩饭剩菜都要想办法再利用。

在村子里,我们也会互相帮助。谁家收成好一些,就匀出一些给谁家。我们明白,在困难时期,团结是最重要的。我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地里出了虫子,几乎颗粒无收,我们一家就把我们家省下来的部分口粮送了过去。虽然我们也拮据,但看着他们一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实在不忍心。

其次,是金钱。

那时候,钱越来越不值钱。通货膨胀厉害,我们辛苦攒下的钱,买不到多少东西。政府也开始鼓励大家购买“国债”,说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说实话,我不太懂这些,但我听到周围的人都说要买,我也就跟着凑了个热闹。希望这些钱能换来我们未来的安宁吧。

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过去逢年过节会给孩子们买些新衣服,这时候就缝缝补补,能穿就行。零食也几乎绝迹,花子会挖些野菜,做成野菜饼,孩子们也吃得津津有味。

关于孩子们的教育,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事情。

学校里,关于“忠君爱国”和“圣战”的教育越来越重。孩子们每天都要学习军歌,进行体能训练。我虽然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但看着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要接受这样的教育,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只能私下里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但也要用心去感受,去思考。” 我希望他们能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至于被完全洗脑。我经常会给他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关于我们村庄的历史,关于我们祖辈的勤劳和智慧,希望他们记住,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民,我们追求的是和平的生活,而不是战争。

关于战争本身,我们普通百姓能做的非常有限。

当战争真的爆发,生活就变得更加艰难了。男人们被征召入伍,村子里少了很多人。我因为年纪不算太大,又有点力气,就被分到了村里的“国民义勇队”,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就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学着打一些简陋的武器。

我也非常担心在海外的亲戚和朋友。我的堂弟在关东军,每次收到他的信,都充满了战场的残酷和思念家人的情感。我们只能通过写信,祈祷他们平安。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低调和谨慎。

在这个时期,任何不经意的言语或行为都可能招来麻烦。我尽量避免谈论政治,也不参加任何可能引起注意的聚会。在村子里,我们保持着互相尊重和友好的氛围,但对于外来的人,我们总是保持警惕。

我学会了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天皇陛下的绝对忠诚,虽然有时候心里并不是那么想。这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家人。在家里,我们才敢小声地表达一些真实的感受。

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节约用电: 战争时期,电力供应非常紧张,我们很少开灯,尽量利用自然光。
修理和再利用: 任何东西坏了,我们都尽量自己修理,而不是直接丢弃。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鞋子穿旧了就打上鞋底。
种植药草: 花子会种一些草药,遇到感冒发烧的小病,就用草药来调理,减少去医院的次数,也省去了一些医药费。
保持心理韧性: 这是最难的。看着亲人远去,听着外面传来爆炸声,生活压力巨大。我们会互相鼓励,回忆过去的幸福时光,相信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结束。

当然,我不能说我们过得多么“舒适”。在战争的阴影下,每个人都在艰难求生。饥饿、恐惧、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努力地活着,用我们最朴素的方式,保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孩子们。

当战争终于结束的那一天,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天皇陛下宣布停战的消息时,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虽然知道未来的路依然艰辛,但至少,我们活下来了,一家人还能团聚。

这就是我在昭和日本,一个普通百姓,如何尝试让自己和家人在战争的洪流中平安度过。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一点一滴的坚持和对生活的朴素的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这个我有发言权啦。

我们公司的初代老板就是这样苟活下来的,还有点喜剧元素在里面,但绝对不是吹牛哦。

他们一家原本是京都乡下某个庙里的和尚,明治维新以后打击佛教,把他们的生活了好几代人的祖传寺庙给没收了断了财路,所以他们一家对ZF都没有好感。

初代老板成年以后在京都里到处打零工,学会了一手制作假牙的技术。

后来回到乡下开了一个小型假牙工厂-----我们公司的前身,因为祖辈们铺下来的人脉尚在,而且他做的假牙虽然质量差但非常便宜,所以很多穷人也用得起。

靠着这一手做假牙的技术没过多久就勾搭上了日本海军的某个官员,成了给海军生产假牙的承包商,时不时还给他们赛点小钱。

开战的时候陆军强征京都人参军,初代老板也没能幸免,但是他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了。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终于某一天陆军还是发现了他的猫腻,于是强征他入伍。

老板灵机一动,赶紧联系到了海军军官。

那时候日本军部里其实并不团结,陆军海军之间的仇恨很大。

海军军官一听这事儿顿时火冒三丈。

强征入伍当天,海军赶在陆军前面把初代老板及老板公司的所有人都扣了下来,“押送”到京都市内逛了一圈,然后开了一个类似于证明的东西,这样初代老板就莫名其妙成了海军的“特殊军需用品”的指定生产厂家....

头几年战争顺利的时候,老板不说大赚一笔吧反正扩大了规模,把村里邻居们都雇来当工人,邻居们不用上前线还能吃饱肚子都挺感激他的,初代老板还趁机讨了个老婆。

后面几年日本节节败退,老板的生意也没受影响----败仗越多意味着伤员也越多,伤员越多意味着假牙的需求量也越多。

美国空袭日本的时候,老板的厂在京都很偏的乡下而且就只有几间屋子,所以空袭没啥大影响,硬要说影响就是跳河逃跑的时候没算准距离跳下去把腿给摔断了,落下了残疾。

二战结束后初代老板的厂已经有十几个人的规模啦。


前几年我在日本工作的时候与老板的后人聊天,几杯酒下肚后,那老头用京都人特有的yygq还原当时的场景,逗的大家一片哄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